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客戶追加訂單的消息像春風一樣傳遍全廠,但隨之而來的特殊要求卻讓技術科炸開了鍋。
\"什麼?要防火處理?\"技術科的李工程師推了推眼鏡,眉頭皺成\"川\"字,\"絲綢被面做防火處理,這不是難為人嗎!\"
林喬翻看著客戶發來的技術規範,同樣感到棘手。這份追加訂單價值八萬美元,是原訂單的兩倍,但要求所有產品必須通過國際b1級防火標準——這在當時的國內紡織業幾乎是聞所未聞的要求。
會議室里煙霧繚繞,各車間主任和技術骨干爭論不休。周廠長敲了敲桌子︰\"安靜!現在不是抱怨的時候,是要想辦法。林科長,你有什麼建議?\"
被突然點名,林喬放下文件。她昨晚已經用系統的\"國際市場預測\"功能查詢過相關技術,心里有些底。
\"我查過資料,國外確實有紡織品防火技術,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後整理工藝,用阻燃劑浸泡;另一種是混紡阻燃縴維。\"她翻開筆記本,\"後整理工藝簡單但效果不持久,水洗幾次就失效;混紡工藝復雜但耐用,正好符合客戶"耐洗50次以上"的要求。\"
全場安靜了幾秒。李工程師驚訝地看著她︰\"林科長還懂紡織技術?\"
\"不懂,但我懂查資料。\"林喬微笑,\"去年《國際紡織技術》上有篇論文專門講這個,我托外貿公司的朋友復印的。\"
這當然是托詞,實際信息來自系統。但長期使用系統讓她積累了足夠的知識,現在即使不依賴系統,也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問題是,我們上哪找這種阻燃縴維?\"李工程師問出了關鍵。
\"系統,\"林喬在腦海中迅速詢問,\""供應鏈優化"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分析中...建議︰天津化工廠新研發的"阻燃76"型改性滌綸縴維符合要求,尚未量產但有小批試制品。需消耗100積分建立聯系渠道。\"
\"確認。\"
一股信息流涌入腦海,林喬立刻掌握了天津化工廠這項新產品的全部參數、聯系人甚至內部報價。
\"天津化工廠新研發了一種阻燃縴維,正好適合。\"她從容地說,\"我可以去聯系樣品。\"
周廠長一拍桌子︰\"好!林科長負責原料,李工負責工藝試驗,一周內出樣品!\"
散會後,林喬立刻給天津化工廠的技術科打電話。對方起初很驚訝這個小廠怎麼會知道他們的新產品,但在林喬專業的詢問下,很快答應寄來樣品。
三天後,樣品到手,李工程師立刻組織試驗。但問題又來了——這種新縴維與蠶絲混紡時容易起球,影響手感。
\"要不降低比例?\"技術員小王提議。
\"不行,低于30達不到防火標準。\"李工程師愁眉不展。
林喬站在車間里,看著老師傅們一籌莫展,突然想起父親林建國曾經提過的\"柔性梳理\"工藝。父親是八級鉗工,雖然不直接負責紡織工序,但多年經驗積累了不少訣竅。
\"爸,\"當晚回家,林喬迫不及待地問,\"您听說過"柔性梳理"嗎?就是處理不同材質混紡時的特殊工藝。\"
林建國放下酒杯,略顯驚訝︰\"你怎麼知道這個?那是老法子,現在很少有人用了。\"
\"能教教我嗎?廠里遇到技術難題...\"林喬簡單解釋了阻燃縴維的問題。
林建國眼楮一亮,立刻找來紙筆,畫起了示意圖︰\"關鍵在于梳理機的轉速和溫度控制...\"
第二天,林喬帶著父親的建議回到車間。李工程師將信將疑,但還是按方法調整了設備。令人驚喜的是,經過\"柔性梳理\"處理的混紡絲,不僅不起球,手感還比之前更柔順!
