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芎珠記︰三離三回悟本草》上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芎珠記︰三離三回悟本草》上卷

    《芎珠記三離三回悟本草》

    楔子

    岷江雪水自萬山奔涌而來,過玉壘關便柔了筋骨,在石羊鎮周遭織成水網,如大地脈絡。鎮外千畝田疇,春披新綠,秋覆金浪,最惹眼的卻是那些藏在水旱之間的藥田——這里的川芎,帶著岷山的清冽與蜀地的溫潤,自古便是醫家眼中的珍品。只是道光年間的石羊鎮,還未有人知曉,這片土地上世代相傳的種植古法,藏著一部草木與天地對話的密碼。

    陳老實的藥田就在鎮子東頭,緊挨著那條常年泛著青苔的灌溉渠。他祖上三代種藥,到他手里卻犯了難連續三年,地里的川芎總像得了軟骨病,睫稈細得能透光,根睫小如拇指,煎藥時連藥香都透著股疲沓氣。這年清明剛過,他蹲在田埂上,看著新栽的苓子又蔫了半截,指節攥得發白——渠對岸王寡婦家的孩子還等著他的川芎配藥,那娃娃的頭痛病,唯有本地川芎能壓得住。

    風掠過長滿芭茅的田埂,帶起一陣若有若無的藥香,像是某種草木的嘆息。陳老實抬頭時,忽見水渠上游的石板橋上,立著個穿青布衫的姑娘,身影被晨光鍍得有些透明,手里攥著株半開的川芎花,藍紫色的花瓣在風里輕輕顫,倒像是捧著一捧星星碎。

    上卷

    第一回岷水畔藥農愁,芎苗瘦病邪游

    石羊鎮的晨霧總帶著水汽和藥香。陳老實披著簑衣往田里去時,露水打濕了褲腳,涼絲絲地浸到骨頭里。他種的三分川芎田,是祖上傳下的老地,黑土肥沃得能攥出油,可這幾年像是被抽走了精氣神,翻土時能看見成團的白線蟲,連蚯蚓都少了許多。

    "陳大哥,娃兒夜里又喊頭痛了。"王寡婦挎著竹籃候在田邊,籃子里盛著剛蒸的玉米饃,熱氣裹著甜香,卻暖不了她眉間的愁。她男人前年染了風寒,誤服了帶燥性的藥,丟了性命,留下個五歲的娃娃,偏又得了頭風病,每到陰雨天就抱著腦袋打滾,鎮上的老郎中說,非得用本地三年以上的老川芎配天麻,才能鎮住那股子寒邪。

    陳老實捏了捏兜里僅剩的幾塊川芎根睫,皮皺得像老樹皮,斷面的菊花心也淡得看不清。"妹子莫急,再等半月,新苗該扎根了。"話雖這麼說,他心里比誰都清楚,去年的川芎煎藥時,連最基本的辛香都寡淡,入藥後娃娃的痛只輕了片刻,反而添了些肚脹——這是藥性不足,反生滯氣的緣故。

    回到家,他翻出祖傳的那本《蜀地藥譜》,泛黃的紙頁上記著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能行氣開郁,祛風止痛",可後面關于種植的記載只有寥寥數字"春種于水,夏移于坡,秋實于壤"。祖輩口傳的"三移"法子,到他這輩竟像斷了線的風箏,怎麼也抓不住要領。

    夜里翻來覆去,忽聞窗外有聲。推窗一看,月光下的藥田泛著銀光,靠近水渠的那片苓子,竟有幾株悄悄直起了腰,葉片上的露珠滾落到土里,像是在吮吸水氣。陳老實揉了揉眼楮,再看時,卻仍是一片蔫耷耷的景象,只有風過處,傳來極輕的、像是葉片摩擦的細語。

    次日清晨,他特意去那幾株"直起腰"的苓子旁查看,竟發現根部的泥土比別處濕潤,還帶著股淡淡的腥氣——那是活水浸潤的味道。他忽然想起父親生前說過,川芎的根像人的心竅,得讓它"動"起來,才能吸納天地的靈氣。可這"動"字,究竟藏著什麼玄機?

