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季漢演義

第564章 計定遷都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遙寄雲書萬里 本章︰第564章 計定遷都

    來到樊建府上,卻被管家告知樊建並不在府內。

    杜預一時不好打听對方去向,便準備暫時在成都歇下。

    等明日再來拜訪。

    就在杜預準備轉身離開的時候。

    樊建回來了。

    從一輛馬車上走下來,臉上的愁雲濃的根本散不開。

    “樊太常。”

    杜預一拱手,叫醒了走神的樊建。

    樊建見來人是杜預,立刻收斂了心思。

    同時也露出驚訝之色。

    這位杜將軍不是前不久才往而去,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杜將軍。”

    樊建同樣也一拱手,

    “某有事外出,倒是怠慢了將軍,請!”

    說著便引杜預進府。

    兩人分座落下後,樊建問道

    “將軍此一行,所見所聞如何?”

    “可與令郎見面?”

    杜預回道

    “實不相瞞,在到達成都之前,某以為某之敗不過是運道差點。”

    “到成都之後,才知道某之敗並非運氣差,而是大勢所致!”

    “大漢之強,絕非眼前所能見到的這些。”

    杜預雖然沒有說的太細,但樊建也不是什麼蠢人。

    立刻就知道對方也看到了陛下想讓他看到的。

    “在下此次前來拜訪,主要是有件事想向太常請教。”

    杜預繼續問道。

    “哦?杜將軍請講!”

    “某入城時,見城中爆竹聲不絕于耳,又見百姓臉上洋溢喜悅之色。”

    “初以為是成都有什麼特殊節日。”

    “細問之後,才知道是朝廷攻破了長安。”

    “實不相瞞,某雖不才,也曾忝居偽朝車騎將軍之職。”

    “長安之城防,某還是了解的。”

    “若按照正常手段,沒有個一兩年的功夫,委實難下。”

    “若是那司馬攸心再狠一點,便是撐個年也不成問題。”

    “大漢天兵雖強,可終究還是肉體凡胎。”

    “如何能在區區數月間便下了長安?”

    樊建聞言一撫胡須,杜預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就說明此人已經歸心。

    既然已經歸心,那也就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誠如杜將軍所言,大漢兵馬也不是神仙。”

    “這次能這麼快奪下長安,功不全在大將軍和一干將士。”

    “陛下亦在其中出力不少。”

    “但具體是怎麼出力的,非是我要瞞將軍。”

    “而是奏報中並沒有講明,陛下也未曾告知!”

    是陛下?杜預心中驚訝。

    他想到了很多可能,唯獨沒有想到這其中有大漢皇帝的事。

    莫非這大漢皇帝也是個精通韜略之人?

    杜預在心中暗自搖了搖頭,將這個奇怪的念頭甩出腦海。

    再次好奇的問道

    “剛才來到府上之時,听聞府中人言太常外出不在。”

    “遇到太常之時,又見太常面帶愁容,可是遇到什麼憂心之事?”

    听到杜預的話,樊建不由得微微一嘆

    “我所憂者,非己也!”

    “宗太尉重病之事,將軍早已知曉。”

    杜預點了點頭,之前到成都遇到樊建的時候,樊建確實跟自己說過。

    原本宗預宗太尉也是要來見他的,只是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起行。

    這會兒樊建再次提起宗預,讓杜預心中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果然,樊建接著說道

    “也是怪我疏忽,前番喜報送來成都的時候。”

    “我被喜悅沖昏了頭腦,直接就去找了宗太尉。”

    “宗太尉撐起身子往宗廟去告祭了祖宗,回去後便一病不起了。”

    杜預聞言,腦海里立刻浮現出一個念頭,油盡燈枯,回光返照。

    “可曾將此事報與陛下?”

    樊建搖了搖頭

    “事發突然,我也是剛剛才從宗府趕回來,還未及上報陛下!”

