第五卷五行相生,術護千畦
蝗災過後的第一個春天,豫東平原的土地還帶著劫後余生的疲憊,王老實卻早早帶著村民在田埂上忙碌。去年種下的白術幼苗,經冬雪滋潤,已抽出紫暈的新葉,像一群攥著拳頭的孩童,鉚著勁往上長。“今年是‘土運平氣’,”王老實撫摸著白術葉片,對圍攏來的農人說,“土氣足,白術長得壯,護田的力氣才夠。”
他給大家講“五行相克”的理“蝗蟲屬‘濕濁’,歸‘水’;白術性溫燥,屬‘土’。土能克水,就像堤壩擋洪水,這才是它能驅蝗的根由。”為了讓白術“土氣”更盛,他教村民在田埂邊埋碎陶罐(陶屬土),“陶土能助白術扎根,就像給它搭了個戲台,讓它把本事全使出來。”
有戶姓趙的人家不信,偷偷在田埂種了艾草,說艾草煙也能驅蟲。誰知入夏後,蝗蟲又來,趙家的谷子被啃了大半,而相鄰種著白術的田塊,卻安然無恙。趙家人紅著臉來請教,王老實不惱,指著白術田“你看這白術葉片,鋸齒帶光,那是‘燥氣’在往外散;艾草性涼,擋不住濕蟲,這就是‘藥不對癥’。”趙家趕緊補種了白術,才保住了晚秋的收成。
這年夏天,“太陰濕土”當令,雨水偏多,地里濕氣重,有村民擔心蝗蟲再來。王老實卻不慌,帶著大家收割半成熟的白術枝葉,曬干後囤起來。“濕盛的時候,更得用白術的燥性壓一壓,”他說,“就像天陰久了,得曬曬太陽,不然要發霉。”果然,幾場雨後,鄰縣又鬧了小規模蝗災,而王老實他們村,靠著提前備好的白術煙,蝗蟲剛靠近就被燻走了。
秋收時,種白術的田塊收成比別處好三成。村民們在打谷場上擺了宴席,第一碗飯敬給“白術神”——他們用新米拌白術粉蒸了糕,軟糯中帶著藥香。王老實捧著糕,對年輕人說“這不是迷信,是記恩。白術幫咱守住了田,咱就得護好它,這是‘人護術,術護田’的理。”
第六卷四時養護,俗成典章
王老實的兒子王小實,自小跟著父親學種白術,把“白術守田”的法子編成了口訣“清明種埂上,夏至把土培,寒露收枝葉,冬至根藏肥。”這口訣在豫東平原口耳相傳,成了農人的“白術月令”。
清明播種時,王小實會選籽粒飽滿的白術種,用溫水浸三日夜(借火氣催醒),拌上灶心土(屬火土),撒在深耕過的田埂。“土要松,像給娃娃鋪褥子,”他邊種邊教徒弟,“白術的根要往下扎,土硬了不行,得讓它舒舒服服長。”
夏至多雨,他帶著人給白術培土,把田埂上的淤土堆在根睫周圍,形成小小的“土壟”。“夏屬火,火生土,這時候培土,根長得壯,就像給它加了層盔甲,不怕水淹,也不怕蟲咬。”他還會在白術間種幾株紫甦,“紫甦性溫,能幫白術擋擋雨,還能驅蟲,這是‘相須’的伴。”
寒露一到,全村人一起采收白術枝葉。“此時金氣斂,白術把力氣都收到葉里了,”王小實指揮著,“葉片要陰干,不能暴曬,曬過了燥氣太烈,燒起來嗆人;根要留著,埋在黃土窖里,來年開春種,還能發新苗。”窖藏時,他會在白術根周圍鋪層麥糠(屬土),“麥糠能保潮,又不爛根,就像給它蓋了層棉被。”
這些法子,被縣里的老秀才記進了《農桑要術補遺》“豫東白術,性溫燥,植于田埂,可驅蝗蝻。其法春播宜火土拌種,夏培以防澇,秋斂以存性,冬藏以養根。實乃農耕之助,非獨藥石也。”這本書雖未刊行,卻在鄉紳間手抄流傳,讓“白術守田”從民間俗法,有了文字依托。
