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漢安帝永寧二年三月,鄧太後駕崩,漢安帝劉祜方才得以親政。尊謚鄧太後為和熹皇後,與漢和帝合葬于慎陵。
太後鄧綏下葬時,靈柩從大殿啟程,群臣百官陪位,黃門鼓吹三通,鳴鐘鼓,天子舉哀。女侍史官三百人皆穿素,參以白素,引棺挽歌,下殿就車,黃門宦者引以出宮省。鄧太後魂車由鑾輅、青羽蓋、駟馬、龍旗九旒組成,前有方相,鳳皇車,大將軍之妻參乘,太僕之妻御馬,女將、女騎沿著車駕引導,公卿百官和天子皆在郊外的扈從儀仗隊中。
自從鄧太後臨朝以來,連年水旱,四夷外侵,盜賊內起,幾至岌岌不安。還虧鄧太後勤勞聰惠,知人善任,每每听聞民間饑荒,輒達旦不寐,縮減宮中用膳,撤削娛樂節目,下令賑災,放糧接濟,故天下復安,歲仍豐穰。
在為政舉措上,于永初元年(107年)三月,鄧太後下詔讓三公九卿,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員舉薦“賢良方正、有‘道術’之士”等。“道術”,包括天文、歷數、醫方等方 技 數 術。漢代察舉科目中的“有道”科,始于漢安帝時期,是鄧太後開創。
除此之外,鄧太後廣開言路,縱民參政,即使是芻蕘(割草砍柴之人)的建言和謀慮,她也將其納入決策範圍,予以采納。同時,鄧綏還赦免了言論罪。永初四年(110年),鄧綏下詔自漢章帝建初年間以來,所有因言論不當而獲罪的人,被流放邊疆的都一律赦免,準其回家。
並且專門設立了女官,以鼓勵廣大女性參政。改革法律,廢除宮刑。雖然任用宦官,但她懂得制衡之術,並沒有給宦官很大的權力,並且她所任用的宦官也都較有德行,所以在她臨朝之時,宦官並沒有造成危害。
在經濟上,鄧太後改革俸祿制度,推行半錢半谷制,並且削減皇室用度,減輕人民負擔。
鄧太後還興修水利,防洪灌溉。元初二年(115年)春正月,鄧綏下令修理漳河為支渠,以灌溉民田。二月辛酉,詔令三輔、河內、河東、上黨、趙國、太原等地區修理水渠,通利水道,以灌溉公私田地。元初三年(116年),太後鄧綏下詔修理太原舊溝渠,溉灌農田,這些舉措大大改善了黃河中下游的農業生產環境,出現了大面積良田。
在元初元年(114年),太後鄧綏采取賜予民爵的措施獎勵人民勞作。賜予尊老愛幼、努力耕田的人三級爵位。秦漢實行二十級爵,但民眾受封只限于二十級爵的前八級,不能超過第八級公乘。而鄧綏打破陳規,授予民眾的爵位等級超過了公乘。
在文化上,太後鄧綏積極為女性爭取被男性壟斷的受教育權,試圖將女性從被束縛的意識形態中解放出來。
元初六年(119年),鄧太後創辦新學堂,征召五歲以上的宗室和鄧氏近親的男、女共七十多人,一律到專門開設的學館中學習經書,甚至還親自監考。年齡小的,都專設師保,讓他們朝夕入宮,撫 循 教導。
由于這所學堂創辦于元初年間,因而被稱為“元初學宮”。這是中國歷史上明文記載的最早的官辦男女同校的學校。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實行“男女同校”的學府,比西方歐美國家實行男女同校的開端(1837年美國奧柏林學院首次招收女生)早了1700多年。鄧綏憐惜貴族女性不識文化之情,通過這一舉措,將文化教育的範圍向貴族女性開放,這種大膽之舉是史無前例的。
