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562章 班勇陳邊,楊震拒金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562章 班勇陳邊,楊震拒金

    卻說羌眾奔渡淺水灘,被漢朝官軍一聲呼喝,已是心驚膽顫;再加上夜色昏暗,辨不出來漢朝廷的官兵大概多少人,但覺得刀槊縱橫,旌旗錯雜,嚇得羌眾拼命亂跑,所有輜重,盡行棄去,命里該死的,統做了灘中水鬼,余皆逃散,再不敢還寇武都。

    其實這班官軍,只有四五百名,由虞詡派遣埋伏灘旁,料知羌眾必從此處返奔,正好乘夜掩殺,果然不出所料,大獲勝仗,官軍奏凱還城。

    虞詡犒勞已畢,復出巡四境。虞詡查看研究地形,修建了一百八十處營堡,並招回流亡的百姓,賑濟貧民,開通水路運輸。虞詡剛到任時,谷價每石一千錢,鹽價每石八千錢,僅存戶口一萬三千戶。等到他在任三年之後,米價每石八十錢,鹽價每石四百錢,居民也增加到四萬多戶。人人富足,家家豐裕,從此一郡平安。

    此之謂為政在人。鄧太後特簡從兄鄧遵為度遼將軍,邀同南單于檀,及左谷蠡王須沈,合兵萬騎,一同到達靈州,攻打在靈州的羌族先零部落首領零昌,殺死八百多人。

    漢朝廷有詔封須沈為破虜侯,並賜南單于以下金帛有差。

    到了元初三四年間,中郎將任尚,六月,派兵在丁奚城打敗先零部落。

    十二月十二日,任尚又派代理司馬招募能夠沖鋒陷陣的士兵,進攻在北地的零昌,殺死零昌的妻子兒女,獲得牛、馬、羊兩萬頭,燒毀了他們的帳篷村落,斬殺七百多人。

    元初四年(117年)正月,任尚派遣羌族當闐部落的榆鬼等五人刺殺了杜季貢。九月,任尚又收買羌族效功部落的號封,刺殺了零昌。

    三輔一帶,羌勢少衰。惟余羌流入益州,勢尚蔓延,朝廷曾使中郎將尹就前往討伐,好多日不能蕩平,漢朝廷乃將尹就征還坐罪,改命益州刺史張喬代領尹就軍隊。

    張喬剿撫並用,羌眾或降或逃,漸歸平靖。任尚已進升為護羌校尉,再購募效功種羌號封,刺殺零昌,號封得受封為羌王。零昌雖死,尚有謀主狼莫,擁兵北地,未肯降附。于是任尚率領各郡的部隊與騎都尉馬賢一同進兵北地攻打先零部落首領狼莫,馬賢先到安定青石岸,狼莫迎戰,打敗馬賢。恰好任尚的部隊到達高平,因此兩軍聯合並進,狼莫等人退走,于是馬賢等移動軍營迫近狼莫,到達北地,雙方相持六十多天,在富平縣黃河之畔交戰,大敗狼莫,斬殺敵人五千人,使得被羌人擄掠去的一千多人得以歸還,獲得十多萬頭牛、馬、驢、羊、駱駝,狼莫逃走。于是西河郡的羌人虔人部落一千人(《資治通鑒》作一萬人)前往度遼將軍鄧遵處投降,隴右地區平定。

    惟狼莫在逃未獲,由鄧遵招募得羌人雕何,偽裝去尋找狼莫,幸與相遇,狼莫引為腹心,終被刺死,雕何將其首級獻與鄧遵。

    鄧遵報稱大功垂成,且具陳報雕何勞績。漢朝廷詔封鄧遵為武陽侯,食邑三千戶;雕何亦得為羌侯。惟任尚與鄧遵爭功,互有齟齬,鄧遵彈劾任尚虛報敵軍首級,並接受賄贓至一千萬錢以上。

    鄧太後偏信鄧遵之言,赫然震怒,十二月十八日,竟派大員緝拿任尚,用檻車囚入都中。

    有司仰承鳳旨,鍛煉成獄,即將任尚推出市曹,梟首示眾,家產俱籍沒充公。任尚有罪時,可誅而反賞,此次平羌,不可不說無功,且反被棄市,真正令人不解!看官听說!

