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林源可沒有心思去管張正民在想什麼,這會他正全神貫注的做菜呢。
有兩個多月沒有正經的做宴席了,不過該有的手感一點沒差。
兩個灶台一起操作,整個小廚房里只見林源跟藝術家一樣,有條不紊的操作著,雖然忙碌,但是一點都不顯得凌亂。
時間來到了下午六點,機械廠的領導和滬市的客人已經來到了食堂小包間里,就等著後廚上菜呢。
機械廠廠長姓魏,是盛京本地人,解放前的大學生,可以說是技術上的人才,但是對于人情世故就差點意思了。
廠里的迎來送往大多都是由副廠長丁明來做。
丁明對著三位滬市的客人說道︰“蔣主任,吳同志,馮同志,今天晚上這頓飯,我們請了一位專業的師傅,這位師傅會做你們滬市的菜肴,一會三位可以品鑒品鑒,給點意見。”
滬市的三人听到這話也來了精神,雖然他們不認為在這大東北有人能做出正宗的本幫菜,但是只要是南方的菜系,他們都能夠接受。
他們從滬市出來已經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都是在東北各地,所以夠受了這些東北菜。
並不是說東北菜不好,相反他們到每一個城市,別人都是好酒好菜的招呼著。
只是作為南方人,他們習慣不了這邊的飲食,一個個出差就跟受刑一樣。
現在听到盛京食品廠請人做了本幫菜,也十分的高興,不過蔣主任還是說道︰“各位有心了,不過這本幫菜和其他地方的菜式有所區別,我想咱們這邊的師傅不一定能夠做出來,畢竟烹飪的手法和用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不過只要不是炖菜都可以,說真的你們這東北菜品,偶爾吃一頓還行,天天吃讓我們這幾個南方人很是受罪啊。”
機械廠的幾位也知道蔣主任說的是實話,特別是現在信息交通都不方便的時候,廚子的手藝基本都局限于某一地區,很少有跨這麼大區域的。
丁明先沒有解釋這麼多,他也怕林源做出來的菜品不合客戶的口味,萬一做出來的菜真的不行,現在把話說滿了,那等會不得打臉嗎。
還是別把他們的期望值拉的這麼高,等會如果菜做的好,就是意外之喜,做不好屬于正常現象。
滬市的客人對于這種情況在這段時間見的太多了,對于這頓飯,雖然很高興盛京機械廠的用心,但是對于飯菜的期待並不大。
任何一個時代,無論社會環境怎麼樣,都有人吃不好,但也總會有人吃的很好,而滬市來的蔣主任一行人,就屬于吃的好的。
自從出了滬市,每到一個地方,都有人熱情的招待,什麼山珍海味都吃了,所以他們並不認為在盛京能夠吃到家鄉的菜。
機械廠的丁明努力的活躍著桌上的氣氛,但是氣氛一直沒有熱烈起來。
這會林源手上的菜也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可以邊做邊上了。
“張主任,你去問下包間,是不是可以上菜了。”
“好 ,我這就去,馬上回來。”
張正民今天算是長見識了,沒開始炒菜的時候,就看到林源行雲流水的處理食材,開始炒菜的時候,整個廚房都充斥著菜的香味。
來到小包廂,張正民詢問是否可以上菜,得到肯定得回答後他來到後廚。
親自端著菜肴去包間,本來不用他去上菜的,但是交給服務人員,他是真的不放心,所以還是親自來。
林源不了解里面的緣由,想著至于嗎,怎麼說也是一個大廠的後勤主任,這麼巴結一伙客人。
因為天氣原因,林源沒有準備涼菜,直接上熱菜,先上的就是幾個本幫菜。
張主任幾趟就把除了八寶鴨以外的五個本幫菜上齊了。
這下包廂里的幾個人看著桌子上的菜都愣了。
盛京機械廠的人,因為地域限制和見識問題,什麼時候見過這樣的菜,一個個擺盤精致,看著就讓人都不忍心下筷。
而滬市的客人也是沒想到這盛京還真的有本幫菜的廚子,雖然沒有品嘗,但是只看樣子和聞著味道,這是一點都不比滬市的餐館差。
紅燒肉濃油赤醬,色澤洪亮誘人,排盤精致,點綴著鵪鶉蛋,是標準的滬式做法。
響油鱔糊,上桌的時候還滋滋作響。
腌篤鮮湯白汁濃,一股咸鮮竄入鼻腔。
剩下的糖醋小排和滬市爆魚也做的有模有樣。
幾人一時間都沒有動筷,丁明問道︰“蔣主任,咱們動筷,嘗一嘗這些菜符不符合你們的口味。”
這時蔣主任三人才回過神來,紛紛拿起筷子。
喜歡我的年代怎麼還有四合院請大家收藏︰()我的年代怎麼還有四合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