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遼東塞外,有古朝鮮國,在黃海東北隅。周時封殷族箕子,為朝鮮主,傳國四十一世,後由燕人衛滿侵入,逐去朝鮮王箕準,自立為王,建都王險城,攻略附近小邑,勢力漸強,再傳至孫右渠,誘致漢奸,阻遏漢使。
細說衛滿此人,是戰國時期燕國人。燕國全盛之時,曾經佔領真番以及朝鮮作為屬地,並且設置官吏,修築邊防要塞。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國滅掉燕國之後,這一帶便成為遼東郡以外的邊界國家。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101novel.com2年),漢朝建立之後,因該地遙遠,難以防守,所以只重修遼東地區的原有邊塞,以䪸央@魑 囈紓 Ю艉撼 詈罟 喙 芟健 br />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燕王盧綰反叛漢朝。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漢朝派兵攻打盧綰,盧綰逃亡到匈奴地區。衛滿也流亡于外,聚集親信一千多人,頭梳椎形發髻、身穿蠻夷服裝向東逃出邊塞,渡過䪸央@ 犢炕 映 省N纜 肭蠡 映 示 骰 既米約壕幼≡誄 飾鶻紓 綻恐性 雒 咦魑 實姆 粒 汲櫳潘 腿蚊 纜 ┤浚 透 衿鞁紓 映 飾韃吭 毓 湛踔 亍吧舷論怠鋇姆皆彩 鑀戀胤飧 纜 夢纜 鞀オ 映 飾韃勘呔場 br />
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羽翼已豐的衛滿,欺騙箕準說漢朝派十路大軍前來攻打,請求自己到箕準身邊來守護。箕準不知是詐,許諾衛滿的請求。于是衛滿趁此機會,率軍向箕子朝鮮都城王險城(今朝鮮平壤)進攻。衛滿軍與箕準軍交戰,衛滿擊敗箕準,一舉攻佔王險城。箕準帶領身邊數千人從海路逃往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地。
箕準逃走後,衛滿自立為王,定都王險城,建立衛氏朝鮮(或稱衛滿朝鮮)政權,其治下民眾包含了真番、朝鮮土著及燕、齊亡命者。
當時漢朝正值漢惠帝、呂後執政時期,漢朝天下剛安定,遼東郡的太守與衛滿約定讓衛滿做漢朝的外臣,保護邊塞外的蠻夷部族,不讓他們到邊境來騷擾搶奪;蠻夷部族的各位首領想到漢朝進見天子,不要禁止。遼東太守把這情況報告漢廷,漢廷同意該條件。因此衛滿得以憑借他的兵威和財物,侵略、招降周圍的小國,真番、臨屯都來投降歸屬衛滿,衛滿統轄的地區方圓達數千里。
衛滿死後,王位傳到其孫衛右渠時,漢武帝劉徹因衛右渠阻撓鄰近部族溝通漢朝。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朝鮮半島鄰近國家因不滿朝鮮王右渠的控制,率眾28萬歸降漢朝,漢武帝以其地為蒼海郡。