    自從羌人反叛,十余年間,軍費開支共計二百四十多億,國庫枯竭,邊疆及內地百姓的死亡人數多得無法統計,並州、涼州兩州因此而空虛衰敗。零昌、狼莫死後,羌族各部落瓦解,三輔和益州不再有戰爭的警報。

    到了元初七年間,漢安帝劉祜立皇子劉保為太子,復改年號為永寧元年。皇子劉保為後宮李氏所生,漢安帝本欲立李氏為後,嗣因閻姬入宮,閻氏名姬。饒有姿色,專寵後房,且與鄧太後親戚情誼相關,遂得由貴人進為皇後。

    閻姬為鄧弘姨妹所生,事在元初二年。閻後獨霸聖寵,又陰狠妒忌,漢安帝與宮人李氏生下皇子劉保,閻姬得知後,視李氏為眼中釘,妒火中燒,居然鴆殺了李氏,唯得于劉保得于保全性命。

    漢安帝等閻後能生男孩,等了五六年,閻後都沒有得產下一子一女,乃立劉保為太子。閻後無法諫阻,只得由他冊立。內外臣僚,方入宮慶賀,忽然由敦煌太守曹宗,呈入奏章,請發兵擊北匈奴,並取西域。

    原來西域為漢廷所棄,各國復為北匈奴所制,聯兵寇邊。敦煌太守曹宗,曾奏薦掾吏索班,使行長史事,出屯伊吾,招撫西域。車師前王及鄯善王,復聞風請降。

    永寧元年,車師後王軍就,連結北匈奴兵馬,攻殺索班,並擊走車師前王,略有北道。曹宗乃上表請北征,報怨雪恥。

    鄧太後以事關重大,不得不召集群臣,會議進止。群臣以羌寇初平,瘡痍未復,不如閉住玉門關,免得勞師。

    鄧太後猶豫未決,繼思前西域軍司馬班勇,為前定遠侯班超之次子,頗有父風,不妨召來令他到朝堂參加會議。班勇奉召進入宮闕,起先各公卿多數主張關閉玉門關,于是就放棄了西域。獨與眾議未合,班勇特別闡述自己意見,上奏議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臣愚見認為邊境是中國的唇齒,唇亡則齒寒,理所當然。從前孝武皇帝擔心匈奴強盛,將成為百蠻的統帥,逼進我們邊疆,于是打通西域,分離其盟國,當時的輿論認為這等于奪到了匈奴的內髒,砍斷了他的右臂。後來王莽篡位,向西域索取東西太多,貪得無厭,胡夷忿恨已極,于是背叛。光武帝中興後,沒有工夫考慮外事,所以匈奴仗恃自己強盛,奴役西域諸國。到了永平年間,再進攻敦煌,河西各郡白天都把城門關上。孝明皇帝考慮國家大計,于是派虎將出征西域,因此匈奴逃向遠方,邊境得到安寧。到了永元年間,西域地方沒有內屬的。後來正逢羌人作亂,西域又斷絕往來,北匈奴又派遣督促其他小國,收集逃避的租稅,把價值抬得很高,嚴格限期集會。鄯善、車師都懷憤怨之心,想親近漢朝,可惜找不到門路。可見前段時期有反叛的事發生,都由于統治工作不夠恰當,所以出現相反的效果。現在曹宗只是感到前面的恥辱,想報復匈奴洗雪恥辱,而不查一查歷史上出兵的先例,沒有考慮當時的具體情況。凡是想在荒外建功的,萬個中沒有一個成功的,如果兵連禍結,後悔將不及了。何況現在府庫空虛,軍隊後無援兵,這是向遠方的夷狄暴露自己的弱點,向海內展現自己的短處,愚見認為不能同意。舊敦煌郡有營兵三百人,現在應該恢復,並重新設置護西域的副校尉,駐扎敦煌,像永元年間那樣做。又應派西域長史統率五百人駐扎樓蘭,西邊擋住焉耆、龜茲的來路,南邊給鄯善、于闐壯壯膽子,北面抵御匈奴,東邊連接敦煌。這樣才算穩便。”

    這奏議既上,便由各尚書詰問班勇道“現在設立副校尉,派誰合適?又設長史駐樓蘭,有什麼好處?”

