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561章 大造文學,拒羌稱奇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561章 大造文學,拒羌稱奇

    卻說永初四年(110年),東漢沿海地區遭海盜襲擊,太後鄧綏派王宗、法雄等將領率兵前往山東海域討伐海盜,連戰皆捷,大破海賊,被斬首以及墜海溺死的海賊有數百人,余眾皆逃遁。

    由于秦始皇采取愚民政策,焚毀了大量諸子百家文獻典籍,漢朝雖廣泛從民間征集書籍,但直到西漢後期仍是“書頗散亡”的狀況;王莽篡漢以來,更是“天下散亂,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直到光武中興,漢朝再度“采求闕文,補綴漏逸”。

    在這樣的狀況下,太後鄧綏白天勤理王政,晚上就誦讀文獻,發現了不少文字謬誤。

    同年,太後鄧綏因發現五經傳記的文字大多沒有校訂改正,于是召集五經博士許慎等人到洛陽東觀校勘諸子百家文獻典籍,同時讓蔡倫監督主管此事。使得經書文本標準化,實現了對各經文本文字的校勘和統一,最終形成了東漢經文的標準讀本——蘭台漆書。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系統地對五經文本的校勘,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校書運動,通過對散落的諸子百家文藝著作進行整理、校訂,使得這些文獻整齊脫誤地展現在人們眼前,彌補了秦朝焚書令對文化帶來的創傷,同時使得經書文本標準化,實現了對各經文本文字的校勘和統一,對開啟民智、振興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東觀校勘中的許慎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字生。許慎,字叔重,豫州汝南郡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生性質樸厚重。

    經學大師馬融時常推崇敬重他,當時的人都說“在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的研究上沒有人能超過許慎。”

    許慎步入仕途,擔任郡功曹,後來舉為孝廉。之後,他又成為𣪧{氐某エ佟T  灸細蠹讕疲 筧撾寰 ┤俊 J槎 邸P砩魅餃 骷葉浴段寰 返慕饉禱 葉岵灰唬 謔親鰲段寰 煲濉貳br />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許慎被汝南的郡守選拔為郡功曹,協助郡守辦理全郡的公務。由于他勤于政事,廉潔奉公,公元79年便被推舉為孝廉之士。

    漢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許慎被召入京城,升遷為太尉南閣祭酒。(一說漢和帝永元年間,公元90年或96年)

    漢和帝詔賈逵修理舊文,于是永元八年(公元96年),許慎從賈逵受學,廣泛詢問學識淵博通人,然後向賈逵考證,從而編寫《說文解字》。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許慎完成《說文解字》草稿。

    永初四年(110年),鄧太後詔劉珍、馬融與五經博士等到東觀校書,許慎也參與到了此事,結識了馬融,受到馬融的推崇。在校書期間,許慎的知識涉獵更廣,而且研究更加精深,當時,《說文解字》已經創作完成,為了令其更加完善,許慎一直都沒有定稿,而是不斷地將新的發現和收獲補充進去。

    鄧太後還讓中官近臣到東觀受讀經傳,從而教授宮女。而許慎則擔負起了教授小黃門孟生、李喜等人的職責。

    自鄧太後臨朝執政後,邀請博學高才的才女班昭參與政事,又“聖恩橫加,猥賜金紫”,即賜予班昭金印紫綬,使之位同丞相。

    鄧太後專門設立了女官,以鼓勵廣大女性參政。據《後漢書》“時宮婢出入,多能有所毀譽,其耆宿者皆稱中大人。”

    “毀譽”意為毀損與贊譽,即對政事的褒貶評析。鄧太後專為婢女們設立了“中大人”之職,以激勵她們參與政事。這是史上最早的具有參政職能的女官,選拔標準是能對政事進行褒貶評析、年長資深且德高望重。對于年輕有為的也可破格提拔為中大人,如鄧康家的婢女。鄧太後創辦永初學宮為宮女教育,提高了她們的文化水平,致使宮女們達到了“多能有所毀譽”的境界,從而形成了一個積極參政的女官群體。