    杜預听到此話,心中不由得一動。

    思忖片刻之後開口說道

    “我此次正是要前往天水。”

    “若是太常不棄,願替太常將此事報與陛下知道。”

    杜預確實是要返回天水,作為一個降將,想要一直躲著不出力絕不可能。

    但就這麼直白白的回去,他覺得自己和劉諶之間少了一點緩沖 。

    要麼就是劉諶做出禮賢下士的樣子,要麼就是自己率先表示出完全的臣服。

    可終究還是太過于生硬。

    若是有宗預這件事作為緩沖,那兩者之間就有一些緩沖。

    對于接下來的事情也會順理成章很多。

    杜預能想到這一層, 听到杜預的話的樊建自然也能想到這一層。

    這件事交給誰都無所謂,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快。

    宗預的情況不容樂觀。

    必須要快一些才行。

    想到這里,樊建便開口說道

    “非是我不信將軍,只是此事不同別事。”

    “須從快從急,不敢有片刻耽擱。”

    杜預一拱手道

    “在下行軍打仗之時,雖未有過臥冰踏雪之舉,但也知道何為兵貴神速。”

    “交給我,太常盡管放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樊建聞言不再多說什麼

    “我這就往宮中請旨,讓太子賜予你幾匹好馬。”

    “請將軍務必把這個消息盡快呈送陛下!”

    樊建再次匆匆出門,沒一會兒就帶回來十幾匹好馬。

    這些馬是歷次戰爭的繳獲,劉諶收集了一些送往成都。

    用作賞賜和緊急時候的通訊之用,今日正是這些戰馬發揮作用的時候。

    得了戰馬,杜預也不廢話,帶上一些干糧就和護衛一起出發了。

    出了成都後,杜預和兩個護衛就沒有再從馬上下來過。

    一路上不停的換著坐騎往漢中趕去,吃喝睡覺全在馬上。

    硬是只用了兩天時間就趕到了漢中。

    到了漢中後,陸晏得知杜預的來歷後,同樣大吃一驚。

    宗預在大漢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趕緊就安排船只沿漢水往天水趕去。

    又過了兩天時間,滿臉疲憊的杜預終于到達冀縣。

    此時的冀縣同樣也是一片歡騰的海洋。

    這里的的人們要遠比成都的人來的更開心。

    因為大漢不能取勝的話,他們還可以逃回漢中,逃回益州。

    而本鄉本土的這些人所面臨的就是更加嚴酷的剝削。

    到那時,除了造反和等死,估計也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

    而此時的劉諶卻在行宮內和眾人商議遷都的事。

    面對劉諶想要遷都回長安的打算,在場的眾人卻紛紛發表了反對的意見。

    原因無他,太過于匆忙了。

    雖說此前劉諶在誓師北伐的時候 ,就已經把長安當做國都,成都作為陪都。

    可實際情況是,北伐三年以來,盡管取得了這麼大的戰果。

    盡管皇帝都已經遠在天水。

    但成都依然是大漢目前唯一的經濟和政治中心。

    是其余地方所無法比擬的。

    那麼多的人都在成都生活,那麼多的機構都在成都運轉。

    驟然遷都,必然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動蕩。

    所以在場的人都覺得遷都這些事需要一段時間緩沖,給人們留出來一些能夠反應的時間。

    最起碼也要等朝廷一應機構慢慢的轉移到長安,再說遷都的事情。

    但在這件事上,劉諶卻表現出了極其強硬的態度。

    這個都,必須立刻遷!

    “成都雖為目前大漢政治中心。”

    “但是從北伐開始,定都長安的時候,朕就已經在給所有人時間了。”

    “沒看到這些年做生意的人已經漸漸的從成都轉移到了天水。”

    “朕甚至連第二次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都一一委派到隴西做官。”

    “若是還有人看不懂朕的打算,不能提前做好規劃。”

    “那就說明他們自己沒有眼光。”

    “況且鐘會此前在安定所帶賊兵,以及武功守軍大部分都是士族私兵。”

    “說明朕這些年在成都對益州士族的所作所為,關中士族必然一清二楚。”

    “打下長安的速度太快,是朕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時間,也不敢給他們反應的時間。”

    “關中士族的底蘊,絕非益州那些小門小戶所能比擬的。”

    “他們是有左右一個王朝走向的能力的。”

    “若是朕不往長安坐鎮,他們必然會起一些別的心思。”

    “若是朕坐鎮長安,卻又不宣布遷都長安,別說是那些人了。”

    “就是國中的自己人,其中的一部分也會起一些別的心思。”

    “只有遷都長安,才能穩定關中人心,才能讓一些宵小心里不敢有別的念想。”

    “這個都,朕非遷不可!”

