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他們,帶著幽州的精銳部隊走了。
司馬懿手上,就算是把自己培養的死士部隊算上,也不過三千曲部,能作為核心戰力。
其余征募起來的壯丁,被淘汰下來的傷兵殘兵,合起來差不多兩萬。
最後,便是司馬敏新拉起來的四萬多人。
只是這些人,老的老,弱的弱,即便是配上武器裝備,也未必能有多少戰斗力。
但在司馬懿眼中,這點軍力,夠用了。
“你找個人,把這封信送去草原,交給東部鮮卑的頭領慕容木延。”
他將一封信交給司馬敏。
而後,又招募留在幽州的曹魏諸將,其中,以馮煥、劉茂、弓遵、蔡風、姚光等五人被他挑選出來,準備帶去對付遼東公孫家。
“諸位,給你們一月時間,整頓好部隊。”
“一月之後,隨我平定遼東。”
司馬懿招來眾將後,做出的吩咐和安排,讓他們很是不解。
馮煥立刻拱手道︰“大都督,縱然是遼東聯軍在不久前被我軍擊退,大敗了一場。但他們的主力尚在,如今不過是暫且退縮休整。”
“何況遼東那邊,還和楚國揚州一帶,有海船往來,能得到不少楚國軍械補給。”
“想來,要不了多久,他們還會來襲擾我們。”
他停頓片刻,又和周圍幾人對視一眼,而後繼續說道︰“我等都知道司馬大都督有才,可田將軍和牽將軍,已經將幽州精銳帶走。”
“如今不過是新征募之兵,仗著大都督之才能,我們有信心守住幽州。”
“但帶著這些新兵去反攻遼東,只怕風險頗大。”
他的言語中,把司馬懿捧得很高,似乎暗暗在拍馬屁。
可能是給司馬懿留臉,也或許是他為人圓滑,不願意和頂頭上司司馬懿起直接沖突,免得弄得他好像違抗命令一樣。
司馬懿看了他一眼,心里明白,若幽州的部隊,是原來的主力部隊,他們可能不會猶豫。
若是幽州的部隊,是自己在南面訓練的主力部隊,也不會質疑自己的決定。
但此刻,他司馬懿要趕時間,要用這些人的命,去換他自己的一線生機。
所以司馬懿只能耐著性子,給他們解釋。
“諸位有疑,無法這麼幾點。”
“一來,是東部鮮卑三部,是否會來偷襲。”
“這個諸位放心,我剛剛那封信里,已經和慕容部的頭領約定好了,幽州和東部鮮卑,互不侵擾。”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司馬懿沒有說,那就是司馬懿鼓動東部鮮卑,放心大膽地跟著北楚部去入侵並州。
他在這邊承諾,不會在後面扯東部鮮卑的後腿。
同樣的,東部鮮卑這邊,也不會對司馬懿去和遼東公孫家死斗進行干涉。
司馬懿這也算是以鄰為壑了。
“其二,諸位擔憂敵軍主力骨干猶在,而我軍大多都是新兵和傷愈恢復之兵,力量略差。”
“但我讓諸位準備一月,一月之後,公孫康和袁尚就是再如何無能,也能從西楚這邊得到消息,我幽州主力已經南下。”
“那時候,正是他們掉以輕心的時候,我軍整頓完畢,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必能一戰而下。”
“公孫康其人,年紀已經不小。上次被擊退時便有受傷。”
“其子公孫淵,庸碌無能,不堪大任。”
“至于那袁尚,喪家之犬爾,何足道哉。”
“此番突襲,少說也能拿下一場大勝,若是我謀劃進展順利,一戰而定遼東,也是有幾分可能的。”
見眾人依舊還有猶豫,司馬懿也不逼迫,只是讓他們回去好好訓練軍士,這種事情,是他們分內之事,自然不會推脫。
至于開戰,司馬懿也說等一月之後,看具體情況而定。
眾將這才稍稍心安。
結果,過去不到半個月,就傳來了士頌親自突襲陳留,斬殺張飛,大軍渡過黃河,逼退曹丕主力的消息。
一時間,魏國上下震動。
狼,來了。
即便是遠在幽州“後方”,曹魏諸將,不說人心浮動,但至少大多人心里,都並不安定。
