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敏听完這故事,猛地一拍大腿,笑得前仰後合,唾沫星子都快濺到田見秀臉上了︰“哈!哈哈!子峰啊子峰,你個碎慫娃,成天價淨諞些神神鬼鬼、玄玄乎乎的事兒!能成!真格要是你說的那位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顯靈,能幫咱老哥幾個扛住滿韃子,我劉宗敏頭一個兒就撲到那蓮花座底哈磕頭去!不光磕頭,還得央告菩薩老人家發發善心,就在咱潼關眼皮子底下,給生生劃出一條能跑馬的萬丈深溝來!把黃河水都引到溝溝里頭往南流!看他狗日的滿韃子,長翅膀咧還是能 過天河?淹不死也得摔死他個七葷八素!想過黃河?門兒都沒得!”
他這一嗓子吼完,旁邊的弟兄伙兒也都繃不住了,哄堂大笑,笑得屋里頭房梁上的灰都簌簌往下掉,一個個前俯後仰,眼淚花子都擠出來了。這頓飯吃得是湯湯水水都晃蕩,精神頭倒是提得足足的!
飯後,撂下碗筷,抹抹油嘴,李自成領著劉宗敏、田見秀幾個心腹大將,點起不多幾十個精壯親兵,牽出高頭大馬,蹄子噠噠響,又出了營盤,直奔那潼關前頭的地勢去咧。這地方,可是命根子,得好好摸摸底兒,把犄角旮旯都刻進腦殼里。
說起潼關的厲害,那真叫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它可不是一道門那麼簡單,整整三層鐵門檻兒,一層比一層要命!
打頭里第一道硬門檻,喚作金陡關。這家伙,可不在潼關城里頭憋屈著,它離著城東頭還有五里地遠呢,孤零零、硬邦邦地戳在麟趾 那道北坡的半山腰上,黃土 襯著它,像塊天外飛來的大石頭堡子。關牆是厚實實的青磚壘起,高高聳聳,真格擔得起“天下第一關”的名號!為啥恁險?你瞅瞅︰北邊緊貼著就是那條脾氣暴躁、黃湯滾滾的黃河,水急浪高得像煮開了鍋;南邊是壁立千仞的麟趾 ,刀削斧劈似的陡坡;進潼關的大路,活像是被老天爺硬塞進這窄縫縫里頭,非得從金陡關腳底下鑽過去不可!想繞道?除非你肋巴骨上生出翅膀來飛!
過了金陡關,往西再走,就撞上第二道鬼門關——黃巷阪。這條路,還有個嚇死人的諢名叫 “五里暗門”!“五里”是說它長得磨人,“暗門”那是形容它險得日怪,自古就傳著“五里暗門不見天”的老話。為啥不見天?這條路是在黃土 下生生劈出來的,窄得溝子都調不過來!有些坡陡得馬都得喘粗氣,想爬上麟趾 頂頂,這是唯一一條道!黃巷阪緊貼在麟趾 南邊根腳上,它北邊呢,黃河和 體中間又鼓起來一大疙瘩高地,這下可好,南邊是高 擋著,北邊是深溝絕澗,獨獨中間給你留條縫兒,寬窄勉強能塞過去一輛老牛拉的木 轆大車。兩輛車要是頂頭踫上?嘿嘿,就有好戲看咧!
在這“五里暗門不見天”的閻王路上趕車,那可真真是提著腦袋耍把式,不是鬧著玩兒哩!一個弄不好,輕則吵嚷拌嘴,重則掄起鞭桿子就干仗!為啥?就因為路“窄狹容單車”嘛!坡陡彎急,眼窩子都看不遠。趕車的老把式,車子要過那暗門坡子、險彎彎、窄卡卡之前,都得扯開嗓子,吼出帶著黃土味兒的秦腔來︰“哎——!坡下頭有車麼——?” “對面有車過來哩沒——?” 聲音在這黃土巷子里撞來撞去。要是對面半晌沒個回音兒,那才敢吆喝著牲口,小心翼翼往前挪蹭。這地方,埋伏兵那是再合適不過咧!唐朝那會兒的大詩人杜甫,在《潼關吏》里頭就寫得分明︰“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說的就是潼關東門外這嚇死人的地勢,千百年來,一個不怕死的猛士,攥著長戟往這一戳,千軍萬馬都休想過去!
