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內閣首輔孫承宗起身行禮,說道︰“啟稟陛下,太祖洪武初年,給官員制定的俸祿並不低。
但當時國朝初立,百廢待興,國庫緊張,幾年之後太祖便削減了官員俸祿,本打算國庫好轉後再恢復,結果官員們卻開始肆意貪污。
太祖震怒之下大開殺戒,此後官員俸祿便一直延續至今。
此前,朝廷發放俸祿多以米、鈔、銅錢、銀兩、布匹、食鹽等為主,如今朝廷將俸祿提高三倍,且全部以銀元發放。
就拿老臣來說,老臣身為當朝一品,原本月俸87石,年俸1044石。如今漲薪三倍後,月俸261石,年俸3132石。
之前給各級官員核算俸祿之時,每石都是按二塊銀元核算的,這個價格相當高了,也就是說老臣年俸6264塊銀元,再加上陛下平日的賞賜,老臣一家老小生活完全夠用。
如今民間精米一塊銀元能買一石,普通大米可買兩石,粟米、糙米能買近三石,這還不算大明皇家商會每年近2萬銀元的分紅。”
眾人听後紛紛點頭,如今大明官員俸祿確實不低,且全額發放銀元,沒有雜七雜八的東西。
溫體仁接著站出來行禮說道︰“啟稟陛下,孫閣老所言屬實,但還有一點需補充。
官員平日上朝的車馬費,以及遠赴外地公干的費用,都不在朝廷俸祿計算範圍內。
特別是地方官員,其手下的皂吏、幕僚等開支,都需當地官府自行解決,這也是地方官員貪污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朱由校點頭,此次遼餉案牽扯的官員確實以地方官員居多。
朱由校問道︰“諸位愛卿對此有何解決辦法?”
薛國觀起身行禮道︰“啟稟陛下,老臣認為可核算地方官府處理政務的日常辦公支出,並發放銀兩,以此杜絕此類情況。”
然而,他話音剛落,便遭到袁可立和溫體仁的同時反對。
袁可立一臉正色道︰“薛閣老此言,老夫不敢苟同。
倘若朝廷將這些開支核算成銀兩發放給地方官府,能否用在實處尚未可知。
若發放後,地方官府依舊貪污受賄、欺壓百姓,又該如何?”
薛國觀聞言,瞬間面露尷尬,自己居然把這茬忘了,畢竟人心經不起考驗。
江寧閉目沉思,這種問題存在已久。
地方官府開銷沒有明確標準,除正式官吏外,編外人員都由各地官府自行招募,操作空間極大。
就像科技發達的後世,也存在臨時工。
更何況在法律政策尚不完善的古代,諸如衙役、差役、皂役這些編外人員,雖為官府服務,卻被視為下九流,但卻足以欺壓底層百姓。
見眾人低頭不語,朱由校心中涌起無力感。
這時,江寧站起身行禮道︰“陛下,臣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
眾人見江寧開口,面露喜色,深知這位江侯爺平時不輕易發言,一旦開口往往能解決問題或提出重要建議。
朱由校趕忙說道︰“江愛卿,成不成熟暫且不論,你先說說,咱們君臣一同商議。”
江寧說道︰“啟稟陛下,如今貪污之風盛行主要在地方官府。
正如溫閣老所言,幕僚、師爺、差役、衙役、皂役等不在朝廷官員品級內,由地方官員自行招募,卻代表朝廷行事。
雖被稱作下九流,但收拾普通百姓綽綽有余。
既然如此,不妨將這些人納入朝廷官員體制。
大明官員分一品到九品,臣認為可增設正十品,從九品,專為這些師爺、差役等準備。”
眾人听後眉頭微皺,自古以來,只有王朝末年才會大肆增設官職以加強地方管理,防止百姓造反。
王朝盛世通常是裁減官員,江寧此舉讓大家頗為不解。
江寧見狀笑了笑,繼續說道︰“陛下,差役、衙役、皂役雖被視為下九流,但朝廷離不開他們為朝廷做事。
將他們納入朝廷官職體系,由朝廷統一管理並核定俸祿,同時對府、州、縣地方官府人員進行核定,人員也統一由朝廷安排。
就拿師爺來說,通常由地方官府主官自行招募,多為屢試不第的落榜秀才,不妨將他們納入朝廷品級,給予正十品官職,今後地方官府的師爺統一由朝廷選派,不得私自招募。
還有那些衙役、差役等,如此一來,朝廷便能牢牢掌控地方官府,使其無法肆意胡為。”
眾人听了江寧的解釋,紛紛點頭。
此時,戶部左侍郎畢自肅站出來說︰“侯爺,您的辦法雖好,但這無疑會增加國庫開銷。
況且,像地方差役、衙役等,到哪去找這麼多人來填補呢?”
江寧笑了笑說︰“畢侍郎無需擔憂。
地方官府每年向朝廷繳納賦稅時,都會預留一部分銀子作為當地官府日常開銷,俸祿就從這筆銀子中出。
接下來需要戶部牽頭辦好此事,畢竟大明境內各州府及地方官府每年截留多少銀子,只有戶部清楚。”
畢自肅點頭,地方官府截留銀子的事眾人皆知且默認,若將這筆銀子收回朝廷,再發放給新增品級的官員,國庫確實無需承擔太多額外開支。
朱由校接著問道︰“江愛卿,那人員從哪里找呢?
