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晨光里,劉錚翻動著特戰部隊的花名冊,指尖在 “平均年齡二十三歲” 的字樣上停留片刻。
窗外的訓練場上,新隊員進行城市反恐演練,模擬樓宇間的索降動作如銀燕掠空。這些十八九歲的年輕人,臉龐還帶著稚氣,卻能在三秒內完成破門、瞄準、喊話的戰術動作,黑色作訓服上的閃電徽章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百分之七十來自英子的學校。”甦英介紹道。
劉錚抬頭看向甦英,說道︰“這些年輕人比原來我們湊的特戰隊專業多了。”
甦英指著一位正用俄語指揮模擬人質救援的年輕女軍官說︰“她們這批隊員俄語的流利程度讓一旁的俄羅斯語言教練都點頭稱贊。我們這些隊員每人至少掌握俄語和英語兩門外語,針對性訓練的隊員,有的掌握四門,有的掌握六門外語,她們潛水滲透時,能用蛙人語交流,高空跳傘時切換英語指令,城市反恐中甚至能說當地俚語。上周的實戰考核,他們在模擬敵後突襲中,僅用四十分鐘就端掉了 “敵” 指揮部,比預定時間提前半小時。”
甦英遞給劉錚一份訓練報告說︰“這批新兵比我們那時候厲害多了。” 她指著報告里的潛水記錄,最深下潛達六十米,遠超國際特戰標準,“昨天的夜間傘降,有個十九歲的姑娘在風速十三米的情況下,精準落在直徑五米的靶心。”
指揮中心的另一端,田雨正在調試海外貿易網絡的監控系統。屏幕上跳動著紐約股市的曲線、鹿特丹港的貨運數據、波斯灣的石油價格,這些數據流通過加密信道匯聚,形成實時更新的經濟晴雨表。“情報中心轉型後,效率提高了三成。” 她指著歐洲市場的紡織品訂單,“上周發現米國要對我們的鋼鐵加稅,我們提前三天就讓鋼廠調整了出口比例。”
劉錚看著田雨移交的政治情報檔案,封面貼著 “情報部存檔” 的標簽。
劉錚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把政治和軍事情報這一塊交給情報部,就是為了讓你們情報信息中心專門負責外部的經濟情報和經濟體的運作。”
他想起半年前的決策會議,當時華夏的汽車零部件已佔據歐洲市場的四成份額,劉錚繼續說道,“你情報信息中心專心管好海外投資和情報,確保軍艦用的特種鋼、飛機發動機的單晶葉片,這些命脈產業不受干擾。”
田雨的筆記本上,記著全球五十個關鍵礦產的分布,每個礦場的股權結構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海軍司令部的沙盤前,趙杰正給參謀們講解艦隊部署。
五大直屬艦隊的圖標在藍色海圖上延伸,從渤海灣到印度洋,十五個航母艦隊像珍珠鏈般守護著海上生命線。
那艘‘華夏龍’級航母剛完成環球航行。
他指著南美洲海域的標記說︰“在里約熱內盧補給時,巴西海軍看我們艦載機的眼神,就像當年我們看米國艦隊。”
三百多艘大型艦艇的參數在電子屏上滾動︰航母每分鐘起飛三架戰機,核潛艇的靜音技術讓聲吶探測距離縮短一半,驅逐艦的雷達可同時跟蹤一百個目標。
趙杰特別驕傲的是雙重領導的近海防御網,那些由漁民操作的巡邏艇,上個月在關島海域驅離了三艘非法闖入的外國漁船,“他們比專業水兵更熟悉這片海域的洋流。”
海軍陸戰隊的訓練場上,兩棲裝甲車正從登陸艦上沖下來,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閃著光。三萬人的隊伍里,特種兵學校畢業的精英們在演示水下爆破,原來參加特種兵訓練學校訓練半年後 “淘汰學員” 則在駕駛艦船防衛,他們的戰術動作非常標準,專業能力不輸海軍陸戰隊的專業戰士,比普通士兵的戰術水平精準三倍。“這個叫王大壯的,” 教導師的李教官指著一個汗流浹背的士兵,“在特種兵學校因體能稍差被淘汰,但艦船堵漏的速度全旅第一。”
空軍基地的機庫里,田雨正檢查新型噴氣式戰斗機的發動機。
空優戰機的尾焰在跑道上劃出藍色弧線,戰略轟炸機的彈艙里,巡航導彈的制導系統閃爍著綠光。
“這些螺旋槳運輸機可是寶貝。”
她一邊說,一邊指著正在裝載物資的運輸機,“當年賣戰機時特意留的,這四千架運輸機,現在能把一個輕型機械化軍三天內投送到全國任何地方。”
軍民兩用機場的分布圖上,五百多個紅點覆蓋了華夏的每片土地。
雲南山區的傣族老鄉在跑道旁種橡膠樹,既不影響戰機起降,又能給機場創收;新疆的棉農們用運輸機的貨艙運送棉花,比卡車快十倍。“上個月山洪暴發,” 空軍司令笑著說,“牧民們騎著馬給直升機引路,把被困的游客全救出來了。”
支撐這一切的,是遍布全國的工業網絡。三十八個石油化工廠的煙囪在晨曦中冒煙,產出的航空煤油能讓轟炸機繞地球飛行兩圈;五十六座鋼鐵廠的轉爐吞吐著紅熱的鋼水,每小時能澆鑄出兩艘驅逐艦的甲板;五百六十三座機械廠的流水線不停運轉,坦克的履帶板和拖拉機的犁鏵在同一條生產線上誕生。
教育和醫療的成果,藏在士兵們的家書里。傘兵小張看著信說,“妹妹在縣里的寄宿學校考了全班第一,學費全免;”海軍陸戰隊的小李拿著父母來信對戰友說︰“家鄉的鄉鎮醫院能做闌尾炎手術了,不用再跑幾十里山路。”
那些從歐美引進的科學家們,此刻正帶著學生在實驗室里調試導彈的制導系統,黑板上的公式旁邊,貼著他們孩子在華夏學校畫的畫。
劉錚站在金陵城的城牆上,望著遠處工廠的煙囪與軍營的旗桿交相輝映。五年時間,華夏像一把被重新鍛造的寶劍,劍身是先進的武器裝備,劍柄是堅實的經濟基礎,而握住劍柄的,是億萬掌握知識、心懷家國的人民。他知道,當特戰隊員的匕首、航母的主炮、戰機的導彈共同守護這片土地時,任何覬覦的目光,都只能在鋼鐵長城前黯然退縮。
夕陽西下,特戰部隊的訓練還在繼續,槍聲、爆炸聲與遠處工廠的汽笛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屬于這個時代的交響曲。劉錚的目光投向太平洋,那里,華夏的航母艦隊正在巡航,艦載機的尾跡在藍天上劃出巨大的弧線,仿佛在書寫一個民族的誓言︰和平不是乞求來的,而是用實力守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