費勁巴力爬過這要命的“五里暗門”,眼前豁然開朗,這才算真正摸到潼關城的門鼻子跟前咧——這便是第三門戶潼關城。可千萬別以為進了潼關城就萬事大吉,拿下潼關咧!後頭還藏著個更狠的殺手 哩!就是剛才提過的那個禁溝!這道溝,南北扯開有十五里路長,北頭頂到潼河交匯的地方,南尾巴一直杵到了秦嶺北坡的腳根兒。多少年雨水沖刷,硬生生啃出來一條三十米寬的深溝大壕,像條猙獰的土龍,把東西走向的所有通路攔腰斬斷!更要命的是,這禁溝能直通秦嶺深處,翻過秦嶺就能摸到武關!要是韃子兵賊得很,從武關那邊偷偷溜過來,就能把潼關甩在脊背後頭,直接殺進咱關中老家!所以這禁溝,才是潼關守備里頭最最要緊的命根子!誰要是把它攥到手心里頭,潼關城?嘿,那就是個擺設,不攻自破!
為了保境安民,歷朝歷代都把這溝溝里頭劃成禁區,不準種地,不準行人,嚴嚴實實封起來,所以叫“禁溝”。隋朝那陣兒,老天爺又變卦咧,秦嶺北坡淌下的雨水發瘋似的沖,愣是在老潼關漢潼關)南邊,又沖出一條新道道!這條新路,上通禁溝,下接 體,簡直就是直搗潼關心髒的捷徑!隋朝皇帝慌了神,趕緊把關城挪到這兒,建起了新的潼關城,原來那個就叫“潼關北城”,新修的這個叫“潼關南城”。潼關南城、北城,再加上沿著禁溝西 排開的十二連城,共同組成了麟趾 上固若金湯的鐵桶陣!
前文書交代過咧,這“ ”啊,是咱黃土高原才有的稀罕景兒,四邊陡得像牆,頂上平得像炕。麟趾 就是個緊挨著潼關城、頂天立地的黃土大台子。它西邊被禁溝夾著,東邊讓遠望溝擠著,南邊連著綿綿群山,北邊壓著滾滾黃河。站在北邊高 上往下瞅,山腳下的潼關城就跟個沙盤模型似的,清清楚楚。
高 上頭也修著城牆,跟關城緊緊連著,其實就是潼關城的第二道鐵箍子。想從潼關西邊爬上麟趾 ?那可費了大勁!得先鑽進禁溝,摸黑往南走一段,再順著陡坡往上爬,打潼關城的上南門才能上去。這上南門,門扇是用老榆木板子做的,外頭還包著厚鐵皮,門板上密密麻麻釘著七排五列三十五顆碗口大的銅疙瘩門釘,結實得很!兩旁的城牆更是借著山勢,里頭夯著三合土,硬得像石頭,外頭再砌上青磚條石,那叫一個堅固!真格是銅牆鐵壁!
從北邊禁溝和潼河踫頭的地方開始,往南一直到秦嶺蒿岔峪口子, 坡上一溜兒排開好些關卡堡壘,跟潼關城首尾相連,這就是有名的十二連城!什麼溝西關、禁溝關、汾井關、巡底關、石門關……大大小小,名目繁多。這些關卡在禁溝西邊的 坡上,一個挨一個朝南排開,差不多每隔三里地就夯起一座小土城,城里頭立著高高的烽火台,駐扎著把守的官兵。
陝西巡撫孫傳庭老爺子上任後,伙同潼關道丁啟睿,把這十二連城重新拾掇了一遍,城牆加高加固,每座城相距還是三里不變,城里頭駐扎一百名步兵,長矛大刀不說,還都配了火銃、火炮這些厲害家伙。這些小城堡,既能屯兵駐防,又能通過烽火狼煙互相聯絡呼應,一處有警,各處支援,真格是鐵打的鏈子!
其實啊,這“連城”何止十二座?三四十座怕是都有!為啥偏叫“十二”?那是老祖宗的講究,一年有十二個月,“十二”就成了咱中國話里稱呼一套完整物事的習慣數兒,听著順耳嘛!
