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畬鄉白術緣》(上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畬鄉白術緣》(上卷)

    楔子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東南丘陵的畬山深處,雲霧如紗,纏繞著層層梯田與竹樓。這里的草木,深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時序,更與畬族人的生命節律相融——他們以藥草為媒,以山川為證,將草木的靈性,織進了婚喪嫁娶的習俗里。

    浙西畬族有諺“家有白術,萬事穩固。”這株得中央土氣的靈草,在畬鄉不僅是健脾祛濕的良藥,更成了“固本培元”的象征。清代乾隆年間,畬山腳下的“月山村”,有位叫阿月的姑娘,自幼與白術結下不解之緣。她與采藥青年阿山的愛情,因一株連理枝白術而起,最終讓“白術為聘”的婚俗,在畬鄉流傳百年,印證著“脾為後天之本,家為立身之基”的古老智慧。

    第一卷月山靈草,藥養嬌娃

    月山村依偎在畬山腹地,村後有片陽坡,黃土疏松,盛產白術。這里的白術,因得山霧滋潤、日光溫煦,根睫肥白如脂,斷面的“朱砂點”(棕黃色油點)密如星子,香氣混著竹香與泥土氣,格外醇厚。

    乾隆十二年,“水運太過”,畬山陰雨連綿,“太陰濕土”當令過甚。村中藥婆藍阿婆的孫女阿月,就在這年深秋降生。女娃生來體弱,面白唇淡,稍受風寒便咳喘不止,吃奶也少,小肚子時常脹得鼓鼓的。藍阿婆診脈後,眉頭微蹙“這娃是‘脾土虛弱’,濕邪困了中焦,得用咱畬山的白術慢慢養。”

    自此,藍阿婆每日清晨便去陽坡采新鮮白術,切片後與小米同煮。白術的甘溫之氣,混著米香,在陶鍋里咕嘟作響。阿月喝了這粥,原本拒食的小嘴漸漸張開,腹脹也輕了些。藍阿婆又用白術配伍茯苓(利水滲濕)、山藥(健脾),熬成藥湯,每日喂三勺。“白術是君,像家里的頂梁柱,”她邊喂邊對兒媳說,“茯苓、山藥是佐使,幫著白術把濕氣趕出去,把力氣補回來。這是‘相須相使’的理,藥和人一樣,得互相幫襯。”

    阿月長到三歲時,依舊比同齡孩子瘦弱,稍跑幾步便氣喘。藍阿婆便帶著她去陽坡,教她辨認白術“你看這葉片,邊緣帶鋸齒,像咱畬族姑娘的銀飾;根睫埋在土里,默默長力氣,就像咱畬族人,踏實肯干。”她讓阿月親手給白術澆水,說“多跟它說說話,它懂人心呢。”說來也奇,自那以後,阿月的身體竟一天天好起來,到了七歲,已能跟著阿媽去溪邊洗衣,笑聲像山澗的泉水,清亮悅耳。

    每年寒露,藍阿婆都會帶著阿月采白術。“此時‘陽明燥金’當令,白術把力氣都攢在根里了,”她教阿月用竹刀輕刨,“不能用鐵器,會傷了它的土氣。你看這斷面,‘菊花心’(放射狀紋理)越清晰,說明它越壯實,補人的力氣也越足。”阿月捧著雪白的白術,鼻尖縈繞著溫厚的香氣,心里覺得,這草比銀飾還珍貴——是它,讓自己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畬山上奔跑。

    第二卷情生藥徑,兩心相照

    阿月十六歲這年,出落得如畬山的白茶花,眉眼清亮,只是身子骨仍帶著幾分柔弱。她常跟著阿婆去陽坡打理白術,一來二去,便與常來采藥的青年阿山熟了。

    阿山是鄰村的孤兒,父母早逝,靠著在畬山采藥換米度日。他識得百種草藥,尤其懂白術的習性“春要防雨水泡根,夏要防山蟲啃葉,秋要趁晴天采收,冬要埋在黃土里藏好。”他見阿月打理白術時,總在根邊埋些腐熟的竹屑(畬鄉的土法,能疏松土壤),便笑著說“你待它好,它也會護著你。”

    一日,阿月在陽坡不慎被毒蛇咬傷,腳踝瞬間紅腫。阿山恰巧路過,二話不說,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在傷口劃開小口子,吸出毒血,又從藥簍里掏出幾味草藥,其中就有曬干的白術。“白術能‘托毒外出’,”他邊搗爛草藥邊說,“配著半邊蓮、蛇舌草,能解蛇毒,還不傷脾胃。”他將藥泥敷在阿月傷口上,又扶著她慢慢走回村。路上,阿月望著他汗濕的後背,心里像揣了只小鹿。

    自那以後,阿山常來幫阿月打理白術。他教她辨認“老術”(三年生以上,藥效最厚)與“新術”(一年生,性烈),她教他用畬族歌謠記白術的藥性“白術白,像銀釵,補咱脾,祛濕快;春發芽,夏長葉,秋結果,冬藏起來……”兩人在白術坡上,一個刨土,一個除草,竹刀踫撞的輕響,混著山風與歌聲,成了畬山最溫柔的調子。

