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第一攪屎棍

第471章 天子上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終南九道 本章︰第471章 天子上課

    就在郭允厚、楊漣二人12個時辰輪番守候傳國玉璽,盼著朱由校盡快回復的同時,京城也是一派熱鬧景象。

    接到吏部公文的2000多人已陸續到京,就連那些原本在家丁憂卻被奪情的官員、進士、舉人也悉數入京。

    五軍都督府這邊,江寧、張維賢、陳策、沈有容幾位左都督來到京營,為即將降級轉就任地方官的將領舉行隆重儀式。

    看著面前200多名即將脫下軍裝的將領,江寧心中一陣肉疼——這些都是京營的頂梁柱,培養他們五軍都督府也是耗費了大量心血。

    張維賢、陳策、沈有容三位老將臉色陰沉,沒有當場發飆,已經算是給足江寧面子。

    江寧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沉聲道︰“諸位,想必你們已接到五軍都督府和吏部的公文。

    今日過後,你們將脫下軍裝,去地方為官,造福百姓,意味著要從武將轉為文官。

    你們中有人本是棄筆從戎的文人,有人是入營後刻苦學習才有今日成就。

    你們都是大明好兒郎,戰場之上刀槍劍雨都闖過來了,如今放下刀、提起筆治理地方,本侯相信你們一樣能出色。

    希望你們無論在什麼職位,永遠別忘了自己曾是大明京營的士兵——戰場上你們浴血廝殺,守護大明安定。

    到了地方,更要堅守初心,造福百姓。”

    台下幾百名將領瞬間紅了眼眶。

    他們多是文人學子出身,或家境貧寒,或當初被江寧忽悠進入京營。

    起初雖不情願,但在軍營的磨礪中,早已深深愛上這里的軍旅生活,對只會之乎者也的文人格外鄙夷。

    如今要脫下鎧甲換上官袍,實在難以接受。

    一名年輕將領抱拳行禮,紅著眼眶道︰“侯爺,末將有話講。

    如今遼東建奴未滅,林丹汗也只是退回喀爾喀,末將與弟兄們本想先剿滅建奴、打敗林丹汗,到那時無論就任地方官還是退伍回家種地,都毫無怨言。

    可如今正是出力之時,卻要去當地方官,末將實在想不通。”

    說罷,虎目落淚,身旁將領也紛紛紅了眼眶。

    高台上,張維賢、陳策、沈有容心疼不已,恨不得提刀去找楊鶴算賬。

    江寧卻知朝廷難處,必須以大局為重,正色道︰“你們都是大明好兒郎,不少人隨本侯平定西南土司之亂,本侯都記著。

    你們殺敵報國的決心,本侯也都明白。

    但無論戰場廝殺還是治理地方,都是為大明出力。

    這段時間西直牌樓殺了不少貪官,你們中很多人也去看過。

    讓你們去地方,就是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倘若都想著戰場立功,難道就忍心看父老鄉親被貪官污吏欺壓?”

    將士們默不作聲。

    江寧輕嘆一聲︰“今日本侯與三位老將軍為你們踐行,望你們退伍不褪色,牢記自己曾是為大明出生入死的兵。”

    隨後下令卸甲,幾百名將領紅著眼眶,不甘不願地開始卸甲,戰友們含淚上前幫忙。

    卸甲完畢,他們又全部上交了兵器。

    隨後,江寧命人捧來木盤,與陳策、沈有容一同為他們佩戴一等天啟勛章。

    授勛結束之後。

    酒肉備好,江寧一聲令下,各營主將與即將遠行的將領圍坐暢飲。

    江寧、張維賢等人毫無架子,與將士們談笑風生,重溫平定西南、山東平亂、關外廝殺的往事。

    一名將領當場趴在桌上痛哭,其他人也紛紛宣泄心中委屈——為了百姓不再受貪官欺壓,他們接受任命,卻難舍京營羈絆。

    江寧等人並未阻攔,連三軍稽查隊也上前安慰。

    歡送儀式持續到深夜,眾人散去,幾百名將領仍坐在一起懷念京營的軍旅生涯。

    次日,江寧親自帶他們去吏部報到。

    他沒讓張維賢等人同來,怕這幾位脾氣火爆的老同志當場發飆,拆了吏部衙門。

    與楊鶴交接完畢,江寧與將領們一一道別,返回五軍都督府。

    剛到府中,就見張維賢三人臉色陰沉坐在大堂。

    陳策遞過一份公文︰“江侯爺,你看看吧!”