要知道,地方官府招收的差役、衙役等,不少都是市井無賴、潑皮流氓,這也是他們被稱作下九流的主要原因。”
江寧笑了笑說︰“陛下,如今大明除了京營和九邊將士,北方各省都在編練內軍以維護地方安定,兵役三年為一期。
期滿後,表現優異者繼續留任軍中提拔任用,表現一般者退伍自謀生路。
可將這些退伍士兵安排為差役、衙役等,這樣一來他們可以繼續為朝廷做事,還能用一份穩定的活計。
如今京營歷經多次征戰,不少士兵因傷致殘,無法繼續隨軍出征。
雖部分在大明皇家講武堂擔任講官,但仍有不少人靠朝廷救濟。
這些將士久經戰火考驗,對朝廷和陛下絕對忠誠。
他們雖身體殘疾不能再戰,但不影響為朝廷效力,可讓他們擔任地方官府的捕頭、總捕頭之類職務,再從各地編練的內軍挑選部分人員擔任差役和捕快。
這樣一來,這些為大明出生入死的傷殘將士有了體面的生計,還能繼續為朝廷出力,同時也杜絕了地方官府招募無賴欺壓百姓、敗壞朝廷名聲的現象。”
朱由校听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後問眾人︰“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眾人思考片刻後,小老弟溫體仁趕忙起身率先表示支持江寧,小老弟薛國觀緊隨其後,就連向來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袁可立也表示認同。
唯有吏部尚書楊鶴,臉色蒼白,心中叫苦不迭,暗自思忖難道這些人員都要自己想辦法去找?
這官簡直沒法當了,還不如回家種地。
就在楊鶴考慮是否要當場向朱由校辭職時,朱由校開口了︰“既然如此,此事就這麼定了。
稍後朕會發旨通告天下,此事由內閣牽頭,交給孫師傅和袁愛卿負責辦理,所需人手,各部衙門無論文武都需全力協助。”
這時,孫承宗忽然問道︰“陛下,那地方官府原有的師爺、差役、衙役等該如何處理?
總不能全部勒令辭退吧?”
朱由校沉思片刻後笑著說︰“這事簡單,這些師爺就交給楊愛卿處理,全部進行考核,有能力的留下來,沒能力的全部勒令清退,作奸犯科的全部按大明律嚴辦。”
楊鶴听後心中大喜,覺得又能借機選拔一波人才,畢竟師爺行業雖被人輕視,但其中不乏有真才實學之人,雖如今選拔如同屎里淘金,但有總比沒有強,于是趕忙起身領命。
緊接著,朱由校臉色一正說道︰“至于衙役、差役等,大多是市井之徒、潑皮流氓,正好廠衛在巡視天下,讓他們好好查一查,有作奸犯科者按大明律嚴辦,省得他們打著朝廷名號禍害百姓、敗壞朝廷名聲。”
眾人趕忙領命,老魏心里更是樂開了花,覺得又有機會施展手藝,積累功德,離自己建祠立廟、享受香火又近了一步。
見事情商談完畢,眾人準備起身告辭,畢竟大家都公務繁忙。
誰知朱由校再次開口︰“剛才經諸位愛卿啟發,朕決定暫時不給官員漲俸祿了,但所有官員每年額外多發一份車馬費。
若是遠赴外地辦公,可再多發一份補貼,此事就交由畢愛卿仔細核算後上報于朕。”
畢自肅趕忙起身領命,漲俸祿花費巨大且效果未必好,發補貼花錢少還能落個好名聲,自己可得好好辦。
況且江寧剛提醒過他,地方官府私自截留的銀子要收歸朝廷,統一進行發放,這樣戶部就不用全額承擔費用,而且還能把問題解決了。
畢竟自己的頂頭上司郭允厚可是出了名的要錢還要命,要錢不要臉,而且馬上要回京述職了。
雖然戶部出了一部分,到省的更多,郭允厚回京總不至于在戶部大堂把自己掐死吧!
緊接著,朱由校輕咳一聲說道︰“為鼓勵地方官員積極辦公,在俸祿之外,朕決定對天下所有官員恢復張居正的考核法。
考核優秀者,加獎一份俸祿。
考核一般者,沒有嘉獎。
考核較差者,先予以警告,若屢教不改則罷官奪職,情節嚴重者,按罪論處。
此事交由內閣和吏部楊愛卿共同辦理。”
眾人听後心頭一緊,深知官員們的苦日子又要來了。
畢竟當年張居正的考成法,讓那些混日子的官員叫苦不迭,每天要做三份工作報告,每月進行工作總結匯報,年底還有全方位考核,把官員們折騰得夠嗆。
但這考成法雖變態了一些,卻大大提高了官員行政效率。
難怪朱由校留著眾人,原來是後面藏著大招。
不過大佬們思索片刻後,覺得也能接受,畢竟現在朝廷工作強度與考成法時也相差無幾,無非多寫幾份報告、多做幾次檢查,手頭事情本就多,多這一點也無妨。
更重要的是,大佬們在京城忙得不可開交,那些原本在地方混吃等死、為非作歹的官員,接下來可要面臨如同地獄般的日子了。
畢竟張居正的考成法主要針對地方官員,如今江寧諫言增設官員品級,堵死了師爺、差役等撈油水的路子,朱由校又祭出考成法,就看這些地方官員如何抉擇。
想繼續當官就得好好干,不想當官就趁早回家種地,還想發財就準備一家老小見閻王,想躺平擺爛就等著蹲大牢吃皇糧。
見眾人接受了考成法,朱由校這才笑著讓眾人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