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劉徹為加強與衛氏朝鮮的藩屬關系,派涉何為使節前往朝鮮,勸諭右渠王改變對漢朝的不友好政策,結果無效。涉何對出使沒有結果非常氣惱,在回國途中,將護送他出境的朝鮮裨王長殺死,並將情況飛報漢武帝。漢武帝不但沒有責怪涉何,還任命他做遼東郡東部都尉。朝鮮人卻因此怨恨涉何,于是發兵突襲攻殺了涉何。
警報傳到了長安,漢武帝大怒,盡發天下死囚,充當兵役,特派樓船將軍楊僕,及左將軍荀彘,分領士卒,前往討伐朝鮮。
朝鮮王右渠,聞漢兵大舉東來,連忙調發人馬,堵住險要。楊僕從齊地出發,渡過渤海,入朝鮮境,前驅兵七千人,浮水輕進,徑至王險城下。朝鮮王衛右渠只防遼東陸路,未防水道,驀然聞漢兵攻城,卻也心驚。幸虧城中也有預備,方得乘城守御。嗣探得漢兵不多,督兵出戰,兩下奮斗多時,畢竟眾寡不敵,漢兵敗潰。楊僕走匿山中,十余日才敢出頭,收集潰卒,退待荀彘。彘行至䪸央@ 曬 靼叮 氤 嗜直 嘀牛 絞 危 吹麼笫ゃ br />
當有奏報入都,漢武帝劉徹見兩路部隊未能取勝,遂派使者衛山借兵威曉諭右渠,朝鮮王衛右渠擔心自己不能取勝,乃謝罪說:“我願意向漢軍投降,只是怕漢朝的將軍殺了我,如今看到皇帝的符節,我願意稱臣。”
此後他讓太子去漢朝朝廷謝罪,還給了漢軍錢糧作為酬謝。
當時有萬余朝鮮兵手持武器護送朝鮮太子,西渡水時,衛山和荀彘疑心朝鮮太子會中途變亂,提出不許朝鮮人持有兵器,朝鮮太子則懷疑漢人要設局殺他,遂在視水前率眾返回。
衛山不便再赴朝鮮,只好入朝廷復命。漢武帝劉徹听到衛山回朝後的情況報告後,覺得衛山處事有錯,將其殺掉。仍遣人催促兩路軍隊遂向前推進。
衛山之死,失之過于謹慎。荀彘乃驅軍急進,迭破數險,直抵王險城,圍攻西北兩隅。楊僕也招集後隊,進至城南,荀彘部下,都是燕代健兒,驍勇善戰,楊僕部下,多系齊人,聞得前軍敗北,銳氣已衰,因此不敢再斗。那荀彘日夕督攻,楊僕只按兵不動,衛右渠與荀彘力戰,與楊僕講和。相持數月,城池尚安然無恙。荀彘屢約楊僕夾攻,僕但含糊答應,終未動手,也想學路博德了。遂致兩將生嫌。事為漢武帝所聞,亟使前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往觀兵,許他便宜從事。遂至荀彘軍營,荀彘當然歸咎楊僕,與遂商定秘謀,召楊僕議事。楊僕因有詔使到來,不得不往,一見遂面,竟被遂喝令荀彘軍,將楊僕拿下,且傳諭楊僕軍眾,歸荀彘節制,自己總算畢事,匆匆復命。荀彘既並有兩軍,遂將全城圍住,四面猛撲。城中危急萬分,朝鮮大臣路人韓陰,與尼溪相參將軍王�昄T 材苯島骸F 烙儀 淮櫻 啡撕 跬 桑 淺黿怠D嵯 嗖危 液耪俚秤穡 躺蔽烙儀 資準逗河 \麇檎 示 牽 灰獬敲龐直眨 式 杉海 ア薔蓯亍\麇槭菇等甦洶褪乇 繚倏刮ュ 惶逋纜荊 乇 嗦示 蹋 采背杉海 黃氤黿擔 誓似健 br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捷書入奏,漢武帝令分朝鮮地為四郡,叫作樂浪、臨屯、玄菟、真蕃,召荀彘引師回朝。荀彘將楊僕囚入檻車,押歸長安。途次非常得意,總道此番凱旋,定邀重賞,那知馳入都門,驚悉公孫遂被誅消息,才轉喜為憂。沒奈何入朝見駕,漢武帝不待詳報,便責他與公孫遂同罪,擅拘大臣,當即褫去衣冠,推出斬首。至楊僕貽誤軍機,亦當伏法,但念他平越有功,準得贖為庶人。平心而論,楊僕之罪過荀彘,一贖一誅,豈非本末倒置!