站在麟趾 頂頂上,左右一打量,西邊的禁溝深不見底,東邊的遠望溝寬闊嚇人,溝沿上黃土壁立,草木雜生。黃土 上有溝有壑不稀奇,可偏偏這兩條大溝,就跟老天爺故意安排似的,正好杵在這個要人命的地界兒上,硬生生成了拱衛潼關的天險屏障!
幾個人把這潼關前前後後的地勢險要看了個遍,心里頭沉甸甸的,又帶著幾分踏實。翻身上馬,蹄聲䱇䱇,一行人這才進了潼關城。
潼關城根腳底下,倚著秦嶺北坡的一座小山——東山。有條不大不小的河,叫潼河,就發源在這東山西邊窪窪里。河水嘩啦啦流下來,走的道道兒跟禁溝大致平行。到了渭河跟黃河踫頭的地方,河水裹挾的泥沙淤積出一小塊河谷平地,潼關城,就穩穩當當坐落在這塊風水寶地上。整座城跟個“凹”字似的,把這小小的谷地塞得滿滿當當,成了護衛關中平原最硬邦邦的一道鐵閘門!
眼面前這座關城,最早是唐朝初年修的,到了大明手里頭又擴建重修。受地形限制,潼關城可不像別的城池那樣方方正正,它是順著山勢,依著水流,城牆就跟條大蟒蛇似的,爬坡過河,高低起伏。潼河打城中間穿過,南水門進,北水門出。這股活水,不光讓潼關城添了股吞吐山河的豪氣,更讓它成了通往黃河、渭河的口岸碼頭。你瞅瞅這地勢就明白咧,潼關城正好死死卡住了兩條命脈︰一條是沿著黃河過來、奔西安去的旱路;另一條就是打秦嶺下來、流向黃河的水道。真是老天爺賜下的雄關!
到了大明,潼關升格成了軍事重鎮,設了潼關道,城池規模空前擴大。農民軍三打開封那會兒,在朱仙鎮被李闖王殺得丟盔棄甲的明朝督師丁啟睿,早年間就做過這潼關道的官兒。
洪武九年1376年),當地的官員對老關城動了大手筆,向南、向西狠狠地擴了一大圈。東、西、北三面的城牆,是用木板夾著黃土一層層夯起來的,結實著呢,高有五丈多約十六米),寬有二丈四約八米);南邊和東南角那一塊,借著山勢往下削,做成垛口,那垛口牆更高,足有十丈開外三十多米)!整座城轉一圈下來,少說也有二十多里地十幾公里)。縣城東南角,城牆干脆跨過了麒麟山和筆架山;西南邊呢,繞過了象山、鳳凰山、印台山。群山嵯峨聳立,城牆纏繞其間,那氣勢,瞧著就讓人腿肚子轉筋!萬歷九年1601年)又搞了一次大修繕,開了六處城門,東門、西門還有大北門,都蓋起了高大氣派的城樓子。那東門不朝正東開,而是扭向東北;西門呢偏向南;南門又偏向東南。這都是風水先生和守城將軍們琢磨了多少遍,就著這獨一無二的山河地勢定下的方位,咋看咋刁鑽!潼關城北邊壓著黃河,南邊靠著秦嶺,東邊有黃巷阪和金陡關兩道鬼門關,西邊有禁溝這道天塹,自然而然就成了天下聞名的雄關,關中平原名副其實的東大門!
李闖王李自成,此刻就站在東門高大的城樓子上,手搭涼棚,極目遠眺。田見秀陪在旁邊,手指點點畫畫,把“潼關八景”——雄關虎踞、風陵曉渡、秦嶺雲屏、禁溝龍湫、中條雪案、黃河春漲、譙樓晚照、道觀神鐘——一處處指給他看。特別是東關外頭跟風陵渡中間,黃河正中心的地方,秋冬水淺的時候,還能模模糊糊望見女媧娘娘的陵墓;城西北方向,黃河中流里頭那塊有名的“中流砥柱石”,據說黃河發大水、浪頭滔天的時候,這石頭也跟平常一樣,穩穩當當露在水面上頭,真格是奇景!
