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

第817章 。下午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劃著小船的王大海 本章︰第817章 。下午

    寫給想入行的你︰這碗脫口秀的飯,該怎麼端穩了

    听說你想進脫口秀這行?在上海這地界兒,敢踫這碗飯的,要麼是真喜歡,要麼是真敢闖——我猜你是前者。我混這行快十年了,從第一次在開放麥抖機靈被台下喝倒彩,到現在能在千人劇場撐滿九十分鐘,踩過的坑能裝滿一卡車。今天不跟你扯什麼段子技巧,就聊聊怎麼真正踏入這扇門,少走點我當年的彎路。

    先搞明白︰這行的門在哪兒?

    你以為脫口秀的門是“能說會道”?錯了。我見過太多嘴皮子溜得像開了倍速的人,上台三分鐘就被觀眾噓下去。這行的門,是“知道在哪兒能練,明白跟誰學,清楚怎麼被看見”。上海這地方好就好在,它把這些門都給你敞開著,就看你願不願意邁腿。

    先說最實在的——開放麥。這玩意兒是脫口秀的“新兵訓練營”,也是你能摸到的第一塊敲門磚。我當年在南京東路一個小酒吧里第一次上開放麥,台下連演員帶觀眾就十五個人,其中三個是酒吧老板的親戚。我寫了個關于地鐵早高峰的段子,準備了三天,結果緊張得忘詞,站在台上像個被按了暫停鍵的機器人。下來之後找角落蹲著,想當場把本子撕了。

    但你猜怎麼著?散場時一個戴眼鏡的哥們兒拍我肩膀,說“地鐵那個點抓得準,就是節奏垮了”。那是周奇墨,當時也剛起步。後來我們總在開放麥踫見,互相挑刺兒。現在想想,開放麥最值錢的不是上台那幾分鐘,是台下那些“自己人”——他們懂你的梗,更懂你沒講出來的慌張。

    上海的開放麥現在多如牛毛,但得挑著去。像spicyedy在靜安寺的場子,每周三晚七點,專門給新人留三個名額,去了報“想試試”就行。貳參參在人民廣場的開放麥更有意思,最後有個“吐槽環節”,觀眾能直接說哪段不好笑,雖然扎心,但比自己悶頭練強十倍。記住,別挑人多的,找那種能讓你演完敢留下來跟演員嘮嗑的場子,混個臉熟比啥都強。

    別迷信“天賦”,先學“規矩”

    總有人說“脫口秀靠天賦”,這話騙了多少人?我見過最有天賦的姑娘,第一次上台就能讓全場笑到拍桌子,但三個月後就銷聲匿跡了——她覺得“不用學”,結果段子翻來覆去就那幾個梗,觀眾听膩了,自己也寫不出來新的。

    這行的“規矩”,得有人教。你要是零基礎,別琢磨自學成才,找個靠譜的培訓班,比你在家對著鏡子練半年管用。我當年報過一個線下課,學費三千八,心疼得好幾天沒敢點外賣。但那課上教的“三秒一個梗”的節奏控制,“把痛苦當糖嚼”的創作邏輯,現在還在用。

    上海的脫口秀培訓,魚龍混雜,得瞪大眼楮選。那種打著“七天速成”旗號的,多半是割韭菜——脫口秀的“活兒”,哪有速成的?要看老師是不是真在台上摸爬滾打過,像喜劇聯盒國的培訓課,講師都是演過五年以上商演的老炮兒,他們不會教你“怎麼變幽默”,而是教你“怎麼把自己的幽默挖出來”。我記得有個學員是做會計的,總覺得自己生活枯燥寫不出段子,老師就讓他寫報銷單里的奇葩發票,結果那段“老板報銷寵物美容費”的段子,後來上了笑果的商演。

    還有種更接地氣的學習地方,你可能想不到——社區夜校。我去年去普陀區的夜校做過一次分享,那兒的脫口秀班擠了三十多號人,有開網約車的師傅,有超市收銀員,還有退休的阿姨。他們練段子不追求多炸場,就寫自己的日子︰早高峰堵車時乘客的奇葩要求,超市里大爺大媽搶打折雞蛋的套路,反而比那些刻意凹出來的“梗”更動人。這種班學費便宜,老師也實在,關鍵是能讓你明白︰脫口秀的根,就在煙火氣里。

