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芎神記》上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芎神記》上卷

    《芎神記》

    楔子

    鴻蒙初開,天地清氣上升為雲,濁氣下沉為地。蜀山之南,有處喚作"丹岩谷"的所在,那里的岩石是祝融氏煉火時遺下的丹砂所化,土壤是女媧補天後散落的五色土凝結,谷中常年騰起若有若無的赤霧,似煙非煙,似氣非氣。就在這丹岩環抱、赤霧繚繞之中,生著一種奇特的草本。春時,其苗如劍,破土而出,帶著朱砂般的紅暈;夏月,其葉如羽,層層疊疊,沐浴赤霧而愈發青翠;秋日,其睫如柱,挺然直立,頂生細碎白花,如繁星點點;冬來,其根如拳,深藏于丹砂土下,吸納著一年的精華。這便是後來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的川芎,彼時,它尚未有此名,只是在谷中默默生長,與日月同輝,與山川共鳴,等待著與神農相遇,揭開其濟世救人的序幕。

    上卷

    第一回 丹岩孕奇種 赤霧養真魂

    蜀山丹岩谷的地脈,是一條沉睡的火龍。每到驚蟄,地底深處便會傳來隱隱的雷鳴,那是火龍翻身時吐納的氣息,帶著濃烈的硫磺味,從岩石的縫隙中絲絲縷縷地滲出。就在這火與石的交融之處,一塊被雷擊劈開的赤砂岩下,藏著一粒比粟米還小的草籽。

    不知經歷了多少個寒暑,當第一縷穿透丹岩谷晨霧的陽光落在這塊岩石上時,草籽忽然動了。它感受到了那股來自地底的溫熱,那是"火氣",屬心,能催生萬物。草籽裂開種皮,伸出一條嫩白的根須,像嬰兒的手指,試探著扎進赤砂岩下的土壤。這土,是丹砂與腐葉混合而成,紅中帶黑,摸上去溫溫的,正是"火生土"的明證,草籽的根須在這土里舒展,仿佛找到了母親的懷抱。

    長出第一片真葉時,已是春分。葉片呈羽狀,邊緣帶著鋸齒,顏色不是尋常草木的嫩綠,而是透著一絲淡淡的緋紅,像是被赤霧染過。它貪婪地呼吸著谷中的空氣,那空氣中混雜著松脂的清香、山泉的甘冽,還有從火龍氣息中提煉出的精純火氣。每當雲霧飄過,它便會輕輕搖曳,將雲霧中的濕氣凝結在葉片上,化作露珠滾落,滋潤根部——這是它本能地在調和"火"與"水",維持自身的陰陽平衡。

    夏至時節,丹岩谷的赤霧最濃。草籽已長成半尺高的植株,睫稈挺拔,葉片繁茂。它能清晰地感受到五運的流轉,這年是火運平氣,天地間的火氣與自身的稟性相合,它長得格外茁壯。一日,谷中來了一只受傷的穿山甲,趴在它旁邊的岩石下,痛苦地喘息。穿山甲的鱗片下,有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紅腫發炎,顯然是受了熱毒。植株感受到它的痛苦,便將自身的根須悄悄往穿山甲傷口附近延伸,根須所過之處,土壤中的溫熱之氣似乎更盛了些。奇妙的是,穿山甲的傷口周圍,紅腫竟漸漸消退了些。

    秋分過後,植株開始抽苔開花。細碎的白花在赤霧中綻放,引來無數蜂蝶。它知道,這是"秋收"的信號,要將所有的能量往根部匯聚。它的根在丹砂土中努力生長,變得粗壯、飽滿,形狀如拳,斷面呈黃白色,布滿了細密的紋理,聞起來有一股濃烈而獨特的辛香。這辛香,是它吸收了無數火氣與日月精華後形成的,帶著一股沖勁,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礙——這便是它"辛溫"之性的由來,也為它日後"主中風入腦頭痛"埋下了伏筆。

