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第一攪屎棍

第403章 文人誤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終南九道 本章︰第403章 文人誤國

    見這群清流黨文官連自己人都拋棄了。

    老魏笑著說道“如今楊總兵正在率兵圍剿白蓮余孽,若此時將他撤職下獄、以罪論處,恐怕會寒了前方將士們的心。

    依咱家看,三法司會審趙顏,判其株連三族,要不干脆改為誅其九族。

    等楊總兵徹底平定白蓮余孽後,命他進京述職,然後再做定奪。”

    朱由校听後點了點頭,說道“魏大伴言之有理。”

    江寧等人也趕忙幫腔。

    周起元三人不敢強硬對抗,畢竟老魏現在還能心平氣和講道理,已經算是皆大歡喜了,萬一他不講道理直接動狠的,他們可不是老魏的對手。

    就在此時,戶部尚書郭允厚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白蓮反賊擾亂山東半年有余,如今雖有巡撫解學龍與英國公安撫百姓。

    但老臣認為應再派遣得力人手前往山東,盡快恢復當地民生,重新劃分無主之田。

    眼瞅著離播種的日子沒多少了,必須讓百姓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否則再拖下去,又得朝廷撥糧救濟了。”

    朱由校聞言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任命內閣大學士溫體仁為欽差,戶部右侍郎魏浚為欽差副使,前往山東重新劃分田地,盡快安撫百姓,讓百姓恢復正常生活。”

    在場眾人心里都明白,朱由校這是打算瓜分山東境內孔府和富商們名下的田產,這可是一大塊誘人的肥肉,尤其是孔府,更是富得流油。

    溫體仁和魏浚趕忙領旨謝恩。

    就在這時,周宗建卻再次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孔府傳承已久,乃天下讀書人之領袖。

    此次雖說孔胤植率領孔府滿門投靠白蓮教,罪有應得,但聖人傳承豈能就此斷絕?

    臣請陛下下旨,從南孔之中挑選合適人選,冊封為衍聖公,命其遷至山東曲阜,延續聖人香火。”

    周宗建話音剛落,不少清流文官紛紛出聲附和。

    朱由校听後,臉色頓時鐵青,心中暗罵“他娘的,老子費了這麼大力氣,才把孔府和山東士紳收拾得差不多,你卻讓老子再冊封南孔,這不等于朝廷白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白忙活一場嗎?”

    隨即,他站起身來,冷哼一聲,說道“孔府投靠白蓮反賊,天下人盡知。

    朕先前已下旨廢除衍聖公爵位,從今往後,大明不會再冊封衍聖公之位。

    至于山東曲阜,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員進行管理,孔聖陵園則由禮部官員前往接管,每年依照朝廷禮制進行祭祀。”

    周宗建還想再說些什麼,卻被朱由校那充滿殺意的目光震懾住了。

    他轉頭看看老魏和江寧冰冷的眼神,以及一臉壞笑的郭允厚,心中頓時一陣發虛。

    他明白,今天自己要是再多說一句,很可能就會血濺當場。

    朱由校的態度已經很明確,從今往後,大明朝不再需要衍聖公,孔家算是徹底沒落了,但好歹給孔聖留了幾分顏面。

    自己要是再鬧下去,說不定回頭皇上會讓郭允厚再去一趟山東,郭允厚這老東西欺師滅祖,離經叛道,愛財如命。

    搞不好真會把孔聖都挖出來,畢竟這老家伙現在為了錢什麼都干得出來。

    想到這里,周宗建乖乖退了下去。

    隨後,朱由校大手一揮,宣布散朝,眾人緩緩離去。

    江寧等一眾官員邁著步子朝午門之外走去,周起元等幾十名清流文官個個垂頭喪氣。

    此次朝會,他們可謂大敗而歸,不僅沒能將楊國柱拉下馬,重新冊封南孔衍聖公以凝聚天下讀書人的計劃也落了空。

    唯一能讓他們稍感慶幸的是,皇上到底給孔聖留了幾分顏面,沒派郭允厚這個財迷去山東,不然真不知會鬧出什麼ど蛾子,說不定孔聖真會被挖出來。

    江寧邁著四方步,身旁簇擁著一眾小弟。

    他轉頭笑著對溫體仁說“老溫啊,此番去山東,你可知該如何行事?”

