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記•二十四節氣藥靈傳》
第九回•夏至•
一•鹿角解時識陽微
五月中,百草園內的雄鹿如期脫角,卻非往年的從容自然,鹿角脫落處竟滲著淡紅色汁液,角殼內側凝結著白色結晶,如陽熱煎熬陰液。關茯神立于“陽極陰生台”上,見那鹿角落地時發出清脆的金石之音,竟在台面上砸出細小的裂紋,裂紋中滲出熱氣,如陽氣亢盛難斂之象。他腰間的“土德鈴”表面凝結著露珠,鈴身卻燙手如炭,正是“陽極必陰,陽不斂陰”之征。
“夏至三候,鹿角解為初候,本應陽氣漸收,”他喃喃自語,指尖輕觸鹿角結晶,結晶竟化作齏粉,露出底下的赤色紋路,“今歲太角木運生火,又值午月君火亢極,遂成‘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之局。”話音未落,鹿群中忽然有雄鹿踣地,雙目圓睜,角根處血如泉涌,其色鮮紅如雞冠,正是“陽不攝血”之危象。
茯苓仙子匆匆趕來,廣袖中帶著焦糊的鹿角膠香︰“尊長,北邊的五味子林遭了火劫!新結的五味子本應紫紅油潤,如今卻干癟如豆,果柄處纏著赤色絲線,如心脈絞緊之象!”關茯神急行至五味子林,見五味子果實早落,藤蔓上的卷須呈螺旋狀扭曲,如肝風內動,葉片上的葉脈竟凸起如蚯蚓,恰似心陽亢盛之脈絡。
“此乃‘陰虛陽亢,虛火灼津’之象,”他取出“斂陽固陰散”,以夏至子夜的露水調和後噴灑,藥粉遇熱化作紫色霧靄,“五味子酸溫,能收斂固澀,益氣生津;山茱萸酸澀,能補益肝腎,收斂固脫;合茯神之甘淡寧心,共成‘酸甘化陰,潛陽斂汗’之功。”
話音未落,五味子藤蔓漸漸舒展,葉片上的蚯蚓狀葉脈化作“斂”“固”二字,前者入土滋養根系,後者升空化作陰雲。關茯神望著重新飽滿的五味子,見其果實上的赤色絲線聚成“陽密乃固”四字,如陽氣收斂,陰液得固之象。
二•蜩始鳴辨陰弱
卯時初刻,“蜩始鳴”之候應時而來。關茯神在“陰陽蟬蛻台”上蹙眉——本該清亮的蟬鳴,竟如破竹般斷續,每一聲都帶著尾音的顫抖,如陰液不足,虛火擾動。他以“蟬翼候氣法”測听,蟬翼震動頻率竟與人體的“促脈”相應,顯示“陰虛于下,陽亢于上”之象。
“蜩屬金,應肺之燥,”他對身旁的山茱萸仙子說道,後者身著絳紅色長裙,裙擺上繡著茱萸果實,發間插著一支珊瑚簪,簪頭綴著珍珠,“今歲陽熱灼金,肺陰受傷,遂使蟬鳴破啞。看這蟬翼焦枯,翅脈紫黑,恰似‘肺燥陰傷,咯血盜汗’之征。”
山茱萸仙子輕揮衣袖,山茱萸的酸澀之氣如深秋霜露,那些煩躁的蟬兒嗅到香氣,竟紛紛落在她袖間,翅膀的焦黃色漸退,露出正常的半透明狀。“山茱萸酸微溫,入肝腎經,能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她解釋道,“《雷公炮炙論》言其‘壯元氣,秘精’。今與五味子相配,酸斂之力更著,可防陰液外泄。”
說話間,一只蟬忽然從樹上跌落,翅膀蜷縮如球,腹部卻異常膨脹,剖開後竟見內髒化作赤色黏液,黏液中隱約有“陰”“虛”二字。關茯神急取“生脈散”化水灌之,人參、麥冬、五味子等藥靈化作瓊漿玉液,入體後竟在其體內形成“氣陰互生”之象︰白色霧氣補肺氣,赤色流泉滋心陰,最終匯聚成“陰平陽秘”的太極圖案。
蟬恢復活力時,翅膀上的“陰虛”二字化作“液固”,隨振翅散入空中。關茯神望著重新祥和的蟬群,見它們竟排成“陰生陽斂”之形,恰似對治陰虛的良方。
三•半夏生察陰陽爭
辰時三刻,“半夏生”之候降臨。關茯神站在“陰陽互藏台”上,見半夏幼苗從腐葉中鑽出,卻非往年的肥碩潤澤,而是睫細如絲,葉片半卷半開,葉面上竟同時凝結著冰晶與露珠,如寒熱錯雜之象。他望向百草園的“心腎圃”,見黃連與肉桂的植株相互纏繞,卻各自向相反方向生長,如心腎不交。