    從永初四年(110年)開始,東漢連續六年發生蝗災。

    同年九月,太後鄧綏的母親新野君患病,鄧太後親自前往看望照顧母親,連日留侍,未見還宮,三公上表固請,方才返駕。漢安帝劉祜此時已經十七歲,鄧太後仍然還沒有還政于皇帝?既而新野君病情加劇去世,鄧太後再去送終臨喪,極盡悲哀,棺殮時給用長公主赤線,特贈東園秘器,玉衣繡衾,東園秘器。使司空張敏持節護喪,葬儀比同清河王臨終遺制,謚曰敬君。又賜布三萬匹,錢三千萬。鄧騭等人卸任回鄉守孝,並乞退位守制,還居里第。鄧太後尚未肯許,詢問諸臣以及曹大家班昭,班昭因而上疏復陳道

    伏惟皇太後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闢四門而開四聰,采狂夫之瞽言,納芻蕘之謀慮,妾昭得以愚朽身當盛明,敢不披露肝膽,以效萬一!妾聞謙讓之風,德莫大焉!故典墳述美,神只降福。昔夷齊去國,天下服其廉高;太伯違,孔子稱為三讓,所以光昭令德,揚名于後者也。《論語》曰“能以禮讓為國,于從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讓之誠,其旨遠矣。今國舅深執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陲未靖,拒而不許,如後有毫毛加于今日,誠恐推讓之名,不可再得。緣見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誠,自知言不足采,聊以示蟲蟻之赤心,伏冀鑒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鄧太後素師事班昭,因即听從,許令判殖イ粟斕然叵綬喪,且封班昭之子曹成為關內侯。班昭此時續著漢史,已經垂成,出示士大夫,當時許多人讀不懂,于是鄧太後選高才郎馬融等十人拜伏在藏書閣下,跟隨班昭學習《漢書》。

    馬融的兄長馬續,自幼聰明好學,七歲時能理解《論語》,十三歲懂得《尚書》,十六歲學習《詩經》。他博覽群書,還精通《九章算術》。

    鄧太後听聞馬續才名,亦召馬續入東觀,使他參考《前漢書》,再為校正。故《前漢書》百二十卷,除班氏兄妹編著外,馬續亦略有損益,然後大成。

    班昭復作《女誡》七篇,作為內訓第一篇標目,是卑弱二字,第二篇是夫婦,第三篇是敬慎,第四篇是婦行,第五篇是專心,第六篇是曲從,第七篇是和叔妹,總計不下數千言,流傳後世,近俗呼為女四書。

    班昭作《女誡》的初衷在于教導女兒嫁入夫家後如何安身立命,無意于規範世人。

    但馬融讀後認為很好,讓自己的妻子、女兒學習。

    然而,《女誡》並未被時人所接受,班昭的小姑曹豐生,不贊同《女誡》,便寫書反駁,時人稱曹豐生的駁文“辭有可觀”。

    馬融的女兒馬倫,即便閱讀了《女誡》,卻仍用她的“才辯”,令她的丈夫袁隗“默然不能屈”。

    且說鄧太後為母親新野君服喪完畢後,久旱不雨,太後鄧綏接連三日到洛陽,審視記錄囚徒罪狀,清理出死罪三十六人,耐罪(剃去胡須和鬢發的刑罰)八十人,其余減罪,從死刑、刖右趾以下至司寇的不等。

    鄧太後這次平反冤獄,使得一百多無辜之人得以昭雪,不能不說是其輕刑罰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趨于尖銳的社會階級矛盾。

    太後鄧綏提拔明習法律的陳忠為尚書,並采納其建議,刪除苛法二十三條、廢除蠶室刑(宮刑)、對殺傷人的精神病患者減刑、允許母子兄弟之間相互代死。

    其中,廢除宮刑是中國法律史上的一大進步。漢文帝曾廢除墨刑、劓刑、�|刑三種肉刑,但保留了宮刑,而鄧綏采納陳忠建議廢除宮刑,是繼漢文帝廢除肉刑之後又一重大刑法改革,雖然是中國法律史上的一大進步,但並未被後世王朝沿用。