鄧綏親自創辦官邸學校,兼收女生,開創了中國女子受學校教育以及男女同校的先河,被視為男女平等教育思想的萌芽,是女子教育史上一次劃時代的突破,使女子教育第一次從家庭教育邁向學校教育,堪稱一大創舉,繼而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榜樣示範作用,促進了教育普及程度。鄧綏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女校長。
在科技上,鄧太後引導蔡倫改進造紙術,任用張衡研制渾天儀、地動儀。並且下令打造中尚方弩機。主持編撰《黃帝內經》,革新醫療技術。引進羅馬雜技。
軍事上,平定西羌、匈奴,剿滅海盜。收服高句麗,扶余國。
這都是太後寬仁政治,非尋常婦女可及。
平望侯劉穰,曾經上書于漢安帝,請令史官著《長樂宮聖德頌》,雖然不免獻諛貢媚,卻也非全出虛夸。不過臨朝日久,未肯還政,鄧氏外戚,總不免加恩太厚,遂致見譏當世,貽禍母家,下文便見敘明。
且說漢安帝親政,已將鄧太後梓宮,奉葬慎陵,當即有一班希旨承顏的大臣,請追上漢安帝本生父母尊號。奏疏有雲
昔清河孝王至德淳懿,(孝王即清河王謚法,見前文)載育明聖,承天奉祚,為郊廟主。漢興高皇帝尊父為太上皇,宣帝號父為皇考,序昭穆,置園邑,太宗之義,舊章不忘。宜上尊號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後,孝德皇母宋貴人,追謚曰敬隱後,以存《春秋》“母以子貴”之大義,並彰陛下孝思維則之隆規,謹此奏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漢安帝得奏,當然準議,遂告祠高廟,使司徒持節,與大鴻臚奉策書璽綬,至清河追上尊號;並添置園邑,號孝德皇墓為甘陵;又追封敬隱後父宋楊為當陽侯,予謚曰穆,楊四子皆封列侯。孝德皇元妃耿姬尚存,尊為甘陵大貴人。嫡母為貴人,生母為皇後,嫡庶倒置,究屬不宜。耿貴人為牟平侯耿舒的孫女,舒耿即故好 侯耿蓞之弟,兩姓襲封;孫耿寶尚嗣侯爵,為耿貴人兄,乃召使監羽林軍,侯封如故。
漢安帝又封帝妹侍男等四人,皆為長公主,錫類推恩,備極優渥。
惟因中常侍蔡倫,因曾參與迫害漢安帝祖母宋貴人一事,被要求到廷尉署認罪。蔡倫不願受辱,遂服毒自盡。
蔡倫與剿鄉侯鄭眾,皆為鄧太後所寵,曾受封為龍亭侯,那個時候,鄭眾已早死,蔡倫尚為長樂太僕,時人因他功足抵罪,頗為嘆惜。
原來蔡倫有才學,並有巧思,在宮中監作器械,無不精工;且有一種特別的制造,流行後世,就是古今通用的字紙。古時書契,多用竹簡編成,筆或用鐵,或用竹木,蘸墨為書。自秦蒙恬用獸毛作筆,柔軟耐用,于是竹簡亦改為縑帛。但簡重縑貴,總嫌未便,經蔡倫獨出心裁,采用樹皮麻頭,及破布魚網,搗煮如法,攤曬成紙,遂為後人所利用,時稱為蔡侯紙。