同時又有將軍趙破奴,與偏將王恢等,領兵西征,往擊樓蘭車師。此王恢與前王恢同名異人。樓蘭、車師兩國,同為西域部落。暗中受匈奴招誘,攔阻西行漢使,漢武帝因派遣兩將出發征討。破奴佯言進擊車師,暗率輕騎七百人,掩入樓蘭,得將樓蘭王擒住,然後移攻車師。車師聞風駭潰,被破奴搗破虜廷,結果是兩國服罪,情願內附。破奴乃請旨定奪,漢武帝封破奴為浞野侯,恢為浩侯,使他暫為鎮撫,威示烏孫大宛諸國。
烏孫國之前曾遣使獻馬,隨中郎將張騫入朝。已而來使歸國,報稱漢朝強大,烏孫王昆莫,方悔從前不用張騫之言,更聞漢兵連破樓蘭、車師,勢將及己,乃急遣使至漢,願遵舊約。漢武帝準如所請,但向來使征求聘禮。來使返報以後,當即送馬千匹,作為聘儀。漢武帝取江都王劉建之遺女,賜號公主,出嫁烏孫。
江都王劉建,就是漢武帝兄劉非之子,劉建為世子時,邯鄲人梁 帶一女子想獻給易王,劉建听說這女子很美,私下呼來,從而留下不讓出來。梁 就傳言說 “兒子竟與父爭妻!”劉建派人殺了梁 ,梁 的家人上書申訴,把遣件事交給廷尉審查,踫上赦免,沒有治罪。
易王薨尚未下葬,劉建居住在居喪時的住室,召喚易王所愛的美人淖姬等共十人與其通奸。
劉建的妹妹劉征臣是蓋侯的兒媳婦,因易王喪事回來,劉建又與她通奸。
劉建異母弟定國為淮陽侯,是易王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希望立他為易王的繼嗣,詳細知道劉建的所作所為,花錢派一男子荼恬上書,告發劉建淫亂,不應當為後。事情交到廷尉,廷尉治罪荼恬接受人的錢財替人上書,定為死罪。劉建的罪惡得不到懲治。後多次派人到長安迎接征臣,魯恭王太後听到這事,送征臣信說“國內議論喧聒嘈雜,應謹慎不要再來江都。”後來劉建派謁者吉進見共太後,太後哭著告訴吉“回去把我說的告訴你王,王以前任意妄為,今後應當謹慎,難道沒听說燕、齊的事嗎?說我為你王悲泣。”吉回來向劉建表述共太後的話,劉建大怒,擊打吉,並斥退了他。
劉建游章台宮,使四個女子乘小船,劉建用腳蹈翻這只小船,四人皆落水,二人被淹死。後來游雷波,刮大風,劉建使兩個男子乘小船入波中。船翻,二男子落入水中,攀著船,在水中時隱時現,劉建在旁看著大笑,不救,致使他們都被淹死。
宮人姬妾八子凡有過錯的,就讓她們裸體擊鼓,或放到樹上,時間久的三十日才得到衣服;有的被剃去頭發用鐵圈束頸用鉛杵搗鼓,如不符合規則,就鞭打;或放狼咬死,劉建卻在旁觀看而大笑;有的被關起來不給飯吃,把她們餓死。共殺無辜三十五人。劉建甚至想讓人與禽獸性交而生子,強迫使宮人裸體而四處按住,與雄羊和狗性交。而有些宮人不肯屈服做這種污穢之事,就會被劉建用各種酷刑折磨致死。
劉建一心淫亂暴虐,自知罪多,國內不少人想告發他,劉建害怕被殺,心中不安,與他的王後成光共同讓越婢下神,(下神就是一種巫師假裝神仙附體的行為)詛咒皇上。與郎中令等有不滿的話“如漢廷使者治罪于我,我決不獨自死掉!”