    班勇答說道“從前永平末年,剛開通西域,開始派中郎將駐在敦煌,後來設副校尉在車師,一方面管制胡虜,一方面又禁止漢人不得有所侵擾,所以外夷心甘情願歸附,匈奴也害怕我們的威勢。現在鄯善王尤還是漢人的外孫,如果匈奴得志,尤還首當其沖,非死不可。這些人雖然同鳥獸差不多,也知道避害。如果出兵駐在樓蘭,足夠讓他們歸附,我認為這樣比較方便。”

    道言甫畢,又有長樂衛尉鐔顯、廷尉綦毋參、司隸校尉崔據反駁道“朝廷從前想拋棄西域,因為西域對中國沒有好處,而且經費難以供給。現在車師已屬匈奴,鄯善也不可靠,一旦出現反覆,你能擔保北方匈奴不成邊疆的後患嗎?”

    這些臣子的口才亦是厲害。

    班勇復答道“現在大漢朝廷分別建立郡國,各自設置州牧,為的是防止郡縣出現狡猾盜賊搗亂,如同州牧能保證盜賊不起來,我也願意用腰斬來擔保匈奴的勢力不會成為邊害。西域一通,匈奴的勢力必然減弱;匈奴的勢力減弱了,那麼為害的可能性就縮小了。現在設校尉來保衛西域,設長史來招降諸國,如果放棄不管,豈不等于歸還他們的內髒,接續他們的斷臂嗎!那麼西域必然失望,希望斷絕後,一定向北匈奴投降,緣邊各郡一定受到困害,恐怕河西城門白天又要關上了。現在不廣泛宣傳朝廷的大德,而只看到駐扎軍隊要多花幾個錢,如果北匈奴更加強大,難道邊塞會得到長治久安麼!”

    反駁得好。鐔顯等人頓時理屈詞窮,只好默然。忽然朝堂上面從人群里走出來一個人,乃是太尉屬毛軫,反駁道“如果設置校尉,那麼西域不斷派使者來,要錢要糧將無止境,給他吧,那麼費用難供,不給又失去他們的心願。一旦被匈奴所迫,當然又來求救,那麼事情就鬧大了,何必多此一舉。”

    此說更屬牽強。班勇瞧著,乃是太尉掾屬毛軫,便開口辯難道“如果讓西域歸附匈奴,使他們感戴大漢的恩德,不作侵擾的寇盜就很好了。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因為西域租稅收入很多,兵馬為數不少,將來在邊陲搗亂起來,這等于讓敵人富足起來,增添強敵的勢力。設校尉的目的,無非是宣傳漢朝的威德,維系各國歸附內地的心願,使匈奴的侵略野心有所收斂,而沒有耗費國家財力的憂慮。何況西域的人要求不高,他們之來,不過要點糧食罷了。現在如果一概拒絕,他們一定依附北虜,讓他們聯合起來進犯並州、涼州,那麼中國的耗費決不止千億而已。我看還是設置為好。”

    仍是引伸前意。毛軫听了,也只得啞口無言。鄧太後見班勇所議,確有至理,因復敦煌郡營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使居敦煌。鄯善諸國,始無異志。惟匈奴與車師國,尚是連兵入寇,鈔掠河西,待至班勇出屯,方見戰功,後文再表。

    且說前大將軍鄧陟自母喪還第後,與諸兄廬墓守制,還算勉盡孝思。季弟鄧閶哀慟過甚,竟至形削骨立,尤得時譽。

    及服闋後,鄧太後召令復職,仍授前封,諾粟斕裙檀牽乃止令並奉朝請,遇有大議,方詣闕參謀。已而鄧弘病逝,鄧太後親服齊衰,漢安帝亦服緦麻,並往吊喪。有司請追贈弘驃騎將軍,封西平侯,太後因弘有遺言,不願加贈,但賜錢千萬,布萬匹。諾雀創腔共皇埽乃詔令大鴻臚持節,就弘靈前,封鄧弘之子廣德為西平侯。嗣因弘曾為帝師,備有勞績,復封廣德弟甫德為都鄉侯。都鄉由西平分出,名為兩侯,食邑實未嘗加增,不過虛示顯榮罷了。旋復封鄧京之子鄧珍為陽安侯,兼職黃門侍郎。不意鄧弘歿後,未及三年,鄧悝、鄧閶,相繼謝世,皆遺言薄葬,不受爵贈。早死為幸。太後並如所言,惟封悝子廣宗為葉侯;鄧閶兒子忠為西華侯,自是鄧氏兄弟五人,惟鄧陟尚存。何不速死?免有後責!諾粟 子鄧鳳官拜侍中,曾經與尚書郎張龕書,極稱郎中馬融才能,說他應居台閣。又復受中郎將任尚曾賜給鄧風良駒一匹,後來因為任尚同鄧遵爭功,又虛報功勞,貪贓枉法等,定為死罪,鄧鳳害怕遭受連坐,鄧騭並不庇護兒子鄧鳳,讓他先到朝廷前自首,髡刑兒子鄧鳳和他的妻子以謝罪天下,輿論稱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髡刑源于周,王族中犯宮刑者,以髡代宮,即斷長發為短發。至秦時,失去了這一性質,成為一種剃除受刑者須發的刑罰。蓄發留須是中國古代男子的正常狀態,此類刑罰采取的是將罪犯的發須強行剃除,使罪犯處于一種明顯的非正常狀態,並因此感受到痛苦。