嗣蔡倫且奉詔校書,監同通儒謁者劉珍,與博士良史等,並詣東觀勘正經籍,功亦頗多。只為了屈死宋貴人一案,遂至不得令終,咎 雖 自取,但宦官中卻也不能多得呢!褒貶得當。
一蟹不如一蟹,果然有中常侍江京、李閏等,相繼並起,取悅漢安帝,得竊政權。
還有漢安帝乳母王聖,盤踞宮掖,亦得肆行無忌,與江京等人朋比為奸,遂致興起大獄,要推翻那鄧氏外戚,乘間徼功。
先是漢安帝兄長平原王劉勝,多病。傷 生,歿後無嗣,鄧太後令千乘王劉伉之孫得過繼。劉伉是漢和帝長兄。得父寵已改封樂安王,得因過繼與劉勝,襲封平原王。未幾得又病逝,亦無子息,乃再命河間王劉開之子劉翼為平原王,仍奉 劉勝祭祀。
劉翼容止翩翩,溫文爾雅,劉翼作為河間王的兒子,應征入學。太後鄧綏對劉翼俊美的儀容感到很驚奇,所以將他過繼給漢和帝劉肇長子平原懷王劉勝的後嗣。劉翼于是留在京城。
漢安帝少時,亦號聰明,所以得立。及年既逾冠,喜昵群小,失德頗多,轉為鄧太後所嫌。時人認為鄧太後意圖廢黜安帝,改立劉翼為帝,漢安帝既忿恨又畏懼。
乳母王聖,常恐漢安帝被廢,秘密與江京李閏等,伺機觀察鄧太後顏色,報聞安帝,語中免不得帶著蹊蹺,叫漢安帝預先加以提防。漢安帝劉祜還以為她是好人,引作心腹,暗中卻怨鄧太後寡恩。及鄧太後既然駕崩,加封宋耿二族,尚先封鄧陟為上蔡侯。嗣由王聖等妄想圖功,屢談鄧氏短處,再加後宮女寺,從前受過鄧太後責罰,正好乘此報怨,遂誣告鄧悝、鄧弘、鄧閶,曾從尚書鄧訪,查取廢帝故事,謀立平原王劉翼。
王聖與宦官江京、李閏,復從旁煽惑,不由漢安帝不信,況漢安帝素有心跡,自然一齊發作,便囑令有司追奏鄧氏兄弟,嘗圖廢立,罪坐大逆。
當日即有復詔批準,廢去鄧弘之子西平侯鄧廣德,都鄉侯鄧甫德,鄧京之子陽安侯鄧珍,鄧悝之子葉侯鄧廣宗,鄧閶之子西華侯鄧忠,一股腦兒俱為庶人。
鄧陟本應連坐,因前時未曾與謀,但徙封羅侯,遣令就國;宗族一體免官,勒歸原籍。並抄沒鄧陟等資財田宅,充戍尚書鄧訪,及訪妻子等至遠方。
郡縣官吏,更仰承上意,迫令鄧廣德及鄧忠,並皆自盡。惟鄧廣德兄弟,與閻後有中表誼,因得不死,寓居都中。閻後母為鄧弘姨。鄧陟見家族被誣,無從訴枉,又聞王聖等從中媒孽,料知將來亦多凶少吉,一時憂憤交並,索性不飲不食,由他餓死了事。其子鄧鳳看見父親鄧陟絕食,自己也即斷食,一同斃命。
糯擁芎幽弦鄧豹,度遼將軍武陽侯鄧遵,將作大匠鄧暢,得知同宗並坐大罪,嚇得心緒不寧,輾轉圖維,還是速死為上,免得逮系取辱,因皆服毒而終。只前越騎校尉鄧康,前被太後削去屬籍,徙往夷安,此時卻得特邀寵命,征為太僕。平原王劉翼,也坐貶為都鄉侯,遣歸河間。
虧得劉翼閉門謝客,不再與聞政事,方得幸免。朝臣自三公以下,莫敢進諫,惟大司農朱寵哀痛鄧騭無罪而遭禍,于是脫光上衣,抬著棺材,上書為鄧騭鳴冤說
“臣認為和熹皇後(鄧綏)具有聖明善良的品德,是漢朝的文母。她的兄弟忠孝,共同憂心國事,受到王室的倚重;迎立陛下以後,大功告成,而引身自退,拒受封國,辭去高位,歷代的外戚,都不能與他們相比。他們應該因為善良和謙讓的行為而得到保佑,但卻橫遭宮人片面之辭的誣陷。口舌鋒利,危言聳听,擾亂了國家。罪名沒有明白的證據,判案也沒有經過審訊,結果竟使鄧騭等人遭受這樣的慘禍,一家七口,全都死于非命,尸骨分散各地,冤魂不能返回家鄉,違背天意而震動人心,全國各地一片頹喪。應當準許他們的尸骨還葬祖墳,優待保護留下的孤兒,讓鄧家的宗祠有人祭祀,以告慰亡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封書奏,卻是激切得很,漢安帝頗為動容。