李自成對那“雄關虎踞”的景兒格外上心。潼關的東門不正對著東邊,而是順著地勢朝著東北方向開的。東門外頭的大路,緊貼著黃河灘邊和高高的麟趾 坡根兒底下往前伸。那“雄關”,指的就是潼關東門這座威風凜凜的關樓;“踞”呢,就是蹲著或者坐著;“虎踞”說的是啥?說的就是東門外頭,麒麟 前面伸出來一塊高地,形狀活脫脫像只吊楮白額猛虎,正威風凜凜地蹲在關口上守著!這東門城樓,北邊是滾滾黃河,南邊緊貼著麟趾 的山角角,東邊就是深不見底的遠望溝天塹,是從東面想進潼關唯一的、也是要命的大門!那地勢險峻得,真應了那句老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看著就讓人頭皮發麻!
李自成扶著垛口,俯身看著那條蜿蜒通向城關的大道。看那黃河水裹著黃沙,轟轟隆隆從北邊奔涌而來;再看渭河水清凌凌的,從西邊慢慢悠悠匯入黃河。看著看著,他不覺轉到城樓左邊,一抬頭,猛地看見關樓北牆上刻著一首詩。詩寫得靈動飛揚,神采奕奕,再看那字兒,是明朝永樂年間大書法家沈粲的手筆,草書寫得那叫一個飄逸瀟灑,力道十足,像是要把牆皮都抓進去!
那是一首五言律詩,刻得清清楚楚︰
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 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 川從陝路去,河繞華陰流; 向晚登臨處,風煙萬里愁。
最後那個“愁”字,像根針,猛地扎進李自成心窩子里。十八年咧!風里來雨里去,刀口上舔血,馬背上顛簸,死人堆里打滾,好不容易打進北京城,坐了金鑾殿。可山海關一戰,精銳折損殆盡……如今落得要靠這潼關天險來抵擋清兵。這世事變幻,快得讓人喘不上氣,讓人無所適從。這潼關天險,真格能靠得住嗎?能擋住那如狼似虎的韃子兵麼?他心里頭翻江倒海,沒個著落。
正胡思亂想著,冷不丁親兵跑來稟報︰高皇後高桂英)從西安派了送信的人來,正在行宮里候著呢。李自成趕忙下了東門城樓,匆匆趕到行宮,接過書信展開一看,兩道濃眉立刻擰成了疙瘩。
原來,在撤回陝西的路上,李自成心里就一直犯嘀咕︰萬一山西守不住,韃子兵打過來,陝西也保不住時,退路在哪兒?他偷偷下了道密旨,讓在西安坐鎮的田見秀趕緊派人從漢中那邊往四川地界發展,先把陝西通往四川的那幾個要緊關隘奪到手,穩住四川方向。這樣,萬一形勢危急到了頂不住的時候,還能有條退路,鑽進川中平原去。田見秀請示過高皇後之後,就派了四川節度使黎玉田、懷仁伯馬科他們,帶著兵從漢中殺了出去。
剛開始還挺順當,黎玉田他們幾個真不含糊,一頓猛沖猛打,把張獻忠手下大將孫可望領著的大西軍給打了個稀里嘩啦,順順當當拿下了順慶和綿州。可誰承想,沒過多久,那張獻忠親自帶著十萬大軍,鋪天蓋地般殺了過來,要把大順軍攆出四川。黎玉田他們連著吃了幾回敗仗,損兵折將,眼下跟賀珍帶著殘兵敗將,困守在漢中城里頭,動彈不得。張獻忠的大軍就屯扎在秦嶺南坡腳下,那架勢,眼看著就要翻過秦嶺殺過來了!高皇後在信里急得不行,讓李自成趕快帶兵回援西安,再晚怕就來不及了!
李自成跟劉宗敏稍微一合計,當下拍板︰留下大將馬世耀,帶著他本部七千人馬死守潼關;其余的所有人馬,立刻跟著他啟程,掉頭去對付張獻忠這個老對頭!事不宜遲,說走就走!
一路緊趕慢趕回到西安,連口熱水都顧不上喝,立刻擂鼓升殿,召集手底下的文武大臣商議對策。大殿上,武將們吵吵嚷嚷,十有八九都主張立刻出兵,跟張獻忠來個硬踫硬!他們認為張獻忠那點家底有限,只要大軍壓過去,準能把他收拾服帖了。
這時候,丞相牛金星出班跪倒,聲音洪亮地說︰“萬歲爺!萬萬不可跟那張獻忠再動刀兵啊!雖說咱們跟他向來有些磕磕絆絆,過去還鬧過些小別扭,可眼下咱們的力氣,得留著對付最要緊的敵人——關外那些虎視眈眈的滿清韃子!要是跟張獻忠殺得你死我活,兩敗俱傷,那可就真著了韃子的道兒,壞了抗清的大局!再說嘍,萬一出師不利,被張獻忠纏住了手腳,韃子趁機從東邊或者北邊打進來,咱們可就腹背受敵,陷入兩頭挨打的絕境了!這險,冒不得啊!”