    元初六年(公元119年)鄧太後征召和帝的弟弟、濟北王劉壽和河間王劉開五歲以上的子女,共四十余人,以及鄧氏家族的近親子孫三十余人,為他們建立官舍,教學儒家經書,鄧太後親自監督考試,威愛兼施。且詔敕從兄河南尹鄧豹,越騎校尉鄧康等雲

    吾所以引納群子,置之學宮者,實以方今承百王之敝,時俗淺薄,巧偽滋生,五經衰缺,不有化導,將遂陵遲,故欲褒崇聖道,以匡失俗。《傳》不雲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食,乘堅驅良,而面牆無術,不識臧否,斯故禍敗所從來也!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學,所以矯俗厲薄,返諸忠孝。先公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孫,故能束身修心,不觸刑網。誠令兒曹上述祖考休烈,下念詔書本意,則足矣。其勉之哉!

    鄧氏子弟,素承訓誡,雖似保泰持盈,有所顧忌,但聲勢已是赫耀,宮廷內外,無不曲意趨承。時三公已皆易人,太尉李修,已經去世,後任為大司農司馬苞,不久又歿,代以太僕馬英;司空張敏罷職,改任太常劉凱為司空;未幾年司徒夏勤被免官,進劉愷為司徒,用光祿勛袁敞為司空。三公為漢廷重官,故每有沿革,備敘不遺。敞為故司徒袁安子,廉正不阿,與鄧氏子弟有嫌。尚書郎張俊,有私書與敞子,述及省中秘議,當時尚無人知曉。俊有同僚朱濟丁盛,品行不修,為俊所嫉,意欲上書彈劾,偏兩人得悉風聲,轉浼同官陳重雷義,代為緩頰。陳雷俱豫章人,向系好友,並有義行,陳重得舉孝廉,讓與雷義,義當然不受,兩人交讓數次,太守張雲,因相繼並舉,均得入為尚書郎。鄉里有謠傳雲“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隨筆敘入雷陳交誼,是消納法。此次為朱濟丁盛所托,兩人不知他品行失檢,只因同僚相委,不便固卻,乃轉告張俊,乞免奏彈。俊年少氣盛,怎肯听從?雷陳亦樂得辭退,復告朱濟丁盛。濟與盛越加餃恨,遂私賂侍史,使求俊短,得俊與敞子書稿,便即封好上奏。朝廷因他漏泄省事,拘俊下獄,且責袁敞教子不嚴,交通郎官,策免司空官職。敞憤急自盡,俊坐罪論死。虧得他文藝素優,在獄上書侃侃論辯,鄧太後愛他文辭,特馳詔赦免死刑。俊已被刑官推出都門,引頸待戮,死里逃生,可謂僥幸萬分。敞子亦得免死,並賜復敞官,仍用三公禮殮葬,繼任為太常李合。李合沒多久就罷官了,又另外起任衛尉陳褒。司徒劉愷,與李合同時罷免,特簡太常楊震為司徒。

    楊震,字伯起,弘農郡華陰縣人,其父親姓楊名寶,研究學習(歐陽尚書)。隱居不仕。

    (歐陽尚書是漢代歐陽生所傳的今文《尚書》,又稱“尚書歐陽氏學”,屬漢代經學流派之一,由伏生所傳今文經學發展而來)

