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光門,入耳便是連綿的鐘鳴,卻非來自器物,而是天地間無數絲線踫撞的回響。
眼前是一片被“線”填滿的域界億萬道或明或暗的光絲在空中交織,有的粗如繩索,連接著山巒與河流;有的細若游絲,纏繞著花葉與蟲豸;更有甚者,一端系在吳仙的共在環上,另一端不知延伸至何方。這些“線”便是因果——明線是顯見的關聯,如種子與參天樹;暗線是潛藏的牽絆,如微風與遠方的雨。
可此處的因果卻亂成了死結一道“生”的果,竟被十數道“死”的因纏繞,剛破土的幼苗瞬間枯萎;一道“聚”的因,被百道“散”的果拉扯,相擁的兩人眨眼便隔了千山萬水。光絲與光絲踫撞時迸發的不是和諧的鳴響,而是撕裂神魂的尖嘯,仿佛無數命運在互相傾軋。
“這是因果域。”共在環上的光輪流轉,映出域界深處的景象,“因果本是緣法的脈絡,因生果,果成因,環環相扣方有輪回。可這里的古元靈卻墮入了‘執因’與‘執果’的迷障——執掌‘因’的‘前塵老’,要讓所有果都循固定的因;執掌‘果’的‘後事君’,要讓所有因都奔向預設的果,生生把緣法擰成了鎖。”
吳仙剛動念向前,腳下便生出無數光絲,每一步都牽動著十數道因果他踩碎一片落葉,遠方的山巔竟滾下巨石;他抬手拂過清風,深海的魚群突然翻肚。更詭異的是,共在環上的光輪開始被光絲纏繞,道魔、陰陽、生滅等法則都被打上“因”的烙印——仿佛他過往所有修行,都只是為了此刻踏入這片域界的“果”。
“來了個牽得住萬緣的。”一道蒼老的身影從光絲深處走出,他周身的因果線都繃得筆直,每一步都踩在固定的節點上,正是前塵老,“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因若不正,果必歪斜。你今日的道基,皆因昨日的修行;你此刻的境遇,皆因過往的選擇,哪有半分差錯?”
話音未落,另一道飄忽的身影在光絲間閃現,他周身的因果線亂成一團,卻總能精準地指向某個“果”,正是後事君“錯了!因是死的,果是活的!你修魔也好修道,終要成這域界的養料;你向東也罷向西,終要被因果碾碎——所有因,不過是奔向同一果的墊腳石!”
吳仙望向那些死結最密集處一株本應結果的桃樹,因被“必枯”的果線纏繞,開花即謝;一條本應匯入大海的溪流,因被“必涸”的果線牽引,剛流淌便蒸發。而前塵老與後事君的因果線更是纏成了巨網,前塵老要讓後事君的“果”服從自己的“因”,後事君要讓前塵老的“因”服務自己的“果”,兩人每動一下,便有無數生靈被牽連,或生或死全不由己。
他忽然想起一元樹的生長種子是因,結果是果,可若沒有風雨滋養(緣),種子難發芽;若沒有鳥獸啄食(緣),果實難傳遠。因果之間,本就隔著無數可變的“緣”,哪有絕對的“必”?
共在環上的光輪驟然亮起,映出過往的片段道魔淵中,他本可擇一而修,卻因“共存”之念成了道魔同體(緣改因果);兩儀墟里,陰陽本要相沖,卻因他以“共在”調和,生出了新的平衡(緣生因果)。
“前塵老請看。”吳仙指向光輪中一株野菊,“它的因是種子落在石縫,按‘因’當枯萎,可一場雨(緣)讓它活了下來——因是根基,卻非定數。”
前塵老望著那株在石縫中綻放的野菊,忽然發現自己周身的因果線並非筆直,每道“因”的盡頭都藏著數個可能的“果”,只是被他強行按成了一個。
“後事君再看。”吳仙轉而指向光輪中一條岔路,“兩人同從出發(同因),一人遇橋過河(緣),一人繞山而行(緣),終點雖同,途中所見卻天差地別——果是歸宿,卻非唯一。”
後事君看著兩道不同的軌跡,發現那些看似雜亂的因果線,實則藏著各自的“緣”,只是被他當成了無意義的干擾。
“因是種子,緣是水土,果是花開。”吳仙踏在因果亂網中央,體內被束縛的法則忽然活泛起來——他不再抗拒因果,而是順著光絲流轉,遇“因”則觀其可能,遇“果”則留其余地。他伸手觸踫那株開花即謝的桃樹,扯斷了“必枯”的死線,卻留下了“或結果、或枯萎”的活線,至于最終如何,全看風雨陽光(緣)。
“緣法自在,因果隨心。”他指尖劃過溪流的因果線,抹去了“必涸”的烙印,讓水流按其自然之勢流淌,或匯入大海,或滲入土地,皆由它自身與環境的互動而定。
前塵老周身的因果線漸漸有了弧度,不再是僵直的死線,他喃喃道“原來……因是引,不是鎖。”
後事君亂成一團的因果線開始有序起來,每道線都留出了空隙,他輕嘆道“原來……果是歸,不是囚。”
吳仙抬手,共在環的光輪化作無數柔和的光絲,將那些死結一一解開。光絲流轉間,“因”與“果”不再是強制的捆綁,而是疏松的牽連種子落地(因),可能發芽(果),可能腐爛(果),全看雨露(緣);人若行善(因),可能得報(果),可能無聞(果),全看人心(緣)。
剎那間,域界的鐘鳴變得清脆悅耳,因果線如琴弦般輕輕震顫,不再互相傾軋,而是彼此共鳴。一株桃樹開花結果,有的果實被鳥叼走,有的落在原地生根;一條溪流淌過大地,有的滲入農田滋養禾苗,有的匯入江河奔向遠方。沒有了“必”與“定”,萬物反而有了更自然的循環。
前塵老與後事君相視頷首,化作兩道光絲融入因果之網,一道成了引航的“因”之錨,一道成了包容的“果”之舟。
共在環的光輪吸納了“因果”與“緣法”的法則,變得愈發圓融。吳仙望著那些自由流轉的光絲,忽然徹悟修仙之路,從不是被因果推著走的傀儡,也不是試圖掌控因果的霸主,而是在因中守善念,在果中留余地,在緣中隨心意——如此,方能在萬千因果中,走出屬于自己的“共在”之道。
天際的光門再次開啟,門後隱約有梵音傳來,似有關于“空”與“有”的迷局在等待。吳仙握緊共在環,身影隨著流轉的因果線,向著新的域界走去。
他知道,每解開一道迷障,便離“共在”的真諦更近一分。
喜歡破蒼穹問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破蒼穹問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