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參化境祁壤潤璣•牛營冰魄》
楔子•玄冥分脈孕雙參
盤古開鴻蒙,北方水神玄冥馭冰龍巡行,途經祁州(今安國),見黃河故道淤沙如金,土脈間泛著千年水澤的溫潤,忍不住垂淚——那滴清淚滲進沙壤,竟萌出翠睫,葉如紈扇,根潤若蜜玉,是為南沙參,秉土水交融之性;行至牛家營子(今赤峰喀喇沁),寒鋒割破冰龍鱗片,血珠濺入礫石,與塞北雪水交融,孕出青睫,葉帶霜痕,根細如銀線,是為北沙參,承水寒凜冽之氣。
歲月碾過宋元,祁州成“藥市之冠”,牛家營子牧歌里飄著藥香。南北沙參如陰陽雙珠,在“實踐先于文獻”的輪回里,書寫著草木與人間的濟世傳奇。
上卷
第一回•祁壤潤露生甜參,稚子燥咳啟真機
元至元三年,祁州藥農杜仲刨柴胡時,沙崗子寸草窩突現異草青睫亭亭,葉展三瓣,邊緣紅紋如土脈浮血;根長尺許,斷面黃白,沾沙猶潤,嚼之清甜回甘。月光下,根須竟泛琥珀光——正是玄冥淚化的南沙參。
當夜,幼子阿棗突發秋燥咳面赤唇焦,咳無痰聲,咽似火燎。杜仲試遍桑葉、菊花,僅退低熱,咳聲愈厲。忽見沙參斷面水光流轉,切薄片浸蜜,哄阿棗含服。半盞茶時,阿棗喊“喉嚨過清泉”,咳緩,酣然睡去。
杜仲攜參求診老郎中。郎中嗅其甘香清涼,斷曰“此乃《本經》沙參!甘寒入肺胃經,補脾陰而清肺燥,正克秋燥之邪!”復取麥冬三錢同煎,湯汁更潤——麥冬滋膩,沙參清透,互補無偏,恰合“甘寒生津,潤而不滯”的配伍之妙。
杜仲試種沙參,漸漸悟其秉性春種候“桃花雨”(春分後三場雨,應木運升發),夏長避“伏燥風”(小暑後覆秸稈,防火運克金),秋收帶“白露珠”(秋分露重時采,得金氣收斂),冬藏隔“霜雪層”(埋淤泥土,借水氣運藏)。三年後,沙參根粗如指,斷面晶亮,藥商爭購“祁州沙參,潤如蜜髓,補不礙邪!”
阿棗長成壯實藥農,再無咳疾。杜仲臨終前,將種參心得刻在木簡上“沙參之妙,在順四氣春萌如肝舒,夏長似心旺,秋收類肺斂,冬藏同腎蟄。”這簡上的字,藏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道法,也藏著南沙參“得土水之精,潤肺胃之燥”的真機。
第二回•祁州藥市聚藥魂,沙參南下解溫瘟
清康熙二十八年,祁州藥市開市。九月初九這天,沙參堆成小山根順直如筆,斷面隱紅絲(那是土脈的血氣),藥香混著淡淡的土腥——這是祁州沙參獨有的“土氣印記”。藥商驗參有個訣竅“嚼之生津,潤而不粘,斷面泛琥珀光者,方為上品。”
藥商劉萬春押著一船沙參赴揚州,恰逢暑溫疫肆虐。疫病如潮,患者個個高熱口渴,干咳帶血,舌面光紅無苔。御醫束手嘆道“溫邪最耗氣陰,清熱藥太燥,滋陰藥又滯,真是兩難!”劉萬春忙獻沙參,御醫見其甘寒清潤,恍然悟道“此藥歸肺胃經,清中帶養,正合溫病‘存津液’之要!”