    傳說楊寶在九歲那年,有一次從華陰山北面經過,看見一只凶惡的大鴟(貓頭鷹)追趕一只黃雀,黃雀躲避不及,被貓頭鷹抓傷後,掉在樹下。

    楊寶過去一看,黃雀渾身傷痕累累,動彈不得,十分痛苦,並且在它周圍一只只螞蟻爬過來。楊寶很同情黃雀,小心翼翼地用手將它捧起來,帶回了家中。

    楊寶回到家後,楊寶將黃雀安置在一只小箱子里,每天精心地照料它,用潔淨的清水和新鮮的黃花喂養它。慢慢的,黃雀身上的傷口好了,吃的東西也一天天多了起來。

    大約一百天以後,黃雀的傷完全好了,羽毛也重新長得豐滿光滑,它終于又能在天上高商地飛翔了。但黃雀舍不得離開楊寶,它每日白天飛到外面玩要見食,晚上又飛回楊寶身邊。幾天之後,黃雀終于飛走了沒有回來。

    一天夜里,楊寶讀書到了三更時分,然後迷迷糊糊就睡著了。在朦朦朧朧的睡夢中,楊寶忽然看見從門外走進一個身穿黃衣服,頭結雙丫發髻,約十二三歲的童子,向他跪拜行禮。

    楊寶感覺有些驚奇地問他是誰,來干什麼。黃衣童子再次下拜,畢恭畢敬地對他說“我就是你救出的那只黃雀,我本是西王母的使者。那天我奉西王母之命,出使蓬萊,拜了幾位仙人要去人間尋找一些奇花異草的種子,在途中不慎被貓頭鷹傷害。若不是你以仁愛之心將我拯救,我早已死于非命。縱使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我對你的感激之情。”

    說完,黃衣童子從衣袖里取出四個白色的玉環贈給楊寶,並對他說“祝你的子孫如這玉環般潔白,位居三公。”說罷突然不見。

    (即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楊寶從夢中醒來,居然發現自己手里正好握著的四個潔白的玉環,他感到這個事情非常奇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後來楊寶長大,娶了妻子,生下兒子,取名為震。

    楊震少年喪父,能承遺志,博通經籍,家貧無資,課徒為生,暇輒親植菜蔬,供養老母,門生替他種植,楊震卻不願,特拔起更種,免得弟子服勞,諸儒交口相贊道“關西孔子楊伯起。”

    楊震居住湖城,幾十年都不應州郡的禮聘。很多人認為他年紀大了,應該出去做官了,楊震不仕的志概,更加堅決。

    後來有冠雀餃了三條魚,飛棲在講堂前面,主講之人拿著魚說“蛇,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征。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從此要高升了。”

    酬環餃事,趁手敘明。

    當時楊震年已至五十,才在州郡任職。大將軍鄧騭听說楊震是位賢人,于是舉其為茂才,四次升遷後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楊震調任東萊太守,當他前往郡里路過昌邑時,從前他推舉的荊州茂才的王密正在擔任昌邑縣長,可以說,楊震對他有知遇之恩,提攜之情。

    王密一听說自己的恩師剛好在自己的地盤停留休息,感到非常高興。王密十分感念楊震對自己的恩德,總想找機會表達自己對楊震的感激之情。

    于是王密去看望楊震,在夜間無人的時候,王密又帶來了十斤的黃金送給楊震。楊震見狀急忙問他“老朋友知道你,你為什麼不知道老朋友呢?你這是要做甚?”

    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的。”

    楊震卻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後,滿心慚愧地離開了。

    楊震就任年余,又轉為涿郡太守,持身廉潔,不接受私下謁見,他不但對自己非常嚴格,對自己的家人更為嚴格。他要求全家人一直以蔬菜為主食,很少吃肉。家人出門的時候,必須自己步行,楊震從不允許子女搭乘自己的官轎、官馬。

    楊震的宗親長輩和親朋好友都勸他為子孫後代留點家當,楊震正色道“我是寧給子孫留清白,不給子孫留資財”。

    從此以後“寧給子孫留清白,不給子孫留資財”成為了楊家的家訓,清白世家萬古流芳。

    正是由于他清白傳家的家風,他的子孫後代都各個爭氣,不靠祖上蔭封全憑自己的本事。從此開啟了東漢後期政壇長盛不衰的政治世家——弘農楊氏,開創了楊家四世三公的政治奇跡。

