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

第41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9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陸坪 本章︰第41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9

    諸子百家散文2)

    2、《論語》

    簡介︰

    《論語》是孔子門徒及其再傳弟子集成的。書中輯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儒家學派的重要著作。

    自宋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並為《論語》、《孟子》作了集注,它就成為封建時代讀書人的必讀書。

    同時,後世的人們也重視它,把它看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直接材料。

    《論語》包括《學而》、《為政》等二十篇。一篇包括若干章,一章記一件事或幾句話。文字簡約,含義豐富。內容涉及哲學、政治、教育、文學以及品德修養等各個方面。

    《論語》通行的注本有魏何晏《論語集解》,宋朱熹《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

    孔子小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zou鄒音)邑今山東曲阜)人。

    他的祖先本是宋國貴族,到了他父親叔梁紇he河音)做了魯國大夫,才為魯國人。

    孔子青年時,當過管理倉庫和畜牧的小官。後來在魯國做過三個月的司寇掌管刑法的官)。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經》、《尚書》等古代文化典籍,並把魯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

    相傳他有學生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七十二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代表沒落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在政治上他維護正在崩潰的奴隸制度。為此,他提出了一套唯心主義的理論和仁義道德的說教,被後來封建統治者所改造和利用,成為維護封建制度和統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自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封建統治階級一直把他奉為偶像,尊為封建社會的“聖人”。

    由于孔子長期進行教學實踐,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中,也有不少合理的因素。

    例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且主張“再思”。

    他還注重復習,他說,“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孔子在教學中堅持對不同對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

    對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我們應當以馬列主義為指導進行具體分析,批判地繼承。

    孔子著作言論、說教)︰

    1)“論正名”

    原文︰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論語?子路》

    釋義︰

    孔子生活在中國社會急劇變化的春秋時期。他對當時政治上的種種變亂,看不下去了,認為要想糾正這些現象的繼續發展,非正名分不可。

    他要用周禮作為尺度去正名分,所以當子路問他︰“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孔子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必也正名乎!”

    他的意思,想從正名分中做到︰國君象個國君,臣子象個臣子,父親就是父親,兒子就是兒子。大家遵守本分,就是說名分不要亂。

    假使名分亂了,它的後果,會嚴重產生“民無所措手足”的混亂現象,那天下怎得安寧呢?這是孔子維護奴隸主貴族統治的表現。

    譯文參考)︰

    孔子論正名

    子路問孔子)︰“衛國的國君要留您為政管理國家政治),您將先辦那一件事呢?去不去為政?)”

    孔子回答道︰“必須先正名分所處的政治地位和等級身份)。”

    子路說︰“您所說的話與事實有距離不相符),怎麼先要正名呢?”

    孔子說︰“你多粗鄙啊!君子指衛國國君)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那個職位)還不如空缺了吧指不到衛國去為政)。

    如果名與實不相當,則言就不順說的話就是空話,沒有用);假使言不順不符合實際),那事情就辦不成了;事情既無條理又不和美,那禮樂就興不起來;禮樂不興不行),那麼在施政上就不會合于道,刑罰也就會輕重不恰當;刑罰不中不恰當,濫施刑罰),人民就會恐懼不安不知道怎麼做事才算對)。

    因此,名與實必須相應,兩者必須一致。君子對于他所說的話如果喪失了德義,也就隨便苟且了沒人相信了)。”

    注釋︰

    1、子路︰名仲由,子路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

    2、衛君︰衛國君出公。待︰留用。子︰對人的敬稱。為政︰管理國家政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3、奚︰疑問詞,什麼。奚先︰哪一件先辦。

    4、“正”字使動詞用法。正名︰正名分。孔子所說的“正名”,就是指用周禮作為尺度去正名分。名分是指人們所處的政治地位和等級身份。

    5、迂︰就是遠的意思,說孔子的話與事實有距離。孔子所謂“正名”,子路以為不是當前急需辦的政事。

    “子之迂也”,是主語,“有是哉”,是謂語。

    6、其︰句中語氣詞,加強反問語氣。

    這句說︰怎麼先要正名呢?

    7、野︰粗鄙。這句說︰仲由,你多)粗鄙啊!

    8、蓋︰連詞,連接上句,表示原因。闕︰空。如︰作為詞尾用。

    這句說︰還不如空缺了吧。

    9、這句說︰名與實不相當。

    10、這兩句意思說︰假使言不順,就無法考實,那事情就辦不成了。

    11、這兩句意思說︰事既無條理又不和美,那禮樂就興不起來。依照孔子的說法,事情搞得有條理次序叫做禮,使事物和美叫做樂。

    12、不中zhong仲音)︰指不得當。

    這兩句意思說︰禮樂既不行,那麼,在施政上就不會合于道,刑罰也就輕重不恰當了。

    13、措︰放。這兩句意思說︰刑罰既濫,人民恐懼不安,連手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就是說人民不知道怎麼辦才算對了呢!

    14、這兩句意思是︰名與實必須相應,兩者一致。

    15、于其言︰對于他的說話。

    16、苟︰指說話喪失了德義,而隨便苟且的意思。

    喜歡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41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9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41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9並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