當時劉建也多聞淮南王、衡山王的陰謀,恐怕有一天他們發動後,自己被吞並,便制造兵器。號稱王後的父親胡應為將軍。中大夫疾有膂力,善射騎,號稱為靈武君。制作黃屋蓋;刻制皇帝璽,鑄造將軍、都尉金銀印,制造漢使的符節二十個,綬帶一千多;充分設置軍官品級,等拜爵封侯時就進行賞賜;收齊天下的地理及軍隊部署地圖。派人與越繇王閩侯溝通,贈給錦帛奇珍,遜王阻堡也贈給型建荃、葛、珠璣、犀甲、翠羽、猿熊奇獸,使者多次往來,約定在有緊急情況時要相助.等到淮南事發,懲治同黨,多牽連到劉建,型建派人多次用金錢賄賂而未進獄。
後來又對近臣說“我為王,皇帝派來審案的官,每年都來,活著沒有歡快的日子,勇士不能等著死,要做人所不能做的事。”劉建經常佩戴他父親受賜的將軍印,載著天子旗出游。過了數年,事被發覺,漢派丞相長史與江都相來查辦,搜出兵器印璽綬帶旌旗等造反的器具,有司請捕拿誅殺劉建。皇上下詔說 “與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討論。”討論時都說“劉建失去臣子之道,已有很長時間,一直蒙皇恩不忍懲罰,于是就圖謀反叛。他的所作所為沒有人道,就是桀紂的罪惡也到不了造種地步。天誅所不能赦免的,應當以反叛罪誅殺。”皇上下詔令宗正、廷尉前去審問劉建。劉建自殺,後成光等都處棄市刑。六年封國被廢除,封地歸入漢,成為廣陵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劉建自作自受,導致身死、家破、國除,其子女皆沒入掖庭。至此乃遣令和親,嫁與昆莫,昆莫立為右夫人。匈奴國也欲招致烏孫,遣女前往遠嫁,昆莫一並收納,立為左夫人。惟昆莫年已老邁,怎禁得兩國少婦,左右相陪?往往獨居外帳,不敢入寢。江都公主,既悲遠嫁,復適老夫,並與昆莫言語不通,服食皆異,不得已自治一廬,孑身居住。有時愁極無聊,免不得作歌告哀,歌雲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思土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返故鄉!
歌末有黃鵠一語,因相傳為《黃鵠歌》。歌詞傳到長安,漢武帝頗為垂憐,屢次通使訊問,賜給錦繡帷帳等類。昆莫也知精力不繼,死在眼前,願將公主讓與岑陬。岑陬是昆莫之孫,巴不得與公主為婚,只是公主自覺懷慚,未便下嫁,不得不上書漢武帝,懇求召歸大漢。漢武帝要想結好烏孫,共滅匈奴,竟回書勸她從俗。公主無奈,轉嫁岑陬,朝為繼祖母,暮作長孫婦,真是曠古異聞!雖然降尊就卑,卻是以少配少,也還值得。及昆莫病死,岑陬繼立,改王號為昆彌,與漢朝通問不絕。
漢武帝劉徹又出巡東岳泰山,禪高里,山名,在泰山下。祭祠後土,臨渤海,望祀蓬萊。再遣方士入海求仙,仍無音信,乃返入長安。
忽然柏梁台上,陡起火光,不知如何失慎,致兆焚毀!
漢武帝感到驚恐又惋惜。這個時候有個方士越人勇之,卻說越中風俗,凡有火災,須亟改造,比前時格外高大,方足厭禳災殃。
漢武帝乃立刻命人建築,另擇未央宮西偏,造起一座絕大的宮殿,中容千門萬戶,東鳳闕,西虎圈,北鑿太液池,又有漸台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諸名目,無非是想象神仙,憑空構築。南面有玉堂璧門神明台井干樓,再架飛閣跨城,直通未央宮,說不盡的繁華靡麗,描不完的軒敞崇閎。宮成後求迎神仙,始終不至,惟采選良家女子,收入宮中,相傳掖庭簿記載女子總數共一萬八千人,有幾個得蒙召幸,或拜容華,或充侍衣,總算列入妃嬙,得加俸祿。試想漢武帝如此好色,尚能延年益壽麼?