“半夏屬陰,應脾土濕氣,”他對身旁的秫米童子說道,後者抱著陶罐,罐中裝著新收的秫米,“今歲陽極陰生,本應陰陽交感,卻因陽熱過亢,陰液難生,遂成‘陰陽格拒,寒熱錯雜’之局。看這半夏苗半寒半熱,如人之‘上熱下寒,失眠心悸’。”
秫米童子頷首,輕搖陶罐,秫米的谷香如晨霧彌漫,那些扭曲的半夏苗嗅到香氣,竟漸漸挺直,葉片上的冰晶與露珠融合成透明的液滴,落入土中。“秫米甘平,入胃經,能和胃化濁,”他解釋道,“《靈樞》言其‘得天地中和之氣,故能調和陰陽’。今與半夏相配,共成‘交通陰陽,和胃安神’之劑。”
說話間,一株半夏忽然分裂為二,一株開黃花如菊,一株結黑果如豆,正是“半夏秫米湯”的具象化。關茯神取此二株,合茯苓、茯神共煎,湯汁竟呈現出半清半濁之態,清者上浮如天,濁者下沉如地,正是“天地交泰”之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四診合參探汗證
巳時正刻,“土德診室”迎來一位多汗患者——人形的“自汗盜汗”,其不分晝夜汗出不止,白日動則汗出如漿,夜間寐則盜汗濕被,面色䅿白如紙,舌紅少苔,脈細弱而數,正是“陰陽兩虛,腠理不固”之證。
關茯神望其體態︰形體消瘦,肌肉松弛,如衛氣不固;聞其聲︰氣短懶言,語音低微,如肺氣不足;問其癥︰“心悸失眠,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男子遺精,女子經少。”切其脈︰寸脈浮大,尺脈細數,如浮舟于水,正是“陽浮于外,陰虧于內”之象。
“此乃‘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之復合證,”他對圍聚的藥靈們說道,“《景岳全書》雲︰‘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也。’今需用‘陰陽雙補,收斂固澀’之法,以龍骨、牡蠣潛陽斂汗,以五味子、山茱萸酸收斂陰,以茯神、人參益氣安神,使‘陽能固攝,陰能內守’。”
龍骨仙子取出陳年龍骨,其色白如霜,質地堅硬如石,表面布滿龜裂紋路,能平肝潛陽,收斂固澀;牡蠣郎君將牡蠣煆燒至通紅,醋淬七次,使其收斂之力更著,能潛陽補陰,軟堅散結;關茯神親自以五味子、山茱萸、茯神、人參研末,用糯米糊為丸,取“谷氣和中”之意。
藥丸服下,患者周身竟泛起細密的珍珠狀汗粒,粒粒如珠,卻不滴落,片刻後竟逆汗而入,消失于肌膚之間。患者頓覺周身清涼,心悸漸止,面色泛起淡紅。關茯神望著患者潤澤的舌苔︰“看這舌苔由光剝轉薄白,正是‘陰液漸復,陽氣內斂’之兆。汗證之治,需‘辨明陰陽,兼顧氣血,固澀與補虛同施’。”
五•酸甘化陰施斂劑
未時三刻,“土德藥房”展開特殊的酸甘化陰劑炮制。關茯神親自遴選藥材︰
五味子取北地“遼五味”,其果粒飽滿,皮肉厚潤,味酸、苦、甘、辛、咸俱全,得五行之氣,能“收五髒之陰”,《本草匯言》言其“潤燥、生津、止渴”;
山茱萸選河南“杭茱萸”,其果肉柔軟如泥,色紫紅如血,以醋炒後能增強收斂固澀之力,《本草經疏》言其“補益肝腎,秘澀精氣”;
龍骨、牡蠣取深海古物,龍骨需經千年沉潛,得水精之氣;牡蠣需取冬至後采者,得陰氣最厚,二者均以醋煆七次,去其燥性,留其收斂之能;
茯神選用“辰砂茯神”,以朱砂拌之,使“水能制火,土能伏火”,增強清心安神、收斂汗液之效。
“酸甘化陰之劑,需酸而不澀,甘而不膩,”關茯神講解道,將藥材投入“陰陽斂藏爐”中,“五味子、山茱萸之酸,收斂耗散之陰氣;龍骨、牡蠣之咸,潛降浮越之陽氣;茯神、人參之甘,補益耗損之正氣。今歲陽極陰微,故需‘酸甘相濟,陰陽雙補’。”
