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散文23)
9、《荀子》
荀子的主要著作︰
2)《天論》—3
注釋︰
1、天︰自然或自然界。行︰運行,變化。常︰常規,這里指客觀規律。
2、為︰因為。堯︰古代傳說中的賢君。
3、桀︰夏朝的末代君主,傳說中的暴君。
4、應ying硬音)︰適應,對待。之︰代詞,這里指“天”,自然界。以︰用。治︰這里指符合規律的正確措施。
下句“亂”意義相反。“應之以治亂)”等于說“以治亂)應之”。
5、凶︰不吉利,危險。
6、疆︰同強,加強。 本︰指農業生產。 節用︰節約費用。
7、貧︰使……貧窮。
8、養︰給養,指衣食等生活資料。 備︰完備,充足。 動時︰活動適時。
9、病︰害。指對人類的健康有所損害。
10、修道︰—應作“循道”。即遵循規律辦事)。 不貳︰應作“不忒te特音)”,即沒有差錯。 忒︰差錯。
11、禍︰使……遭受禍害。
12、水旱︰水災、旱災。 之︰代詞,這里指人。
13、襖︰同“妖”。 妖怪︰指自然災異。
14、荒︰荒廢。侈︰奢侈浪費。
15、略︰簡略,不充足。 養略︰指衣食不足。 罕︰稀少。 動罕︰行動消極、懶散,指不積極從事生產勞動。
16、倍︰同“背”,違反。 妄行︰胡作非為。
17、薄︰迫近,侵襲。
18、受時︰遇到的天時。 治世︰太平時代。
19、道︰指辦法、措施。 其道︰即其所由之道,指人們在亂世所采取的措施。 然︰這樣。這里是使得這樣的意思。
20、分︰區分。
21、至人︰最高明的人。
22、為︰作為。 不為︰不用人為。
23、夫fu扶音)︰發語詞。 是︰指示代詞,這。 天職︰自然的職能。
24、如是者︰象這一類的事情,指自然界發生的屬于“天職”的事情。這是承上啟下的句子。下文同。
25、深︰深遠。 其人︰這里指“明于天人之分”的“至人”。 慮︰思慮,測度。
26、大︰廣大。 能︰致力。
27、精︰精微。 察︰體察。
28、不與天爭職︰不和自然界爭職能。
29、時︰指四時的自然順序和變化。
30、財︰指地面上生長的動植物及地下蘊藏的礦物等。
31、治︰修治,恰當的措施。
32、參︰天、地、人三者互相配合叫做參。能參︰能與天地互相配合。意思是人能采取恰當的措施,順應自然規律去利用“天時”、“地財”等自然條件。
33、舍︰同“舍”,放棄。 所以參︰用以配合天地的人為的努力。
34、願︰指望、空想。 所參︰被配合的對象,指天時和自然資源。 惑︰迷惑,糊涂。
35、列星︰眾星。 隨︰相隨。 旋︰旋轉。
36、遞︰交替。 㟻骨M 罷鍘薄 br />
37、代︰交替。 御︰運行。
38、大化︰變化萬物。
39、博施︰普遍地施及萬物)。
40、和︰指陰陽的調和。 養︰指風雨的滋養。
41、事︰作為,指有意識的活動。 功︰功效。 神︰神妙,指自然力。
42、其︰指自然界。 莫︰沒有人。形︰形跡。
43、天︰自然現象。 不求知天︰但修人事以制馭自然,而不冥想自然的究竟。
44、天職︰天功,自然界的職能和功效。
45、形︰人的身體。 神︰精神。 臧︰同“藏”。 焉︰于此。
46、天情︰等于說“天性”,指人的性情是受之于天的。
47、形︰身體。
48、能︰前一“能”字指職能。 接︰接觸。 相能︰互相代替。
49、天官︰指人類生理上自然具有的感覺器官。
50、中虛︰指胸腔之內。 治︰管理,統帥。 天君︰指思維器官“心”,心是管理“天官”的,所以叫“天君”。古人不知道腦是思維器官,錯誤地認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稱心為天君。
51、財︰通“裁”,即制裁。引申有“改造”的意思。 非其類︰指非人類的動、植、礦物等。
52、養︰奉養。 其類︰指人類。
53、天養︰自然的供養。
54、順︰順適。其類者︰指人類生理需要的。
55、天政︰自然的“政令”,自然界對人類生活的制約。
56、天功︰自然的功能。