    江寧接過,原來是內閣轉交的抽調人手擔任地方差役、衙役、捕快的公文。

    就在這時沈有榮拍著桌子怒道︰“地方官缺人,咱們京營幫忙也就罷了,可連差役、衙役這些下九流的活兒也要咱們出人?

    將士們哪怕傷殘,咱們五軍都督府也養得起,何必讓他們受這委屈!”

    陳策也出聲附和。

    江寧這才明白,因陳策、沈有榮沒參加御前會議,不知增設正十品、從十品官職的事。

    他解釋道,讓傷殘將士去地方,是讓他們繼續為朝廷出力,且有了品級,不再是地位低下的下九流,能安穩生活。

    張維賢一言不發,顯然對京營的人才的損失氣憤不已。

    經江寧勸解,陳策、沈有容勉強同意,隨後,陳策和沈有容當場放話,若有人敢委屈了這些傷殘老兵,五軍都督府絕不答應。

    江寧笑著贊同,心中暗道︰軍隊護犢子的傳統,果然由來已久。

    另一邊,袁可立、老魏、朱大典、魏廣微等人又在西直牌樓監刑,此次處決涉案官員、吏員及地方士紳300余人,皆與遼餉案有關。

    袁可立當眾宣讀罪狀與判決,老魏則讓人架起火爐熬參湯,自己脫去蟒袍擺弄刑具。

    朱由校下旨,讓在京官員、國子監太學生及楊賀帶來的2000多名預備官員都來觀刑,以示警醒。

    隨著袁可立一聲令下,西直牌樓血流成河,腰斬、斬首、削手、凌遲,老魏也親自動手,秀了一波,殺得酣暢淋灕。

    這場面可把太學生和預備官員嚇得魂飛魄散,唯有老魏樂在其中。

    兩日後,朱由校在太和殿廣場召見2000多名預備官員訓話,五軍都督府及內閣還有幾位尚書一起陪同。

    看著眼前浩浩蕩蕩的人群,朱由校起身問道︰“你們都是大明棟梁,或來自江南任學官,或丁憂被奪情,或從京營轉任。

    即將去地方造福百姓,臨行前,西直牌樓的刑場,你們都去看過了吧?

    那些貪官就是前車之鑒,望你們時刻警醒。”

    除京營出身者外,眾人皆神情一凜,深知那些貪官污吏的慘烈下場。

    朱由校又道︰“地方官最難當,也最好當—,只要讓百姓吃飽穿暖不受欺負,就是好官。

    若想貪污欺壓百姓,自有大明律法和太祖《大誥》盯著,也別抱僥幸。”

    眾人嚇得低頭屏息,唯有京營出身的將領神色如常,他們早就見慣了尸山血海,如今一心只想為民辦事,自然無懼貪官下場。

    朱由校拍了拍手,幾名錦衣衛抬來幾筐糧食︰“民以食為天,讓百姓吃飽是學問。

    你們看看這幾筐糧食,能看出什麼?”

    部分人上前細看,準確說出產地、年份與優劣,朱由校點頭贊賞。

    “借這三筐糧食,朕教你們一個道理︰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朱由校指著第一筐玉米,“這產自山西太原府軍田,百姓與士兵用心耕種,稍後傳旨嘉獎。”

    又指第二筐稻谷,“產自湖廣黃州府,因先前毀田種桑,如今稻谷長勢極差,黃州知府滿門抄斬,湖廣不少官員因此獲罪。”

    再指第三筐小麥,“這是太倉公糧,霉爛生蟲,足見官員瀆職,稍後嚴查太倉。”

    廣場上的人嚇得低頭,江寧卻覺似曾相識,貌似歷史上老朱也用過這招,沒想到朱由校學會了老祖宗手段。

    就在這時,只見朱由校大喝︰“都抬起頭!

