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組織部的通知來得突然。
\"林喬同志,經研究決定,選派你參加本期市委黨校青年干部培訓班,為期三個月。請于5月10日前報到。\"
林喬反復讀著這張蓋著紅印的公文紙,手指微微發抖。黨校學習!這意味著她正式進入了組織部門的干部培養序列,未來可能走向更大的舞台。
\"系統,\"她下意識地在腦海中詢問,\"黨校學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超出采購輔助範圍。建議︰專注學習,積累人脈。\"007的回答依舊簡潔。
是啊,這次真的要靠自己了。林喬深吸一口氣,把通知小心地放進抽屜,起身去向周廠長報告。
廠長辦公室里,周廠長正在接電話︰\"...是,是,我們一定積極配合...林喬同志確實很優秀...\"看到林喬進來,他眼楮一亮,招手示意她坐下。
\"剛才是區委組織部王部長。\"放下電話,周廠長滿面紅光,\"小林啊,這次機會難得,全省就五十個名額,咱們區就分到一個,直接點名給你!\"
林喬心頭一熱︰\"是組織培養,也是廠長教導得好。\"
\"少來這套。\"周廠長笑著擺手,\"是你的能力得到了認可。不過...\"他壓低聲音,\"馬振華的表哥還在區里,學習期間廠里可能會有些小動作,你要有心理準備。\"
林喬點點頭。即使下放車間,馬主任的影響力仍在,這次黨校學習肯定會觸動某些人的神經。
\"廠長放心,我會用成績說話。\"
回到家,林喬宣布了這個消息。母親張秀蘭立刻翻箱倒櫃找布料︰\"得趕緊給你做身像樣的衣裳,黨校那種地方,不能穿得太寒酸...\"
父親林建國默默抽完一支煙,起身從床底下摸出個鐵皮盒子︰\"拿著,窮家富路。\"
盒子里是厚厚一沓錢和糧票,看樣子是攢了很久。林喬鼻子一酸︰\"爸,廠里會發補助,這些您留著...\"
\"讓你拿就拿!\"父親硬塞進她手里,\"城里花銷大,別讓人看不起。\"
林小樹則神秘兮兮地把一個筆記本塞給她︰\"姐,給你!我們老師獎勵的,我都沒舍得用。\"
捧著家人的心意,林喬眼眶發熱。在這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些就是最珍貴的支持了。
出發前的晚上,母親熬夜趕制了一件淺藍色的確良襯衫,領口還細心地繡了朵小花。林喬試穿時,母親突然抹起了眼淚︰\"我閨女真有出息...要是你奶奶活著看到該多好...\"
\"媽...\"林喬抱住母親瘦削的肩膀,聞著她身上熟悉的肥皂味,突然有些舍不得離開。
\"去吧,好好學。\"母親拍拍她的背,\"家里別惦記,小樹我會照看好。\"
市委黨校位于城郊,紅牆綠樹,環境清幽。報到當天,校園里人來人往,大多是二三十歲的青年干部,個個精神抖擻。林喬拎著行李站在宿舍樓前,既緊張又興奮。
\"新來的?\"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姑娘熱情地迎上來,\"我是三班的甦梅,你是...\"
\"林喬,紅星紡織廠的,也是三班。\"
\"太好了!咱們是同學!\"甦梅爽朗地拉著她的手,\"我看看...你住206,我在隔壁208!\"
宿舍是四人一間,簡單但整潔。林喬的三個室友分別來自商業局、農業局和婦聯,都是各單位骨干。初次見面,大家不免互相打量,但當林喬拿出母親做的芝麻糖分享時,氣氛立刻熱絡起來。
\"你自己廠里做的?\"商業局的劉敏驚訝地問,\"這包裝很精致啊!\"
\"是我媽做的。\"林喬有些自豪,\"我們廠生產絲綢,這是家里自己...\"
\"哎呀,純手工的!\"婦聯的小張眼楮一亮,\"現在城里可稀罕這個了,供銷社都買不到。\"
閑聊中林喬了解到,同學們大多有專科以上學歷,像她這樣工人出身的是少數。這讓她既感到壓力,又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出個樣子來。
開學第一課是《政治經濟學》,授課的是市委黨校副校長,一個頭發花白的老教授。當講到\"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時,林喬豎起了耳朵——這不正是她在采購工作中深有體會的嗎?