    第二回青衫客臨田埂,點玄機土氣酬

    谷雨過後,石羊鎮下起了連陰雨。淅淅瀝瀝的雨絲織成簾,把田埂泡得軟軟的,踩上去能陷下半只腳。陳老實披著簑衣在田里排水,泥水濺了滿身,剛疏通一處淤塞的田埂,就見對岸的土路上,那青布衫姑娘又立在那里。

    這次看得真切她梳著雙丫髻,簪著兩朵藍紫色的川芎花,布衫上繡著細密的葉脈紋,手里拎著個竹編小籃,籃沿露出幾片帶著水珠的艾葉。見陳老實望過來,她竟隔著雨簾笑了笑,聲音清得像山澗水"大哥的田,土氣沉郁得很呢。"

    陳老實趟過水渠,踩著泥濘過去,拱手道"姑娘是外鄉來的?看您識得草藥,莫非是懂行的?"姑娘指了指他的藥田"你這地,連著五年種川芎,就像人總吃一碗飯,髒腑會膩,土地也會乏。土屬脾,脾主運化,運化不動了,藥苗怎麼長得好?"

    這話正說到陳老實心坎里。他引著姑娘到田埂邊的草棚下避雨,遞上粗瓷碗盛的熱茶"姑娘說得是!可我換過種子,施過糞肥,怎麼還是沒用?"姑娘呷了口茶,指尖輕叩桌面"糞肥是補,卻不知疏泄。你看這岷江的水,繞著鎮子走,從不肯在一處久留,這才養得兩岸沃土。草木比人更懂天地規矩,得讓它們跟著時節"走"。"

    她指著遠處的梯田"春三月,地氣上升,屬木,宜水生。你把苓子栽在秧田,讓水養著,這是"離"了旱地的燥,"回"到水潤的生境,應的是春生之氣。"又指向坡地"到了夏初,火氣盛,屬火,宜陽曬。移到坡地讓日頭烤烤,這是"離"了水濕的滯,"回"到陽剛的長境,應的是夏長之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陳老實听得入神,忽然想起前幾日娃娃的頭風病又犯了,用自家川芎煎藥時,加了幾片生姜,娃娃卻喊著心口發悶。姑娘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川芎辛溫,屬陽,本是驅寒的良藥,可你種的川芎,得了沉郁的土氣,陽剛不足,陰濕有余,配上生姜的熱性,就成了"相惡"——兩味藥湊在一起,反倒減了藥效,還生了濕滯。"

    雨停時,姑娘起身要走,留下一籃草藥"這是艾葉、紫甦,你拿去給那娃娃煮水泡腳,能驅驅風寒。等你悟透了"離"與"回",種出的川芎,才配得上"血中氣藥"的名號。"陳老實追問她的姓名,姑娘已走出幾步,回頭道"我姓芎,就住在鎮子西頭的藥圃里。"

    第三回試移種初窺徑,遇相克七情糾

    得了芎姑娘的指點,陳老實選了塊靠近水渠的秧田,把苓子重新栽下。他照著姑娘說的,將秧田的水蓄到剛好沒過苓子根部一寸,不多不少,像給嬰兒蓋著薄被。沒過三日,蔫耷耷的苗竟真的挺直了腰,葉片舒展如眉,透著青潤的光澤。

    這天,鄰村的張木匠來找他,說自己做活時閃了腰,疼得直不起身,听說川芎能活血止痛,想討些回去泡酒。陳老實取了去年剩下的川芎,心里卻犯嘀咕去年的藥效果差,會不會耽誤事?張木匠走後,他越想越不安,索性揣上剛采的新鮮艾葉,往鄰村趕去。

    到了張木匠家,正見他媳婦在煎藥,藥味飄出來,帶著股苦澀的悶味。陳老實掀開藥罐一看,里面除了川芎,竟還有當歸和黃連。"嫂子,這黃連是哪來的?"他急問道。張木匠媳婦說"前幾日鬧肚子,剩了些黃連,想著一起煎了能敗火。"