    鄧綏還赦免了族刑。她成為太後時,憐愍孝和陰皇後因罪而廢,赦免受她牽連而被流放的宗族,讓其回原籍,歸還其資財五百余萬。

    馬家、竇家的族人受牽連而被禁錮永不得仕者,太後鄧綏都將其赦免為平民。

    永初五年(111年),九州同時蝗災。太後鄧綏為解決自然災害,令各級官員舉薦賢良方正、有道術、達于政化、能直言極諫的賢才,同時派出公車特征入京,並表示“朕將親覽焉”。

    其中,“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的張衡被舉薦“有道術”,太後鄧綏雅聞張衡善于術學,拜他為太史令,掌管天文歷算,發明創制水運渾天儀(世界第一架自動天文儀器)、獨飛木雕(世界最早的飛機)、瑞輪莢(世界上第一台機械台歷)、漏壺等,鄧綏銳意改革,給予張衡充分的欣賞和信任,後經反復研究實驗,張衡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感測地震方位的地動儀和測定風向的候風儀。

    永初六年(112年),太後鄧綏在西南越𥳾郡(今涼山地區)設立了三處大型軍馬場,史稱“三馬苑”,又在益州郡、犍為郡分別設立萬歲苑、漢平苑兩處軍馬場,以提升軍備力量。同年三月,去除蝗蟲的地方又有蝗子生出,十個州同時蝗災(東漢共十三個州)。

    永初七年正月,鄧太後率命婦等往謁宗廟,與漢安帝交獻親薦,禮畢乃還,詔省時物二十三種。古禮“天子入祭宗廟,與後並獻。”此時皇後尚未冊立,所以母子交獻如儀。

    待到漢安帝劉祜二十二歲,方冊立貴人閻氏為後。閻氏母為鄧弘姨,故得冊立,後文自有交代。惟屢年羌寇不絕,邊警頻聞,漢中太守鄭勤,戰死于褒中,鄭勤出屯褒中。

    主簿段崇,與門下史王宗原展,奮身𥕜勤,並皆斗死。騎都尉任仁,出兵援助三輔,戰無一勝。部下士兵又不守紀律,乃由朝廷派遣緹騎,將任仁縶歸,下獄處死。

    護羌校尉段禧病歿,接替乏人,不得不再次起用侯霸,使他出屯張掖,防御羌人。

    羌眾轉而侵略河內,百姓多南奔渡河,絡繹不絕。北軍中侯朱寵,奉命率五營兵士,前往固守孟津;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為五營。

    並有詔令魏郡趙國常山中山數處,繕築塢候六百十六所,分段防御邊境。偏是沿邊長吏,多籍隸內郡,不願在外戰守,紛紛請徙郡縣人民,暫避寇難;朝廷亦弄得沒法,乃令隴西徙治襄武,安定徙治美陽,北地徙治池陽,上郡徙治衙縣。

    這令一下,四郡長吏,當然大喜,急促人民徙居,自己也好避開虎口。我能往,寇亦能往,豈能趨避所能了事?無如百姓多戀居故土,不願徙去,惹動官吏怒意,飭令吏役刈去禾稼,拆除牆屋,毀去營堡,除去積聚,硬是逼迫百姓移徙。可憐百姓流離分散,顛沛道旁,老弱轉溝壑,婦女躓山谷,一大半送命歸陰;只有一小半壯丁,還能勉強支撐,隨官流徙,僥幸生存。這些官員的狠毒殘忍比羌寇還要厲害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前征西校尉任尚,已經免官,再奉召為侍御史,出兵擊打叛羌。至上黨牛頭山,與羌眾交鋒數次,幸得勝仗,羌眾散走,河內少安。乃撤回孟津屯兵,仍戍洛陽。

