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過境,赤地千里!"
這個可怕的消息像野火般在青山縣蔓延。林喬正在北片示範村指導農戶挖井,一個衙役快馬加鞭趕來,氣喘吁吁地遞上知府的緊急手令"鄰縣蝗災嚴重,恐波及我縣,林勸農使速回縣衙議事!"
林喬心頭一緊。蝗災,這個農業時代最可怕的災難之一,一旦爆發,往往意味著顆粒無收,餓殍遍野。他立刻跨上馬背,對身邊的林小河囑咐了幾句,便揚鞭向縣城疾馳。
一路上,田間地頭的農人們已經騷動起來。有人跪地祈禱,有人開始搶收還未成熟的莊稼,更有甚者已經收拾家當準備逃荒。恐懼像瘟疫般傳播,比蝗蟲來得還快。
縣衙議事廳內氣氛凝重。程知府面色陰沉地坐在上首,兩側是各縣官員和鄉紳代表。林喬匆匆進來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這位勸農使如今已是全縣農事的實際負責人。
"林勸農使,情況緊急。"程知府開門見山,"蝗群已至鄰縣,不日將到我縣。朝廷嚴令,務必全力防治,保我青山糧倉!"
一位師爺展開地圖,指著上面標注的紅圈"據報,蝗群主力在此處,約兩日後抵達我縣邊界。數量難以估算,遮天蔽日。"
議事廳內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林喬盯著地圖,大腦飛速運轉"007,調出歷史上有效的蝗災防治方法,適配本時代技術條件。"
系統迅速響應"建議方案1挖防蟲溝阻截;2布網捕捉;3煙燻驅趕;4尋找天敵生物防治"
有了底氣的林喬抬起頭"大人,下官有防治之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過來。林喬走到地圖前,指著可能的蝗蟲路線"首先,在邊界處挖深溝,溝內注水或生石灰,阻截蝗蟲前進;其次,組織百姓用紗網、被單等布設捕捉網;再者,燃燒艾草、硫磺等物煙燻驅蟲"
"這些法子古已有之,效果有限啊。"一位老縣丞搖頭嘆道。
林喬不慌不忙"單用確實有限,但若綜合運用,再輔以生物防治"
"何為生物防治?"程知府好奇地打斷。
"就是利用蝗蟲的天敵,如鳥類、蛙類等。"林喬解釋道,"下官建議立即收購全縣家禽,特別是鴨子,集中到可能受災區域。一只鴨子一日可食蝗蟲數百只。"
這個新奇的想法引起一陣議論。程知府沉吟片刻,拍板決定"就依林勸農使之策!全縣動員,共抗蝗災!"
命令迅速下達各縣組織青壯挖防蟲溝;婦女兒童縫制捕捉網;衙役征集家禽;藥鋪調配驅蟲煙藥林喬則馬不停蹄地趕往最可能首當其沖的東片區域,親自督導防御工事。
然而,就在防治工作緊張進行時,一股陰風悄然吹起。
"听說了嗎?這蝗災是因為林勸農亂改祖法,觸怒了農神!"
"可不是!往年哪有這麼多災啊"
""
這些流言最先從周家殘余勢力那里傳出,很快在一些保守的村落蔓延。雖然周員外已被流放,但他的管家和幾個親信仍在暗中活動,伺機報復林家。
林喬在東片村莊布置防蟲溝時,明顯感覺到部分村民的抵觸情緒。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農甚至公開質問"林大人,您那套新法子惹來天怒,現在又要我們挖溝趕蟲,這不是越鬧越凶嗎?"
