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
宜︰開業,打掃,成服,祭祀,修造,開市,沐浴,合婚,求子。
忌︰造船,破土,作灶,動土。
七天長假,轉瞬即逝。
今日便是上朝之日。
並且,今日是今年第一個大朝會,任何官員都不得無故缺席。
所以,各個官員,天還未亮,便把官服穿戴整齊,出了門。
今年與去年相比,官員的出行有了很大的不同。
有的,還是坐自家馬車。
有的,花幾文錢,坐黃包車。
有的,騎自行車出門。
還有的,騎的是電動踏板車出門。
極少的,坐的是電動小車出門。
這電動小車,跟陛下太子的座駕很像。
唯一不足的地方,里面空間很小,只有兩個座椅。
一個座椅是給開車的駕駛人員的,另一個座椅是給乘車人準備的。
雖然坐進去擁擠了一點,但里面卻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功能。
比如現在,可以開暖氣,讓車里暖洋洋的。
車前面兩個大燈,把前面的路照得清清楚楚,車子也比馬車跑得還快!
第二個不足的地方,就是這車操作有點復雜,一般人根本就開不了。
去年成立涌現好多個什麼駕校。
百姓上不去,那些有錢的公子哥獵奇,去學的不少。
這些人,听說國公再招司機,擠破腦袋,跑來應聘,甚至連月錢都不要!
能給國公當司機,講出去,倍有面子!
馬車進不了皇宮,其他的車輛自然也進不去。
大家把車放在皇宮外專門劃的地停好,這才依次,魚貫而入,進了皇宮。
在奉天殿沒站多久,吳吉祥的聲音便傳到眾人的耳朵。
“陛下駕到!”
眾人連忙打起精神,等老朱入座後,全都跪了下去︰“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朱微微抬手︰“眾愛卿,平身!”
等眾人起身後,老朱準備要安排今年的任務了。
“諸位愛卿,年節已過,該收心了。今年,我大明有幾件大事要辦!”
老朱掃了朝臣一眼︰“首當其沖,便是遷移百姓。”
朝臣聞言,紛紛皺眉。
這事,怎麼一點風聲都沒收到?
陛下這樣突兀的提出來,大家都沒搞明白是什麼情況。
朱標見狀,解釋道︰“那倭奴布政司,面前已是我大明的國土,不過由于當初倭寇,冥頑不靈,不教王化,野蠻殘暴,所以……”
朱標停頓了一下︰“現在倭奴布政司,除了駐軍,還有一些挖礦的倭奴,幾乎成了一個空島。”
“如此廣闊的島嶼,空著實屬浪費,孤跟陛下商議後,打算遷移一些百姓過去生活。”
眾人聞言,把目光投向武將行列,那道還在沾沾自喜的身影上。
殿下說得這般好听,還不是因為這個殺神把倭國人幾乎殺絕種了!
听人說,這殺神每攻破一座城池,就要殺盡城中婦孺、男人,只留下妙齡女子,然後拉回大明。
現在遷移大明百姓過去……
那倭國離大明還有一定的距離,百姓願意去到那麼遠的地方生活嗎?
沒等眾人開口,朱標繼續道︰“遷移的省份,便定在山西跟山東兩地!”
山西?山東?
山西是人口大省,洪武二年統計,共有四百萬之巨!
不過自洪武三年開始,朝廷便從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向大明各地進行移民。
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三年,十年的時間,差不多移走幾十萬的百姓了。
現在又從山西移民……
還有,山東?
山東的百姓……,真的會同意遷移嗎?
朱標停頓了一下,緩緩道來︰“山西人口相比其他州府的人口要多,遷移人口是也是為了讓大明民生盡快恢復過來。”
“至于山東。”
“山東是儒家發家之地,山東的百姓自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的燻陶,遷移他們過去,更能在生活、行動、語言上,能快速的通化倭奴僅存的原住民。”
“當然,朝廷對遷移到倭奴布政司的百姓,不僅有錢糧上的幫扶,並且朝廷會把倭奴定為特區。”
“大明第一個建設特區。”
眾人一怔,不明白太子說的建設特區是什麼意思。
朱標沒怎麼解釋,只說了一句︰“以後大家就會明白建設特區是什麼意思。”
等朱標說完,老朱這才繼續說道︰“其二,今年把官道換成水泥路,是重中之重。”
“對了,今年必須修出一條,從雲南到阿瓦國的水泥官道。”
緬甸對于老朱來說,目前是最重要的地方。
黃軒在國內弄不到的東西,但是在緬甸能弄到。
今年,老朱還想跟黃軒去一趟緬甸,再采購一批物資,拿到大明來用。
這路必須得修!
對于老朱說的修路,大家沒什麼意見。
城里的水泥路,他們走了大半年了,的確是方便。
官道換成水泥路,百姓行路,商賈走車,算得上的惠民政策。
“其三,便是民生。”
“大明現在多了倭奴布政司、交趾布政司、以及緬甸布政司。”
“疆土擴大了這麼多,百姓不夠,怎麼行?”
“所以,今年各地官員考核核心就是新生兒出生的數量。”
“咱不管你們用什麼法子,怎麼去做,咱要在年底,看到新生兒的登記有明顯的增多!”
“當然,違法手段,強迫百姓等等,不能用!”
老朱也是沒辦法啊!
大明從戰爭中走出來,也就才十二年的時間。
盡管現在人口比建國那時候,提升了不少。
但跟不上大明現在的發展啊。
大明可不是後世那樣,是機械。
農業用機械,工廠用機械,就連港口都是機械。
大明現在還是手工業為主。
而想要手工業擴大,人口是必須要有的。
後世十三億十四億人口,大明連其十分之一的人口與數量都沒有。
沒人,還怎麼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