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遼水,還裹挾著少許泥沙,奔騰向海。
兩岸蘆葦叢生,在熱風中發出沙沙響聲,偶有水鳥驚起,掠過河面,消失在岸邊密林之中。
司馬懿佇立岸邊,眯著眼望向遠處,那是遼隧城的方向,
“兄長,遼隧那邊,主力戰兵,不過八千左右,三萬大軍其余部隊,不過也是湊數的部隊而已。”
年輕的司馬敏快步走來,送上了最新更新的情報。
司馬懿微微頷首,目光依舊不變。
“公孫康在後方養傷,又把嫡子公孫晃留在身邊,卻不知次子公孫淵年輕氣盛,稍加布置,就能讓他遼東,萬劫不復。”
“他以為遼水在此,我不會輕易渡過,卻不知險在人心,不在山河。我自將兵馬置于險地,他又豈能不上當。”
司馬敏順著兄長的目光望去,心中反倒是有些猶豫。“兄長真要親自渡河?四萬大軍中,兩萬皆是新募壯丁,若是稍有不慎。”
“若是敗了,多半是全軍覆沒,即便是得勝,也是慘勝。”
司馬懿接過話來,語氣卻出奇的平靜。
“所以對面,公孫淵小兒才會上當。”
“而且即便是慘勝又如何,死的人,又不是咱們的人。”
他轉身面向弟弟,四十多歲的曹魏幽州大都督眼中,閃爍著與年齡不符的銳利。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公孫家畢竟佔據遼東多年,根深蒂固,正面強攻遼隧,絕非上策。”
“所以兄長準備佯攻遼隧,實際上則是偷渡遼河,實取襄平?”
司馬懿點頭,從懷中取出一卷羊皮地圖展開。
“你親自領一千死士,今夜子時從此處潛渡。”
他指向下游一處彎道,低聲吩咐道︰“渡後焚毀,公孫家在周邊的小股囤糧,制造混亂,吸引敵軍注意力,我親率三千曲部,從別處淺灘過河,直撲襄平。”
司馬敏倒吸一口涼氣︰“兄長,僅三千人攻襄平?是否托大了,光是那城中守軍,都不下萬余人,更何況,听聞袁尚殘部,也在那附近,少說也有五六千人馬。”
對于自家幼弟的擔憂,司馬懿卻很玩味地笑了笑,在地圖上點出一處山谷。
“公孫淵性驕,見我兵少,必親率精兵追擊。”
“此地名狼嘯峪,兩側高峻,中有狹道。你焚糧後速至此設伏,待我引敵入甕。”
“若是他不追擊呢?”
“他必定前來。”司馬懿卷起地圖,目光如炬,對此很有把握。
“少年得志者,最忌被人輕視。我以三千兵直搗襄平,他若不追,如何給公孫康交代,又如何能壓過在後方的兄弟公孫晃?”
司馬明仍面露憂色︰“那四萬幽州軍,當如何安排?”
“馮煥等將,皆曹丕選拔,非我心腹。新兵怯戰,諸將觀望。也是常理。”
司馬懿語氣轉冷,沒有絲毫感情︰“待我破敵,他們自會來附。”
是夜,月隱星稀。
司馬敏率死士悄無聲息渡河,如鬼魅般潛入對岸。
不多時,遼隧東南方向,火光沖天,喊殺聲驟起。
與此同時,司馬懿親率兩千精銳從另外一處淺灘涉水而過。而且不做任何掩飾,沿路襲擊遼東各處城鎮,方向直指襄平。
翌日一早,遼隧城內,公孫淵便接到數道軍情。
“曹軍精銳,趁夜渡河。”
“東南糧倉被襲,襄平方向,頻頻示警。”
听聞傳令兵到來的消息,公孫淵猛地站起,金甲鏗然。此刻,因憤怒而面容扭曲。
“我軍主力尚在,司馬老賊,安敢如此?”
他盯著帶來消息的傳令兵問道︰“打探清楚沒有,司馬懿帶了多少人偷渡?”
“你們這些沿河巡視的人,都是瞎子不成,這都看不到嗎?”
那傳令兵低頭,為難道︰“後面傳來的消息,說是約莫三四千輕騎而已,都打著司馬家的旗號,多半是司馬懿自己的曲部精銳。”
廳中,一時嘩然,居然是司馬懿親自率領自己的親衛精銳,也就是少量兵馬偷渡,難怪沒有被第一時間發現。
老將楊祚蹙眉上前︰“少將軍,司馬懿狡詐多謀,以少量兵馬來攻,恐怕有詐。”
公孫淵冷笑︰“司馬懿到幽州不久,麾下多是新兵,能有何詐?當年曹操破袁紹,也是曹操親自率領三五千精銳,突襲烏巢大營。
“這司馬懿一定以為我大軍都在這里,又有他幾萬幽州壯丁在外面虛張聲勢,我便不敢輕舉妄動,他正好切斷我軍糧草補給,待我軍糧草不濟,被迫後撤時,他再率軍掩殺。”
最後,他環視諸將,說道︰“我親率一萬精兵,出城追擊,必生擒司馬懿,懸首城門!”