    第二回 樵夫遇奇疾 靈草顯神通

    丹岩谷外住著一個叫石生的樵夫,以砍柴為生,練就了一雙鐵腳,尋常山路不在話下。這年寒露剛過,石生像往常一樣進谷砍柴,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午後突然刮起一陣狂風,夾雜著冰雹,打得人睜不開眼。石生慌忙躲到一塊巨石下,卻被風卷起的碎石擊中了頭部,頓時眼前一黑,昏了過去。

    醒來時,天已擦黑。石生只覺得頭痛欲裂,像是有無數根鋼針在腦子里攪動,痛得他雙手抱頭,在地上翻滾。他想站起來回家,卻覺得天旋地轉,腳步虛浮,耳邊嗡嗡作響。他掙扎著爬到一棵大樹下,靠著樹干喘息,無意間,他的手踫到了一叢植物的根部,這植物正是那株在丹岩谷中生長的奇特草木,它的根因剛才的狂風被翻出了一小塊。

    一股濃烈的辛香鑽入石生的鼻孔,這氣味雖沖,卻奇異地讓他混亂的頭腦清醒了一絲。他下意識地拔起那株植物,將根部的泥土抖掉,放在嘴里嚼了起來。初入口時,辛辣味直沖腦門,讓他忍不住打了個噴嚏,但緊接著,一股暖流從喉嚨滑下,緩緩流遍全身,尤其是頭部,那劇烈的疼痛似乎被這股暖流沖淡了許多,不再是針扎般的劇痛,而是變成了隱隱的酸脹。

    石生精神一振,知道這是好東西。他小心翼翼地將剩下的幾株也挖了出來,用草繩捆好,扛在肩上,踉踉蹌蹌地回了家。到家後,他將草根洗淨,切成薄片,放在鍋里加水煮開,趁熱喝了下去。一碗藥湯下肚,身上漸漸出了些汗,頭痛減輕了大半,竟能安然入睡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第二天醒來,石生的頭痛基本好了,只是還有些昏沉。他又煮了一碗藥湯喝下,到了下午,便已恢復如初。石生又驚又喜,知道自己遇到了能治頭痛的神草。他拿著剩下的草根,去請教村里的老藥婆。老藥婆接過草根,聞了聞,又嘗了嘗,點頭道"這草辛溫,有一股沖勁,能通竅,看來是治頭痛的良藥。"她讓石生帶她去丹岩谷,找到了那片生長神草的地方,仔細觀察了神草的形態、生長環境,記下了它的特征。

    從此,村里有人頭痛腦熱,石生便會去丹岩谷采些神草回來,按照老藥婆的指點,或煮水,或搗爛敷在額頭,往往能見效。這神草的名聲,便在小小的村落里傳開了,人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叫它"頭痛草"。

    第三回 巫醫探藥性 配伍初顯能

    村里的老藥婆,人稱巫姑,並非真的會巫術,而是懂得許多草藥知識,為人看病,多有靈驗。自從知道了"頭痛草"的妙用,巫姑便經常去丹岩谷觀察它的生長,研究它的藥性。她發現,這草的生長與四季變化息息相關。

    春日,它隨著春雷萌動,吸收陽氣而發芽,此時采其嫩苗,辛味較淡,藥性也較緩,適合用來調理小兒的輕微頭痛。夏日,它枝繁葉茂,吸納了充足的火氣與雨水,此時采其葉,辛味濃烈,藥性較強,用來治療成年人因風熱引起的頭痛效果顯著。秋日,它的能量匯聚于根部,此時采挖其根,辛溫之性最為醇厚,是治療重癥頭痛的良藥。冬日,它的根深藏土中,休養生息,此時不宜采挖,否則會損傷其根本,違背"冬藏"之道。