李自成听完,皺著眉頭想了想,牛金星這話確實在理。眼下這個節骨眼上,跟張獻忠開戰確實不是時候。萬一兩邊僵持不下,殺成了膠皮糖,滿清趁機猛攻陝西,自己可真就首尾難顧,陷入死地了。
“那依丞相高見,咱們該咋辦才好?”李自成看著牛金星問道。
牛金星早有準備,胸有成竹地回答︰“萬歲爺聖明!雖說前些日子跟那張獻忠干了一仗,但跟滿清韃子比起來,張獻忠還算不得死敵!畢竟都是當年一個戰壕里滾出來的老兄弟,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總還有些香火情分在。眼下大敵當前,咱們就該聯合他,一起對付滿清才是上策!皇上您不妨先派一個能說會道、又有些臉面的人,帶上重重的厚禮,去見見那位‘八大王’張獻忠。見了面,先替前頭那場誤會賠個不是,然後掰開了揉碎了跟他講清楚眼前這利害關系——咱兩家要是再打下去,只會讓滿清韃子撿了大便宜!不如聯手抗清,或許還能免了這場刀兵之災,保住各自的基業。”
“嗯……是這個理兒。”李自成點點頭,“那你看,派誰去合適呢?”
牛金星立刻推薦︰“啟稟萬歲,吏政府侍郎、齊侯顧君恩顧大人,跟隨您鞍前馬後十幾年了,是咱老營的底子。他過去跟張獻忠打過交道,互相還算認得,有些交情。派齊侯跑這一趟,最是妥當不過。至于給張獻忠的書信,微臣不才,願代萬歲執筆。”
他說干就干,就在大殿一側擺放的書案前俯下身,提筆蘸墨,刷刷點點,筆走龍蛇,不一會兒就寫好了信。待墨跡稍干,雙手捧著呈給李自成過目。
李自成接過信,展開細看,只見上面寫著︰
敬軒兄台鑒︰
敬啟者,恭祝兄台尊體康健,福壽綿長!
嘗聞輔佐聖世之德操,貴在忠貞不二;統領萬民之風采,首推仁義禮讓。天道運行剛健不息,技藝精妙貴在專一;為人處世須存剛健之氣,行事作為當守純粹之心。前明崇禎皇帝昏聵無能,禍亂朝野,致使貪官污吏橫行,化公為私,荼毒生靈,此等無道之君,正是我等草澤豪杰共同討伐之對象!
遙想當年,兄台與弟等轉戰南北各省,叱 風雲,同為‘十三家’義軍之翹楚,萬千豪杰中之雄杰!兄之威名,誰人能不嘆服?誰人能不頌揚?近聞你我兩軍偶生嫌隙,交兵于川陝之地,弟聞之,實感痛心!此絕非自成心中本意也!
如今形勢劇變,關外滿清韃虜狼子野心,大舉西侵,意欲將我等義軍兄弟盡數剿滅,亡我中華!自成雖才疏學淺,願高舉義旗,沖鋒在前,為天下抗清之先驅!今懇盼兄台深明大義,若能揮師北上,共御強虜,則自成抗清之路不再孤單!你我兄弟若能再次聯手,同仇敵愾,必能重振昔日聲威,掃滅虜寇,共創一個仁義昭彰、百姓安樂之天下!
