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437章 漢王稱帝田橫自剄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437章 漢王稱帝田橫自剄

    卻說楚霸王項羽自刎以後,漢軍將士為了爭奪楚霸王項羽的尸骸,甚至自相殘殺,死了好幾十人,結果是王翳得了項羽的頭顱,而呂馬童與楊喜、呂勝、楊武等四將,各得一體,他們都持著殘缺的尸體來到漢王劉邦跟前,向其報告功績。

    漢王劉邦命人將五體湊合在一起,果然尸體相符,的確是楚霸王項羽的尸體。于是漢王劉邦分封這五個人,命呂馬童為中水侯,王翳為杜衍侯,楊喜為赤泉侯,楊武為吳防侯,呂勝為涅陽侯。

    楚國之地望風請降,獨有魯城堅守不下,漢王劉邦見狀大怒,于是引兵進攻魯城,恨不得立刻入城,一體屠戮,蕩成平地。不意到了城下,覺有一種弦誦的聲音,悠揚入耳,劉邦因此不禁轉念說道︰“魯國素知禮義,今為主守節,不得為非,我不如設法招撫為是。”

    只這一轉念,便是興王之氣象。漢王劉邦于是將楚霸王項羽的首級,令將士挑在竿子上面,將其舉起來展示給魯城城上的守兵,且傳下口諭投降者可得免死,于是魯城之中的官吏人民,皆開門迎降。

    之前楚霸王項羽曾打敗秦將章邯于古阿,此後,東阿一帶便成了項羽的根據地,項梁死後,其余部都歸項羽所領,而楚懷王熊心封其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其封地即今魯西南一帶,因此其親近部卒多駐扎在魯西南一帶。

    先前是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他死後魯國又最後投降,漢王劉邦因此命人用魯公之禮,收殮埋葬楚霸王項羽其尸身,就在谷城西隅,祭告焚拜,建築墳墓,親自為其發喪。並命令文吏繕寫成一篇祭文,無非說是前同兄弟,本非仇讎,拘太公不殺,虜呂後不犯,三年留養,尤見盛情,死後有知,應視此觴等語。及臨祭讀文,漢王劉邦亦不禁悲泣,淚下潸潸。而漢王劉邦的這些行為舉止恐怕也非是自然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保不齊也只不過是為了收買人心而作的表面功夫而已。

    話雖說如此,但是漢王劉邦能把這樣的表面功夫做得如此之足,也足以見漢王劉邦的智慧不低。而能虛心接受他人意見而取得天下,也足以見其心胸可謂不可不廣大乎。

    漢王劉邦此做為,此情此景,眼前的一干將士等都為之動容,祭拜完畢乃回還。呂馬童為項羽故人,到此亦知感動否?今河南省河陽縣有項羽墓,就是項羽自刎的地方,便是今日的烏江浦,在安徽省和縣東北,留有祠宇,號為西楚霸王廟,此事且不必細說。

    之後漢王劉邦命人赦其項氏宗親,一律免罪,且聞項伯已經在張良的營帳中,劉邦于是特別召見,封他為射陽侯,賜姓劉氏。賣主求榮,項伯不能無感慚愧。

    其中還有項襄、項佗等人,亦皆封侯賜姓,如項伯一例。另有一位名字失考的項氏成員被封為玄武侯,諸項都被賜姓為劉。

    而對于當初劉邦拉攏項伯的時候,答應好的說的兒女親家結婚一節之事情,史書之中未曾提及,想來可能是由漢王劉邦把這個所謂的結親家的約定給抵賴了吧?

    各路諸侯,都附勢輸誠,奉書稱賀。惟臨江王共敖子尉,嗣爵為王,尚記念項王舊恩,不肯從漢。經漢王派遣劉賈等人,率兵往討,才閱旬日,便將共尉擒歸,江陵亦平。臨江王都江陵。

    漢王劉邦回到了定陶城,與張良、陳平二人,秘密商議多時,即趨入韓信的軍營內帳之中。韓信見漢王與陳平張良他們,于是起身相迎,奉王就座,但听得漢王劉邦面諭道︰“將軍屢建大功,得平強項,寡人當始終不忘。今應休兵息民,不復勞師,將軍可繳還軍符,仍就原鎮便了!”

    此時韓信無有言詞可以拒絕,只好把將兵符印信取了出來,交還給了漢王。漢王劉邦得了兵符印信後,便即持著離去。俄會而又傳出一令,說是楚地已定,義帝無後,而齊王韓信生長在楚地中,習楚風俗,可改封為韓信為楚王,鎮定淮北,定都于下邳。

    魏相國彭越,勤撫魏民,屢破楚軍,今即將魏地加封,號稱梁王,就都定陶雲雲。彭越是加授封爵,當然心喜,便至漢王劉邦跟前拜謝,領受其印而離去。

    惟韓信易齊為楚,明知漢王劉邦記著之前的嫌疑,不願再令韓信為齊王,但自思衣錦還鄉,也足于顯揚故土,計不如遵著漢王命令,就此榮歸故鄉為是。乃亦繳出齊王印,改領楚王之印起程前行。