\"在堅持計劃經濟為主的前提下,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老教授的聲音抑揚頓挫。
林喬舉手提問︰\"老師,具體到工廠管理,怎麼把握這個"相結合"的度呢?\"
老教授贊許地看了她一眼︰\"好問題!比如工廠在完成國家計劃後,可以適當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
課後,甦梅好奇地問︰\"林喬,你們廠是不是遇到這個問題了?\"
\"是啊。\"林喬點點頭,\"我們接了東歐訂單,質量要求比內銷品高,但工時定額還是按老標準,工人積極性受影響。\"
\"巧了!\"甦梅拍手,\"下周有堂《工業企業管理》,正好講這個!\"
隨著課程深入,林喬如饑似渴地吸收著新知識。宏觀經濟學、企業管理、國際貿易基礎...這些對她來說全是新領域,但又有種奇妙的熟悉感——工作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在這里找到了理論解答。
晚上自習時,她常常整理筆記到深夜,把課堂知識與工廠實際結合起來思考。系統雖然不直接幫忙,但那些采購分析技能讓她對數字和趨勢特別敏感,在學習經濟理論時反而成了優勢。
一個月後的周末,林喬第一次獲準回家探親。廠里派了車來接她,直接開到周廠長辦公室。
\"怎麼樣,學習還跟得上嗎?\"周廠長關切地問。
\"受益匪淺!\"林喬眼楮發亮,\"廠長,我有個想法——咱們廠能不能試行"超額獎勵制度"?就是工人完成定額後,超額部分給予一定獎勵...\"
她詳細解釋了從黨校學到的\"物質激勵\"理論,並結合廠里實際情況設計了具體方案。周廠長越听越感興趣︰\"好主意!不過得先小範圍試點...就從你爸的車間開始吧,他威信高,好推行。\"
回到家,林喬把方案又跟父親討論了一遍。林建國抽著煙听完,點點頭︰\"理是這個理。不過獎勵多少得仔細算,太多了其他車間眼紅,太少了沒效果。\"
\"爸說得對。\"林喬認真記下,\"我們可以先拿東歐訂單的利潤部分作為獎金來源,不影響國家計劃...\"
第二天,林喬特意去車間看了看。工人們听說她要搞改革試點,既期待又懷疑。擋車工王大姐直言不諱︰\"林科長,不是不信你,但以前也搞過獎勵,最後都不了了之...\"
\"這次不一樣。\"林喬堅定地說,\"方案經過科學測算,獎金直接從外貿利潤出,不踫計劃內資金。而且...\"她壓低聲音,\"我已經請周廠長特批了五十斤花生油作為首次獎勵。\"
\"真的?\"王大姐眼楮一亮,\"那敢情好!\"
回到黨校,林喬更加用心地學習企業管理課程,每晚都給父親寫信,把新學到的理論轉化成具體建議。兩周後,父親回信了,字跡歪歪扭扭但透著興奮︰\"...超額15,質量還提高了!周廠長說全廠推廣...\"
這個好消息讓林喬在課堂上差點笑出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竟有如此立竿見影的效果!
隨著學習的深入,林喬的視野逐漸從單純的采購工作擴展到整個工廠管理。她開始思考如何優化生產流程、如何調動工人積極性、如何開拓國際市場...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問題,現在居然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林喬,你進步真快!\"甦梅翻看她的筆記,由衷贊嘆,\"這些流程圖是你自己想的?\"
\"嗯,結合我們廠實際情況畫的。\"林喬有些不好意思,\"可能不太專業...\"
\"才不是!我們局長看了都說好!\"甦梅神秘地說,\"其實...我是偷偷拿給他看的,他說你有實戰經驗,思路很接地氣。\"
學期過半時,黨校組織了一場辯論賽,題目是《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林喬被選為反方主辯,主張\"在計劃經濟框架下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辯論台上,她結合工廠實際,侃侃而談︰\"...我們廠東歐訂單的成功證明,在確保國家計劃前提下,適當引入市場競爭和質量意識,不僅能創造更多外匯,還能倒逼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
台下掌聲雷動。評委之一的市經委副主任特意留下她︰\"林喬同志,你的觀點很有見地。有時間可以來經委坐坐,我們正在研究企業改革試點。\"
這個意外邀請讓林喬受寵若驚。回到宿舍,她迫不及待地把好消息寫信告訴周廠長。甦梅在一旁看得直笑︰\"瞧你高興的!知道那位副主任是誰嗎?方處長的父親的老部下!\"
林喬一愣︰\"你怎麼知道?\"
\"商業系統誰不知道方維舟啊。\"甦梅眨眨眼,\"他爺爺是方震山,父親是省經委主任,家世顯赫卻從不張揚。听說他特別欣賞一個縣級廠的女采購科長,原來就是你啊!\"
林喬耳根發熱︰\"我們純粹是工作關系...\"
\"知道知道!\"甦梅壞笑,\"不過方處長確實眼光獨到,你確實與眾不同。\"
這段對話讓林喬輾轉難眠。原來方維舟的背景如此顯赫,難怪能輕易調動各種資源。而他對自己青眼有加,真的只是因為工作能力嗎?
