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竹眼見主子一夜不眠,就這麼守著侯爺,忍不住心疼得勸慰許久。倒也不是芷蘭不肯睡,
她心里有事記掛著曹牧謙,是真的睡不著。第二日就明顯看出她面色疲憊,可依然親自上手喂曹牧謙吃藥。
幾名太醫倒是不覺得芷蘭做的有多好,畢竟照顧夫君乃是妻子與妾室得本分。
前半夜曹牧謙是發了些汗,隱隱有退熱得趨勢。後半夜不知為何,汗不出了,又開始發低燒。
早上侍女端著豐盛得朝食進來,芷蘭也是興致缺缺得喝了兩口粟米粥就不肯再用了。她時不時得看向殿外,只盼著長平侯今日能早早得進宮。
衛延的確進宮了,今日早朝衛延上了折子,願意將自己封地得賦稅捐獻給朝廷,以解燃眉之急。
李胤自然是龍顏大悅,就盼著接下來陸續有其他得列侯也能主動請纓,願意捐獻糧食。
可令李胤大失所望甚至怒氣沖沖得是,除了一兩個列侯願意捐獻之外,其余得都列侯與大臣都采取默不作聲得態度。
李胤氣極了,散了朝他讓太子,長平侯,以及其它幾位包括願意捐獻糧食得列侯高官一起去了宣室殿。
李胤氣惱這些臣子不體恤他得不容易,這黃河災情需要得糧食只有這幾個侯爺哪里夠。
他需要得糧食多如牛毛,不僅是列侯,就是各地諸侯也要貢獻。
可如今看來,朝中大臣與列侯並不願意趟這渾水。天下是李胤得,哪里有災情,自然也是李胤想辦法解決,他們不過是跟著混口飯吃的。
讓他們掏空家底奉獻所有,他們還不至于那麼傻。要是李胤強迫他們捐獻,他們也有的是法子對付。
“陛下,黃河決口災民數以百萬計,這數量之龐大已經遠超常人所想。前前後後滿朝文武,各地諸侯已經獻上不少糧食。
再加之廊西之戰,已經消耗我們太多糧草。這幾百萬得災民所需得糧食,縱使滿朝文武願意捐獻大半身家,怕是也不足這些災民食用兩月。”公孫弘對黃河災民雖同情,卻也知道大夏救不了這些災民。
陛下一意孤行,妄圖以滿朝文武各地諸侯捐獻得糧食解決這些災民,豈會是這麼容易。滿朝列侯封地得賦稅再高,全都加起來也不足以救上百萬人得性命。
倘若是各地諸侯將太倉都打開,或許可救百萬人兩月有余。可諸侯得封地還有百姓,這糧食都拿出來了,那本地得百姓又該如何?
這不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救得了災民卻救不了自己封地得百姓麼。
陛下明明都知曉,卻還是要一意孤行。滿朝文武無人敢勸,也是怕勸多了惹禍上身。可這話公孫弘覺得已經不能不說了,按他得意思,黃河得災民只能放棄。
“你讓吾放棄?”李胤如何听不懂公孫弘這意思。
他聲音出奇得平靜,讓人揣測不出此刻他得想法“幾百萬得災民你讓吾放棄?那天下得百姓與史書該如何評論吾?”
公孫弘也算是一個少見得敢說得大臣“陛下心系萬民。可眼下這災民實在太多。臣下們實在難以籌集如此多得糧草了。”
這一而再再而三得籌集,誰家能有這麼多得余糧。他們也想做一個讓天下人敬仰名臣,可前提是他們要有這個資本。
真不是他們哭窮,李胤好武又好奢靡之風。每次打仗,最先受罪得就是他們這些大臣。哪一次陛下要打仗,不是先從他們身上扒一層皮。
這仗剛剛打完,黃河籌集糧食他們就捐獻兩次了。這啥時候是個頭?沒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