"老伯,"林喬耐著性子解釋,"農事改良與蝗災毫無關系。蝗災是氣候所致,若不及時防治,損失會更大。"
老農將信將疑,但至少不再阻撓挖溝工作。類似的情況在各村都有發生,大大拖慢了防治進度。
第二天傍晚,壞消息傳來蝗群比預計的來得更快,已經抵達青山縣邊界!林喬立刻下令點燃事先準備好的烽火台,全縣進入緊急狀態。
站在東片最高的山坡上,林喬親眼目睹了那可怕的一幕遠處天際線處,一片黃褐色的"雲霧"緩緩推進,伴隨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嗡嗡聲。隨著距離拉近,那"雲霧"漸漸顯露出真容——無數只蝗蟲組成的龐大群體,所過之處,綠色瞬間消失,只留下光禿禿的枝干。
"準備迎敵!"林喬高聲喊道,聲音因緊張而略顯嘶啞。
第一道防線是三里長的防蟲溝。蝗群前鋒抵達時,部分蝗蟲落入溝中,被石灰水殺死。但數量實在太多,很快溝就被填平,後面的蝗蟲踏著同類的尸體繼續前進。
第二道防線是數百名農人手持掃把、樹枝等工具撲打,同時燃燒艾草煙燻。這起到了一定效果,蝗群被分散成幾股,但仍有大量蝗蟲突破防線,向農田撲去。
"放鴨子!"林喬一聲令下,早已準備好的上千只鴨子被趕入田間,開始瘋狂啄食蝗蟲。這景象既壯觀又滑稽鴨子們吃得歡快,肚子很快鼓了起來,而蝗群確實被削弱了不少。
夜幕降臨,第一天的戰斗告一段落。東片農田損失了三成,雖不輕微,但比起鄰縣八九成的損失,已是相當不錯。林喬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臨時指揮所,剛想休息,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蝗群主力改變了方向,正朝西南方向移動——那里是青山縣最富庶的糧倉地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怎麼會突然改道?"林喬盯著地圖,百思不得其解。
"據說是夜風改變了方向。"報信的衙役回答。
林喬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西南片區地勢平坦,村莊密集,正是全縣糧食主產區,也是水利改良的示範區域。若被蝗群襲擊,不僅百姓口糧不保,連秋後的稅賦都成問題。
更糟的是,西南片區的防治準備最為薄弱——因為最初預計蝗群會從東片入境,大部分人力物力都集中在那里。
"立刻調集人手,連夜趕往西南片!"林喬下令,同時派快馬向程知府求援。
然而,時間已經來不及了。蝗群移動速度驚人,等林喬帶著東片的部分人馬趕到西南片時,蝗蟲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夜色中,只听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啃食聲,大片大片的莊稼在月光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
農戶們哭喊著撲向自己的田地,用各種工具撲打蝗蟲,但效果甚微。林喬站在高處觀察,發現蝗群主力還未到達,眼前這些只是先鋒部隊。
"007,分析蝗群行進路線!"他在腦海中緊急呼叫。
系統迅速繪制出蝗群的預測路徑"根據當前風向和地形,蝗群主力將經過黑石峽谷。若能在峽谷設伏,實施火攻,可有效攔截"
林喬眼楮一亮。黑石峽谷是蝗群前往核心產糧區的必經之路,兩側山崖陡峭,中間通道狹窄,確實是設伏的理想地點。
"立刻組織人手,帶上火油、干草和硫磺,趕往黑石峽谷!"林喬高聲命令,"再派人在峽谷兩側山頂準備滾石!"
"大人,這太危險了!"一個衙役勸阻道,"峽谷狹窄,萬一火勢失控"
"顧不了那麼多了!"林喬已經跨上馬背,"必須保住西南糧倉!"
夜色如墨,林喬帶領兩百多名青壯年,扛著物資向黑石峽谷急行軍。沿途不斷有村民加入隊伍,等到達峽谷時,已有近五百人。大家按照林喬的指揮,在峽谷通道內堆放干草,灑上火油和硫磺;另一部分人則爬到兩側山頂,準備推下事先收集的巨石。
準備工作剛剛完成,遠處就傳來了熟悉的嗡嗡聲。月光下,那恐怖的"黃雲"正朝峽谷涌來,數量之多,竟遮蔽了半邊天空。
"所有人退到安全位置!"林喬命令道,自己卻留在峽谷入口處,手持火把。
"大人,太危險了!"趙大錘想拉他走。
"我得看準時機點火。"林喬緊盯著越來越近的蝗群,"你們先撤!"
蝗群前鋒已經飛入峽谷,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古怪的氣味——那是成千上萬只蝗蟲散發出的信息素。林喬強忍著不適,等待最佳時機。
當蝗群主力完全進入峽谷時,他猛地將火把擲向灑滿火油的干草堆。轟的一聲,烈焰騰空而起,迅速蔓延成一道火牆。與此同時,山頂的人們推下巨石,砸向峽谷中的蝗群。
火借風勢,越燒越旺。無數蝗蟲在火焰中 啪作響,散發出刺鼻的焦糊味。那些僥幸躲過火焰的,又被滾石砸得粉身碎骨。峽谷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死亡陷阱,吞噬著數以百萬計的蝗蟲。
林喬站在安全距離外,被熱浪烤得滿臉通紅,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計劃成功了!