是時已為元封七年,依照舊例,每六年必一改元,大中大夫公孫卿聯絡同官壺遂,及太史令司馬遷等,上言歷紀廢壞,宜改正朔,御史大夫倪寬,主張夏正,乃廢去前秦正朔,以正月為歲首,改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詔令公孫卿等造太初歷。陰歷莫如夏正,漢武帝此舉,尚算正時。嗣是色尚黃,數用五,更定官名,協訂音律,又費了許多手續,才得成章。
這個時候有西域使者回來,報稱大宛國有寶馬,在貳師城,不肯示人。漢武帝素聞宛馬有名,乃特鑄金為馬,並加千金,使壯士車令等 往大宛,願交易貳師城寶馬。偏偏宛王不從,車令等一再商懇,終被拒絕,惹得車令怒起,詬罵宛王,且椎碎金馬,攜屑而還。誰知路過郁成,竟遇著番奴千人,阻住去路。車令等與他斗死,所攜金幣,眼見得被他奪去了。漢武帝聞報大怒,立刻擬命將軍出征。當時漢將軍本推衛青霍去病,霍去病早死,已見前文,就是衛青,亦已病亡,只落得賜謚表功,衛青歿後予謚曰烈。其子衛伉等,雖然襲爵,卻非將才,乃特選一貴戚李廣利,使為貳師將軍。
先是王夫人死後,後宮雖多妃妾,卻無一能及王夫人。當中有中山國(河北定州市)伶人李延年,因犯法受宮刑,然後到宮中擔任養狗的職務。李延年因擅長音樂歌舞,而受到漢武帝劉徹的寵愛,每次演唱新作,听眾無不感動。為此入宮當伶人,頗得漢武帝歡心。
有一次,李延年陪漢武帝起舞,唱道“北方有佳人,風姿絕世,亭亭玉立,回眸一望能傾覆城池,回首再望能傾覆國家,豈不知傾城傾國的禍患,只因為佳人難再得!”
漢武帝嘆息說“好!世上真有這樣的美人嗎?”
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對漢武帝說李延年的妹妹李善長舞蹈,漢武帝便召見李夫人,見到李夫人後,發現她果然是美麗嫵媚,溫柔善舞,心里很喜歡她,于是將她納入宮中為妃。
從此李夫人得到漢武帝的寵幸,並為漢武帝生下一子,即是後來的昌邑哀王劉 。
李延年因妹得官,拜為協律都尉,妹亦加封李夫人。這李夫人專寵後房,幾乎與王夫人無二。偏她的命宮壽數,也與王夫人相同,子尚沖齡,母已病厄。
李夫人病重,漢武帝親自前去探望她,李夫人蒙著被子辭謝道“妾長期臥病,容顏憔悴,不可以見陛下。希望能把兒子和兄弟托付給陛下。”
漢武帝說“夫人病重,大概不能痊愈,讓我見一面再囑托後事,豈不快哉?”
李夫人說“婦人容貌未曾修飾,不可以見君父。妾不敢以輕慢懈怠的態度見陛下。”漢武帝說“夫人如見我一面,將加贈千金的賞賜,而且授予你的兄弟尊貴的官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李夫人說“授不授尊官都在于陛下,不在于見妾一面。”
漢武帝還是堅持一定要見她,李夫人便轉過臉去嘆息流淚,不再說話。于是漢武帝不高興地起身離開了。
漢武帝走後,李夫人的姐妹責備她說“貴人您為什麼不可以見一見陛下以囑托兄弟呢?難道這樣痛恨陛下嗎?”
李夫人卻唏噓答說道“婦女以色事人,色衰便即愛弛,今我病已將死,形容非舊,若為主上所見。必致惹嫌,不復追念,難道尚肯顧我兄弟姊妹麼?”