    溫體仁點頭,笑著回應“侯爺放心,下官心中有數。

    這幾日下官也沒閑著,山東境內孔府如今已徹底覆滅,富商豪紳也被白蓮反賊清理了不少。

    此去山東,下官必定將所有土地重新登記造冊並加以劃分。

    就孔府名下的土地,下官預估至少不低于8萬頃,這還沒算上那些巧取豪奪、兼並而來以及百姓投獻卻未計入的部分,怎麼著總數也得超過10萬頃。”

    江寧點頭道“老溫,你辦事我放心。

    這可是你入閣後辦的第一件差事,可得辦得漂漂亮亮的。

    回頭我會讓錦衣衛全力配合你。”

    溫體仁趕忙笑著說“多謝侯爺出手相助。”

    這時,郭允厚也笑著搭話“溫閣老啊,需不需要老夫從戶部抽調些人手去幫襯?”

    溫體仁搖頭,一臉正色道“郭老大人的好意,本官心領了。

    至于人手,有本官和魏侍郎,再加上錦衣衛暗中協助,便足夠了。”

    郭允厚聞言,面露失望之色,也沒再多說什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就在此時,只听身後有人呼喊。江寧轉頭望去,見是方正華正快步朝自己跑來。

    江寧停下腳步,開口問道“方公公,這是怎麼了?”

    方正華趕忙停住,笑著說“侯爺,陛下有請。”

    江寧點頭,與眾人打過招呼後,便跟著方正華前往御書房。

    此時,內閣的孫承宗、袁可立、薛國觀幾人剛從御書房出來。

    江寧與他們打了聲招呼,便隨方正華進入大殿。

    只見朱由校坐在龍椅之上批閱奏章,見江寧進來,開口道“江兄,隨便坐。”

    江寧坐下後問道“不知陛下找臣所為何事?”

    朱由校說道“江兄,就在剛剛,朕與內閣通過氣了,幾位愛卿都十分支持朝廷派軍攻打緬甸東吁王朝,進而拿下暹羅,將其納入大明版圖。”

    江寧點頭示意知曉。

    朱由校接著說“但剛才孫師傅提到,緬甸、暹羅曾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國。

    這麼多年來,雖說大明時有戰亂,但雙方並未展開真正的生死之戰。

    一旦在朝堂宣布派兵攻佔緬甸、暹羅,那些清流文官恐怕會拿祖制說事。

    所以朕想先跟你通個氣。”

    江寧聞言,微微一笑道“陛下,這世間沒有永遠一成不變的制度和政策,都需不斷與時俱進、完善改進。

    當年太祖定下不征之策,是符合當時的國情。

    但如今時過境遷,若清流文官出言阻攔,不妨把他們直接派到緬甸,讓緬甸將這些年來侵佔我大明的疆土盡數歸還。

    到時候且看他們如何應對。”

    朱由校放下毛筆,抬頭笑道“江兄,你果然一肚子鬼點子。

    你這分明是讓他們去送死啊。

    這主意雖說有些陰損,不過朕喜歡,就這麼辦。”

    江寧嘿嘿一笑“臣剛才什麼都沒說,這麼好的主意是陛下您自己想出來的。”

    朱由校翻了個白眼,隨後站起身,伸了個懶腰道“江兄啊,這里沒外人,就咱兄弟倆。

    你說說,如今咱們君臣一心,不遺余力推行新政、改革民生、訓練精兵,為的就是大明中興,讓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可為何這些人還屢屢跳出來跟咱們唱反調呢?

    要是咱們推行的政策觸踫了他們的利益,倒也罷了。

    可這些清流文官本身也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他們為何還要反對呢?”

