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九年的大牢里,李密蜷縮在霉味刺鼻的草堆上,鐵鏈在腳踝處磨出血痕。這個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貴冑子弟,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因參與楊玄感謀反淪為階下囚。獄卒的皮鞭抽在背上時,他望著頭頂巴掌大的天窗,暗暗發誓︰\"總有一天,我要讓這天下知道,李密不是孬種!\"
出身關隴貴族的李密,少年時就顯露出過人天資。隋煬帝巡游時,他騎在牛背上讀書的模樣被宇文述撞見,一句\"此兒顧盼不常,勿令宿衛\",反而讓他因禍得福,辭去官職專心苦讀。當別的貴族子弟沉迷聲色犬馬時,他卻把《孫子兵法》翻得卷了邊,還結交了楊玄感這樣的實權派人物。
楊玄感謀反,李密獻出上中下三策︰直取涿郡斷隋煬帝退路為上策;攻佔長安控制關中為中策;強攻洛陽與隋軍死磕為下策。可惜楊玄感選了最險的下策,兵敗後李密也成了通緝犯。逃亡路上,他扮過乞丐,睡過破廟,甚至被押送途中靠賄賂差役才死里逃生。這段顛沛流離的日子,徹底磨平了他的貴族稜角。
公元616年,李密逃到瓦崗寨。當時的瓦崗軍不過是嘯聚山林的草寇,首領翟讓只想混口飯吃。李密卻不一樣,他一開口就把翟讓震住了︰\"如今天下大亂,隋煬帝失德,咱們若能攻取滎陽、洛口倉,開倉放糧,必定一呼百應!\"翟讓半信半疑地給了他一千人馬,沒想到李密真的用奇襲拿下滎陽,還斬殺了隋朝名將張須陀。
這一戰,讓李密在瓦崗寨站穩腳跟。他趁熱打鐵,又拿下了隋朝最大的糧倉——洛口倉。打開倉門的那一刻,饑民們哭著喊著涌進來,有人捧著糧食邊吃邊磕頭。李密趁機發布檄文,痛斥隋煬帝十大罪狀,那句\"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更是傳遍天下。短短數月,瓦崗軍從萬余人暴漲到三十萬,成了隋末最強大的義軍。
翟讓看著李密的威望一天天蓋過自己,心里開始犯嘀咕。他的親信勸他︰\"大當家,再這樣下去,咱們瓦崗寨可就姓"李"不姓"翟"了!\"翟讓卻擺擺手︰\"二弟有本事,就讓他折騰去吧。\"但這話傳到李密耳朵里,卻變了味道。猜忌的種子一旦種下,就再也難以根除。
大業十三年,李密擺下\"鴻門宴\"。酒席間,他讓人獻上一把寶弓,請翟讓試射。就在翟讓拉弓的瞬間,伏兵四起。翟讓至死都不敢相信,這個曾經與他稱兄道弟的人,會親手要了自己的命。這場內訌,讓瓦崗軍元氣大傷,也讓李密背上了\"忘恩負義\"的罵名。
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與王世充的決戰中。邙山腳下,王世充帶著兩萬精銳夜襲瓦崗軍。李密剛愎自用,不听裴仁基\"深溝高壘,疲敵再戰\"的建議,執意正面硬剛。混戰中,王世充找了個酷似李密的人,斬下頭顱高懸示眾。瓦崗軍以為主帥已死,頓時軍心大亂,全線潰敗。
走投無路的李密,帶著殘部投奔李淵。李淵表面上對他禮遇有加,封他為光祿卿、邢國公,還喊他\"老弟\"。但李密哪受得了這種被人擺布的日子?他借口去黎陽收編舊部,帶著幾十人叛逃。逃到熊耳山時,他中了唐將盛彥師的埋伏。亂箭穿身的那一刻,李密望著漫山紅葉,想起了當年在洛口倉開倉放糧的威風,也想起了親手殺死翟讓的那個雨夜。
從貴冑子弟到草莽英雄,從瓦崗之主到敗軍之將,李密的一生就像一場跌宕起伏的大戲。他有智有謀,卻又剛愎自用;他胸懷大志,卻又貪戀權位。他親手締造了瓦崗軍的輝煌,又親手將其推向覆滅。在隋末亂世的舞台上,李密曾是最耀眼的主角之一,卻最終成了歷史的匆匆過客,只留下一段讓人嘆息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