第二天上課,林喬特意提前到教室,想整理思緒。剛坐下,就听見前排兩個同學在議論︰\"...听說了嗎?方維舟要調去國家計委了,前途無量啊!\"
\"真的?那他未婚妻怎麼辦?听說是個副省長的女兒...\"
林喬手中的筆突然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那兩人回頭看了一眼,立刻噤聲。她彎腰撿筆,心里莫名一陣發悶——這是怎麼了?方維舟有沒有未婚妻,跟她有什麼關系?
強迫自己集中精力听課,林喬把那些雜念拋到腦後。中午吃飯時,甦梅神秘兮兮地湊過來︰\"別听那些人瞎說,方維舟根本沒未婚妻,他爸倒是想撮合,但他本人明確拒絕了。\"
林喬差點被飯嗆到︰\"你...你怎麼知道這麼多?\"
\"商業局消息靈通嘛!\"甦梅得意地說,\"再說了,他要是真有主,能這麼明目張膽地欣賞你?\"
\"都說了是工作關系!\"林喬紅著臉反駁,卻忍不住想起方維舟送的茶具和書籍...那些確實超出了普通同事的界限。
周末回廠里時,林喬發現\"超額獎勵\"試點已經推廣到全廠,生產效率提高了20,工人收入增加,廠里利潤也水漲船高。周廠長樂得合不攏嘴︰\"小林啊,你這黨校沒白上!王部長來調研時,專門表揚了我們廠的創新精神!\"
更讓林喬驚喜的是,父親林建國被提拔為車間副主任,負責生產調度。\"多虧了你那套管理辦法,\"父親難得地露出笑容,\"廠長說我有"實戰經驗"。\"
看著父親驕傲的樣子,林喬比自己受表揚還高興。這個老實巴交的老工人,終于得到了應有的認可。
臨走前,她特意去了趟供銷社,用糧票給家里買了些白糖和臘肉。結賬時,售貨員突然問︰\"您是紅星廠的林科長吧?我弟弟在你們廠,說您搞的那個獎勵制度特別好!\"
林喬一怔,隨即微笑點頭。不知不覺中,她的名字已經在普通工人中傳開了。這種來自群眾的認可,比任何領導的表揚都珍貴。
回到黨校最後一個月,林喬全身心投入學習。她參與撰寫的《縣級工業企業改革初探》被選為優秀論文,將在結業典禮上宣讀。甦梅羨慕地說︰\"這下你要出名了!听說省經委的領導要來听匯報呢!\"
結業前一周,方維舟突然來黨校調研。在校園小路上\"偶遇\"林喬時,他笑得像個惡作劇得逞的孩子︰\"巧啊,林同學。\"
\"方處長...\"林喬心跳加速,\"您怎麼來了?\"
\"公務。\"方維舟一本正經,但眼角帶著笑,\"順便看看某個學生的論文準備得怎麼樣了。\"
原來他是專程來看她的!林喬耳根發熱,簡要匯報了論文內容。方維舟听完,若有所思︰\"思路很好,不過提改革要把握分寸。現在大環境是鼓勵創新,但具體到執行層面還會有阻力。\"
這是肺腑之言。林喬感激地點點頭︰\"我明白,先從我們廠做起,用事實說話。\"
\"對了,\"臨走時,方維舟像是突然想起,\"下個月有個德國紡織代表團來省里考察,你們廠的防火工藝他們很感興趣。有機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