第七卷藥田雙用,病案傳揚
隨著白術越種越多,豫東人發現,它不光能守田,還是治病的良藥。王老實的老伴,早年因脾虛常腹瀉,常年吃白術粥,竟漸漸好了,臉色也紅潤起來。“這叫‘健脾止瀉’,”村里的郎中說,“白術甘溫,能補脾土,就像給脾胃加了柴,讓它重新燒起來,水濕自然就干了。”
有年冬天,村里爆發“寒瀉”,大人小孩都上吐下瀉,郎中用白術配干姜、炙甘草,熬成“理中湯”。“白術是君,干姜是臣,”郎中解釋,“白術健脾,干姜溫胃,就像給凍僵的土地加了火,寒散了,瀉就止了。”果然,喝了藥的人,三天就好轉了。
王小實還摸索出白術的“七情配伍”治風濕關節痛,白術配蒼術(相須,燥濕力增);治水腫,白術配茯苓(相使,利水更捷);治孕婦胎動,白術配砂仁(相畏,砂仁制白術燥性)。他把這些寫在自家牆上,成了村里的“土藥書”。
有個貨郎路過,得了“暑濕”,又吐又瀉,躺在路邊動彈不得。王小實取來新鮮白術,配藿香、佩蘭,煮了藥湯給他喝。“白術燥濕,藿香解暑,”他說,“就像給潮濕的屋子開了窗,又生了火,潮氣很快就散了。”貨郎喝了兩劑,竟能挑著擔子趕路了,逢人就說“豫東的白術,比仙丹還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些病案,漸漸傳到縣里的藥鋪。藥鋪掌櫃派人來收白術,出價頗高,卻被王小實拒絕了“這白術是咱種田人的護符,要留著自己用,不能光換錢。”他只肯按平價賣給藥鋪一部分,條件是藥鋪必須把白術藥方傳給更多人。
第八卷結語•贊詩•田埂薪火
道光年間,豫東平原又遭蝗災,但這次,農人不再慌亂。他們按“白術月令”,在田埂種滿白術,備足干枝葉,蝗蟲一來就點燃,白煙漫過田野,如一道無形的屏障,護住了萬頃良田。《開封府志》特意記載了此事“自乾隆二十五年後,豫東農家多植白術于田埂,蝗至則焚其葉,煙所過處,蟲皆遠避,歲賴以安。”
如今,豫東農村還保留著“清明種白術”的習俗。田埂上的白術,春天抽芽,夏天展葉,秋天結籽,冬天休眠,像一群沉默的守護者,見證著農耕的輪回。農人們依舊用白術煙驅蟲,用白術粥補身,老輩人會給孩子講王老實的故事,說“白術不是神,是咱跟土地學的聰明——順天應時,草木也能幫大忙。”
白術守田贊
黃河故道土膏肥,白術成行護埂湄。
春吸日精抽嫩蕊,夏承火氣展青帷。
煙驅蝗蝻千畦保,粥補脾元萬戶炊。
不是仙方多奧妙,順天應物即真機。
結語
“白術守田”的故事,藏著農耕文明最樸素的智慧人與自然,從來不是對抗,而是共生。王老實從蝗災中發現白術的妙用,村民用實踐完善種植之法,文人將其寫入農書——這正是“實踐先于文獻”的生動寫照,是“口傳知識”與“文字記載”相互滋養的典範。
白術的“溫燥”,不僅克了蝗蟲的“濕濁”,更教會人們土地里藏著答案,草木中含著大道。它讓我們明白,所謂“天人合一”,不過是農人看著田埂上的白術,知道何時播種,何時采收,何時點燃那一縷青煙——在順應中守護,在守護中傳承,這便是農耕文明留給我們的永恆啟示。
(全卷終)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