司馬懿心中,越發感受到了危機。
只是他這人,老于算計,自己內心再如何覺得時間緊迫,面上依舊保持冷靜,做出一副從容淡定樣子,把幽州諸將再次召集過來。
“諸位,如今楚賊北伐,國事艱難,正是我等,為國家盡忠出力之機。”
接著,司馬懿眼神變得凌厲起來。
“況且,鄴城也有詢問的信件傳來,讓我在幽州,尋找戰機,提振國家士氣。”
“諸位試想,如今南面,士頌親自率領二十余萬楚國精銳來襲,和陛下對峙。”
“並州那邊,北楚陳到,率領十多萬各族聯軍,和丟了一小半地盤的並州軍,對峙于九原。”
“也就是我們幽州這邊,對面的公孫家,前不久來襲,被我擊退。”
“不論怎麼看,在國家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國家士氣的情況下,對比其他兩個方向,似乎還是我們幽州,更容易也能適合快速拿到勝利吧。”
這番話,大義凜然,有仗著國家形勢,馮煥等人即便心中萬分不情願,也不能反駁。
他們要是依舊說什麼士兵缺乏訓練,不適宜出擊,那就是寧可看著國家陷入被動,也不願意讓自己手下的軍士出戰,振奮國情。
真要是這樣,司馬懿可以直接以叛國誤國斬了他們。
現在出兵,拿一場勝利回來,大不了多死一些手下軍士罷了。
即便現在招募軍士不容易,拉來的壯丁質量越發的差,這種時候,他們也得上。
死手底下的人而已,又不是死他們自己。
于是,就在士頌在黃河北岸站住了腳,謀劃繼續北上,飲馬衛河,沿著河水走勢,攻伐河北重鎮黎陽的時候,司馬懿在幽州,也有了行動。
即便是手上的部隊,一大半以上都是沒有經過完整訓練的壯丁。
但曹魏的幽州大都督司馬懿,帶著所謂的四萬“幽州軍”,以及自己麾下的曲部,一改幽州這邊被動防守的態勢,選擇了主動出擊,向遼東進發。
“嘿,那司馬懿膽子倒是不小?”
守在前方的公孫淵,听到曹魏幽州軍的動向,忍不住撇嘴。
自從上次遼東大軍和袁尚的扶余國聯合軍突擊幽州,大敗而歸後。燕王公孫康負傷,帶著長子公孫晃在燕國“國都”襄平休養。
只是按照常規,讓次子公孫淵,帶著退回來的敗軍,三萬多“主力”部隊,布置在遼隧一線。
此刻,公孫淵想起了西楚海軍前不久送到自己這里來的書信。
那信,是西楚海軍部隊的軍師徐庶給公孫家的。
西楚海軍,在擊敗了曹魏和季漢的聯合艦隊後,開始是在青州,徐州一帶逡巡,襲擾季漢沿海地區。
結果季漢不堪襲擾之後,在陳登的組織下,玩了出堅壁清野,空出沿海地區的舉動。
這讓西楚海軍,要麼選擇一個方向,真就直接登陸,佔據城鎮,然後和季漢殘余的部隊進行正面對抗。
要麼,只能停止對季漢的襲擾。
蔡瑁,徐庶,甘寧等人商議一番,現在士頌帶著的主力大軍,被曹魏牽扯住了,他們作為一支偏師,本來就只是牽扯作用,此刻自然不會孤軍進攻季漢腹地。
于是,西楚海軍,繼續北上,借助遼東的樂浪郡和帶方郡作為補給點,開始對曹魏冀州的渤海郡進行襲擾。
說起來,樂浪和帶方二郡,也就是後世北朝鮮的那一片地區,不論是歷史上的三國時代,還是在這個空間,都被大漢的遼東太守公孫康,納入了中華疆域版圖之中。
在听說幽州軍隊的主力,在哦田豫和牽招的帶領下,南下支援曹丕去後,徐庶的第一反應就是,幽州落到了司馬懿手上。
而後,徐庶立刻察覺到了危機,認定司馬懿這個投機分子和從前防守北疆,為北疆百姓安穩負責的田豫不同。
司馬懿這人,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不講仁慈道德的。
“司馬懿定然會用幽州百姓的鮮血和尸骨,堆起他司馬懿的功勞簿。”
在徐庶看來,田豫不是沒有能力滅遼東公孫家,只是田豫不願意為了這份功勞,犧牲太多幽州百姓,還是希望能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戰果。