弟李自成 頓首拜呈
看著牛金星替自己寫給張獻忠的這封信,李自成心里頭反復掂量了幾遍。眼下這局面,似乎也只有聯合張獻忠這條路了。若能說動他,至少能多一份抗清的力量,總比多一個強敵要好。金銀珠寶?有的是!從北京拉來的幾十大車還在庫里堆著呢。牛金星親自去庫里挑揀,備下了厚厚的一份重禮。一切準備停當,齊侯顧君恩拜別了李自成,帶著書信和厚禮,翻身上馬,直奔成都去見那張獻忠了。
再說成都城里頭的張獻忠,雖然佔了成都府,可日子也不那麼舒坦。明朝原先的四川巡撫劉漢儒、總兵張爾奇這些人也沒閑著,不停地組織人馬反撲。川東那邊還有個叫曾英的,帶著一幫子地方武裝搗亂。跟李自成死磕?他心里也盤算著,眼下也不是啥好時候。再說了,當年自己落難那會兒,李自成還曾給過他人馬、軍械和救命的口糧。不是被逼到牆角,他也實在不願跟李自成撕破臉真干起來。可眼下就這麼偃旗息鼓退兵?又顯得好像怕了他李自成,平白讓天下人看了笑話。他正在這進退兩難、抓耳撓腮的當口,嘿,齊侯顧君恩帶著厚禮到了!
雖說在成都也抄沒了不少金銀財寶,可跟顧君恩帶來的、那可都是北京紫禁城里頭的稀罕物件兒一比,成色、樣式、做工,立馬就顯出土氣來了!張獻忠捧著這些金燦燦、亮閃閃的寶貝,眼楮都眯成了一條縫,笑得合不攏嘴。心里頭那點疙瘩頓時消了大半。正好,就坡下驢吧!沒過幾天,他大手一揮,屯在秦嶺南麓的大軍稀里嘩啦就撤回了成都平原。李自成西邊的警報,暫時算是解了。
按下張獻忠這頭不表,李自成可沒閑著,立刻開始調兵遣將,部署人馬,要東邊擋住河南方向可能來的清兵主要是多鐸),北邊堵住可能從河套、陝北下來的敵軍阿濟格),誓死也要守住陝西這塊根基之地!
這一天,李自成正在內殿跟幾個心腹商議潼關那邊的布防和糧草轉運的事兒呢,忽然有親兵飛跑進來報告︰延安那邊的制將軍李過李自成佷子,軍中尊稱“一只虎”)派人送來一封緊急書信!李過輕易不送信,送信必有十萬火急的軍情!李自成心里一緊,趕緊下令︰“快!把下書人帶進來!”
送信的是個瘦高個兒的年輕後生。李自成抬眼一看,覺得面熟,知道是李過身邊的親信侍衛,可一時間叫不上名字來。
這下書人一進大殿,看見正當中龍椅上坐著的李自成,立刻緊走幾步搶到御座前,“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張口就喊︰“二爺!……” ——原來按著李過那邊的輩分,他的親兵都管李自成叫“二爺”。
“二爺”這稱呼剛出口,那年輕人猛地驚覺失言,趕緊改口,聲音都打了顫︰“啊!萬…萬歲爺!臣…臣李二栓給您磕頭了!”說完,就俯下身去,認認真真地行那三拜九叩的大禮。
“李二栓?”李自成一听這名字,想起來了。這小子,幾年前還是李過身邊一個流鼻涕的小親兵呢,如今听說已經是李過前營的六品督尉了,出息了。
他看著李二栓那誠惶誠恐的樣子,語氣放緩了些︰“行了行了,二栓,都是自家爺們兒,甭整這些虛禮了,起來說話吧。”
李二栓一听皇上說免禮,心里一松就想站起來。可剛抬起半個身子,眼角余光瞥見李自成右手邊站著的丞相牛金星,正用那雙刀子似的眼楮狠狠地剜著自己,嚇得他一個激靈,趕緊又趴了回去,把整套大禮一絲不苟地行完了。
李自成看他那狼狽樣兒,反倒笑了︰“呵,栓兒長大了,不是以前那個鼻涕抹得滿臉花的小娃兒咧!”
兩旁站著的劉宗敏、田見秀幾個老兄弟也跟著哄笑起來。李二栓臊得滿臉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為了掩飾尷尬,他慌忙從懷里掏出李過的親筆書信,雙手捧著高高舉過頭頂︰“萬…萬歲!這是制將軍讓小的呈給您的書信!”
李自成接過信,拆開火漆封口,展開一看,眉頭立刻又擰成了大疙瘩。他把信遞給左邊的權將軍、汝侯劉宗敏。劉宗敏識字不多,掃了一眼就順手遞給身旁的牛金星。牛金星接過來,也沒自己念,又遞給了身後一個專管文書的幕僚,吩咐道︰“念!大聲點,念給大伙兒都听听!”