朱寵知道他的言辭激切,自動前往廷尉投案。尚書陳忠又因對鄧氏的私怨彈劾朱寵,漢安帝下詔將朱寵免官返歸鄉里。百姓大多都為鄧騭鳴冤,漢安帝有所覺悟也迫于壓力,才責備迫害鄧氏家族的州郡官員,準許鄧騭等人的尸骨運回北邙山安葬,鄧騭的堂兄弟們也都得以返回京城洛陽,公卿都前往參加葬禮,眾人沒有不感到悲傷的。安帝又下詔遣使者以中牢禮儀祭祀鄧騭,被流放的鄧氏族人都回到京師。
惟鄧氏既除,漢安帝得報復私嫌,遂改永寧二年為建光元年,大赦天下,封江京、李閏為列侯,且令閻後兄弟閻顯、閻景、閻耀,入為卿校,並典禁兵。
中常侍樊豐劉安陳達,皆為江京、李閏羽翼,互作黨援;乳母王聖,權勢甚盛,甚至王聖之女伯榮,亦得出入宮掖,交通賄賂。婦女閹寺,互相煬蔽,累得漢安帝昏迷日甚,耳目不聰。
太尉馬英,已經病逝,再起前司徒劉愷為太尉。劉愷與司空陳褒,不過以資格充選,無甚才能;獨司徒楊震,看得惡婦閹人干政,忍不住熱忱上進,即抗疏上奏道
臣聞政以得賢為本,治以去穢為務。是以唐虞俊竊詮 天下咸服,以致雍熙。方今九德未事,嬖幸充庭。阿母王聖,出自賤微,得遭千載,奉養聖躬,雖有推燥居濕之勤,前後賞惠,過報勞苦,而無厭之心,不知紀極,外交囑托,擾亂天下,損辱清朝,塵點日月。書誡牝雞牡鳴,詩刺哲婦喪國。昔鄭嚴公即鄭莊公,明帝諱莊,故改莊為嚴。從母氏之欲,恣驕弟之情,幾至危國,然後加討,《春秋》貶之,以為失教。夫女子小人,近之喜,遠之怒,實為難養。《易》曰“無攸遂,在中饋。”言婦人不得與于政事也。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斷絕伯榮,莫使往來,令恩德兩隆,上下俱美。尤願陛下絕婉孌之私,割不忍之心,留神萬機,戒慎拜爵,減省獻御,損節征發;令野無鶴鳴之嘆,朝無小明之悔,大東不興于今,勞止不怨于下。《鶴鳴》《小明》《大東》《勞止》俱詩名,並見《小雅》。擬蹤往古,比德哲王,豈不休哉?
這疏呈入,漢安帝竟取給乳母王聖觀看。王聖略通文墨,看到這份奏書,自然憤懣得很,佯裝到漢安帝面前,自 陳被誣,且哭泣請求出宮。
漢安帝劉祜正加對其寵遇,怎肯听她出去?反用好言勸慰,待遇益優;王聖女兒伯榮,當然照常出入,毫無禁忌。
當時有泗水王劉歙從曾孫劉 ,久居京師,生成一副媚骨,專與王聖母女交通。泗水王劉歙,為光武族父,傳國至孫護,無子國除。伯榮年已及笄,見劉 放誕風流,惹動情竇,免不得與他笑謔。劉 正欲挑逗伯榮,湊巧針鋒相對,自然不待媒妁,先偷試雨意雲情,枕畔密盟,願與偕老,然後向王聖說明,再行六禮。好一個自由結婚,若生今之世,必稱她為文明女子。一對野鴛鴦,變作真鶼鰈,卿卿我我,越覺情濃。