    韓信到了楚國下邳後,即囑咐人去尋訪當日對自己有一飯之恩的漂母,以及當初令自己受辱胯下的那個惡少年。

    漂母先被帶到楚王宮,韓信下座慰問,特賜千金,漂母拜謝而去。可謂是一登龍門,一飯之價變為百倍。

    既而韓信的士兵找到了當初那個惡少年被帶到韓信面前來。那個惡少被帶進王宮的時候,嚇得連道都走不穩,見到楚王韓信就撲通跪在了地上,不住地叩頭求饒,希望放自己一條生路。

    韓信見此情形,笑了笑,說道︰“我豈小丈夫所為,睚眥必報?汝可不必恐懼,我且授汝為中尉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少年叩首說道︰“小人愚蠢,曾誤犯尊威,今蒙赦罪不誅,恩同再造,怎敢再邀封賞?”

    楚王韓信又說道︰“我願授汝為官,汝何必多辭!”

    那個少年乃再拜稱謝,起身退出。韓信顧語左右道︰“這也是個壯士,他辱我時,我豈不能拚死與爭?但死得無名,所以忍耐至此,得有今日。”

    左右之人都佩服韓信的大度,交口稱賢。韓信復與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是年張耳病歿,子敖嗣爵。燕王臧荼等,聯名遞上表文,尊稱漢王劉邦為皇帝。疏文之中略雲︰

    先時秦為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號比擬,無上下之分,是大王功德之著,于後世不宜。謹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伏乞準行!

    漢王劉邦得疏文,召集群里,與語道︰“寡人聞古來帝號,只有賢王可當此稱,虛名無實,殊不足取。今諸侯王乃推高寡人,寡人乏德,如何敢當此尊號?”

    群臣都齊聲道︰“大王起自細微,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功臣皆得裂土分封,可見大王本無私意。今大王德加四海,諸侯王不足與比,實至名歸,應居帝位,天下幸甚!”

    漢王劉邦還要推讓,再由內外臣僚,合詞申請,乃命太尉盧綰及博士叔孫通等擇吉定儀,就在汜水南面,拜天祭地,即漢帝之位。文武百官,一齊朝賀,頒詔大赦,追尊先妣劉媼為昭靈夫人,立王後呂氏為皇後,王太子劉盈為皇太子。接連有諭旨二道,分封長沙閩粵二王,文雲︰

    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為衡山王。項羽侵奪之,降為番君,今其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諸郡,立番君芮為長沙王,欽哉惟命!吳芮傳國最久,故特錄此詔。

    故粵王無諸,越勾踐後,姓騶氏。世奉越祀,秦侵奪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諸侯伐秦,無諸身率閩中兵,以佐滅秦。項羽廢而勿立,今以為閩粵王,王閩中地,勿使失職,以酬王庸。此詔並錄,為後文閩越不靖張本。

    是時諸侯王受地分封,共計八國,就是楚韓淮南梁趙燕及長沙閩粵二王。此外仍為郡縣,各置守吏,如秦制相同,漢王劉邦命諸侯王皆罷兵歸國,所有部下士卒,除量能授其職外,亦俱遣令其還家,本身免輸戶賦。一面啟蹕入洛,即以洛陽為國都。特派大臣赴櫟陽奉迎太公呂後及太子盈,又遣使至沛邑故里,召入次兄劉仲,從子劉信,並同父異母的少弟劉交。想是太公繼室所生。還有微貧時結交的外婦曹氏,以及暨定陶人戚氏父女,亦乘便接入宮中。曹女生子劉肥,戚女生子劉如意,當然挈同至王都。曹此時,父子兄弟,妻妾子佷,陸續到齊,歡聚皇宮,沒一個不喜出望外,額手稱慶,漢帝劉邦亦樂不勝言。看官听說!漢帝後來廟號叫做高皇帝,並因他為漢朝開國始祖,就稱之為漢高祖,而其謚號是為漢高帝,而歷代史家統以漢高祖述,此後敘錄,作者也沿例呼為漢高祖了。

    漢高祖劉邦既平定海內,籌畫政治,卻也忙亂了好幾月。由春及夏,諸事粗有頭緒,方得一些閑時間,因而就在洛陽南宮,大開筵宴,遍召群臣入內,一同聚會宴飲。

    酒行數巡,漢高祖劉邦乃對眾人宣言道︰“列侯諸將,輔佐以朕,得有天下,今日一堂宴會,君臣同聚,最好是直言問答,不必忌諱。朕卻有一問,朕何故得有天下?項氏何故致失天下?”