那幕僚清了清嗓子,高聲念了起來。信的大意是說︰派出去的探馬斥候傳回確切消息,清廷那邊,把那個凶狠的阿濟格封為“英親王”,還封了個“靖遠大將軍”的頭餃!這家伙伙同羅洛宏、滿達海、博和托、吞齊喀這幾個貝勒爺,帶著吳三桂、尚可喜這些漢奸降將,統率滿、蒙、漢八旗兵外加綠營兵,足有六萬大軍,已經出了居庸關!他們沒走尋常路,而是繞道長城北邊塞外,一路走一路搜刮駝馬牲口,補充給養。看那架勢,是要從北邊下來,殺奔咱陝西的榆林、延安而來!李過在信里提議︰請皇上率領大軍火速北上延安,兩軍合兵一處,趁著阿濟格剛到榆林,腳跟還沒站穩,給他來個迎頭痛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幕僚念完,大殿里一片寂靜。李自成環視眾人︰“都說說吧,補之李過的字)這個主意,咋樣?”
劉宗敏猛地一拍大腿,聲如洪鐘︰“好!補之娃這主意硬得很!趁阿濟格那龜兒子剛到榆林,人馬疲憊,立足未穩,咱集中兵力,給他來個狠的!一戰就把他打趴下!收拾了他,咱立刻回師向東,從潼關殺出去,沖進河南!去抄多鐸那小王八羔子的後路!前頭有南明弘光皇帝的長江四鎮官兵頂著,後頭有咱大順的精銳猛踹他屁股,兩頭一夾擊,多鐸這路韃子兵不死也得脫層皮!只要宰了多鐸,大局就活泛了!咱先折斷多爾袞這老狗賊的兩條胳膊阿濟格和多鐸),再回師殺進北京城,非把那群忘八蛋滿韃子趕回山海關外喝西北風不可!” 他這番話,說得眾人熱血沸騰。
牛金星在旁邊也跟著使勁點頭。他雖然老家是河南的,可為了顯得跟闖王更親近,特意學著陝北腔調附和道︰“對著咧!陝北延安是咱老營的根兒,在咱家門口收拾阿濟格,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再好不過!”
李自成心里也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現在多鐸那小子正往南邊打,沖河南中部使勁兒呢,一時半會兒顧不上西邊。趁這空檔,先集中力量干掉阿濟格,確實是個劃算的買賣!
他還是有點不放心,轉頭看向一直沉默的軍師宋獻策︰“軍師,你看這事兒……能行不?”
宋獻策捻著幾根稀疏的山羊胡子,沉吟片刻,點點頭︰“回萬歲,此計可行,戰機難得!待臣到後面靜室之中,焚香禱祝,再打上一卦,看看天意如何?”
眾人屏息等待。沒過多久,宋獻策從後面轉出來,臉上帶著一絲笑意︰“稟萬歲,卦象大吉!上上簽!主‘龍戰于野,其血玄黃’,正合此時出擊!大利于出兵征伐!”
李自成聞言,精神大振!一拍龍椅扶手︰“好!軍師吉卦既現,天意助我!事不宜遲,即刻傳令︰大軍開拔,星夜兼程,趕奔延安!著田見秀再從漢中方向抽調一萬精兵,由果毅將軍郝大勇統領,隨後跟進!兩軍限期在延安城下會師!”
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劉宗敏、劉芳亮緊隨李自成左右,正要啟程。李自成的義子、潼伯李雙喜快步走過來,單膝跪地稟報︰“父皇!綿侯袁爺袁宗第)派人送來捷報!他們在河南懷慶府打了個大勝仗,攻下了濟源城,斬殺韃子兵一萬多人!眼下正乘勝圍攻懷慶府城沁陽縣)呢!”
