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論比試後的第七天,一隊官差敲響了林家的大門。為首的衙役恭敬地遞上一份蓋著知府大印的公文,請林喬即刻前往縣衙接令。
林喬換上新做的藏青色長衫,騎馬隨官差進城。春風拂面,道路兩旁的田野里,農人們正忙著春耕。與一年前相比,如今的林喬已不再是那個無根浮萍般的流民首領,而是知府欽點的\"勸農使\",肩負著改良全縣農事的重任。
縣衙大堂上,程知府一身官服,威嚴卻不失親切。見林喬進來,他竟起身相迎︰\"林勸農,不,現在該稱林勸農使了!\"
林喬連忙行禮︰\"學生不敢當。\"
\"當得起!\"程知府拍拍他的肩,\"你那套改良農法,本官已上書朝廷。皇上龍顏大悅,命在青山縣先行試點,成功後再推廣全國。\"說著,他從案上取過一個小木匣,\"這是你的勸農使印信,即日起,全縣農事改良由你全權負責!\"
林喬雙手接過木匣,沉甸甸的,不僅是印信的重量,更是責任的份量。打開一看,里面是一方銅印和一塊腰牌,上面刻著\"青山縣勸農使林喬\"八個字。
\"學生...下官定當竭盡全力。\"林喬改口稱\"下官\",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程知府滿意地點頭︰\"本官已命各縣選送聰慧青年,由你培訓農事改良之法。另外,每月撥銀二十兩作為經費,你可自行招募助手。\"
離開縣衙時,林喬的腰桿不自覺地挺得更直了。那塊勸農使腰牌掛在腰間,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街上行人見到,紛紛避讓行禮——這小小的銅牌,代表著官府的認可和權威。
回到林家墾地,族人們看到印信,歡呼雀躍。林老四激動得老淚縱橫︰\"咱們林家,終于熬出頭了!\"
當晚的族會上,林喬宣布了下一步計劃︰\"推廣農法不能只靠官府命令,必須讓農戶親眼看到好處。我打算先在縣東、西、南、北各選一處示範點,親自指導,做出成效後再擴大範圍。\"
\"需要多少人手?\"趙大錘摩拳擦掌地問。
\"每處示範點需兩人常駐。\"林喬環視眾人,\"大錘哥負責東片,大山負責西片,小河去南片,我親自抓北片。其余人留守大本營,繼續學堂和造紙坊的運作。\"
就這樣,林家的農業推廣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頭一個月,林喬幾乎跑斷了腿,走遍全縣四個示範點,手把手教農戶使用改良農具、規劃水渠、科學施肥。007系統提供的精準數據和診斷建議,讓他在解決各種農田問題時顯得游刃有余,漸漸贏得了\"神眼林勸農\"的美譽。
然而,好景不長。第二個月初,當林喬來到北片示範村——離縣城最遠的靠山村時,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什麼改良農法!祖宗傳下的法子用了千百年,憑你個毛頭小子說改就改?\"一個須發皆白的老漢擋在田埂上,身後站著十幾個同樣面色不善的村民。
林喬認得這人,是靠山村最德高望重的陳老漢,村里大半人家都是他的子佷後輩。
\"陳老伯,\"林喬不慌不忙地拱手,\"改良農法不是要推翻祖法,而是在祖法基礎上優化。您看這水渠...\"
\"少來這套!\"陳老漢一揮手打斷他,\"去年王村听你的改了什麼水渠,結果秋收還不如往年!\"
林喬一愣︰\"王村?不可能啊,我去看看。\"
在陳老漢的\"押送\"下,林喬來到王村的示範田。乍一看,麥苗確實長得不如預期。但仔細檢查後,林喬發現了問題所在︰\"這水渠挖得太淺,坡度也不對,根本沒按我的設計來!\"
\"哼,推卸責任!\"陳老漢冷笑。
林喬不爭辯,而是找來當初負責這片示範田的農戶詢問。那農戶支支吾吾,最後承認︰\"當時覺得林勸農的設計太費工,就...就簡化了些...\"
真相大白。林喬沉思片刻,突然有了主意︰\"陳老伯,不如這樣。在靠山村劃出兩畝地,一畝按祖法耕種,一畝按我的方法,秋收時看結果,如何?\"
\"比就比!\"陳老漢梗著脖子,\"若你的法子不如祖法,就滾出靠山村!\"
\"若我的法子勝出呢?\"林喬微笑反問。
\"那...那老夫親自給你牽馬游村!\"陳老漢賭咒發誓。
就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農田比武\"在靠山村拉開了序幕。林喬親自監督改良田的每一道工序︰深耕、施肥、播種、灌溉...每一步都嚴格按照科學方法進行。陳老漢則帶著子佷們用傳統方法耕種另一畝田。
消息傳開,不僅靠山村,連周邊村落的農民也常來圍觀,議論紛紛。大多數人還是站在陳老漢這邊,認為\"姜還是老的辣\"。
\"喬哥兒,要不要做些手腳確保贏?\"一天夜里,負責北片的林小河悄悄問。
林喬斬釘截鐵地搖頭︰\"絕對不行!推廣農法靠的是真才實學,弄虛作假一次,日後永遠抬不起頭。\"
轉眼到了五月,麥子抽穗的季節。兩畝田的差別已經很明顯︰改良田的麥稈粗壯,麥穗飽滿;傳統田的則相對稀疏矮小。陳老漢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但嘴上仍不服輸︰\"急什麼,最後看收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麥子即將成熟時,一場罕見的旱災襲擊了青山縣。連續二十多天滴雨未落,小河見底,水井干涸。農人們晝夜不停地挑水澆田,卻仍是杯水車薪。
林喬的改良田因設計了深層灌溉系統,又提前做了抗旱準備,損失相對較小;而傳統田幾乎顆粒無收。靠山村的農民們眼睜睜看著陳老漢那畝傳統田的麥子一天天枯萎,而改良田的雖然也受影響,但仍有六成收成。