伯榮遂替劉 入宮討封,居然得邀皇帝恩準,使襲故朝陽侯劉護封爵,並官侍中。可謂妻榮夫貴。劉護為劉歙曾孫,且年齡比劉 為輕,不過早歿無嗣,因致絕封;劉 為劉護再從兄,怎得牽合過去?司徒楊震,又不禁憤激,再行上疏道
臣聞高祖與群臣約,非功臣不得封,故經制父死子繼,兄亡弟及,以防篡也。伏見詔書封故朝陽侯再從兄 ,襲護爵為侯;護同產弟威,今猶見在。臣聞天子專封,封有功;諸侯專爵,爵有德。今 無他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時之間,既位侍中,又至封侯,不稽舊制,不合經義,行人喧嘩,百姓不安。陛下宜覽鏡既往,順帝之則,勿使貽譏將來,則表率先端,垂譽無窮矣。
奏書入宮不報。漢安帝劉祜既沉湎酒色,委政于外戚內閹,及王聖母女,就是邊疆有事,亦置諸度外,不願與聞。
燒當羌酋麻奴,自奔徙出塞後,雖伏居不動,終未肯向漢朝廷投誠。
護羌校尉馬賢,亦因他首鼠兩端,卻沒有給予適當的撫恤優待,因麻奴黨羽忍良等而常懷怨恨之心,便互相勾結,一同裹脅並率領各部落的三千步兵和騎兵侵犯湟中地區,進攻金城郡各縣。
八月,馬賢率領先零部落趕去攻打忍良,在牧馬場交戰,馬賢被打敗,戰死四百多人。麻奴等又在令居打敗武威、張掖兩郡的郡兵,乘勝裹脅先零、沈氐各部落四千多戶,沿山脈向西進發,進攻武威。馬賢追到鸞烏縣,采用招撫引誘的手段,各部落歸降的有數千戶。麻奴向南返回湟中地區。
馬賢追到湟中地區,麻奴逃出邊塞渡過黃河,馬賢又追擊麻奴,打敗麻奴,麻奴窮蹙饑困,方至漢陽太守耿種處乞降。
耿種據實奏聞,漢安帝劉祜也無心詳察,但令有司援照前例,假給金印紫綬,並賜金銀彩繒,算作了事。
嗣由鮮卑寇居庸關,雲中太守成嚴,及功曹楊穆,同時戰歿;鮮卑復移掠雁門定襄,並及太原。警報傳達京師,亦未聞發兵防御討伐,只是慘苦了邊疆的百姓,被他們掠去若干,飽載而去。漢安帝置若罔聞,反至寵臣馮石家內,連日留宿飲酒,過了一個月方才歸宮。也好算是無愁天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馮石為故陽邑侯司空馮魴之孫,馮魴為司空。馮魴之子馮柱曾尚娶漢明帝劉莊女兒獲嘉公主,馮石得襲爵獲嘉侯,兼官衛尉。生平無他伎倆,專能逢迎上意,取悅一時,卻是希寵梯榮的好手段。所以漢安帝格外加寵,時有賞賜;且進馮石之子馮世為黃門侍郎,馮世弟弟二人並為郎中。是年秋冬二季,郡國水災,多至二十七處,地震至三十五處,漢安帝反令翌年改元,號為延光元年。接連又是京師雨雹,或如斗大,損及室廬;沒多久京城外的郡縣,又傳來警報發生了地震,又傳來警報發生大水,漢安帝仍然不理朝政,耽迷享樂,依然如故。真是一個昏君,也難怪當初漢安帝劉祜哪怕成年了,甚至二十幾歲的時候,鄧太後臨朝管理政治,都遲遲不願意把政權還給漢安帝,十有八九,就是看出來漢安帝劉祜昏庸無能的本質。所以鄧太後一直到死都不放心把朝政大權交給漢安帝。自鄧太後駕崩之後,忠心耿耿的鄧氏一族就被小人向漢安帝進讒言,陷害而敗。漢安帝在位期間,政治腐敗,救災效果有限,百姓仍然困苦流亡 。不可不說,東漢滅亡實際是始于漢安帝乎。
高句驪為漢武帝時所滅,夷作郡縣,道路始通。到了王莽篡位,發兵令高句驪人討伐匈奴,高句驪人不願西行,亡奔塞外,遂為寇盜。