李自成此刻坐在一輛特制的車輦上軍情緊急,皇帝的繁瑣儀仗都免了)。這車輦是牛金星特意安排的,一輛馬拉的大車,前頭兩匹健馬拉套,中間一匹馬駕車,三匹馬拉著,在狹窄崎嶇的山路上也能靈活轉向。車頂上撐著五彩的華蓋,裝飾著用黃鸝和百靈鳥羽毛聯綴成的穗子,華麗得很。車轎的每一面都畫著兩條盤旋飛舞的金龍,每條龍都張嘴餃著上面頂蓋的一個角;龍的兩只後爪畫在車廂兩側的扶手 )上,活靈活現,好像隨時要蹬地飛騰起來!這車輦雖然比不上北京城的龍輦,但在當時已經足夠奢華,彰顯著天子威儀,神聖不可侵犯。
一听這捷報,李自成在車輦上高興得差點蹦起來,連聲說︰“好!好!漢舉袁宗第的字)他們打得好!硬氣!快,把折子拿給朕看!”
飛快地看完袁宗第報捷的折子,李自成興奮得滿臉紅光,對車旁的劉宗敏、劉芳亮等人揚著折子說︰“斬殺一萬多韃子兵!好!過癮!總算給咱老營的弟兄們出了一口惡氣!看那多爾袞老狗賊,還敢不敢小瞧咱大順兒郎!”
原來,就在這1644年10月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跟清軍交手屢次吃敗仗的大順軍,在河南懷慶地區,由綿侯袁宗第親自指揮,打出了一波漂亮的反擊!袁宗第集結了山西垣曲和河南蘭陽的兩萬多馬步精兵,在10月12日突然發起進攻,勢如破竹,連續攻克了濟源、孟縣兩座城池。清朝的懷慶總兵金玉和這家伙是梅勒額真出身,署理懷慶總兵,正經八百的正二品大員)帶著兵出來攔截,在柏香鎮跟大順軍硬踫硬干了一仗。結果呢?清軍被殺得大敗虧輸!金玉和本人,還有副將常鼎從二品)、參將陳國才從三品)這些高級將領,一股腦全被陣斬!清軍幾乎全軍覆沒!這麼高級別的將領一次折損這麼多,在清軍入關以來,還是頭一回!大順軍乘勝追擊,接著就包圍了懷慶府的府城——沁陽縣。清朝的衛輝總兵祖可法帶著殘兵敗將縮在城里死守,同時玩命地向北京的多爾袞發出十萬火急的求救信兒。多爾袞接到告急文書,果然大驚失色,立刻下令讓原本南下追擊南明勢力的豫親王多鐸,全軍掉頭向西救援懷慶!大順軍最終被多鐸擊退。而多鐸這支清軍主力,在解了懷慶之圍後,並沒有再南下,而是直接調轉兵鋒,殺氣騰騰地撲向了陝西的門戶——潼關!這是後話。
李自成當即下令︰把綿侯袁宗第在懷慶大勝的捷報,火速傳諭全軍!隨後又對送奏折的信使說︰“回去告訴綿侯,打得好!讓他們放手打!多收復些州縣,把河南的局面徹底給我打開!”
送折子的人飛馬離去。很快,大順軍各營都听到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全軍上下頓時沸騰起來!當兵的互相拍打著肩膀,咧著嘴笑︰“哈哈!滿韃子也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也不是三頭六臂!咱也能打得他們滿地找牙!”“就是!怕他個球!干!”
大軍一路向延安開進,幾天後已經到達陝北的洛川地界。就在此時,田見秀從西安派出的快馬信使,風塵僕僕地追了上來!帶來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多鐸率領的數萬清軍主力,已經從河南懷慶掉頭向西,殺敗了袁宗第!他們沒有繼續向南去打南明,而是直接沖著潼關殺過來了!
潼關危急!!!
李自成在車輦上听到這個消息,驚得臉色煞白,好半天說不出話來,只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板直沖頭頂!他定了定神,強壓下心頭的恐慌,立刻傳令︰全軍停止前進!就地休息待命!同時派人火速去請劉宗敏、宋獻策和劉芳亮到御前議事。
幾個人湊到車輦旁,臉色都異常凝重。商議的結果很快出來了︰必須立刻回師!潼關不能丟!馬世耀手下只有七千人馬,無論如何也擋不住多鐸的數萬虎狼之師!一旦潼關失守,西安必然不保!陝西老家就全完了!
李自成咬著牙,下了決斷︰大軍立刻轉向,星夜兼程,回救潼關!同時,派出另一路快馬信使,飛馳通知後面正在趕來的郝大勇,繼續進軍延安和榆林,去援助李過和高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