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第一攪屎棍

第472章 老郭害羞了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終南九道 本章︰第472章 老郭害羞了

    原本需要15天的路程,江寧率領5000騎兵晝夜不停,僅用7天便趕到洛陽。

    得知江寧親自到來,郭允厚和楊漣激動壞了,趕忙前去迎接。

    江寧翻身下馬,看著眼前模樣略顯狼狽的兩人,笑著說︰“老郭呀,才大半年不見,你怎麼搞成這副樣子?”

    郭允厚撓了撓頭,笑著回應︰“老夫天生勞碌命,自從來到河南,就沒日沒夜地干,哪比得侯爺坐鎮京師,風采依舊。”

    這時,江寧走上前拍了拍楊漣的肩膀︰“楊大人,你干得很不錯,在河南揪出了不少貪官污吏、奸商劣紳,京里經常收到消息呢。”

    楊漣听了也笑了笑。

    隨後,江寧從懷中取出朱由校的聖旨遞過去。

    郭允厚和楊漣仔細查看後,立馬轉身回房,將裝有傳國玉璽的石盒拿了出來。

    江寧走上前,打開石盒,看著眼前這枚令無數人瘋狂的傳國玉璽,不禁感慨︰“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看到此物。”

    隨即合上蓋子,立馬安排人裝上馬車。

    這時,郭允厚開口道︰“侯爺,還請稍等兩天,老夫把公務交接完,與你一同回京。”

    江寧略作思考便點了點頭同意。

    畢竟郭允厚身為戶部尚書,眼下快到年底,戶部一大堆事還等著他回去主持呢。

    之後,郭允厚跟著江寧、楊漣來到河道工地。

    看著正在忙碌的場景,江寧不禁心生感慨︰百姓果然淳樸無私。

    此時天氣已逐漸寒冷,但大家依舊熱情高漲。

    沒過多久,左光斗和周王朱恭枵也趕了過來,江寧上前與眾人一一打過招呼,又詢問施工進度,左光斗也是全程對答如流。

    听著左光斗條理清晰、井然有序的匯報,江寧不禁感慨︰這位“大明一級抬杠運動員”之前真是用錯了地方,要是讓他早早來疏通河道、興修水利,哪會有那麼多糟心事?

    就在這時,左光斗略帶感慨地說︰“只是如今天氣漸冷,再過些日子下了雪就得停工,等到來年春暖花開才能施工。

    可河道上這幾萬緬軍俘虜和僧人,到時候不干活朝廷還得管飯,實在不劃算。”

    郭允厚听完也皺起眉頭說道︰“畢竟這些人都是待罪之身,白白管飯太不劃算了。”

    江寧聞言,思索片刻笑著說︰“要不這樣,閑著也是閑著,過段時間讓他們建窯燒磚。

    本侯一路走來,見不少百姓住的是木質或茅草房屋,回頭把這些磚頭分發給百姓,用來重新修建房屋。

    如今京城魏公公也在這麼干,百姓們別提有多高興了。”

    郭允厚趕忙笑著說︰“還是魏公公法子多!”

    左光斗也點頭贊同。

    站在旁邊的周王朱恭枵笑著說︰“江侯爺說得對,這事回頭本王親自盯著,誰敢偷懶,本王就把他放到磚窯里燒了。”

    江寧聞聲抬眼望去,看著這位歷史上頗具傳奇的周王爺,仔細打量起來。

    原本歷史中,李自成圍攻開封,這位周王爺不僅打開糧倉,還把王府的錢財全部搬出來犒賞守城士兵,李自成久攻不下,還被射瞎了一只眼楮,最終大怒之下,下令水淹開封。

    雖然最終城破,但周王卻在王府侍衛和百姓的掩護下逃了出去,口碑很不錯,遠比那些混吃等死的藩王強多了。

    這時,幾名士兵抬著木桶走上河道工地,扯著嗓子喊︰“喝湯了,喝湯了,都排隊一個一個來!”

    只見這些緬軍俘虜和和尚全都自覺排起隊領湯。

    江寧看得略感好奇,開口詢問︰“這是什麼湯?

    為什麼只給這些緬軍俘虜和和尚喝,不給百姓喝呢?”

    左光斗趕忙解釋︰“侯爺有所不知,這是周王殿下親自調配的提神醒腦藥湯,能讓人精力充沛、干活不知疲倦。

    之所以不給百姓分發,是因為這藥湯有副作用,對身體有損傷。”

    江寧听完直呼︰“我靠!

    這位周王殿下還有這一手,實在是小瞧了!”

    隨後,眾人在河道上巡視起來。

    江寧看著青石黃土堆砌的河堤,略微皺眉——他知道這是如今加固河堤最好的方法,但遠沒有後世水泥修建的牢固。

    若是修建城牆,還可以用雞蛋清、糯米粉、石灰加固,質量一點不比後世的水泥差,可修建河道卻沒辦法用這些,畢竟糧食是緊缺物資,這麼大的工程,朝廷也扛不住。

    江寧忽然靈機一動︰自己為什麼不嘗試讓人燒制水泥呢?

    畢竟現在有這麼多免費勞動力。

    于是略作思考,讓人取來紙筆,將燒制水泥的方法和流程詳細寫下來,交給左光斗。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左大人,這是大明皇家科技院從《永樂大典》中找出來的燒制水泥的方法,你讓人試試燒制。”

    左光斗听得雲里霧里,疑惑地問︰“侯爺,這水泥是個什麼東西?