楊祚急勸︰“少將軍,大王特地把西楚徐庶的書信送來前線,就是叮囑我等固守待機。司馬懿多謀,輕易出戰,恐有不妥啊。”
“不必多言!”
公孫淵打斷他,佩劍已握手中。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司馬懿以數千兵犯我疆土,若任其猖狂,我公孫家顏面何存?我意已決,點兵出城!”
辰時三刻,城門洞開,公孫淵金甲紅袍,一馬當先。
楊祚心中擔憂,但面前還有數萬幽州大軍來襲,他不能輕易離開,只能讓卑衍為副將,跟著公孫淵一起出發。
萬人士兵魚貫而出,旌旗蔽日,追著司馬懿所部前進方向而去。
半日之後。
“將軍,前方已入狼嘯峪,地勢險峻,恐有埋伏。”副將卑衍,想要攔下公孫淵,好心提醒。
公孫淵勒馬觀察,見兩側山勢陡峭,中間一條狹道,幽深難測。
“且派出斥候,進去探查一番。”
很快,斥候回報,在峽谷另外一側發現了司馬懿軍隊的身影,司馬懿的軍隊並未在峽谷中停留,而是快速通過峽谷,繼續向襄平方向而去。
公孫淵沉吟片刻,但還是決定繼續追擊。
“司馬懿就在眼前,被我軍追得狼狽不堪,哪里有時間做埋伏,我們還是速速追擊。”
“傳令全軍,加速前進,生擒司馬懿者,我賞賜千金。”
萬人士兵涌入狹道,追約三里,忽听一聲炮響,兩側山頭涌現無數曹兵。
接著,滾木 石如雨而下,箭矢密集如蝗。
埋伏在這里的,正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敏的部隊,在遼東郡斥候進來山谷探查時,他們一直耐心潛藏,還故意讓對方看到了司馬懿部隊的尾巴。
此刻,司馬敏站在東側山崖上,令旗揮動,伏兵齊出。
“中,中計啦!”
卑衍大驚,來不及埋怨,急忙護住公孫淵,想要帶著他一起後撤。
然而為時已晚,入口已被亂石堵死。
山谷中,頓時成為修羅場。公孫軍被狹長地勢限制,首尾不能相顧,人馬相踏,死傷無數。
“不要從兩頭突圍,所有人,跟著我一起,殺上山去。”卑衍見路口被堵住,知道不是一下子可以打開通路的。
又見兩側山坡上的曹魏軍隊,人數並不多,立刻察覺到,眼前唯一的機會,便是沖上山去,佔領高地。
“少將軍,等下我率軍突襲敵軍陣地,您帶著親衛部隊,速速從側翼突圍。”
“若是能有轉機,可從側面協助一二,若無機會,還請少將軍,快速返回襄平。在西楚援軍到來之前,切莫再出城迎戰。”
公孫淵在卑衍的提醒下,仔細觀察兩側曹軍,發現雖然旌旗招展,但實際敵人並不多,自己可是有萬余大軍,即便是一時間處于劣勢,但還是有希望完成反殺的。
“好,就依將軍!”
商議完成後,兩人各自率領軍隊,放棄了戰馬,率領部隊,步行爬坡沖鋒,想要搏一線生機。
司馬敏的部隊,雖然佔據地利優勢,又早有布置,但他畢竟人少,只有一千余人,若是對面真不顧傷亡,恢復理智,拼死殺上來,他還真就未必擋得住。
“殺!”
好在,就在這時候,山谷出口那邊,又響起一聲號炮聲。
明明已經離開的司馬懿部隊,居然又反身殺了回來。
一時間,剛剛鼓起勇氣,放棄戰馬,步行作戰的遼東軍,忽然就陷入了包夾之中。
混亂之中,司馬敏找到機會,指揮弓弩手,一陣齊射,將卑衍射殺。
失去指揮的遼東軍,更是亂成了一鍋粥。
萬余大軍,被殺大半,小部分被俘虜後,成為了司馬懿特地留下,當做“喂刀”部隊。
倒是公孫淵,在混亂之中,得益于親衛的拼死保護,最後帶著三五個人人狼狽逃走。
至于他的逃走,司馬懿似乎早有準備,而且,似乎是有意如此安排。
這場伏擊戰的勝利,和公孫康新傳來的軍令,讓守在遼隧一線的楊祚,當即放棄了這邊所有的軍備物資,帶著剩余的兩萬“主力”,連夜撤退,返回襄平。
就連軍糧都不敢焚燒,怕讓對面的幽州軍察覺。
而戰前,一直猶猶豫豫,反對出戰的幽州軍諸將,在得到了司馬懿大勝的消息後,各個都亢奮非常。
“我就知道,司馬大都督,乃是奇才,有他帶著我們,我們定能平定遼東!”