    這三筐糧食背後,是貪官、庸官與能臣。

    朕對臣子,賞罰分明。

    你們即將赴任,還望牢記今日朕之言,把百姓放在心上。”

    隨後,朱由校賞賜每人兩匹北方棉布,笑著說道︰“你們多赴任北方及西南任職,你們其中不少是南方人。

    但在朕眼中,地無分南北,人無分南北,都是大明子民。

    當年太祖起兵抗元,從南打到北,當年北方百姓也在抵御蒙元。

    前些年江南遭災時,是北方軍糧救了你們。

    北方苦寒,這棉布做成衣服,望你們記住北方百姓的活命之恩,不負朝廷期望。”

    眾人領旨謝恩,楊賀帶領他們出宮赴任。

    江寧被單獨留下,進入御書房後,朱由校屏退左右,神情激動地手舞足蹈︰“江兄,天大的好消息!”

    說著從一堆奏折下抽出一份公文。

    江寧打開一看,驚得目瞪口呆——竟是郭允厚與楊漣聯名奏報,稱找到傳國玉璽了!

    朱由校得意道︰“這是今早通過錦衣衛快馬送到的,朕起初不信,讀了三遍才確認是真的。”

    江寧也趕忙開口說道︰“恭喜陛下!

    傳國玉璽重見天日,大明江山永固!”

    江寧由衷道賀。

    朱由校嘴上謙虛道︰“玉璽只是塊石頭,治理好天下才重要”,但是臉上得意之色卻藏不住。

    朱由校讓江寧親自去洛陽接回玉璽,又賜下調兵聖旨。

    江寧告辭離開之後,返回五軍都督府又簽下調兵公文,到京營調集5000騎兵,又讓人去錦衣衛鎮撫司找來張文和。

    五千人馬火速出京,直奔洛陽而去。

    張文和疑惑問道︰“侯爺,咱們去洛陽做什麼?”

    江寧告訴了張文和,郭允厚找到傳國玉璽一事。

    隨後又笑道︰“總不能告訴天下人玉璽是郭允厚從地里挖出來的吧?

    所以,文和你的春秋筆法該派上用場了,得給這事添點神秘感。”

    張文和會心一笑︰“侯爺放心,這事卑職最拿手。”

    江寧又叮囑道︰“玉璽回京之後,陛下要昭告天下,到時《天啟時報》也得大肆宣揚一下。”

    張文聞言,趕忙點頭。

    江寧率軍親自出馬,這讓東廠的老魏卻急了。

    江寧這等身份親自出馬,莫非又查出巨貪了?

    可東廠竟毫無消息。

    他琢磨半天想不通,只能痛心疾首道︰“朋友一生一起走,誰要單干誰是狗,江侯爺您怎能吃獨食!”

    與此同時洛陽的楊漣與郭允厚正苦苦等待京城回信,一日沒有收到京城的回信,心他們便不能安心。

    沒過多久周王朱恭枵來找郭允厚,說要去河道衙門巡視一番,希望郭允厚能夠一同去。

    這時坐在旁邊的楊漣卻笑道︰“殿下若無事,可去河道工地看看左大人需不需要幫忙,河道衙門年後再去不遲。”

    朱恭枵雖疑惑,但卻知道楊漣履歷不凡曾經可是東林黨骨干,有大明一級抬杠運動員之稱,更是朝堂之前赫赫有名的鐵骨頭。

    如今轉行干起了錦衣衛,也獲得了第一刑訊高手的名號。

    橫跨文武兩界,如此驚人的履歷,放眼整個大明朝也找不出來幾個。

    所以楊漣話中必有深意,便告辭前往河道工地,協助左光斗治理河道去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方便以後閱讀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71章 天子上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71章 天子上課並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