但是司馬懿這人,一定不講究,在司馬懿這種世家眼中,底層百姓,普通寒門庶族,和牛馬豬狗,沒有區別,死就死了。
于是,徐庶立即給遼東那邊寫了書信,讓他們做好防備,不要輕易出戰,被司馬懿抓住機會擊破,最好死守不戰,等西楚海軍前去支援。
畢竟,司馬懿個人再厲害,幽州軍主力已經南下,剩余的傷退之兵和新募壯丁,戰斗力有限。
有他徐庶在,有甘寧這樣的猛將在,在配合遼東軍,袁尚軍,還是有機會的。
只是可惜,徐庶的反應不慢,信也送到了公孫家,在襄平養傷的燕王公孫康看完後,也送到了遼隧一線。
但公孫淵,卻一點都不在乎。
“這個徐庶,听聞也是西楚名士,士頌信任的謀主之一,當年,也是拿過文興劍的重臣了。”
“面對司馬懿,怎麼如此不自信。”
公孫淵把徐庶的提醒書信,交給自己身邊的兩位副將,楊祚和卑衍。
楊祚年紀不小,也是公孫家的老將了,畢竟持重。
他對公孫淵道︰“司馬懿其人,還是有些能耐的。听聞當年在司隸,正是他帶著曹魏軍隊,和西楚大軍牽扯許久,才讓曹魏有機會,在河北站住腳。”
“前番大王率領我遼東諸軍五萬大軍,聯同那袁尚的一萬多人一起,突襲幽州。結果被曹魏的疑兵之計所迷惑,大王主力被破,我們不得不退回遼東。應該也是司馬懿的謀劃。”
“如今司馬懿起兵來攻,我們的確不應該輕視于他。”
說著,楊祚雙手將徐庶的信件,交還給了公孫淵。
公孫淵心中不服,只是他也知道,現在西楚勢大,他也不至于過去輕慢徐庶的囑托。
“司馬懿不是廢物,我自然知道。”
“但他這次出兵,卻是托大了。”
“你們可知他麾下軍隊,不過是新招募之兵。與其說是新軍,不如說是新抓的壯丁而已。”
“如此軍隊,即便是再多,又有何用?”
說到這里,公孫淵眼中,閃過一絲不滿,進而冷聲說道︰“這是他司馬懿輕視我等,不把我們放在眼里而已。”
“徐庶的信里,說得清楚,如今楚王已經渡過黃河,準備剿滅曹魏主力了。”
“並州那邊,梁習已死,能不求著曹魏朝廷派出援軍就已經不錯。”
“曹魏這邊,一定是給司馬懿施壓了,要他在幽州這邊,再次擊敗我燕國軍隊,給他們曹魏裝點面子。”
“哼,說白了,就是把我們遼東,當軟柿子在拿捏了。”
楊祚,卑衍二人听了這話,心中也有氣。
只是兩人不是公孫淵,兩人還能保持一定的冷靜和克制。
因為他們認真思考一下,覺得曹魏這邊的舉措,的確沒有問題,從曹魏的角度來看,就是他們遼東這邊最弱,最容易成為突破口。
楊祚想了想,拱手道︰“我們在遼隧周邊,尚有三萬人手,司馬懿想要強攻拿下遼隧,我們一定叫他付出代價。”
“況且,西楚徐庶大人已經在信上叮囑,我們只需要堅守城池,等西楚軍隊來援後,合兵一處,擊退司馬懿,當不是難題。”
公孫淵冷眼看了看眼前的兩位燕國大將,心中不免起疑。
是的,堅守不戰,等西楚海軍主力到來,雙方匯合之後,再兩面夾擊,自然勝算更大。
但問題是,若是等到那時候勝利,這勝利的功勞,大部分只怕都是西楚軍隊的了,自家這邊的存在感,又會降低許多。
公孫家不敢奢求和西楚對抗,只想要在西楚的幫助下,拿下東北地區,建立安東都護府。
但若是表現的太差勁,什麼事都需要西楚來幫自己,那豈不是顯得自己太過無能。
另外,眼前楊祚,卑衍二人心里,認定的主公,是士頌還是自家父親,只怕先也都在兩可之間了吧。
他在心里,默默拿定主意,只要是有機會,他一定率領軍隊主動出戰。
即便是不能大勝曹魏軍隊,擊退司馬懿,也一定要打出燕國軍隊的威風,讓徐庶,讓楚國看到,遼東公孫家,還是有實力有底氣的。
從實力的角度出發,還是有資格和西楚進行談判和交易的。
而這個機會,很快,就被司馬懿遞到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