    陳老實跺腳道"壞了!川芎性溫,黃連性寒,這是"相殺"啊!寒溫相沖,川芎的辛散之力全被黃連壓住了,別說止痛,怕是還會傷脾胃。"他趕緊把藥倒了,取出自帶的艾葉,教他們用艾葉熱敷腰部,又囑咐"等我新種的川芎成了,單用它泡酒,加幾片生姜,才能活血化瘀。"

    回來的路上,陳老實心里沉甸甸的。他這才明白,芎姑娘說的"七情"不只是藥材的性子,更是種藥人的心性——種不好藥,用不對藥,再好的方子也會變成害人的東西。他路過鎮子西頭,果然見有片藥圃,圃里種著川芎、當歸、白芷,排列得整整齊齊,卻不見芎姑娘的身影,只有幾只白蝴蝶在花叢里飛。

    回到家,他翻出《蜀地藥譜》,在"七情"篇旁添了幾行字"川芎畏黃連,如陽遇陰,力不相敵;喜生姜,如友相助,氣脈相通。"寫完忽然想起,父親曾說過,祖上種川芎,總要在田邊種幾株白芷,說是"芷芎同生,氣味相投",這大概就是"相須"吧。

    夜里,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株川芎,根須在土里伸展,一會兒遇到溫潤的水汽,一會兒曬到暖烘烘的日頭,渾身的脈絡都舒展開來。夢中的芎姑娘站在田埂上,對他說"三月該挪窩了,坡地的火氣能助你長筋骨呢。"

    第四回明三離順時氣,應春生陰陽侔

    三月初三,陽氣升發,石羊鎮的坡地上泛著淡淡的綠意。陳老實照著芎姑娘的囑咐,將秧田里的苓子起出來,移栽到坡地。起苗時他特意小心,盡量帶著土坨,就像給娃娃換衣裳,不弄疼嬌嫩的肌膚。

    坡地的土是沙壤土,透氣得很,陽光一曬,暖意直往根里鑽。移栽後的苓子,像是換了個精神頭,沒幾日就抽出新枝,葉片邊緣泛起微紅,那是陽氣蒸騰的跡象。陳老實每日來查看,發現坡地的土雖然不如秧田濕潤,卻更有"勁",抓著根須往深處走,像是在給藥苗"扎馬步"。

    鎮上的老郎中路過,見了他的藥田,捋著胡須點頭"這才是正經種川芎的法子。春水生其氣,夏陽壯其骨,土氣換得勤,藥性才會活。"老郎中說起前朝的事,說石羊鎮的川芎曾作為貢品,那時的藥農就懂得"三移",只是後來戰亂,好多法子都斷了傳承。

    "郎中,您說這"三離三回",到底合著什麼道理?"陳老實問道。老郎中指著日頭"春屬木,木主生,故水生木,秧田養其生機;夏屬火,火主長,故陽助火,坡地壯其筋骨;秋屬金,金主收,故土生金,沃土成其形質。這是五行流轉,也是藥苗的性命節律啊。"

    陳老實茅塞頓開。他看著坡地上的川芎苗,葉片在風中擺動,像是在應和著日升月落的節奏。他忽然明白,芎姑娘不是什麼外鄉客,或許就是這川芎草木的精魂,是石羊鎮土地里長出來的智慧。

    這天傍晚,他又去西頭的藥圃,見芎姑娘正在采收薄荷,藍紫色的布衫在夕陽里泛著柔光。"姑娘,我懂了。"陳老實深深作揖,"離是為了讓藥苗遇見不同的氣,回是為了讓它們守住本真的性。"芎姑娘轉過身,手里的薄荷帶著清涼的香氣"懂得了氣,才算懂了藥。五月換沃土時,我再教你看"歸經"。"

    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落在藥圃的泥土里,像是兩株緊緊相依的川芎。遠處的岷江水,正哼著古老的調子,流向更遠的田野。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芎珠記︰三離三回悟本草》上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芎珠記︰三離三回悟本草》上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