然而就在這時,一陣狂風突然改變方向,將火焰吹向峽谷出口處的樹林。干燥的林木瞬間被點燃,火勢開始向四周蔓延。
"快救火!"林喬大喊,帶頭沖向火場。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所有人都在與山火搏斗。他們用樹枝撲打,用土掩埋,甚至不惜砍出一道隔離帶。當最後一處明火被撲滅時,天邊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精疲力竭的林喬癱坐在地上,臉上滿是煙灰,雙手被燙出了幾個水泡。但當他望向峽谷時,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那里堆滿了燒焦的蝗蟲尸體,厚度足有半尺!而峽谷另一側的西南糧倉,則安然無恙,只有零星蝗蟲飛過,不足為患。
"大人,您的手"一個村民擔憂地看著林喬燙傷的手。
"不礙事。"林喬勉強站起身,"去看看其他地方損失如何。"
統計結果很快出來由于成功阻截了蝗群主力,西南片區只損失了約兩成莊稼,核心產糧區基本保全。這在歷年蝗災中,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消息傳回縣衙,程知府大喜過望,親自帶人前來慰問。當他看到滿臉煙灰、雙手燙傷的林喬時,不禁動容"林勸農使真乃我縣棟梁!此番抗蝗之功,本官定當上奏朝廷!"
"此乃全縣百姓共同努力的結果。"林喬謙虛地說,隨即話鋒一轉,"不過大人,下官懷疑蝗群突然改道並非偶然。"
"哦?"程知府挑眉。
林喬壓低聲音"下官在布置防線時,發現有人故意在西南片田間灑了一種特制的草藥粉,氣味異常,很可能是吸引蝗蟲的。此事需徹查。"
程知府面色一沉"若真有人如此喪心病狂,定嚴懲不貸!"
調查秘密展開。與此同時,林喬組織百姓清理蝗蟲尸體——這些可是上好的肥料和飼料。他還創造性地將部分蝗蟲用鹽腌制,作為應急食品儲備。對于損失較重的農戶,則從縣倉調撥糧食救濟,確保無人挨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三天後,調查有了結果確系周家余孽所為。周員外的管家周福收買了幾個游方道士,配制了吸引蝗蟲的藥粉,企圖借機報復林家。這些人很快被緝拿歸案,公開審判後流放邊疆。
蝗災過後,林喬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普通百姓視他為救命恩人,就連那些曾經抵制改良農法的保守老農,也紛紛上門求教。靠山村的陳老漢甚至帶著全村老少,給林喬送來了一塊"澤被蒼生"的匾額。
"林大人,老漢服了!"陳老漢跪地叩首,"從今往後,靠山村唯大人馬首是瞻!"
林喬扶起老人"老伯言重了。大家齊心協力,共度時艱才是正理。"
隨著防治蝗災的成功,農技學堂的報名人數激增。林喬擴建了校舍,增加了教師,還特意開設了"防災減災"專題課程,將這次抗蝗經驗系統整理傳授。
更令人驚喜的是,程知府接到朝廷批復擢升林喬為青山縣丞,即日上任!當任命書送到林家時,全族老少跪地叩謝皇恩,林老四更是老淚縱橫"祖宗保佑啊!林家出官了!"
上任前一天晚上,林喬獨自來到村後的山坡上,俯瞰這片已經煥然一新的家園。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如今,良田千頃,屋舍儼然,學堂書聲瑯瑯,作坊機杼聲聲。
從流民首領到一縣之丞,這條路他走得艱難卻踏實。沒有奇遇,沒有捷徑,有的只是腳踏實地為民造福的初心。
"爹,你在看什麼?"小樹不知何時來到身邊。
林喬抱起兒子,指著遠處的燈火"看我們的家。記住,無論將來你走到哪里,這里都是我們的根。"
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頭。夜風輕拂,帶來泥土和莊稼的清香。明天,將是新的開始,但此刻,林喬只想沉浸在這份來之不易的平靜與滿足中。
(林縣丞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讓大家來發電啦。)
喜歡快穿局女員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快穿局女員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