    劉諶可太知道什麼叫遲則生變了,歷史上多少人都是因為在關鍵選擇的時候遲疑不定,錯失良機,最終被對手翻盤。

    劉諶可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听到劉諶的這一番剖析,幾人也就沒有什麼話好說了。

    “陛下,即便是要遷都,是不是也要等大將軍傳回來消息再說?”

    廖化說出了一番老成持重之言。

    因為姜維此時還沒來得及將石苞已經投降的消息傳回來。

    大家對于現在東線戰況並不明了。

    遷都長安是件天大的事,一旦宣布就絕不可能停下。

    到時候東線戰事萬一不利,比如石苞投降洛陽,或者被洛陽先一步攻陷的話。

    那整個關中就會暴露在洛陽的眼皮子地下。

    此時遷都長安,豈不是危險重重?

    萬一再運氣不好,守不住長安,被迫棄長安而走的話。

    那對于大漢聲望的折損那可不是一星半點的!

    別看現在北伐的勢頭如火如荼,並且拿下了雍州絕大部分的州郡。

    可這是因為大漢一路勝仗的原因。

    一旦退出長安,隴西四郡倒還好說,朝廷經營了這麼多年,頗得人心。

    其余如安定、扶風等郡,必然有賊人聞風而起。

    更別說其余更靠近長安的地方了。

    大漢是冒不起這個險的!

    劉諶听到廖化的話後搖了搖頭

    “等不了。”

    “攻取長安快不得,因為大漢已經離開人們的視線太多年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朕必須要讓所有百姓都再次听聞大漢之名,讓他們知道他們曾經是大漢的子民。”

    “所以朕在天水,一準備就是三年,期間很少主動對隴西三郡之外的地方出擊。”

    “但攻取洛陽慢不得,中原士族,河東河北,甚至是關中士族都有可能逃往洛陽。”

    “一個關中士族就能讓司馬攸在長安撐這麼長時間,若是等他們反應過來,豈不是在給司馬炎機會?”

    “而且前兩年就傳來消息,說司馬炎在荊州打造水師。”

    “若是朕所料不假的話,必然是起了萬一奪不下長安,司馬攸又擋不住朕。”

    “他就會南下攻吳,以謀取江南膏腴之地,和朕東西兩分天下。”

    “屆時他佔中原江南,和朕分庭抗禮。”

    “朕絕不許此事發生!”

    “至于洛陽兵馬能不能攻取馮翊,打到長安。”

    “現在考慮那些沒有任何意義。”

    “須知道,朕之所在,便是大漢所在。”

    “朕之所向,便是大漢兵鋒所向。”

    “司馬炎打進來,咱們再把他們打出去便是!”

    “朕在劍閣、在漢中,在隴西,不都是一直這麼做的 !”

    “到時候,無非就是再做一遍罷了!”

    听到劉諶的話,在場的人在激動的同時,也是一陣驚嘆。

    沒想到陛下奪取長安之後,並不暫時滿足于佔據雍涼諸州。

    而是要立刻發兵攻打司馬炎!

    眾人不用多少心思就能想到,陛下所言並無半分虛假。

    快速拿下長安,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這其中也包括司馬炎和他所治的那些地盤上的世家們。

    等他們反應過來,必然會爆發出強大的力量來對抗大漢。

    這對大漢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陛下這戰略眼光,實在是恐怖了!

    “既如此,臣等在無異議,請陛下早日遷都長安,以安天下萬民之心!”

    廖化率先站了起來。

    其余人也紛紛起身。

    劉諶笑著說道

    “你我君臣一心,何愁祖宗江山社稷不復!”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跑來一個侍衛,來到劉諶面前說道

    “啟稟陛下,杜預正在行宮外求見!”

    听到杜預的名字,劉諶心中頓時一陣訝然。

    他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在劉諶的預想中 , 杜預最早也應該在明年後半年回來。

    因為那是算是正常的攻取長安的時間。

    到那時,杜預也會卸下心理包袱給自己效力。

    但這才過去幾個月,杜預就匆匆趕了回來。

    這是什麼情況?

    “讓他進來吧!”

    沒一會兒,風塵僕僕的杜預就來到劉諶面前。

    看著滿臉疲憊的杜預,劉諶剛待發問。

    就听到杜預先一步開口道

    “陛下,臣從成都而來,宗太尉病重,已然時日無多。”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之季漢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季漢演義》,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季漢演義第564章 計定遷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第564章 計定遷都並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