    不久,漢陽(治今甘肅甘谷東)人杜琦、杜季貢兄弟和王信等與羌通謀,于九月聚眾起義,攻佔上(今甘肅天水西南)城,杜琦自稱安漢將軍。

    十一月,漢陽太守趙博,暗中派遣刺客杜習,混入上,刺殺杜琦,斬獲其首級,還獻郡守。季貢與王信率眾據樗泉營。

    趙博以聞,詔封杜習為討奸侯,賜錢百萬;再令侍御史唐喜,領兵前往討伐杜季貢和王信。王信等據住樗泉營,被唐喜一鼓攻破,斬首六百余級,王信亦伏誅。

    惟杜季貢部逃脫,北歸滇零,駐丁奚城(今寧夏靈武南)。

    適滇零病死,其子零昌繼為羌酋(羌部首領),年尚幼弱,未知大計,但使杜季貢為將軍,別居丁奚城。這統是永初五六七年間的事情。

    到了永初八年,漢朝廷改年號為元初,又出了一個羌豪號多,為當煎勒 姐 諸羌總帥,抄掠武都漢中。巴郡有一種蠻人,當前漢開國時,曾受漢高祖恩詔,免輸租賦,蕃息多年,因聞羌人屢擾漢中,所以奮然投效,願為漢助。蠻俗好用板,與敵相斗,時人號為板蠻。

    這板蠻約有數千,與漢中五官掾程信會師,出擊號多,號多敗走,退屯隴道,與零昌合。

    (號多是東漢時期西南少數民族起義軍首領)

    護羌校尉侯霸,率同騎都尉馬賢,復掩擊號多,殺斃二百余人,號多復遁。越年侯霸病終,即令前謁者龐參接任。龐參招誘號多,恩威並用,號多乃率眾請降。

    龐參遣號多入朝,蒙給侯印,使還原鎮;龐參亦移治令居,專顧河西通道,防御零昌。

    既而屯騎校尉班雄,即是班超之長子。出屯三輔。左馮翊司馬鈞,奉命行征西將軍事,督率右扶風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等,合兵八千余人,與龐參分道出兵討伐零昌。龐參部下亦有七八千人,行至勇士縣東首,為杜季貢所邀擊,失利引還。

    獨司馬鈞等進攻得勝,乘虛攻入丁奚城。杜季貢方擊退龐參,回至城下,見城牆上已經插上漢幟,並不返攻,便即竄去。明明有詐。司馬鈞令仲光、杜恢?盛包三人,領兵數千,出發收割羌人莊稼,臨行時亦囑他謹慎,不得分兵。

    仲光等違背司馬鈞的節度,四處刈禾,只管深入,被杜季貢伏兵掩殺,不能相救。司馬鈞恨仲光等不遵號令,雖有所聞,也不赴援,終至仲光等敗沒。

    杜季貢復乘勝殺來,司馬鈞見孤城難守,又復走還。仲光等有應死之咎,司馬鈞坐視不救,罪亦相同。

    事為朝廷所聞,敕將司馬鈞和龐參,一並逮系獄中。又因北地安定上郡三處,並遭羌害,特使度遼將軍梁髠,遣發邊兵,救拔三郡吏民,徙入扶風界內。

    梁髠即遣南單于兄子優孤涂奴,引兵往徙,事畢回來,梁髠以涂奴有勞,先給羌侯印綬,然後報聞。哪知朝廷責他專擅,也召梁髠還都下獄。還幸虧是校書郎中馬融,力請赦免朝廷龐參、梁髠二人,始蒙貸死;惟司馬鈞無人救解,自盡獄中。

    漢朝廷于是詔令馬賢為護羌校尉,且將班雄調回,遷任尚為中郎將,督屯三輔。始終不忘此人。朝歌長虞詡,已調為懷令,進謁任尚,乘便獻議道“兵法上說,弱的不去進攻強的,走的不去追趕飛的,這是必然的形勢。如今羌人全都是騎兵,每天可以行軍數百里,來時像急風驟雨,去時像離弦飛箭,而我軍用步兵追趕,是勢必追不上的。所以,盡管集結兵力二十多萬,曠日持久,但卻沒有戰功。我為閣下打算,不如讓各郡郡兵復員,命他們每人捐助幾千錢,二十人合買一匹馬,這樣便可用一萬騎兵去驅逐數千敵寇,尾追截擊,羌人自然走投無路。這樣既方便百姓,也有利于戰事,一舉兩得,大功便可以建立了。”