    元初四年,楊震被朝廷征入為大司農,永寧元年被升任為司徒,朝野無不欽慕,就是鄧太後亦另眼相看。

    惟漢安帝劉祜年將及壯,鄧太後尚未還政,臨朝如故。

    先前是郎中杜根,當時,和熹鄧太後執政,杜根認為安帝長大了,應該親自處理政務了,就和同一官署的郎中共同直言進諫說鄧太後不應該長久攝政,應該歸還政權給皇帝。

    語甚切直,惹動鄧太後盛怒,命人拿下了杜根等人,下令用縑囊(白袋子)裝著,在大殿上撲殺杖斃。

    行刑的人在杖責杜根時並沒有用力,對此,《後漢書》記載是司撲者知道杜根很有名氣,所以讓行刑得人打的時候不要太用力;而成書更早的《後漢紀》記載,是杜根“先知”自己的行為會遭到杖殺,于是事前“召司撲者陰共為意,乃使執撲者不加力”。打完後,杜根被運出城外。

    當時在北宮被打死的官員,都要被拉到上東門外扔掉。因為上東門是外郭城的城門,靠近邙山,接近墓地,運送方便。杜根被扔到上東門外,不久就甦醒過來。這個時候,鄧太後派人過來檢查,杜根為了能活下去,只好裝死,一動不動,躺了整整三天天,直到自己身上創傷化膿,眼眶生了蛆,鄧太後才以為他死了,不再管他,他才得以逃脫,逃到宜城山(湖北西北部),隱姓埋名,做了一個酒保。

    還有平原郡吏成翊世,亦奏請鄧太後歸政,坐罪系獄。越騎校尉鄧康,因宗族盛滿為憂,屢勸鄧太後恬退深宮,鄧太後不從,鄧康謝病不朝。鄧太後使侍婢探視,侍婢本由鄧康家入宮,服 事太後多年,當時老年內侍,多稱中大人,所以待婢奉命看望鄧康,及門通名,亦以中大人自呼,鄧康召婢入內,厲聲呵叱道“汝出自我家,敢自稱中大人麼?”

    說得侍婢滿面羞慚,回宮復命,便誣告鄧康心存怨望,詐稱有疾。鄧太後不禁心中怒火起,竟將鄧康罷免官職;但存夷安侯舊封,遣令就國,削絕屬籍。若非是鄧氏支裔,性命休矣。

    永寧元年(1101novel.com年)遼西鮮卑歸降東漢,奉上貢品;扶余國亦歸順東漢,派王子尉仇台到洛陽上貢,受到太後鄧綏接見。

    同年,劉歲的太子劉保開始上小學,能夠誦讀《孝經》章句,太後鄧綏十分嘉獎他,認為他能夠繼承大統,便立他為皇太子。

    永寧二年(121年)正月元會,太後鄧綏讓大秦幻人(大秦幻人,即來自羅馬帝國的魔術師)在大殿上表演羅馬雜技與西洋魔術,漢安帝劉祜與群臣都感到非常驚奇,羅馬雜技與西洋魔術由此傳入中國。

    及永寧二年仲春二月,鄧太後不豫,�嬙傺  辛 財鶇玻 碎齙睿 偌討猩惺椋 潮闃撂 庸 屑嗍印br />
    返還,大赦天下,賞賜諸園貴人、王、主、群僚錢布各不等。下詔令說“朕以無德,母儀天下,而天不佑我,早遭大憂。殤帝延平之際,海內無主,平民厄運,國家危于累卵。我勤勤懇懇,一片苦心,不敢以萬乘之國為兒戲,上求不欺天愧對先帝,下求不違背民意有負本心,至誠在于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以為能徹底感動天地,蒙受福祚,然而卻內外喪禍,傷痛不絕。近來老病沉重糾纏,長久不能侍祠宗廟,自奮力上原陵,加上咳逆唾血,以至不起。生死存亡,壽命大限,是無可奈何的。公卿百官,應勉力盡忠恪慎,輔助朝廷。”

    三月十三日,到了春暮,鄧太後病勢日篤,竟爾歸天,享年四十一歲,臨朝至十有八年。有詩詠道

    屈指臨朝十八年,母儀雖美總貪權;

    千秋書法留遺憾,何若含飴馬氏賢!

    馬氏指明帝後。

    欲知鄧太後臨終後事,待至下回再詳。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562章 班勇陳邊,楊震拒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562章 班勇陳邊,楊震拒金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