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得令,手腳麻利地將嶄新的“大清”旗號升上桅桿,猩紅底色配著明黃字樣,在晨霧中格外醒目。
岸上的清國駐港官員很快注意到這艘大型商船,快步招來兩名衙役,捧著文書往泊位快步走去。
“探索號”緩緩靠岸,船錨“嘩啦”墜入海中,濺起細碎的水花。
陳用金扶著船舷,看著碼頭上熟悉的清國官員服飾,連日來的疲憊消散大半。
駐港海關署長李易踩著跳板登上“探索號”,目光剛掃過甲板上堆疊的海獺皮,那皮毛油亮順滑,絕非近海風域所能產,又落在旁側泛著金屬光澤的礦石堆上,眼底飛快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收斂起神色,拱手見禮。
“在下李易,奉聖上旨意總領長崎海關諸事。觀閣下船身蒙塵、纜繩磨舊,想來是走了遠途吧?”
陳用金抬手回禮,聲音帶著跨洋航行後的沙啞,卻仍透著商人的沉穩。
“在下陳用金,福建嵩口人氏。此番率‘探索號’出洋貿易,返程時恰逢物資告急,途經長崎,特來補給淡水與雜糧,還望李大人通融。”
陳用金話音未落,指尖悄悄按在腰間的航海圖囊上,那卷標注著美洲新航線圖紙,是他此行最珍貴的秘密。
他刻意避開李易緊盯海獺皮的目光,轉而露出幾分商船主慣有的疲憊,語氣帶著恰到好處的無奈。
“說來慚愧,此番去倭國外海幾個小島收貨,原以為半月便能返程,沒成想遇到洋流耽擱,船上物資消耗得比預想快多了。”
李易的目光仍在那些油亮的海獺皮上打轉,心中雖有疑慮,卻也不好過多追問,長崎港每日往來商船眾多,商人帶些稀罕貨物過境是常事,只要按規報備、繳納關稅,便無需細究來源。
他從衙役手中拿過補給報備單,遞向陳用金。
“陳老板既需補給,便按規矩填了這單子,注明船上人數、所需物資數量。
下官這就安排人籌備,淡水、雜糧管夠,碼頭西側還有木匠鋪,修補甲板的木料也能隨時調運。”
陳用金接過單子,提筆時手腕微頓,在“貿易目的地”一欄猶豫片刻,最終只寫下“倭國外海諸島”六個字。
他迅速填完船員人數與補給需求,將單子遞回時,故意笑著岔開話題。
“有勞李大人費心。咱們船上人多,補給量大,還望能優先安排——要是晚了,怕是趕不上福州府的冬市,那損失可就大了。”
李易接過單子掃了一眼,見信息齊全,便點頭應道。
“陳老板放心,下官這就去吩咐。只是按例,需派人登船核驗物資數量,還請海涵。”
陳用金心中一緊,面上卻依舊鎮定,側身做出“請”的手勢。
“自然該守規矩。只是船上連日航行,雜亂得很,官爺們莫要見笑。”
陳用金悄悄給身旁的老舵手周正遞了個眼色,周正會意,立刻上前一步,笑著對李易的手下說。
“官爺們隨小的來,咱們船上的貨都規整在後艙,保管一目了然。”
周正領著衙役往船艙走時,時不時拿起艙內的金銀礦石搭話。
“官爺您看,這都是從海外島嶼上換的……”
陳用金則留在甲板上,與李易閑聊海上風向、長崎港的貿易行情,只字不提那跨越重洋的新發現。
不多時,衙役核驗完畢,向李易稟報“物資與報備一致”。
李易笑著對陳用金道“陳老板,補給物資兩個小時後送到。關稅已核算清楚,你稍後到海關衙門繳納便可。”
陳用金拱手道謝,目送李易下船後,才長舒一口氣,走到船舷邊望著遠處的海平面。
他摸出懷中的航海圖,指尖輕輕拂過圖上標注的“交易屋”,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這航線是“探索號”用血汗換來的,絕不能輕易與人分享,即便是朝廷也不行。
等回到福州,他要立刻聯絡家族商號,悄悄籌備下一次遠航,把美洲的海獺皮、金銅礦石盡數納入自家貿易版圖,成為大清唯一開展美洲貿易的商人。
李易剛踏下“探索號”的跳板,臉上的溫和笑意便如潮水般褪去,他快步走到碼頭僻靜處,招手喚來親信衙役肖四,聲音壓得很低,卻帶著幾分急促。
“你立刻回署衙,把今年七月份海關總署發來的密函取來——就是提‘倭國以東有美洲,盛產優質海獺皮’那封,一刻都別耽誤!”
肖四見他神色凝重,不敢多問,拔腿就往署衙方向奔。
李易則轉身望向“探索號”,目光如炬。
船身雖蒙著遠途航行的塵垢,卻能看出貨艙比尋常商船更寬大。
甲板上堆疊的海獺皮油亮順滑,每一張都泛著深海皮毛特有的光澤——這哪是倭國外海小島能有的貨色?還有那些泛著金銅光澤的礦石,質地細密,也絕非倭國近海能采得。
不多時,肖四捧著密函氣喘吁吁趕回。
李易指尖飛快劃過函件上的字跡,“北亞美利加”“海獺皮為特產”等字樣,與眼前“探索號”的情形一一對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他想起總署密令里的嚴囑“若遇民間商船有前往北亞美利加經歷,務必查清根由,即刻上報,萬不可泄露風聲。”
“陳用金說去倭國外海,純屬撒謊!”李易攥緊密函,“倭國近海哪來這麼多優質海獺皮?!”
他立刻叫來另一名衙役,遞過一張紙條“你去碼頭盯著‘探索號’補給,記清他們收了多少淡水、雜糧,木匠補了船身哪處,連搬運工閑聊的話都要听著。
若他們提前開船,或是有人往海里扔文書,馬上來報!”
李易當即提筆寫密信,將“探索號”的船貌、陳用金的言辭,以及海獺皮、礦石的可疑之處一一列明,末了蘸了蘸墨,在附言里添道。
“觀此船貨與陳用金說辭,臣深疑‘探索號’已抵北亞美利加。總署七月密函曾言朝廷正尋有跨洋經歷之人,此船船員或為關鍵。
臣已按常例允其補給,暗中派人盯梢,待摸清其返程動向,後續再稟詳情。”
寫罷將信紙折得緊實,塞進特制的竹筒里,又在筒口封了層蠟。
李易將封好的竹筒仔細交給驛卒頭目,指節叩了叩竹筒壁。
“這信比性命要緊。你立刻組織人手,去碼頭牽那艘‘飛魚號’,揚滿帆往京城去,路上不許停,哪怕換三班人劃槳,也得把信盡快遞到海關總署手里。”
驛卒頭目捧著竹筒,指腹蹭過冰涼的蠟封,重重點頭。
“大人放心!‘飛魚號’是港里最快的船,不出十日準能到京城。”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