57、大凶︰巨大的災禍。
58、清︰保持清醒。 正︰正確發揮功能。 備︰完備。 順︰順應。 養︰保養。 全︰保全。
59、所為︰指人所能做到的事。指“清其天君”至“養其天情”一段。
60、所不為︰指人所做不到的事。指“天職”“天功”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61、官︰盡其職分。 役︰被役使。 萬物役︰使萬物都為人類所利用。
62、曲︰周遍。 治︰有條理。 適︰舒適。生︰生命。 不傷︰不受危害。
63、知天︰認識自然界的規律。
64、大巧︰最靈巧的人。 在︰在于,表現在。 所不為︰不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
65、大智︰最聰明的人。 不慮︰指“不求知天”。意思是不脫離自然條件去空想。
66、志︰作“知”字解,即認識的意思。 已︰同“以”,因為。 見︰同“現”,表現。 象︰天象。古人稱日月星辰為天象。期︰期望。這里引申作動詞用,有“預測”、“觀察”的意思。
67、宜︰土宜,指宜于生長某植物的土質。 息︰指生長、繁殖。
68、數︰指四季節氣變化的次序、規律。 事︰指順應季節處理農事。
69、和︰指陰陽調和。 治︰治理,調理萬物。
70、官人︰指掌管天文、歷象方面的官員。 守天︰研究、掌握自然現象與規律,即上文所說的“象”、“宜”、“數”、“和”等。 自為︰人們自己應做的事。 守道︰遵循自然規律,即上文說的“可以期”、“可以息”、“可以事”、“可以治”等。
以上第一大段︰提出天行有常,而事在人為,必須明于天人之分;人類應利用自然而不應依賴自然、迷信天命。
71、邪︰同“耶”,疑問詞,相當于“嗎”。
72、瑞︰祥瑞。 瑞歷︰指歷象,即關于天文歲時的自然現象。古人重視歷象,所以稱為“瑞歷”。
73、是︰此,這是)。 “是”是代詞,不同于現代語來判斷的“是”。下文“是何也”“是天地之變”“是無世而不嘗有之”里的“是”,用法相同。
74、 以︰因,憑借。
75、繁︰繁多。 啟︰萌芽。蕃︰茂盛。
76、畜︰同“蓄”。 臧︰同“藏”。
77、得地︰指農作物得到適宜生長的土地。
78、《詩》曰︰見《詩經?周頌?天作》。
79、天作︰天生。 高山︰指岐山,在今陝西岐山縣東北。 大王︰即太王,也稱古公�父,是周文王的祖父。 荒︰大,這里指開闢。 彼︰太王。 作︰創業。 康︰安定,引申為發展、鞏固。
80、惡u誤音)︰厭,憎。 輟︰停止。
81、匈匈︰同“洶洶”,喧嘩,形容吵鬧聲音。 行︰正義行動。
82、常道︰一定的規律。 常數︰一定的次序、法則。 常體︰一定的行為準則。
83、道︰遵循。 計︰計較。 功︰指目前的、一時的利害。
84、《詩》曰︰現存的《詩經》沒有這二句。
85、愆qian千音)︰差錯。 恤︰顧慮。
86、後車︰侍從車。 知︰同“智”。
87、啜chuo輟音)︰吃。 菽︰原指豆類,這里泛指粗糧。
88、節然︰適然,偶然。
89、若夫︰發語詞,等于“至于”。 修︰美好,高尚。 在我者︰經過自己努力可以做到的。
90、敬︰嚴肅對待。 慕︰羨慕,指望。
91、錯︰同“措”,擱置,放棄。
92、一︰都是同一個原因,即都是由對待人和自然的態度所決定。
93、縣︰同“懸”,懸殊。
第二大段提要︰說明治亂不由于天地四時,都是由于人事,因此君子應努力盡人事而不依靠天命。
94、隊︰同“墜”。 星隊︰指隕星落地。 木鳴︰就是“社鳴”。古代社祀神的廟)旁有樹木,鳥在樹上叫,迷信的人就認為是鬼神作祟,因而驚異。又一說︰樹木因干燥而爆裂作響。
95、無何︰沒有什麼。
96、罕︰稀少。 至︰出現,發生。
97、黨︰同“儻”,偶然。
98、政平︰政治清明。
99、並世起︰在同一個時代內全都出現。
100、政險︰政治險惡。
101、已至者︰已見于事實的。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