御醫擬出“沙參麥冬湯”南沙參五錢為君,清潤清熱;麥冬四錢、生地六錢為臣,滋陰降火;玉竹三錢為佐,助潤肺燥;桑葉二錢為使,宣透邪熱。藥湯熬成琥珀色,清涼藥香沁人心脾。書生王某服了三劑,熱退了,咳輕了,舌尖的紅刺也消了——沙參的甘寒,像一汪清泉化解溫燥,卻不傷脾胃,恰如“潤玉破冰”。
消息很快震動江南,揚州藥商瘋搶祁州沙參。劉萬春歸程時,船艙里不僅裝滿銀錢,更載著沙參的聲名。藥商們湊在一起議論“祁州沙參得土氣滋養,補而不膩,清而不寒,治氣陰兩虛真是探囊取物!”後來藥農又發現,沙參與黃連同用竟有奇效——沙參的潤能制住黃連的燥,專治胃熱消渴,一潤一清,如陰陽相濟,消渴漸漸平復。
揚州有位老儒,親歷疫病後撰《溫疫辨治錄》,專門記下祁州沙參“根潤如脂,氣清若露,得土水之精,潤心肺而清胃燥,實乃溫病要藥。”實踐先于文字記載,在沙參的故事里,本就是尋常事。
第三回•牛營冰魄孕寒參,霜天疫起顯奇能
牛家營子的沙參,模樣與祁州沙參大不相同根細如銀線,葉片泛著青白霜色,斷面水色清冽,藥香里帶著冰雪的寒氣——這是玄冥血珠化育的靈根,秉著塞北水寒之氣,藥農都叫它“寒沙參”(後來稱北沙參),性子比南沙參烈三分,清熱之力更猛,恰似“冰稜破石”。
乾隆十九年,牛家營子遭了場寒燥疫。秋霜裹著北風呼嘯而來,百姓一個個惡寒頭痛,干咳得撕心裂肺卻無痰,喉嚨像被冰碴割著。有人試著服祁州沙參,誰知那沙參帶著土潤之性,擋不住塞北的寒邪,服後反倒生了痰涎,病情更重了。
牧醫巴特爾望著地里的寒沙參,忽然悟道“這草頂冰而出,性本寒涼,或許能以寒制寒!”他配出一方北沙參四錢為君,清燥潤肺;麻黃三錢為臣,辛溫解表;杏仁三錢為佐,降肺止咳;生姜二錢為使,防沙參傷胃。牧民服下,渾身透汗如雨,咳嗽止了,寒氣也散了——寒沙參像匹奇兵,配上溫藥,竟成相制妙用,冰與火交融,硬生生破開了寒燥之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老喇嘛見了,撫著念珠說“祁州沙參潤,主肺燥陰虛;牛營沙參清,主胃熱津傷。就像人,南方人溫潤,北方人剛直,草木也隨天地性情生長啊。”後來藥商又發現,寒沙參與細辛同用更妙——細辛辛溫,能引沙參之氣入肺,化掉冰結的痰飲,治寒飲咳嗽,效如桴鼓。
有年冬天,藥農見野兔子啃過北沙參後,眼楮亮得能在雪地里看清獵物蹤跡,從沒失過手——這才發現它“明目”的隱效。原來塞北的冰雪之氣能滋養肝陰,北沙參清潤肝木,而肝開竅于目,“木得水涵則明”,天地草木的真機,總在這些細微處悄悄顯露。
第四回•南北參緣匯藥市,七情配伍顯神通
祁州藥市的深秋,牛家營子的藥商驅著駱駝來了。攤位上,祁州沙參潤如蜜玉,牛營沙參清如冰銀,藥商們圍著爭論“誰才是正宗沙參”。老郎中李修遠沒說話,取來兩味參配伍試藥他將祁州沙參與白術同煎,湯汁喝著像暖玉裹腹,專治胃陰不足又脾虛的人;又將牛營沙參與黃連同煮,先苦後甘,像破繭見光,最合胃熱消渴兼口臭的癥。眾人嘗過,都嘆服“南北沙參,就像陰陽雙劍,各有神通!”
李修遠用雙參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癥。張秀才面黃肌瘦,吃不下飯還總拉肚子,舌頭紅得少苔,是典型的胃陰不足兼脾虛。李修遠投祁州沙參五錢配白術四錢,一潤一補,半月後秀才就能喝粥了,拉肚子也好了,夜里讀書到三更,眼楮也不澀——沙參潤胃陰,白術健脾氣,相須成“土金相生”的妙境。還有個鐵匠,總口渴得猛灌水,口臭像腐物,舌頭絳紅帶黃苔,是胃熱消渴。李修遠用牛營沙參五錢配黃連三錢,不過十天,渴減了,口氣也消了——沙參清胃燥,黃連瀉胃熱,相制化了“火炎水竭”的危。
有回學徒大意,把沙參與藜蘆同煎給病人喝,結果病人上吐下瀉,面白冷汗。李修遠急忙灌生姜汁解毒,事後告誡眾人“沙參潤,藜蘆烈,這兩味同用會傷脾,是相反的禁忌,千萬記牢!”但他也發現,沙參與枸杞種在一起時,根須會纏繞著生長,沙參更潤,枸杞更紅,這是相須的妙處——草木的七情,原是暗合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冬日藥市散了,李修遠望著收攤的沙參出神祁州的參田挨著麥苗,根里養著土氣,而土生金,肺得滋養;牛營的參堆旁還結著冰,根里凝著水氣,而水涵木,肝得滋潤。他撫著胡須嘆道“祁州土水交融,牛營水寒凜冽,就像陰陽五行,缺了誰都不成天地。沙參的妙用,全在順天地氣脈,應人體髒腑啊。”
李修遠把這些心得寫成《參辨》,夾在《祁州藥市志》里“沙參的差異,在南北氣脈;藥用的精妙,在七情配伍。實踐總比文字先一步,口傳的經驗能補全筆載的不足,這才是中醫藥的魂魄。”藥農們不懂這些文縐縐的話,只編成民謠傳唱“祁州潤如膏,牛營清如泉,合治百病,分顯神通。”
(上卷終)
下卷將續寫雙參在戰亂、災荒中的濟世故事祁州沙參入軍糧治將士久咳,牛營沙參化冰毒救牧民寒喘;更會挖掘沙參釀酒、入膳等民間隱用,看“口傳知識”如何在歲月里補全文獻,讓雙參的傳奇更貼地、更通靈。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