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漢高祖劉邦在擊敗英布的軍隊之後,在返回長安的途中,經過了沛縣的時候,高祖劉邦思鄉心切,省視故鄉父老,寓有衣錦重歸的意思。思鄉心切,便讓軍隊駐扎城外。
沛縣的官吏,預備了行宮,盛設供帳,等至漢高祖到來,出城跪迎。漢高祖劉邦因他是故鄉官吏,卻也另眼相看,就在馬上答禮,命他起身,引入城中。
百姓統統扶老攜幼,歡迎高祖皇帝,準備香花載道,燈彩盈街,漢高祖皇帝瞧著,非常高興,一入行宮,即傳喚集合沛縣的父老子弟,一體進見,且囑咐他不必多禮,兩旁分坐。沛中官吏,早已備著筵席,擺設起來。
漢高祖皇帝劉邦坐在宴會上面,即令父老子弟,共同飲酒,又選得兒童二百二十人,教他唱歌侑觴,兒童等滿口鄉音,咿咿呀呀的唱了一番,漢高祖皇帝倒也歡心。並因酒入歡腸,越加暢適,遂令左右之人取築至前,親自擊節,信口作歌道︰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罷,命兒童們學習,並且同聲唱和。那些兒童也是伶俐得很,一經教導傳授,便能朗朗上口,並且抑揚頓挫,宛轉可听,引得大漢高祖皇帝喜笑顏開,于是走下座來,回旋動舞。無賴依然舊酒徒。舞了片刻,又回想到自己從前的苦況,不由的悲感交乘,流下數行老淚。
沛縣的父老子弟等,看到大漢高祖皇帝之淚容,都不禁相顧錯愕。漢高祖劉邦亦已瞧著,便向眾宣言道︰“游子悲思故鄉,乃是人之常情。我雖定都關中,萬歲以後,魂魄猶依戀故土,怎能忘懷?且我起自沛公,得除秦之暴逆,幸有天下,是處系朕湯沐邑,可從此豁免賦役,世世無與。”
大眾听了,俱伏地拜謝。漢高祖劉邦又令他等起身歸座,續飲數巡,到了晚上的時候才散宴會。
到了次日,漢高祖復使人召入武負,王媼,及親舊各家老嫗,都來與宴。婦女等未知禮節,由高祖皇帝概令免禮,大眾不過是斂衽下拜,便算是覲見的儀制。草草拜畢,依次入座。漢高祖劉邦與他談及舊事,相率盡歡,且笑且飲,又消磨了一日。嗣是男女出入,皆各賜宴席,接連至十余日,方擬啟行,父老等固請再留。漢高祖說道︰“我此來人多馬眾,日需供給,若再留連不去,豈不是拖累我父兄?我只好與眾告辭了!”乃下令起程。
沛縣父老等依依不忍而相別,統皆準備置辦了牛肉酒菜,至沛縣西境餞行,御駕一出,全縣皆空。漢高祖皇帝感念父老鄉親之厚情,于是命人在沛縣西處暫時設置行幄,與眾鄉親共飲,眨眨眼又是三日,始決計與鄉親告別。父老復頓首請命道︰“沛中幸免賦役,唯豐邑未沐殊恩,還乞陛下矜憐!”
漢高祖說道︰“豐邑是我生長地,更當不忘,只因從前雍齒叛我,豐人亦甘心助雍齒,負我太甚,今既由父老固請,我就一視同仁,允免賦役罷了。”
雍齒已經賜給了侯位之封,何必再恨豐人?父老等再為豐鄉人叩謝。漢高祖皇帝待他謝畢,拱手表示,然後上車向西而去。父老等回入沛中,就在行宮前築起一台,號為歌風台。清朝的袁子才,詠有歌風台詩雲︰
高台擊築記英雄,馬上歸來句亦工。
一代君民酣飲後,千年魂魄故鄉中。
青天弓劍無留影,落日河山有大風。
百二十人飄散盡,滿村牧笛是歌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