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之外貿員

第753章 產品知識差遠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羽衡 本章︰第753章 產品知識差遠了

    做外貿業務,存在交貨質量風險,這個好理解。外貿行業里,有句話叫作,做熟不做生。說的就是,有交易記錄的外貿公司和外貿工廠之間,一旦形成了合作關系,輕易不要更換合作方。

    外貿公司和外貿工廠在產品質量上有共識不容易。他們之間肯定有過磨合經歷,扯過皮,不願意再在產品質量這件事上傷腦筋,傷和氣,外貿工廠才能保質保量交貨,外貿公司才會按時按價付款。

    質量問題在非標準化外貿業務中最容易出現。比方說,工藝品出口業務。

    賈勇做工藝品出口業務,沒走過彎路,沒吃過虧,著實是因為有他師父陳淑娜罩著他。又有王 在旁邊陪著,手把手教著。要不然,就光廠家給新外貿員上的手段,就夠他喝一壺的。

    賈勇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從來不敢在工藝品出口工廠面前擺外貿員的架子,見人矮三分,讓人家看在他師父陳淑娜和王 的面子上不忍對他下手。

    賈勇做那一單羊脂玉佛造像業務時,他反復跟客戶確認業務流程,原料供應方式和樣品,就是為了防止客戶在質量上找出瑕疵,影響了合同執行。

    賈勇的同事邵燕,在自己家鄉景德鎮栽了跟頭,也是因為產品質量問題。

    邵燕在景德鎮做業務找的都是熟人,但他們都沒有做出口業務的經驗,在做出口業務上是生手。邵燕還是犯了做熟不做生的忌諱。

    有出口經驗和沒有出口經驗的陶瓷廠都是生產萬壽瓷的,能有多大區別呢?區別不在萬壽瓷本身,區別在包裝箱上。

    就是這種在賈勇聖保羅住處里堆得到處都是的散發著馬糞味的包裝箱。

    出口標準的包裝箱是五層瓦楞紙。這種包裝箱里,不管裝的是重量輕的節能燈,還是重量沉的陶瓷。必須要能夠摞起來五個包裝箱,這正好是集裝箱的高度。要做到在一個包裝箱上摞四個同樣份量的包裝箱,最下面的包裝箱不變形。

    一般內銷包裝箱用的是三層瓦楞紙包裝箱,承重能力不夠,包裝箱容易變形。包裝箱一旦變形,里面多好的瓷器也都壓壞了。

    在專業的陶瓷出口工廠里,庫存產品的包裝箱要定期更換。特別是在天氣潮濕的江西景德鎮。像賈勇從工廠拿的五十年代的存貨,光每年換包裝的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就不是邵燕找的那些民營小廠能承擔的了的。

    外貿員對于質量問題心里都有數。邵燕早就知道,就她開出來的價格,她那些老鄉給她供的貨就好不了。

    邵燕的如意算盤是,把這批萬壽瓷送上船就萬事大吉了。從華東的任何一個港口出發的貨輪,快船要走一個月左右,慢船要走至少四十五天。等葉先生打開集裝箱看到一堆陶瓷碎片的時候,邵燕完全可以解釋說,這是船公司的運輸問題。

    邵燕聰明反被聰明誤,沒想到葉太太讓葉先生在裝船前再驗一次貨。邵燕的如意算盤就沒打成。

    外貿公司還有一項基本功就是外貿單證業務。外貿單證是外貿公司發貨的憑證,也是外商付款的依據。事關外貿業務的結算,一點兒都馬虎不得。

    在外貿專營時期,單證業務開始不受重視。後來吃了很多虧,吃了很大的虧,才發現外商比外貿公司工作態度更認真,外貿單證有一點兒差錯都不行。

    為了加強單證業務管理,外貿公司成立了與業務科室並立的單證科,在外貿業務的鼎盛時期,外貿公司的單證科就有幾十人之多。

    賈勇不是外貿科班出身,做單證的功夫就不夠。華藝國貿公司是新外貿公司,沒有專門的單證科,單證業務都要外貿員自己做。

    那個時候還沒有電腦,外貿單證都是用打字機敲出來的。賈勇記得,師父陳淑娜讓他做的第一份外貿合同,他打了九遍,敲作廢了八份合同。賈勇怕師父陳淑娜責備他,嚇得直冒汗。師父陳淑娜安慰她說,她剛當外貿員時也這樣。

    賈勇是他們同期進華藝國貿公司的大學生中,第一個培養出來的外貿人才。他和其他八個外貿員比起來,外語的能力要弱一些。特別是不能跟學俄語的王鵬比。但賈勇從一畢業就跟著師父陳淑娜做業務,他對外貿業務的熟悉程度又是其他八個外貿員沒法比的。

    外貿工廠在開始做外貿業務的時候,大量招聘高校的外語系畢業生。效果不好。外貿工廠就跟高校提出,外語系的學生不好使,需要既懂外語,又懂外貿的大學生。

    高校還真就根據外貿工廠的建議修改了專業設置。于是就有了外語外貿專業。賈勇的同事張志強在廣州讀的就是外語外貿專業。

    張志強到華藝國貿公司工作後,季總安排陳淑娜帶他,陳淑娜這樣的老外貿員卻覺得張志強不是干外貿員的材料。那就不是帶徒弟,更像是帶幼兒園的小朋友,得不眨眼珠地看著。

    季總無奈,只好把張志強安排在了財務部。像張志強這樣的學外語外貿專業的大學生在外貿公司里轉行的也有很多。可見培養一個外貿人才,不是學校教育能夠獨立完成的。

    外貿交易慣例可以教,語言可以教,但是產品知識是教不了,也教不完的,完全要靠外貿員自覺主動學習。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賈勇工作以後,做過皮夾克,他留意工廠里師傅的選料下料過程,能分辨出皮料質地的好壞,能從工廠送來的貨里挑出毛病。

    賈勇還跟關先生和老周做過日雜百貨,一路上關先生教了他不少東西。賈勇跟葉先生做過陶瓷,工廠里的各個環節他都走遍了,跟工廠的外貿科長詳細了解生產加工的全部工序。出了幾批貨以後,他差不多已經是半個專家了,能跟做了一輩子陶瓷的葉先生聊得頭頭是道,讓葉先生驚訝不已。

    就是沒做過的業務,賈勇也留意產品方面的知識。同事魏振做了羊絨出口業務以後,賈勇經常向他請教羊絨業務知識。方田穿的羊絨大衣和羊絨衫,賈勇一搭手,就能說出含絨量。怪不得方田說,她和賈勇同樣進了外貿公司,但她的產品知識比賈勇差遠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職場新人之外貿員》,方便以後閱讀職場新人之外貿員第753章 產品知識差遠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職場新人之外貿員第753章 產品知識差遠了並對職場新人之外貿員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