旱情最嚴重的那天,林喬帶著族人連夜幫靠山村挖了一口深井,救了上百畝即將枯死的莊稼。當清澈的井水汩汩流出時,陳老漢撲通一聲跪在了林喬面前。
\"林勸農...不,林大人!老漢有眼不識泰山...\"老人聲音哽咽,\"求您救救靠山村的莊稼吧!\"
林喬連忙扶起他︰\"陳老伯言重了。抗旱救災,是我分內之事。\"
就這樣,靠山村的抵抗土崩瓦解。陳老漢果真兌現諾言,親自為林喬牽馬,在村里游行一圈,逢人就說改良農法的好處。這個活廣告的效果遠超官方文書,周邊村落的農戶紛紛主動要求學習新方法。
旱災持續了整整一個月,全縣七成農田受災。但令人驚訝的是,采用林喬方法的田地平均保住了五成收成,而傳統農田往往只有一兩成。活生生的事實勝過千言萬語,林勸農的名聲從此響徹青山縣。
災後,程知府緊急召見林喬︰\"林勸農使,此次旱災,多虧你的改良農法,我縣損失遠小于鄰縣。朝廷特撥賑災銀五千兩,命你全權負責災後恢復工作。\"
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也是更大的機遇。林喬連夜制定計劃︰一部分銀子用于挖井修渠,增強抗旱能力;一部分購買糧種,幫助農戶補種快熟作物;還有一部分則用來建立\"農技學堂\",系統培訓農村青年。
\"不僅要救災,更要防災。\"林喬在縣衙會議上侃侃而談,\"下官建議在全縣修建三十口深井,開挖五條主干水渠,形成抗旱網絡。\"
知府和各縣官員無不贊同。會議結束後,程知府單獨留下林喬︰\"林勸農使,以你之才,屈居勸農使實在可惜。本官已上書舉薦你為縣丞,想必不久就有好消息。\"
林喬心中一震。縣丞是正八品官職,位列知縣之下,若真能獲此職位,林家將徹底擺脫\"流民\"的陰影,真正步入仕紳階層。
\"下官...下官...\"一向口齒伶俐的林喬竟一時語塞。
程知府了然一笑︰\"不必推辭。為國薦才,乃本官職責。\"
帶著這個驚人的消息,林喬騎馬返回林家墾地。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已經初具規模的林家院落上︰東側是整齊的住宅區,西側是廣闊的農田,中間的\"耕讀堂\"飄揚著朗朗書聲。遠處,新建的造紙坊正冒著裊裊青煙,幾個孩童在村口的棗樹下嬉戲。
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是生機勃勃的家園。林喬下馬,站在村口的高處,望著這一切,胸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爹!\"小樹遠遠地跑來,手里揮舞著什麼,\"你看!我今天寫了十個大字!\"
林喬接過兒子遞來的紙張,上面歪歪扭扭但一筆一畫認真地寫著\"天地人和,耕讀傳家\"。孩子已經七歲了,在甦婉的教導下,進步神速。
\"寫得真好。\"林喬摸了摸兒子的頭,\"去告訴你姑姑和四爺爺,今晚開族會,有重要事情宣布。\"
小樹蹦蹦跳跳地去了。林喬緩步走向耕讀堂,透過窗戶,看到甦婉正在教孩子們讀《千字文》。女先生一襲素衣,手執書卷,神態專注而安詳。自獲赦免後,她整個人仿佛脫胎換骨,再不用隱藏才學或身份。
甦婉抬頭看到林喬,微微點頭示意。林喬也點頭回應,沒有打擾上課,轉身向祠堂走去。那里,林老四已經帶著族中長輩等候多時。
\"喬哥兒,知府大人急召,有何要事?\"林老四關切地問。
林喬環視眾人,緩緩道出可能升任縣丞的消息。祠堂里先是一靜,隨即爆發出歡呼聲。縣丞啊!那可是正經的朝廷命官,放在一年前,他們這些逃荒的流民想都不敢想!
\"祖宗保佑!林家出官了!\"林老四激動得直抹眼淚。
族人們興奮地議論著,唯有林喬保持著一貫的冷靜︰\"此事尚未確定,大家先別聲張。眼下最要緊的是完成知府的賑災任務,把農技學堂辦起來。\"
當晚,林喬在油燈下仔細規劃農技學堂的課程。他計劃分初級、高級兩班︰初級班教授基礎識字和簡單農技;高級班則深入講解土壤改良、水利設計等專業知識。師資方面,除了自己和甦婉,還準備從縣學請幾位先生兼職。
\"007,調出適合本時代的農業教材大綱。\"他在腦海中命令道。
系統立刻提供了幾種方案。林喬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一套循序漸進的教學計劃。夜深人靜時,他走出屋子,望著滿天星斗,思緒萬千。
從流民首領到勸農使,再到可能的縣丞,這一路走來,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實打實的真才實學和為民造福的初心。無論將來官至何位,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
第二天一早,林喬就開始了農技學堂的籌備工作。地址選在耕讀堂旁邊,新建兩間大教室和一間藏書室。消息傳出,報名者絡繹不絕,不僅有農家青年,連一些鄉紳子弟也慕名而來。
與此同時,全縣的水利建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林喬親自勘測設計,趙大錘、王大山等分頭監工,三十口深井和五條主干水渠同時開工。災後的青山縣,非但沒有蕭條,反而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重建景象。
然而,就在一切順利推進時,一個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靜︰鄰縣爆發了蝗災,正朝著青山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