    到底是水還是泥呀?”

    江寧想了想,將水泥的特性與效用說了一遍。

    左光斗听完大驚失色,滿臉震驚地說︰“真的能堅硬如石?”

    江寧點頭道︰“若是能在里面加入鋼鐵,必將更加牢固。”

    左光斗趕忙說︰“加鋼鐵太奢侈了,要是這水泥真有侯爺所說的功效,用來修建河道就足夠了。”

    隨即小心收好江寧寫下的制作方法。

    一旁的周王朱恭枵更是雙眼放光,自己才剛上任,還沒表現呢!

    本以為河道工地干不了幾天,就要放假回家了,正滿心失落,沒想到這麼快又有活可干了,又能表現一番了。

    隨後,江寧表示可以讓左光斗先嘗試燒制,稍後會從京師派人前來協助。

    之後,江寧便領著郭允厚、楊漣啟程返京。

    一路上,眾人火速趕往京師,畢竟朱由校還等著江寧回去復命。

    途中,郭允厚詢問京師的情況,江寧簡單說了說。

    郭允厚听完雙眼放光,沒想到自己在河南大半年,京城發生了這麼多事,國庫還有了這麼多收入,心里樂壞了。

    但他又覺得不夠,笑著說︰“侯爺,老夫在河南累死累活考古大半年,才掙了區區400萬兩,要不您再想個法子,幫忙湊上600萬兩,爭取弄夠1000萬兩,湊個整數?”

    江寧聞言,臉色頓時黑了下來,沒好氣地說︰“法子倒是有,就不知道你這老家伙扛不扛得住。”

    郭允厚聞言大喜,趕忙笑著說道︰“侯爺但說無妨,扛得住也得扛,扛不住還得扛,拼了老夫這條老命也無所謂。”

    隨後,江寧嘿嘿一笑︰“如今京城乃至北直隸,不少百姓都在大搞牲畜養殖,朝廷按市場價格進行收購,尤其是京營對牲畜的需求量特別大。

    但如今天寒地凍,許多百姓家的母豬都等著配種,但是種豬卻不夠用了。

    要不老郭你去試試?

    30文一天,還可以舔豬咪。”

    話剛說完,郭允厚瞬間愣在當場,隨後臉色通紅,不知是害羞了,還是給興奮的。

    跟在江寧身旁的楊漣、張文和二人則直接笑出了豬叫聲。

    隨後,眾人一路疾馳,又用了7天趕回京城。

    江寧第一時間帶著傳國玉璽和郭允厚、楊漣、張文和三人入宮面見朱由校。

    到了御書房,江寧將石盒遞上去,方正化小心接過放在案上。

    朱由校看著眼前的石盒,只覺心髒狂跳,聲音有些顫抖地問︰“江愛卿,玉璽就在這石盒之中嗎?”

    江寧點頭。

    朱由校雙手顫抖,卻沒有立刻打開,而是傳召內閣及在京的幾部尚書前來御書房議事,江寧幾人則在一旁耐心等待。

    不多時,一眾大佬悉數到場。

    孫承宗等人見江寧郭允厚也在現場,略感好奇。

    朱由校神情激動地說︰“今日召諸位愛卿來,是有一件天大的喜事要與大家分享。

    郭愛卿在河南興修水利、疏通河道時,竟找到了失傳許久的傳國玉璽,如今剛送入宮中。

    只因玉璽失傳太久,無人知其真假,想請諸位愛卿幫忙鑒定一番。”

    听到這話,在場眾人全都大驚失色,紛紛圍向郭允厚詢問。

    郭允厚只是一個勁兒點頭,聯想到他“考古”的特殊職業,大家也大概猜出這玉璽的來歷。

    隨後,朱由校打開石盒,將傳國玉璽取出來放在案上,讓一眾臣子鑒定。

    只見大佬們個個神情激動,仔細觀察起來。

    孫承宗率先拿起玉璽在手中端詳,隨後小心翼翼地遞給袁可立,袁可立仔細查看,眉頭微皺,時而點頭,時而沉思,接著又將玉璽遞給溫體仁。

    溫體仁看完後閉目沉思,開始查閱資料。

    之後一眾大佬看完便竊竊私語起來。

    隨後,孫承宗帶頭行禮,開口道︰“老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此物確實是傳國玉璽。上面用黃金瓖嵌的那一角,是王莽篡漢時,王太後將玉璽擲于地磕損後,王莽命人以黃金修補而成。

    至于玉璽另一側的‘大魏受漢傳國璽’字樣,則是魏文帝曹丕在漢獻帝禪位後,為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命人刻下的。”

    袁可立也附和道︰“陛下,此物確實是傳國玉璽,與古籍記載完全吻合。”

    溫體仁也開口︰“啟稟陛下,觀其材質質地,的確是先秦之物。”

    听完幾位大佬的結論,朱由校頓時哈哈大笑︰“真是天佑大明!

    稍後傳旨昭告天下,傳國玉璽被找到了!

    如此一來,天下人自會認為朕乃天命所歸,大明更是得到上天眷顧!”

    朱由校激動過後,又問︰“只是朕該如何告訴天下人這玉璽是如何找到的?

    總不能說是從地里挖出來的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方便以後閱讀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72章 老郭害羞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72章 老郭害羞了並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