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214章 三級法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涼拌日月 本章︰第214章 三級法院

    次日,養心殿。

    “傳刑部尚書劉統勛覲見。”弘歷放下手中的奏折,聲音沉穩。

    李玉應聲而去,不多時,劉統勛穩步踏入殿內。

    四十五歲的劉統勛身著黑色華服,腰桿筆挺,眼角的細紋擋不住矍鑠的目光——自年初接替告老的張照執掌刑部,他雷厲風行清理積案,早已褪去軍中紀委的硬朗,多了幾分司法官員的審慎。

    弘歷將劉統勛放在這個位置,正是看中他“既懂規矩,又敢破陳規”的特質。

    “皇上萬安。”劉統勛跪地行禮,動作一絲不苟。

    弘歷抬手虛扶︰“起來吧,無需多禮。”

    劉統勛起身,垂手侍立,目光平視地面,心中卻在揣度——近日刑部正核查各省上報的“斬立決”卷宗,莫非有哪樁案子觸了聖怒?

    弘歷卻先拋出個看似無關的問題。

    “前番提升內閣職權,各部主官多有入閣,唯獨刑部除外,你可知為何?”

    劉統勛心頭微動,這正是他接任後反復琢磨的事情,略一沉吟,回道。

    “刑部掌天下刑獄,若入內閣,恐受閣臣政見左右,斷案難循法理。

    臣曾讀西洋律法譯稿,其‘司法獨立’之說,正為此理。

    律法如秤,若秤砣受外力偏移,何來公正可言?”

    弘歷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你看得透徹。大清積弊,便在‘法隨人變’——州官可因私怨入人罪,權貴能憑身份脫刑罰,百姓喊冤無門,才會不信朝廷、只信鬼神。”

    弘歷指尖輕叩案幾,“今日叫你來,便是要讓這桿秤‘準’起來,推進刑部改革。”

    劉統勛屏息听著,知道重頭戲來了。

    “其一,廢舊立新,先除舊稱,再建體系。”弘歷將案上舊刑部與按察使司的名冊推到一旁,語氣堅定。

    “原刑部、各省按察使司一律廢除,職權全由法院系統承接。”

    弘歷頓了頓,繼續說道。

    “地方設三級法院,管本地案。

    每縣‘地方法院’審初審,府里‘地方上訴法院’接上訴,本省首府‘省級最高法院’做終裁,對本省律法說了算。

    國家也設三級,專治跨省案。”

    弘歷指尖轉向輿圖,圈出九個標記,“按大清東南西北中各方位,設九所‘地區法院’審跨省初審,對應設‘地區上訴法院’接上訴,京城‘國家最高法院’掌終裁,握國家律法最終解釋權,所有死刑皆需它批準。”

    劉統勛看著圖上九所地區法院的分布,拱手躬身道。

    “皇上此制精妙!刑部、按察使司廢除後,地方三級管本地紛爭,九所地區法院分控各方跨省大案,國家最高法院定總綱,權責如經緯分明。

    百姓打官司,本地案知去地方法院,跨省案知尋地區法院,再無舊制中‘衙門難認、上訴無門’之苦!”

    弘歷點頭,指尖輕叩案幾。

    “原有的判官,熟悉律法、口碑端正者可擇優留用,但需經政法大學考核新規,合格方能轉入新法院任職。”

    劉統勛重重點頭。

    弘歷翻開案幾上一本名冊,上面記著北京政法大學近三年入學名錄。

    “這幾年政法大學培養的律法學子,早已學有所成,可直接錄用填補空缺。

    地方法院缺人便從優秀學子里挑,省級最高法院和地區法院的法官,優先從留用資深判官中選拔,務必讓每個斷案的都是懂律法的明白人。”

    劉統勛深揖︰“臣定當盡心!老人考核不偏私,新人選拔重才學,定讓各級法院官署齊備、人才充盈,讓律法之光遍照鄉野,不負皇上革新之托!”

    弘歷抬眼看向劉統勛,語氣鄭重︰“斷案要憑律法,不能看誰的官大、誰的勢強。

    你得立下規矩,法官斷案若受外力干預,可直接上書朕,朕為他們撐腰。”

    劉統勛心頭一震,這是要徹底斬斷“官官相護”的根子,他躬身應道︰“臣記下了!定讓法官只對律法負責,不受權勢左右,斷案如明鏡高懸。”

    弘歷頷首,從案上拿起一卷章程。

    “這是朕草擬的《司法改制章程》,你拿去細研,半個月內拿出實施細則。

    舊衙署改新法院,戶部已備下修繕銀兩,缺什麼只管奏報。”

    劉統勛雙手接過章程,指尖觸到紙頁的溫度,仿佛握住了千斤重擔,深揖叩首。

    “臣定當竭盡所能,讓三級法院體系落地生根,不負皇上革新司法、安定民心之托!”

    ……

    朝廷準備革新司法的消息不脛而走,起初只是北京政法大學校園里的零星傳聞,很快便被學子們口耳相傳,成了人人熱議的“小道消息”。

    圖書館門前的空地上,不知是誰從同鄉信里抄來幾行字,被學子們爭相傳看。

    “听說朝廷要廢刑部、按察使司,改設什麼三級法院?”

    有人舉著那張皺巴巴的紙條高聲念,話音未落,周圍便炸開了鍋。

    “真的假的?這小道消息靠譜嗎?”一位捧著《大清律》的學子追問,眼里滿是半信半疑。

    旁邊有人拍著他的肩︰“最近刑部天天通宵整理章程,燈火從早亮到晚,說不定真有革新的苗頭!”

    “若真是這樣,可算盼到頭了!”來自江南的學子感慨道。

    “以往縣里斷案靠縣官,府里復審靠知府,他們本就管著賦稅、民生,斷案不過是兼職,全看個人心情。

    遇上懂法的清官還好,踫上個糊涂官,百姓只能自認倒霉!這傳聞若能成真,咱們學的律法才算沒白學。”

    “傳聞說新法院的法官得從政法大學選,考過試才能上任,專門斷案!以後斷案看律法,不看情面,這才是真公道!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準信。”

    人群里,年紀稍長的學長清了清嗓子。

    “雖說是小道消息,但刑部通宵忙章程可不是小事!再說劉墉教授、戴震教授他們帶回的西洋律法書堆了三間教室,這幾年授課總說‘大清司法得有新氣象’,說不定這傳聞就是前奏!”

    “對!戴教授上周還在講法蘭西的法院體系,說那里的法官只對律法負責,不受權貴干涉。”

    另一名學子接話,“劉教授也提過英吉利的上訴制度,說百姓打官司‘有訴必理’。這些若能照搬到大清,可不就是傳聞里的‘三級法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第214章 三級法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第214章 三級法院並對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