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奉佛幾十載,持齋幾十年,此刻強咽下一口口寡淡的雞蛋,終忍不住哽咽落淚。
身旁侍立的宮人內侍見狀,紛紛伏地跪倒,屏息不敢作聲。
“陛下……”
“佛陀啊……朕此一生罪業,當真……無可贖還麼?”
蕭繹展開朝廷使者送來的敕令,竟是要求他退兵。
心里的盤算,本就是想借侯景逼死父兄後,好爭奪著天子之位,所以才一直屯兵不前。
如今朝廷送來這道退兵詔令,反倒正中他的下懷。
送使返回後,便下達退兵指令。
中記室參軍蕭賁急急奔來“殿下,不可退兵啊,殿下!”
蕭繹蹙起眉頭,先就惱他借下雙六棋時挖苦自己無勤王之意。
眼下尤想一聲令下直接將他處死,礙于大軍之前,生生憋著氣性。
“殿下,侯景以人臣身份舉兵向闕,若他真撤軍,未及渡過,連童子都能斬身首。他定然是不會撤軍的。
殿下您領十萬大軍,還未見到叛軍就撤退,這如何能行?”
“如何行不得?朝廷敕令如此,汝是要孤抗旨不成?!”
蕭賁怔怔地立在原地,望著大船紛紛起錨離岸,營寨被拆作狼藉一片,不由得黯然長嘆。
“侯景之亂豈是侯景一人為禍啊!”
轉身向東,俯身長拜,算是與昔日繁盛的大梁,作最後的告別。
蕭繹雖撤軍,但還是命全威將軍會稽王琳運送軍糧前往建康。
王偉閱罷北方細作傳來的密信,只默然將信紙折入袖中。
蘭京本就是意外之棋,用不用得了,都隨天意。
眼下台城未下,侯景怎會有心思去尋一壇酒?
進入軍帳,將蕭繹已經退兵的軍報呈遞給侯景。
同時說道“荊州軍已退,東府糧草盡數運入石頭城。
這些時日以屬下所觀,南岸諸軍動向,號令不一,並非真正勤王,大多乃作觀望之勢。”
徐思玉此時也說道“據說台城病死者越來越多,大王,若此時攻城,城內必定能夠響應大王!”
“既已至此,當初與朝廷所立盟約,又該如何毀棄?”侯景直言問道。
王偉道“大王以人臣舉兵,圍守宮闕已過十荀,逼辱妃主,凌穢宗廟,懷著這些罪名,天下縱大,卻已難有大王容身之地。
自古成王敗寇,史書乃勝者之筆,盟約算得了什麼?願大王且觀其變!”
看王偉等人都主張毀約攻城,蕭正德終于松了口氣,忙說道
“大功將成,豈可放棄?若王不願擔這違約之人,何不上奏抗表?讓城內先毀盟?”
侯景一听,這倒是個好主意,看了一眼王偉“這事好好辦!”
王偉的文筆如刀。
以意非言不宣,言非筆不盡,細數蕭衍十過。
其一,縱是敵國交戰,聞對方喪事亦當暫止兵戈;即便平民相交,亦可托付孤兒性命。然梁主身為一國之君,竟背棄與高氏盟約,見利忘義,失信于天下。
其二,梁主遣臣北伐河北,卻自統徐州之師,委任庸將貞陽侯統軍,致全軍潰敗,臣之妻兒慘遭屠戮。此實為陛下負臣之深。
其三,輕信貞陽侯謬啟,重啟與高澄求和之議。臣屢次諫阻,竟遭閉目塞听。朝令夕改至此,童子尚覺羞愧,況一國之君反復無常?
其四,貞陽侯數萬精兵不敵慕容輕騎,兵敗被俘仍得庇護。陛下竟欲以臣交換此敗軍之將,豈是君主應有之道?
其五,臣舉州歸附,羊鴉仁初拒不納;既得之後又無故棄守,陛下不加責罰,反令其執掌北司。失土無罪,臣得地無功,功過不分竟至于此。
其六,鴉仁為掩失職之過,反誣臣謀反。謀逆必有實據,豈能空口無憑?陛下不察究竟,默然听信,忠奸不辨令人心寒。
其七,趙伯超臨陣攜妓逃亡,全軍覆沒,按律當誅九族。然其賄賂宦官,竟復任州職。如此賞罰不明,何以立國?
其八,臣治軍嚴謹,裴之悌等人畏臣約束,擅自撤防。陛下不究其違令之罪,反信其讒言。如此待臣,令忠良何所依托?
其九,朱異擅權軍務,周石珍執掌兵械,陸驗、徐 把控糧餉,皆公開索賄,政令不通。臣因不行賄賂,屢遭壓制。朝中貪腐橫行,忠言難以上達。
其十,鄱陽王鎮守合肥,與臣相鄰。臣以宗室之禮相待,然其庸懦多疑,每以刀兵相向,或誣臣謀反,或挑剔細故。宗室猜忌若此,實寒忠良之心。
還書上‘其余條目,不可具陳。’
除此之外,從學術(斥前朝儒學)、經濟(鐵幣亂市)、典章(庸才濫竽朝堂)、宗親(蕭綜叛國、蕭綸失德)、浮靡(濫建佛塔耗損民力)逐一指斥蕭衍之失。
又嘲皇太子好珠玉,喜酒色,言輕薄,邵陵王蕭綸殘暴,湘東王群下貪縱,南康、定襄王之屬,如沐猴冠耳,徒有其表,毫無才能。
直指‘親為孫佷,位則藩屏,臣至百日,誰肯勤王!’。
說得不留余地。
蕭衍看後,只覺怒火攻心,又慚又惱。
蕭綱垂首立在他身側,不敢作聲。
“這就是與亂臣賊子媾和的下場!
如今怎樣?如今怎樣?你一件件,一樁樁應了侯景,可他呢?非但未退一兵一卒,
反倒指著朕的鼻子辱罵,連整個宗室親族、整個大梁上下都被他罵盡了!
這下可痛快了?”
“朕何苦信他緩兵之計?”
蕭衍如今怕的不是死,而是身為一國之君,實忍不了這番羞辱。
蕭確忙跪地“陛下,侯景如此,就是背盟棄信,為今之計當速速遣使聯絡援軍,號召援軍出兵共擊侯賊!”
蕭綱心中明白,南岸那些援軍根本指望不上。可面對侯景這些抗表,他已無話可說。
與逆賊何談信義?縱使委曲求全,終究不過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三月,丙辰朔(初一),立壇于太極殿前,告天地。以景違盟,舉烽鼓噪。
被圍這般久,堂堂的天子尚缺米糧,城中百姓十人九死,守軍由最初兩萬,到如今不足四千,還因缺糧缺鹽,多是羸弱病體。
台城內尸橫遍野,早春的花開卻掩不住漫天腐燻。
城中尚存的人,聞鼓心木,望煙意冷,誰曾親歷這般地獄?除了絕望,還剩什麼?
喜歡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