\"神了!\"李工程師摸著樣品連連贊嘆,\"林科長,你這是從哪學來的?\"
\"家傳的。\"林喬不無驕傲地說。父親多年的經驗,就這樣通過她轉化為生產力,這種成就感比任何系統獎勵都來得真實。
經過漫長而緊張的等待,好消息終于傳來——樣品成功通過了客戶的嚴格檢測!這意味著追加訂單正式落地,廠里的業務又迎來了新的高峰。
為了慶祝這一重大成就,廠里決定再次召開慶功會。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連區領導都親臨現場,這無疑給整個活動增添了更多的榮耀和莊重。
當林喬被請上台發表講話時,她的心情異常激動。站在舞台中央,她環顧四周,看到了台下熟悉的面孔,其中最讓他感動的,便是父親那微微泛紅的眼眶和母親那充滿自豪的笑容。
在這一刻,林喬突然意識到,所有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那些日夜加班、反復試驗的日子,那些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堅持與努力,都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
她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情緒,然後用堅定而自信的聲音說道︰“感謝大家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這個訂單的成功,不僅是對我們產品質量的認可,更是對我們團隊精神的肯定。讓我們繼續保持這種拼搏進取的精神,迎接更多的挑戰,創造更大的輝煌!”
林喬的講話贏得了台下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她走下舞台,回到父母身邊,緊緊地擁抱了他們。在這個溫暖的懷抱里,他感受到了無盡的愛與支持,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前行的步伐。
慶功宴後,周廠長把林喬叫到辦公室︰\"小林啊,區里決定把你列為"青年干部重點培養對象",可能有機會去黨校學習。你有什麼想法?\"
黨校學習!這在那個年代是晉升的重要階梯。林喬心頭一熱︰\"謝謝組織培養!我一定珍惜機會。\"
\"嗯。\"周廠長滿意地點頭,隨即話鋒一轉,\"不過有個小麻煩...馬振華的表哥,就是那個孫副局長,還在區里管事。他可能會使絆子。\"
林喬了然。即使馬主任下放了,他的人脈網還在。這就是現實,不是單靠能力就能暢通無阻的。
\"我明白。廠長,我會用工作成績說話。\"
周廠長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有時候,光有成績還不夠。方處長那邊...你是不是該主動匯報一下工作?\"
這是在暗示她借助方維舟的關系。林喬心里有些抵觸,但還是點點頭︰\"我會適時聯系的。\"
回到家,林喬發現院子里多了輛熟悉的自行車——爺爺又來了。自從她升任科長後,爺爺上門的頻率明顯增加,雖然不再提堂哥工作的事,但總帶著各種\"小請求\"。
\"喬喬回來啦!\"爺爺今天的笑容格外燦爛,\"快來,爺爺帶了你愛吃的芝麻糖。\"
無事獻殷勤...林喬暗自警惕。果然,寒暄沒幾句,爺爺就搓著手切入正題︰\"喬喬啊,听說你現在管著廠里所有的采購?\"
\"嗯,怎麼了?\"
\"是這樣,\"爺爺壓低聲音,\"咱們生產隊今年化肥指標不夠,眼看要影響春耕。你不是認識那麼多廠家嗎?能不能...通融一下?\"
林喬心頭一緊。這可比要工作嚴重多了!化肥是計劃物資,私自調劑是違反政策的。
\"爺爺,這不行。化肥是統購統銷物資,我沒有這個權力。\"
\"怎麼沒權力?\"爺爺臉色一沉,\"你都當科長了,批個條子的事!咱們隊百十口人等著吃飯呢,你就忍心?\"
林喬求助地看向父親。林建國清了清嗓子︰\"爹,喬喬說得對,這是違反政策的事。您別為難孩子。\"
\"放屁!\"爺爺一拍桌子,\"現在哪個當官的不給老家謀點福利?就你們清高!別忘了你也是吃生產隊的糧食長大的!\"
這話說得太重,林建國臉色頓時變了。眼看又要爆發家庭戰爭,林喬趕緊打圓場︰\"爺爺,正規渠道的化肥我真沒辦法。不過...\"她突然想到系統新解鎖的\"供應鏈優化\"功能,\"我倒是知道一個法子。\"
爺爺立刻轉怒為喜︰\"什麼法子?\"
\"區畜牧局最近在推廣"畜肥還田"項目,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部分設備。如果生產隊願意搞養殖,肥料問題就解決了,還能增加收入。\"
這不是敷衍,而是系統提供的真實信息。通過\"供應鏈優化\"分析,林喬發現相鄰縣的養殖場有富余有機肥,正好可以和生產隊的農產品形成交換。
\"真的?\"爺爺將信將疑,\"不要錢?\"
\"不要錢,但要出力。\"林喬詳細解釋了種養結合的模式,越說越有信心,\"這比單用化肥強,長期改善土壤,產量更穩定。\"
爺爺思索良久,終于點頭︰\"听著是不錯...那你能幫忙聯系嗎?\"
\"沒問題。\"林喬松了口氣。這樣既幫了老家,又不違反原則,兩全其美。
送走爺爺後,父親罕見地拍了拍她的肩︰\"喬喬,處理得好。原則要堅守,但親人也要幫。\"
這句樸實的肯定讓林喬心頭一暖。是啊,在這個變革的年代,既要守住底線,又要靈活變通,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二天,林喬聯系了區畜牧局,又通過系統找到相鄰縣的養殖場,很快敲定了\"畜肥還田\"的合作方案。爺爺雖然起初不太滿意不是\"現成的化肥\",但看到生產隊干部們的熱情響應,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周末,林喬正在家整理資料,廠辦的小張突然騎自行車趕來︰\"林科長,快!區里來了考察組,點名要見你!\"
林喬匆忙趕到廠里,會議室已經坐滿了人。除了周廠長和區里的干部,還有兩個陌生面孔。更讓她驚訝的是,方維舟居然也在!