    阿山知道阿月身子弱,便常在采藥時,給她捎來“白術蜜餞”——將白術切片,用蜂蜜腌漬,又甜又潤,能健脾開胃。阿月則把阿山采來的老白術,與糯米同蒸,做成“白術糕”,讓他帶到山外換米時當干糧。“吃了這個,力氣足,”她紅著臉說,“就像……就像白術在你肚里長力氣。”阿山接過溫熱的糕,心里暖烘烘的,覺得這比任何山珍都香甜。

    第三卷族規難違,情定寒露

    阿月與阿山相戀的事,很快傳到了族長耳朵里。族長是位年過七旬的老者,臉上刻著畬山的風霜,最看重族規與門當戶對。他找到藍阿婆,沉聲道“阿月是咱畬山的好姑娘,阿山雖勤懇,可家徒四壁,連像樣的聘禮都拿不出,怎能保證阿月後半輩子不受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藍阿婆雖喜歡阿山的實在,卻也拗不過族長。阿月得知後,整日以淚洗面,連白術粥都吃不下了,舊疾又犯了,腹脹乏力,臉色蒼白。阿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對阿月說“你等著,我定會讓族長點頭。”

    這年寒露,恰逢“土運平氣”,是采白術的最佳時節。阿山揣著竹刀,瞞著眾人,獨自闖入畬山最深處的“斷魂崖”——那里的白術,因常年受山岩庇護,長得最粗壯,卻也最險峻。他想,只有找到最靈的白術,才能證明自己的誠意。

    斷魂崖雲霧繚繞,石壁濕滑,阿山手腳並用地攀爬,好幾次差點失足。爬到半山腰,他忽然聞到一股濃郁的白術香,比尋常的更醇厚。循香望去,岩縫中竟長著一株百年白術,根睫從岩縫中鑽出,分作兩枝,緊緊相依,形如“連理枝”,斷面的朱砂點如胭脂,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是它了!”阿山又驚又喜,這株白術,不僅年份足,更暗合“永結同心”之意。

    他屏住呼吸,用竹刀小心翼翼地刨開周圍的岩石與黃土,生怕傷了這對“連理枝”。挖出來時,整株白術竟有手臂粗,兩枝根睫纏繞,仿佛一對相擁的戀人。阿山將它用干淨的竹葉包好,緊緊抱在懷里,下山時,腳步都輕快了許多。他知道,這株白術,是畬山的饋贈,更是他與阿月愛情的希望。

    第四卷白術為聘,誠心撼石

    阿山捧著連理枝白術,徑直來到族長家。族長正在火塘邊抽著旱煙,見阿山渾身泥污,懷里卻抱著個竹葉包,冷冷道“你來做什麼?”

    阿山解開竹葉,露出那株肥白的連理枝白術,香氣瞬間彌漫了整個竹樓。族長眯起眼楮,當看到那兩枝纏繞的根睫時,煙桿猛地頓了一下——他采了一輩子藥,從未見過如此奇特的白術。

    “族長,”阿山的聲音帶著一絲緊張,卻很堅定,“我家窮,拿不出金銀首飾當聘禮。但這株白術,是我在斷魂崖采來的百年老術,你看它根睫連理,就像我和阿月的心,分不開。白術能健脾固本,就像我對阿月的心,踏實長久,能為她遮風擋雨,讓她身子骨越來越好,讓我們的家像這白術一樣,扎得深,長得穩。”

    他又指著白術斷面的朱砂點“您看這‘朱砂點’,密得像天上的星,說明它得的土氣足,藥效厚。我阿山雖窮,卻有這顆誠心,就像這白術,不起眼,卻有真力氣。求族長成全!”

    藍阿婆也在一旁幫腔“族長,白術是咱畬山的靈草,能認出好人壞人。阿山能采到連理枝白術,說明他與阿月有緣分,也說明他心誠。您看阿月這幾年,吃著白術長大,身子好多了,不就是靠這草‘固本’嗎?過日子,不就圖個‘固本’二字?”

    族長沉默了半晌,拿起白術,放在鼻尖輕嗅。那股溫厚的香氣,讓他想起年輕時,妻子用白術給他調理胃病的日子。他又仔細看了看那連理的根睫,仿佛看到了愛情該有的樣子——不是金銀的光鮮,而是相互纏繞的堅韌。

    “罷了,”族長放下白術,語氣緩和了許多,“畬族人向來敬重草木的靈性。這白術連理,是吉兆;你肯為阿月闖斷魂崖,是誠心。我便依了你。但有個條件,”他看向阿山,“你要像待這白術一樣,待阿月,待這個家——春生夏長,用心呵護;秋收冬藏,不離不棄。”

    阿山喜極而泣,連連點頭“我答應!我一定做到!”

    消息傳到阿月耳中,她正坐在白術坡上,手里摩挲著一片白術葉。听到族長應允的消息,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滴在葉片上,順著葉脈,滲入了腳下的黃土——那里,正有新的白術,在悄悄扎根。

    (上卷終)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畬鄉白術緣》(上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畬鄉白術緣》(上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