爐中先冒青煙,如秋氣收斂;繼而泛起白氣,如冬水潛藏;最終凝成紫霞,如春日含蓄。待藥成取出,五味子、山茱萸已化作“斂陰珠”,龍骨、牡蠣變成“潛陽石”,茯神形成“安神砂”,共成“斂陽固陰丹”,丹中隱約可見“陰平陽秘”的龜蛇相交之象。
關茯神以蠟丸封裝丹藥,蠟衣上刻著“斂”“固”二字,封蠟時竟有白氣溢出,凝結成霜,正是“陽斂陰固”的外顯之象。
六•七情配伍演斂藏
申時三刻,關茯神與五味子仙子登上“七情斂藏台”,觀察酸收藥與潛陽藥的配伍玄機。但見五味子、山茱萸在“酸收徑”上緊密相依,如孿生姐妹,收斂之力疊加;龍骨、牡蠣在“潛陽溪”中沉穩相對,如兩位老將,鎮攝浮陽;茯神則端坐在“中央固攝閣”,如賢相治國,統籌陰陽氣血。
“看這五味子與山茱萸,”五味子仙子指著徑中互動的藥靈,“五味子酸斂肺腎,山茱萸酸斂肝腎,二者相須為用,能增強收斂固澀之效,此乃七情中的‘相須’。而龍骨與牡蠣,一鎮心安神,一潛陽補陰,相使為用,則能陰陽雙潛,此乃‘陰陽互根’之妙。”
關茯神點頭,取出“七情斂藏圖”,將酸收藥置于東方震位木位),潛陽藥置于西方兌位金位)︰“震為木,主收斂;兌為金,主沉降。今以木氣之斂,制金氣之剛;以金氣之降,助木氣之收,使收斂中有沉降,沉降中有收斂。茯神居中,如黃婆媒合,溝通震兌,此乃‘金木相刑而相生’之象。”
忽然,圖中的“相殺”指針微動,指向山茱萸與防風。關茯神微笑︰“山茱萸酸斂,防風辛散,二者相殺,恰能制山茱萸之滯,防留邪之弊,此乃‘相殺’之巧。可見七情之道,如夏至節氣,陽極而陰生,需剛柔並濟,方得‘斂而不滯,固而不閉’。”
七•夏至陽斂復平衡
酉時初刻,夏至節氣的最後一候“半夏生”達到極盛。關茯神率百藥靈眾立于“陰陽平衡台”,見半夏苗已長成尺許高,葉片上的露珠折射著七彩光芒,每一滴都映著“陰陽互藏”的字樣。他取出“斂陽固陰丹”置于台心,丹藥吸收夏至的陽極之氣,竟化作無數玄武精靈,飛向百草園各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一群精靈飛向“陽虛圃”,龍骨、牡蠣飲其氣,潛陽之力更增,礦石上的“潛陽”二字閃爍如星;第二群精靈飛向“陰虛園”,五味子、山茱萸吸其精,斂陰之功更強,果實上浮現“固陰”字樣;第三群精靈飛向“心腎倉”,茯神、人參承其澤,益氣安神之效更穩,倉廩的梁柱上出現“氣陰雙補”紋路。
待精靈散盡,百草園中已是陰陽平衡︰鹿角脫落處愈合如初,蟬鳴清亮如琴,半夏苗半開半合,呈現“泰”卦之象。關茯神望著遠處的“斂藏爐”,見爐中殘留的丹藥竟凝結成“陽斂”二字,在暮色中散發溫潤的紫光。
暮色漸起時,關茯神站在松雲崖上,望著夏至的陽氣逐漸收斂,風中帶著五味子的酸香、山茱萸的澀氣、茯神的清潤,竟成一曲《斂陽固陰引》。他知道,夏至的陰陽失調之患已暫得平息,但接下來的小暑節氣,濕熱交加,又將有新的挑戰——比如那些需要清熱利濕、解暑化濁的藥草,怕是要好好籌備清利之劑了。
結語•九章評贊
贊曰︰
夏至陽極陰始萌,汗多心悸夢難寧。
五味山萸收陽氣,龍骨牡蠣固陰精。
七情斂藏調龍虎,酸甘化陰運妙靈。
且看陰陽復平衡處,來朝小暑暑風清。
預告︰
下一回《小暑•小暑濕熱困三焦 茯神化濁通水道》,且看關茯神如何以茯神之“化濁”,合滑石、通草之“清熱利濕”,應對小暑節氣濕熱困阻三焦之證,更有“淡滲利濕藥靈”登場,演繹“分消走泄”之妙法。正是︰“小暑濕熱似火蒸,三焦壅塞水難行。茯神滑石通水道,分消走泄暑濁清。”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