    巫姑還發現,這"頭痛草"不僅能治頭痛,還有其他的功效。有一次,村里的張木匠不小心從房梁上摔了下來,摔傷了腿,瘀血腫痛,動彈不得。巫姑便取了"頭痛草"的根,與活血化瘀的當歸、紅花一起搗爛,敷在張木匠的傷處,又用其根煮水讓他喝下。沒過幾日,張木匠腿上的瘀血便消散了,腫痛也減輕了許多。巫姑由此得知,這草不僅能"主中風入腦頭痛",還能活血化瘀,治療跌打損傷。

    她還發現,這草的藥性雖然猛烈,但與其他草藥配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也能減少其副作用。比如,用它治療頭痛時,如果病人身體虛弱,她便會加入一些補氣的黃 ,這便是"七情"中的"相使",黃 能增強"頭痛草"的功效,同時也能彌補其辛散太過可能導致的氣虛。如果遇到因寒邪引起的頭痛,她便會加入生姜,生姜的辛溫之性與"頭痛草"相合,能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這便是"相須"。

    巫姑將這些發現一一記在心里,傳授給村里的年輕人。她常說"草木有靈,各有其性,我們要順著它們的性子來用,還要懂得搭配,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這"頭痛草"性辛溫,屬陽,能行能散,入的是肝經,因為肝主疏泄,主藏血,頭部的問題,多與肝經有關。"這些話語,雖樸素,卻蘊含著陰陽五行、四氣五味的道理。

    第四回 神農聞異草 親嘗著經篇

    神農氏遍嘗百草,足跡遍布名山大川,為的是尋找能為百姓治病的良藥。一日,他听聞蜀山腳下有一奇草,能治頭痛,還能活血化瘀,便特地來到了這個村落。

    石生和巫姑听聞神農到來,又驚又喜,連忙將神農請到家中,獻上了"頭痛草"。神農仔細觀察著這株草,只見它根睫粗壯,呈拳狀,斷面黃白,有濃烈的辛香。他又詢問了它的生長環境、形態特征、藥用功效,巫姑一一作答,還講述了石生和張木匠的病例。

    神農听後,點點頭,說"我且親自嘗嘗,驗證其藥性。"他取了一小塊根睫,細細咀嚼。初時,辛味直沖鼻腔,讓他打了個噴嚏,隨後,一股溫熱之氣從咽喉下行,流經胸腔,直達腹部,最後擴散至四肢百骸。他感覺到自己的氣血運行似乎加快了,頭腦也變得清明起來。

    為了進一步驗證,神農讓村里一個正受頭痛折磨的老人前來。他取了"頭痛草"的根,按照巫姑的方法,煮了一碗藥湯讓老人喝下。半個時辰後,老人的頭痛明顯減輕了,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神情。神農又用它治療了幾個因瘀血導致病痛的人,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經過多日的觀察和驗證,神農對這"頭痛草"的藥性有了全面的認識。他說"此草味辛,性溫,能入肝經,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對于中風入腦引起的頭痛有特效,其功效顯著,當列為上品。"他還根據其生長環境和形態特征,為它取名為"川芎","芎"者,言其能行頭部之氣,"川"者,因其產于蜀山丹岩之間,川為水,而其性屬火,水火既濟,更顯其靈。

    神農將川芎的性味、功效、主治病癥詳細地記錄在他的《本草經》中,這便是後世《神農本草經》中"味辛,溫,主中風入腦頭痛"的由來。他還在書中強調,使用川芎時,要根據病人的體質、病情,以及季節、氣候的變化來調整用量和配伍,體現了"天人合一"、"因時制宜"的思想。

    川芎被神農載入典籍後,名聲便傳開了,不僅在蜀地,在其他地方也漸漸有了它的蹤跡。丹岩谷中的川芎,似乎也感受到了這份榮耀,生長得更加茂盛,它們繼續吸收著丹岩的靈氣、赤霧的精華,等待著更多的人來認識它們,使用它們,為解除世人的病痛貢獻自己的力量。而那些關于川芎的民間實踐經驗,也與典籍記載相互印證,相互補充,不斷豐富著人們對它的認識,展現著中國傳統醫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無窮智慧。

    (上卷終)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芎神記》上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芎神記》上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