語雖不錯,但把身子作為玩物,終不脫婦女思想。眾人听著,方才大悟,不到數日,紅顏委蛻,玉骨銷香。
李夫人去世,漢武帝以皇後的禮儀將她安葬。
李夫人病逝後,漢武帝思念不已。忽一日漢武帝夢到李夫人後,想與李夫人再見一面,便找來方士設壇作法。漢武帝在帳帷里看到燭影搖晃,隱約見一身影翩然而至,卻又徐徐離去,便淒然寫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漢武帝又自作賦以寄恨焉。
李夫人因年少早死,漢武帝憐閔她,于是命畫師將她的容貌畫下來掛在甘泉宮。
李夫人有二個兄長,除延年外,還有李廣利一人,嫻習弓馬,隨侍宮廷。漢武帝不能無故加封,乃趁著大宛抗命,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帶領屬國的六千騎兵和郡國那些品行惡劣的少年好幾萬人,以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預期到貳師城奪取良馬,所以叫他“貳師將軍”。以原浩侯王恢做向導官,為軍隊帶路。當李廣利的部隊已經西遇鹽水時,沿路的那些小國家恐慌,都各自緊緊地守住自己的城堡,不供給漢軍糧食,打又打不下來。能攻下來的就有飯吃,不能攻下來的,只好幾天就離開。等到達郁城,兵士只有幾千人了,都饑餓疲乏。攻打郁成城,大敗,死傷的人很多。李廣利和左右商議“至郁成還不能攻下它,何況到大宛王都城呢?”就帶著部隊撤退。
漢軍往返花了兩年,回到敦煌,士兵剩下不過十分之一。李廣利派遣使者給漢武帝上奏章說“路程遙遠十分缺乏糧食。士兵們不怕打仗,只怕挨餓。兵少,不能攻取宛國。希望暫且撤兵,多派兵後再去。”漢武帝得知所奏,大發雷霆,派使者攔守玉門關,說軍人敢有入關者立即斬了他。李廣利害怕了,因而留駐敦煌。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天,漢朝對匈奴作戰,浞野侯趙破奴的士兵損失二萬多人。漢朝廷高級官員商議都希望調回攻打大宛的軍隊,專力對付匈奴。漢武帝卻認為既已出兵討伐大宛,如大宛這樣的小國都打不下來,那大夏之類的國家逐漸瞧不起漢朝,大宛的良馬就斷絕來漢,烏孫、輪台等國家也將隨便難為漢朝的使者,就會見笑于外國。于是就懲治了議論攻打大宛尤為不當的鄧光等人。赦免了那些囚徒步卒,增發了那些品行惡劣的少年和邊境的騎兵,經過一年多而從敦煌出兵六萬人,私人帶著糧食跟隨部隊參戰的還不計算在內。這支隊伍帶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以萬數計算。他們多帶糧食,兵器、弓箭等極為齊備。全國騷亂動蕩,相繼供應征伐大宛,軍隊總共有五十余校尉軍官出征。
大宛都城內沒有水井,都要從城外引進流水,于是漢軍就派治水的工匠改道城下水,不使流經城下,而引水入孔穴之內,以水攻城內。漢朝還增派甲卒十八萬人到酒泉和張掖以北駐守,並新置了居延和休屠兩個縣以衛護酒泉。而征發天下“七科適”,載運干糧以供給漢軍,驅車載運的人眾絡繹相連到敦煌。而授任兩名會相馬的人為執驅馬校尉,準備在攻破大宛以後選取良馬。
這時李廣利是第二次出征,隊伍龐大,所至沿途各個小國無不迎接,拿出糧食供養軍隊。到輪台國,輪台國不降,攻戰幾天,血洗了他們。從此往西,平安行軍到達了大宛王都,漠兵到達者三萬人。宛軍迎戰漢軍,漢軍射敗了他們,宛軍逃到城堡內憑借城牆守衛。貳師將軍的部隊本想進軍先攻郁成城,恐怕軍隊滯留而使大宛人更生詐謀,于是就先攻大宛城,決開他們的水源,改變其流向,即使大宛堅守也甚感憂愁困窘。包圍大宛的城池,攻城四十多天。他們的高級官員相互商量道“漢朝之所以來攻打大宛,是我們國王毋寡隱藏了好馬而殺害了漢朝使者。如果殺掉國王毋寡並拿出好馬,漢軍之圍當可解脫;即使不解,再奮戰而死,也為時不晚。”大宛的高級官員們都認為這樣對,共同殺死宛王毋寡。它的外城被摧毀,俘獲了大宛貴人勇將煎靡。