\"林科長來了。\"周廠長如釋重負,\"這位是省輕工廳的王副廳長,來考察我們的外貿項目。\"
省廳領導!林喬頓時明白為何氣氛如此緊張。她鎮定地做了匯報,重點介紹東歐訂單的技術創新和質量管理。
王副廳長是個五十多歲的精瘦男子,听得頻頻點頭︰\"不錯,小小縣級廠能有這樣的國際視野,難得。\"他突然話鋒一轉,\"林科長這麼年輕,是怎麼想到用軍用飛機解決運輸問題的?\"
這個敏感問題讓會議室瞬間安靜。林喬早有準備︰\"當時查閱了軍委和外貿部的聯合文件,確認符合規定才申請的。主要是為了國家創匯,特殊時期特事特辦。\"
\"回答得好!\"王副廳長拍案稱贊,\"現在就需要這樣既懂政策又有魄力的年輕干部!\"
考察結束後,方維舟悄悄告訴林喬︰\"王廳長是我推薦來的。你那次軍用飛機的操作雖然冒險,但恰好體現了一種開拓精神,正是省里要樹典型的類型。\"
原來如此!林喬恍然大悟。難怪周廠長之前暗示她\"光有成績不夠\",原來方維舟一直在背後推動。
\"謝謝。不過...\"她猶豫了一下,\"這樣會不會讓人覺得我是靠關系...\"
\"傻話!\"方維舟難得地提高了聲音,\"關系只能開個門,能不能走進去全靠自己。你的能力有目共睹,不然王廳長會這麼滿意?\"
這番話讓林喬釋然不少。是啊,系統也好,人脈也罷,都是工具,關鍵還是自己如何運用。
傍晚回到家,林喬發現桌上多了個郵包。拆開一看,是一套精裝的《國際經貿實務》,寄件人赫然是方維舟。書中夾著一張紙條︰\"推薦給重點培養對象。—方\"
沒有多余的話,純粹的工作往來。林喬會心一笑,這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讓她很舒服。
晚飯時,父親難得地倒了杯酒︰\"喬喬,今天廠里怎麼樣?\"
\"挺好的。省廳領導來考察,表揚了我們廠的外貿工作。\"
林建國抿了口酒,若有所思︰\"那個方處長...他是不是又幫你了?\"
林喬點點頭,把今天的事簡單說了。父親沉默良久,突然冒出一句︰\"方處長人不錯,懂分寸。\"
這簡短的評語讓林喬心頭一暖。父親很少評價她的同事,能這麼說,說明對方維舟印象不錯。
夜里,林喬查看系統界面。這次技術攻關和化肥事件,系統判定為\"創新性解決問題\",獎勵了600積分,總積分達到4460。距離eve 4的5000分只差一步之遙。
更讓她欣慰的是,系統日志顯示,最近一個月她主動使用系統的頻率明顯下降,更多時候是依靠自己的知識和判斷。這種成長,比積分增加更有意義。
窗外,春夜靜謐。林喬翻開方維舟送的新書,墨香撲鼻。黨校學習、外貿拓展、技術革新...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她已經準備好了,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