東漢初興,復遣使朝貢,因得賜復王封。明章之治以來,貢使不絕;及漢安帝嗣立,國家四方多有罹難,高句驪亦停止貢獻,抄掠遼河東西。
建光元年,高句驪王宮,復率馬韓酋鮒畈柯洌進攻遼東,太守蔡諷,出戰陣亡,高句麗王宮復往包圍玄菟城,幾被陷沒,幸虧城北有扶余國,與漢朝廷通好有年,急遣子尉仇台領兵二萬余人,來援救玄菟城,才得與郡守姚光,合力攻破高句驪士兵,高句麗王宮乃遁還。既而高句麗王宮死後,其子遂成立,姚光請乘喪前往討伐,朝議多半贊成,惟陳忠已擢任尚書僕射,援據《春秋》大義,不伐人喪,謂宜遣使往吊,且責讓前罪。
漢安帝巴不得疆場無事,遂從陳忠之請。幸喜事還順手,去使西歸復命,謂高句驪嗣王遂成,情願降漢,將前時所掠人口,一並放還,當即馳詔赦罪,東陲少安。招撫高句驪事,卻還辦理合宜,不得為陳忠咎。
只是姚光素性 直,專喜糾發奸慝,幽州刺史馮煥,也與姚光相類,怨家遂偽造璽書,譴責兩人;又矯詔傳飭遼東都尉龐奮,叫他收系姚光馮煥,就地取決。
龐奮不知有詐,遽令屬吏齎詔殺姚光,復往幽州治馮煥罪。馮煥听聞得姚光已經被誅戮,連及自己,不如先時自盡,免得受刑。
馮煥之子馮啳卻穎悟過人,勸父親忍待須臾,察視真偽。等到遼東使人持詔到來,細閱詔書,果有疑竇,乃拒詔不受,竟上書自訟冤屈。
漢朝廷果不知此事,立刻征召龐奮到京,下獄抵罪。試想!龐奮所接的偽詔,想總由宮廷奸慝,主使出來,否則龐奮亦有口,豈能不辯?為何但將龐奮坐罪,卻並未追究及主使人的 姓 名?顯然可見是漢安帝簡直就是糊涂、昏庸、無能。
漢安帝劉祜由于無法親自前往甘陵祭拜生父孝德皇劉慶,便多次派王聖之女伯榮前往甘陵祭拜。
乳母王聖,及劉 之妻伯榮,奉詔前往祠陵廟,並省視耿大貴人。
當即備齊車馬,召集僕從,凡宮中大小宦官,及屯衛兵士,多半隨行。王聖算是正使,高坐車中,威儀籖赫;伯榮算作副使,乘車先驅,繡帷高卷,故意露出嬌容。但見她巧蟠鳳髻,淡掃蛾眉,滿頭珠翠,遍體綾羅,上身披著全紅猩氅,下面系著五彩蝶裙,仿佛是出塞昭君,可比那入吳西子。沿途經過郡縣,所有當差官吏,都是望風伺候,先日綢繆。道 里不平,發民繕治;驛傳未足,派吏補充。一切供張,統皆安排妥當,專待二貴使到來。
好容易盼到使車,便不管命官體統,就在這個惡毒女人的石榴裙下,屈膝叩頭。伯榮首先承受,竟爾端坐不動,由他拜跪。甚至河間王劉開,及列侯二千石的官員,俱出郊迎謁,甘拜下風。
莫非想作劉 麼?等到伯榮母女,驅車過去,又取出許多金帛,獻作贐儀,此外千乘萬騎,亦統有饋贈。及行至甘陵,清河嗣王延平,是時清河王劉慶之子劉虎威已經去世,無嗣,由樂安王寵子延平過繼。亦已在陵墓旁恭候,見了伯榮母女,也是望車拜倒,執禮甚恭。待祭過陵廟,謁過耿大貴人,徐徐的回京復命。那伯榮母女,已是出盡風頭,貯滿私囊,這真是一場好差事哩!有詩嘆道
駿奔宗廟貴欽承,淫女如何使祭陵?
濁亂如斯君不悟,履霜寧特兆堅冰!
伯榮母女,回朝復命,當有一個朝右大臣,聞知伯榮母女路上的威風,出頭彈劾,欲知此人為誰,容待下回報明。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