大宛人大為震驚,逃入中城,相互商量說“漢來攻打宛,是因為國王毋寡。”提著他的頭派人去見李廣利,相約說“漢軍不要攻打我們了,我們把好馬全部拿出來,任憑你們選取,並且供給你們糧食。如若不听從,我們殺盡好馬,而康居的救兵將要到達。一到達,我宛兵在城內,康居的救兵在城外,共同和漢軍作戰。漢軍仔細考慮吧,怎麼辦?”這時候,康居偵探窺伺漠兵,漢兵還很強大,不敢進兵。貳師將軍听說大宛城內最近找到了漢人,會穿井汲水,而且城內糧食還多。考慮到我們之所以來,就是為誅滅罪魁禍首宛王毋寡,毋寡的頭已經到了,這樣還不允許解開兵圍,那麼他們就會堅守,而康居等到漢軍疲乏時而來援救大宛,那打敗漢軍是必然的了。軍官們都認為對,就接受了大宛的許約。大宛人就放出他們的好馬,讓漢兵自行挑選,還拿出許多糧食供養漢軍。漢軍挑選了好馬幾十匹,中等以下公馬母馬共三千多匹,而且立大宛高級官員中過去待漢人友好的昧蔡為大宛國王,與他訂立盟約後撤兵。終于不得進入大宛內城,就結束這場戰爭撤兵回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當初,李廣利發兵敦煌西進時,認為人多,沿路各國無法供給糧食,就分為幾支隊伍,從南北兩路挺進。校尉王申生和原大鴻臚壺充國等統領一支千多人的隊伍另到郁成,郁成人堅守城堡,不肯把糧食供給他們。王申生的部隊距離李廣利的大部隊二百里,他依仗大軍而輕視對方,急攻郁成。郁成人窺探得知王申生的部隊少,就在一個早晨用三千人的兵力發起攻擊,斬殺了王申生等人,軍隊大敗,只有幾個人脫險逃出,跑到李廣利那里。貳師將軍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去攻打郁成,郁成投降,郁成王逃走到康居國,上官桀就追到康居國。康居國人听說漢軍已經打敗大宛,就交出郁成王給上官桀。上官桀派四個騎士把他捆綁看守押送給主將李廣利。
這四個人互相議論說“郁成王是漢朝所痛恨的,如果把他活著送去,怕突然發生意外,貽誤大事。”想殺,沒有人敢先動手。上鄒騎士趙弟拔劍斫擊,斬了郁成王。上官桀等就趕上了李廣利的大部隊。
李廣利第二次出兵,漢武帝派遣使者通告烏孫國,要其出兵與漢軍合力攻宛。烏孫派遣兩千名騎兵前往,徘徊觀望,不敢上前。貳師將軍的隊伍凱旋東歸,所經過的那些小國听說大宛已被攻破,都打發自己的子弟跟隨漢軍去納獻貢物,謁見天子,因而作為人質。軍隊返回,進入玉門關的有一萬多人,軍馬一千多匹。李廣利後一次行軍,軍隊並非缺乏食用,犧牲的也不能算多,而是將吏們貪財,大都不愛護士兵,侵吞軍餉,因此死亡很多。天子因為是遠涉萬里征討大宛,就不責問他們的過失,便下詔說“匈奴為害很久了,如今雖遠徙漠北,與旁國共謀截擊大月氏國使臣,攔殺中郎將江及原雁門太守攘。危須國以西及大宛皆合約殺期門車令、中郎將朝及身毒國使,隔斷東西道路。
貳師將軍李廣利征討其罪,戰勝大宛。賴天之靈,從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積,士大夫直接穿過,獲王首級,珍怪之物都陳列于庭。封李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又封斬殺郁成王的趙弟為新時侯;軍正趙始成功最多,為光祿大夫;上官桀敢深入,為少府;李哆有計謀,為上黨太守。軍官中被封為九卿的有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級官吏的有一百多人,一千石級官吏以下的一千多人。自願參加者賞封的官爵都超過他們本人的願望,因犯罪受懲罰而去從軍的人免罪但不計功勞。士兵們所得賞賜約值四萬錢。攻伐大宛兩回,總共經歷四年才告結束。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