劉茂掀帳而入,臉上滿是興奮。
而馮煥臉上則有些尷尬,幽州諸將中,他對司馬懿的不信任,表現的最為明顯,此刻臉上多少有些掛不住。
“報!”
還好,傳令兵的消息,讓他掩蓋了自己內心的不安。
“遼隧城內敵軍,已全部撤離,所有軍資糧草,全數保留,似乎撤得極快。”
馮煥眼中閃過一絲懊惱,是啊,敵軍士氣低迷,人數又少,自己應該是錯過機會了。
劉茂得到消息後,更加得意了。
“哈哈哈,定然是司馬大都督以三千破萬,斬敵將卑衍,對面遼東軍怕了。”
馮煥輕嘆一聲,道︰“司馬督都之才,遠勝我等,我們還是按照督都的吩咐,先佔據遼隧,拿到軍資,而後大軍即刻進發,向襄平而去。”
此刻的襄平城內,則是一片愁雲慘霧。
公孫淵敗退回城後,公孫康沒有給他好臉色,而是一面讓前線部隊趕快撤回來,一面下令緊閉城門,堅守不出。
“大王,袁將軍遣使來問,可否移營靠近,共御曹軍?”
楊祚回到襄平後,也給公孫康帶來了袁尚的請求。
上次聯軍攻擊幽州失敗,袁尚的部隊還余下六七千人,也退到了襄平城周邊駐扎休整。
此時,眼見曹魏大軍將來,袁尚心中不安,不敢繼續留在城外,想要把部隊帶入襄平城內,有個城牆當做保障。
中箭後的公孫康,雖然好好休養了一陣子,但畢竟上了年紀,躺在榻上,面色蠟黃,咳嗽不止。
嫡長子公孫晃,侍立榻前,默默為父親拭汗。
“不可。”
公孫康喘息道︰“袁尚狼子野心,若讓其入城,恐反客為主。”
“即便是要把襄平城的權利讓出去,我也是讓給西楚,怎麼可能由他獻給西楚。”
“告訴他,現有犄角之勢足矣。曹軍攻我則袁襲其後,攻袁則我擊其側。”
倒是一旁的公孫淵有些不忍,說道︰“父親,那袁尚如今是我們的盟友,听說其兄袁熙,已經代表袁家,投入士頌麾下。”
“我們如今將他丟在城外不管不顧,若是真被司馬懿所破,後面袁熙追究起來,我們豈不是麻煩?”
公孫康笑道︰“士頌此人,馭下有道。楚國朝廷,派系林立,多有爭斗。”
“我們公孫家本就稱王,以後就算投效過去,自然也會有不少人算計。”
“還不如裝傻,多些破綻,讓真正的聰明人,看輕我們。”
“再說了,我們兩家互為犄角,也是早就商議定下的事,也是正經的戰略安排,若是他袁尚自己無能,又憑什麼怪我們。”
話音剛落不久,便有侍從來報。
“曹軍已到,司馬懿親至城下。”
眾人急登城樓觀望。只見城外黑壓壓一片曹軍,陣前一桿“司馬”大旗迎風招展。
見城頭有一群人出現,且周圍護衛的甲士,裝甲精良,司馬懿猜出便是公孫家的主導人物,當場刁侃起來。
“听聞公孫康病重,將死之人,猶抱偽號,可笑可嘆!”
“爾等隨逆,九族當誅,唯早降者可免死!”
公孫淵氣得臉色通紅,正準備回罵過去,卻被他父親公孫康攔住。
“司馬懿奸詐之徒,絕不會無故如此。”
“怕是已經做好了準備,故意激將,引我軍出戰。傳令各部,嚴守崗位,不得妄動。”
這番布置,得到周圍將領認可,紛紛贊他老成持重,連忙如此下達了軍令,讓各部不得擅自出動。
甚至還特地派人繞路,去了袁尚軍營,讓袁尚那邊也不要輕易出戰。
“現在我們要做的,便是互相策應,堅守待援。”
“只等西楚援軍到達,我們再合力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