    宴會當中有兩人起座,同聲答道︰“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項羽的寬仁。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為封賞,能與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項羽妒賢忌能,多疑好猜,戰勝不賞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懈體,乃失天下,這便是得失的辨別呢。”

    漢高祖劉邦听了,向那兩人看了過去,乃是高起、王陵,便笑說道︰“公等只知一不知二,據我想來,得失原因,須從用人上立說。試想論運籌帷幄、計謀變化,我不如張良,論治理國家、安撫軍民,我不如蕭何,論領兵軍事,攻城拔寨,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此三個人都是人中之英杰,但是卻能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坐定天下。而項羽只用了一個範增,就算是人,但是他卻沒能用好,所以怪不得項羽後來為我所滅。”

    會上的群臣聞言,各下座拜伏,稱為至言。漢高祖劉邦心下大悅,又令大眾歸座,繼續飲宴多時,興盡方散。

    過了數日,有人入宮稟報漢高祖,說是故齊王田橫,避匿在海島,有徒黨五百余人,一同居住。

    漢高祖劉邦聞言,不免心添憂患,即派朝臣,齎了詔書,前往招安。

    田橫自從被灌嬰擊敗後,就投奔了彭越。留居月余,又聞彭越起兵從漢,田橫害怕被殺,就帶領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個小島之上今山東即墨的田橫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漢高祖劉邦听到這個消息後,認為田橫兄弟本來就平定了齊國,齊國的賢士大都依附于他,如今要讓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攬的話,以後恐怕難免有禍患。

    因此漢高祖劉邦就派使者帶著赦免書去招安,說可以赦免田橫之罪並且召他入朝。

    齊王田橫見到漢朝廷使者帶來到招安書後,卻辭謝說︰“我曾經烹殺了陛下的使者酈食其,現在我又听說酈食其的弟弟酈商是一個很有才能的漢朝將領,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詔進京。請求您允許我做一個平民百姓,呆在這海島上。”

    漢朝廷使者回來報告,漢高祖劉邦于是立刻下詔給衛尉酈商說︰ “齊王田橫將要到京,誰要敢動一下他的隨從人員,立刻滿門抄斬!”接著又派使者拿著符節把皇帝下詔指示酈商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告知田橫,並且說︰“田橫若來京,最大可以封為王,最小也可以封為侯;若是不來的話,將派軍隊加以誅滅。”

    齊王田橫接到這個消息後,于是就和他的兩個門客一塊乘坐驛站的馬車前往洛陽。

    齊王田橫他們來到了在離洛陽三十里遠,有一個叫尸鄉今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的地方。

    這一天,齊王田橫等人來到此地驛站。田橫對漢朝廷使者說︰“作為人臣拜見天子應該沐浴一新。”

    于是田橫就住了下來。田橫對他的門客說︰“我田橫起初和漢王都是南面稱孤的王,而現在漢王做了天子,我田橫卻成了亡國奴,還要北面稱臣侍奉他,這本來就是莫大的恥辱了。更何況我烹殺了酈食其,再與他的弟弟酈商同朝並肩侍奉同一個主子,縱然他害怕皇帝的詔命,不敢動我,難道我于心就毫不羞愧嗎?再有,皇帝陛下召我來京的原因,不過是想見一下我的面貌罷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陽,現在我割下我的頭顱,快馬飛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還不會改變,還是能夠看一下我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說完之後,田橫就面向東方故土,遙拜齊國山河,口中唱道︰“大義載天,守信覆地,人生遺適志耳!”遂橫刀自刎。斷氣之前命兩個門客斬他首級。

    那兩個門客見此情形,悲傷大哭,無奈之下,斬田橫其首,手捧田橫的頭,跟隨著漢朝廷的使者飛快地奔馳入朝,奏知于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看到田橫的頭後說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的人呀!從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人接連稱王,難道不是賢能的人嗎!”高祖劉邦忍不住為他流下了眼淚。

    然後高祖劉邦命人將齊王田橫的尸體和頭顱封起來,並且拜田橫的兩個門客為都尉,還派兩千名士卒,以諸侯王的喪禮安葬了田橫。那兩個門客雖然口中稱謝恩,但是臉上卻沒有一絲喜悅之色。

    安葬完田橫之後,田橫的兩個門客就在田橫的墓旁挖了個洞,然後自刎,倒在洞里,追隨田橫死去。

    漢高祖劉邦听說了此事之後,大為吃驚,認為田橫的門客都是賢才。漢高祖劉邦听說田橫手下還有五百人在海島上,于是又派使者召他們進京。這五百門客听到田橫已死,他們也都在島上自殺。漢朝廷使者回去把這個消息告訴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劉邦听了這個事情之後,感到又驚又喜,于是下令讓人安葬這五百個義士。

    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十五里,尚存田橫墓。後人為紀念田橫,在偃師築墓樹碑;把500余壯士自殺的海島稱為田橫島,並修墓建祠;蓬萊有田橫山、田橫寨;原高苑縣亦修有田橫墓。

    漢高祖劉邦見田橫他們如此剛烈,故心中暗想︰項羽那些人保不住會暗中號召,與我反對,仔細記憶,想到季布、鐘離昧在里面二人,嗣復回思睢水戰敗時,季布追趕甚急,險些兒遭他毒手,現在要將他緝獲,醢為肉醬,方足泄恨。因此再懸賞千金,購拿季布,如有藏匿不報者,罪及三族。這道命令申行出去,哪一個不思得賞,哪一個還敢窩留?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437章 漢王稱帝田橫自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437章 漢王稱帝田橫自剄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