    認識人?別急,先讓人認識你

    你說想認識圈內人?這想法沒錯,但順序搞反了。不是你先認識他們,是讓他們先認識你。我剛入行時,總想著找機會跟李誕、池子合影,覺得混進他們的圈子就萬事大吉。後來發現,人家根本不在乎你是誰,除非你能拿出讓他們記住的東西。

    怎麼讓人記住?先在小圈子里“冒泡”。開放麥演完別跑,幫著搬搬椅子,跟組織者說“下次有活兒缺人喊我”。我當年就是在開放麥幫著賣票、遞話筒,一來二去,俱樂部老板知道“那個寫地鐵段子的小子靠譜”,才給了我開場十五分鐘的機會。

    線上也得“刷存在感”,但不是亂刷。小紅書上搜“上海脫口秀”,關注那些經常發開放麥信息的賬號,像“脫口秀演員小橘”,她每天都發各俱樂部的演出排期,評論區里全是同行。你看完演出寫點走心的repo,別說“今天太好笑了”,說“那個關于外賣超時的段子,最後一句如果改成‘騎手說他在拯救銀河系,讓我先等會兒’會不會更炸?”——專業的評論,才能讓演員注意到你。

    微博超話里有個“上海脫口秀新人互助”的話題,里面全是跟你一樣想入行的人。有人組隊寫段子,有人拼車去遠郊的開放麥,你加進去,周末約著一起去看演出,散場後找個路邊攤擼串,比單獨去“套近乎”自然多了。我現在的搭檔,就是當年在路邊攤跟我搶最後一串腰子認識的。

    海選?那是戰場,不是游樂場

    要是趕上海選,別激動得連夜寫十個段子——海選考的不是“你有多好笑”,是“你有沒有潛力”。我2018年參加笑果的海選,同場有個哥們兒,把《吐槽大會》的段子改了改就上台,評委沒听完就按鈴了。李誕說︰“我們要的是‘你的東西’,不是‘你會模仿誰’。”

    海選前,先搞清楚主辦方要什麼。笑果的海選看重“網感”,你得知道年輕人在聊什麼;本地俱樂部的海選更看重“落地”,能把上海的弄堂、地鐵、菜市場寫進段子,肯定加分。我當年寫了個“在豫園找廁所”的段子,說“九曲橋轉了八圈,沒找到廁所,倒看見七個算命的,都說我‘最近有一急’”,就靠這個進了復試。

    別怕海選失敗。我前前後後參加過六次海選,三次連初試都沒過。每次下來都把評委的點評記在手機備忘錄里,有次評委說我“段子太飄,沒根”,我就花了一個月,每天去菜市場蹲點,听阿姨爺叔吵架,寫了一整本“菜場觀察日記”。後來再上台,說“大媽買菜跟談判似的,‘五塊?三塊!不賣?我去隔壁了——哎等等,四塊五行不行?’”,台下的笑聲比以前實在多了。

    最後說句掏心窩子的︰這行苦嗎?苦。值嗎?看你自己

    有人說脫口秀是“用自己的痛苦逗別人笑”,這話沒毛病。我有次在外地演出,台下就二十個人,一半在玩手機,硬著頭皮演完,下台給我媽打電話,說“媽,我想回家賣煎餅”。我媽說︰“你上次說想回家開出租,再想想?”

    但第二天去開放麥,一個小姑娘跑過來說“你昨天那個關于異地戀的段子,我听哭了,也笑了”,那一刻就覺得,值了。

    上海這地方,對脫口秀新人其實挺寬容的。它有那麼多開放麥讓你試錯,有那麼多培訓班讓你補短板,有那麼多觀眾願意給新人一次機會。但它也很現實——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你拿真心待它,它就給你回響。

    別想著“一步登天”,先從“每周去一次開放麥”開始,從“能讓三個觀眾記住你的名字”開始,從“寫出一個只有你能講的段子”開始。等你哪天在台上,听見第一聲發自內心的笑,看見有人因為你的段子拍紅了手,你就知道——自己真的踏進門里了。

    我在台上等你。到時候別忘了,演出結束,後台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方便以後閱讀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第817章 。下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第817章 。下午並對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