    江寧脫口而出“為反對而反對的人,比貪官污吏更可惡。

    他們自詡道德君子,要求所有人都跟他們一樣,可世間之事哪能盡如人願?

    說到底,他們就是一群只會說空話、尸位素餐之輩。他們治國理念太過理想化,所言所行根本不切實際。

    對這群文人,就得時不時敲打敲打,不然他們就會蹬鼻子上臉。”

    朱由校點頭,感慨道“江兄,你說得太對了。

    當年太祖開國,再到成祖的永樂盛世,太祖和成祖對待天下文官動輒打殺,說難听點,根本沒把他們當回事。

    可洪武、永樂兩朝,大明國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充盈,軍備精良。

    然而,宣德之後,文官勢力崛起,掌控朝堂,大明卻國庫日漸空虛,軍備荒廢,國力逐漸衰微。

    由此可見,文官對國家的危害遠甚于武將。

    這也是朕登基後大力打壓東林黨,乃至如今的清流黨的原因。

    絕不能讓這些文官掌權,一旦他們掌權,大明就將面臨滅頂之災。

    只有像洪武、永樂兩朝那樣,對他們嚴加打壓,他們才會用心做事。”

    說著,朱由校遞給江寧一杯熱茶。

    江寧也不客氣,接過一飲而盡,略帶感慨地說“屠龍者終成惡龍,這樣的事屢見不鮮。

    最初的大明,是理想者的聖地。

    在蒙元統治下,鐵蹄踐踏神州大地,百姓被分為四等,活得豬狗不如,生不如死。

    太祖皇帝為反抗蒙元建立大明,這也是當初眾多能人異士願誓死追隨他的原因。

    太祖立國,建元洪武,登基為帝後,華夏子民被打斷數百年的脊梁才得以重新挺直,在這片被蒙元鐵騎蹂躪得殘破不堪的土地上,百姓才能重新抬頭做人。

    太祖登基後,推行諸多政策,都是為了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強盛,為此他不遺余力招攬人才、推行新政,壯大大明。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很多人的初衷發生了改變。

    不再是為了抵御蒙元、造福百姓,而是陷入勾心斗角、爭權奪利之中。

    朝堂上逐漸形成了淮西黨、浙東黨,淮西黨中又有勛貴集團。

    太祖英明神武,尚能壓制這些黨派,使大明能按他的意志推行國策。

    但在這過程中,又衍生出以江南士紳為首的江南集團和以北方士紳為首的北方集團。

    各方為了自身利益相互爭斗,各自為政。

    太祖苦口婆心勸導,甚至不惜屠戮功臣以震懾眾人,可各方勢力不但沒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結黨營私、貪污受賄、欺壓百姓,搞得百姓敢怒不敢言,朝堂陷入混亂,大明不再是當初那個理想者的聖地。

    “于是,洪武四大案爆發,太祖不惜背負屠戮功臣的惡名,也要清理掉這些自視甚高的文武勛貴,為天下百姓殺出一條生路。

    再到後來的靖難之役,與其說是皇位爭奪,不如說是文武之間的爭斗。

    如今時過境遷,臣剛入朝堂時,朝堂基本被東林黨把持。

    他們以江南士紳為後盾,在朝堂上爭權奪利、謀取私利。

    國庫空虛、軍備松弛、內憂外患之際,他們卻不願給朝廷國庫繳納一分錢稅負,還將責任歸咎于陛下和其他人。

    他們飽讀詩書,自詡道德君子,背地里卻男盜女娼、蠅營狗苟。

    他們妻妾成群,卻告誡天下人‘萬惡淫為首’。

    他們紙醉金迷,卻勸誡天下人‘貧賤不能移’。

    他們巧取豪奪,卻要求天下人‘溫良恭儉讓’。

    他們好逸惡勞,卻教導天下人‘勤勞能致富’。

    讀書人的那套東西,根本就是毒害國家、荼毒百姓的毒藥,禍患無窮。”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啟朝第一攪屎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方便以後閱讀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03章 文人誤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03章 文人誤國並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