    此議尚無甚奇特,如何他人未曾想著?任尚大喜道“君言甚是。”當即令虞詡主稿,奏達京師,復詔盡如虞詡建議。任尚挑 兵買馬,選得輕騎萬人,襲擊丁奚城。杜季貢倉猝出來防御,終不能支,任尚軍隊得斬首四百級,獲馬牛羊數千頭,回到營中報告軍功。

    任尚復上書奏捷,鄧太後乃器重虞詡,擢升虞詡為武都太守。

    虞詡率吏屬赴任,行近陳倉崤谷間,探得前面有羌眾數千,截住要道,于是立即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宣稱“我已上書請求援兵,等援兵到後,再動身出發。”

    羌眾羌軍听說以後,信以為真,便分頭前往鄰縣劫掠。虞詡于是趁著羌軍兵力分散的機會,日夜兼程行進了一百余里。

    虞詡讓官兵每人各作兩個灶,以後每日增加一倍。于是羌軍不敢逼近。有人問虞詡“以前孫臏使用過減灶計,而您卻增加灶的數量;兵法說每日行軍不超過三十里,以保持體力,防備不測,而您如今卻每天行軍將近二百里,這是什麼道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虞詡說“敵軍兵多,我軍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對方便不能測知我軍的底細。敵軍見我軍的灶數日益增多,必定以為郡兵已來接應。我軍人數既多,行動又快,敵軍必然不敢追趕。孫臏有意向敵人示弱,我現在有意向敵人示強,這是由于形勢不同的緣故。虛實互異,你等何必多疑?”

    屬吏方才省悟,憬然退出。嗣聞羌人因虞詡脫走,果然來追虞詡,及見虞詡逐日增灶,然後卻還,吏士越發佩服虞詡計謀。

    虞詡到達郡府後,查閱郡府的兵員不足三千人,而羌軍卻有一萬多人,圍攻赤亭達數十日。虞詡便向部隊下令,不許使用強弩,只許暗中使用小弩。羌人誤認為漢軍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烈進攻。這個時候,虞詡于是命令士兵每二十支強弩都集中射一個敵人,射無不中。羌軍看見自己人馬很多都被弓弩發的箭射得像刺蝟一樣,大為震驚恐懼,只得紛紛退下。虞詡趁此得勝時機,領兵出城奮戰,殺傷眾多敵人。

    其余羌軍紛紛退至數里外下營,虞詡亦收兵還城。

    次日,虞詡集合全部軍隊,下令士兵大開城門,環列士眾,從東郭門入北郭門,復自北郭門入東郭門,回轉數周,然後屢次改換軍裝。仍然與之前增灶法的一樣,先後用一疑兵計。

    羌人遙遙望見虞詡士兵,不知有多少,士卒互相驚嚇,更加驚恐不安,連夜逃走。

    當時虞詡估計羌軍將要撤走,早就就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的淺水處設下埋伏,守住羌軍的逃路。

    羌軍果然大舉奔逃,來到了淺水灘邊,躍馬亂渡,忽然听得一聲鼓號,有許多官兵殺出,齊聲大呼道“羌奴快留下頭來!”

    正是

    一呼已破群羌膽,百變尤奇太守謀。

    虞詡擔任武都太守,以增灶之計,大破羌軍,靠著僅僅三千人,就把好幾倍的敵人給打退,成功保衛了漢朝的邊疆,給國家爭光。如果沒有虞詡的奇妙謀略和果敢決斷,漢朝西北的邊防或許就會瞬間崩塌。虞詡不僅在政治上的才能了得,就是軍事方面的能力也更為突出。又是誰說白面書生不能帶兵打仗?又是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說書生無用,那何嘗不是一種偏見?

    至于曹大家班昭,她身為女性,卻在男性主導的史學領域開闢出一片天地,成為了《漢書》的最終完成者,其史學成就足以與兄長班固比肩;她撰寫《女誡》,既想為女性爭取教育權利,讓女性通過學習提升自我,但是又不得不屈服當時社會的局限,寫下 “夫者,妻之天也” 等無奈之語。這種矛盾,正是封建時代女性知識分子的真實寫照 。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561章 大造文學,拒羌稱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561章 大造文學,拒羌稱奇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