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風帶著絲絲涼意,林喬站在田埂上,望著眼前金黃色的麥浪,胸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成就感。曾經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碩果累累。沉甸甸的麥穗低垂著頭,在朝陽下泛著金色的光芒,仿佛在向他鞠躬致謝。
\"爹,麥子什麼時候割啊?\"小樹拽著他的衣角,仰著臉問道。六歲的孩子比去年逃荒時壯實多了,臉頰有了血色,眼楮炯炯有神。
\"再等三天。\"林喬摸了摸兒子的頭,\"等麥粒再硬實些。\"
\"007,精確測算當前畝產量。\"他在腦海中命令道。
\"根據抽樣檢測,平均畝產預計達到二石五斗,比本地普通農田高出約五成。\"系統迅速給出了精確數據。
林喬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個產量放在現代當然不值一提,但在耕作技術落後的古代,已經是驚人的高產了。更難得的是,這是在原本貧瘠的荒地上取得的成果。
\"喬哥兒!\"趙大錘的聲音從遠處傳來,\"知縣大人派人來通知,三日後要來"觀稼"!\"
林喬精神一振。觀稼是地方官考察農事的重要活動,知縣選擇來林家田地,意味著官方認可。這也將是展示林家成果的最佳舞台!
\"通知全族,準備迎接觀稼!\"林喬高聲回應。
接下來的三天,林家上下忙得腳不沾地。不僅要把最好的農作物展示出來,還要準備接待事宜。林喬親自規劃了觀稼路線,確保知縣能看到水渠系統、改良農具和不同作物的生長情況。林萱則帶著婦女們打掃房舍,準備招待的茶點——雖然簡陋,但務必整潔體面。
觀稼這天清晨,林家人早早地在田頭列隊等候。就連小樹也穿上了新做的粗布衣裳,小臉洗得干干淨淨。林喬穿著那件藍色長衫,顯得格外精神。
\"來了!\"眼尖的林小河低聲喊道。
遠處塵土飛揚,一隊人馬緩緩而來。為首的正是知縣的大轎,後面跟著縣丞、張教諭等一眾官員,還有不少看熱鬧的鄉紳和村民。令林喬意外的是,周員外竟然也來了,騎著一匹棗紅馬,臉色陰沉得像鍋底。
\"學生林喬,恭迎大人觀稼!\"林喬上前深深一揖。
知縣下轎,是個四十出頭的中年人,面容嚴肅但眼神溫和。他微微頷首︰\"林教習不必多禮。听聞你家荒地變良田,本官特來一觀。\"
\"請大人隨學生來。\"林喬側身引路,帶著眾人走向田間。
第一站是水渠系統。林喬詳細講解了如何利用地勢落差實現自流灌溉,並展示了控制水流的小閘門。知縣不時點頭,甚至親自試了試閘門的開合。
\"巧妙!\"知縣贊嘆道,\"比傳統的挑水澆田省力多了。\"
接著是改良農具展示。趙大錘和王大山演示了各種新式農具的使用方法,動作嫻熟如行雲流水。圍觀的人群發出陣陣驚嘆,有幾個膽大的農夫甚至上前試了試,立刻感受到省力的效果。
\"這耙子比我們用的輕便多了!\"一個老農摸著改良耙子,愛不釋手。
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金燦燦的麥田。林喬特意留了一小片未收割的麥子,讓知縣親眼看看長勢。沉甸甸的麥穗讓見多識廣的知縣也驚訝不已。
\"畝產幾何?\"知縣問道。
\"回大人,約二石五斗。\"林喬恭敬回答。
這個數字引起一片嘩然。本地普通農田畝產通常只有一石七八斗,好年景也不過兩石出頭。
\"不可能!\"周員外突然出聲質疑,\"荒地初墾,怎會有如此產量?定是虛報!\"
林喬不慌不忙︰\"大人明鑒,學生願當場測產為證。\"
知縣點頭應允。林喬立刻指揮族人劃出一分地約0.1畝),當場收割、脫粒、稱重。結果出來︰二分六斗,折合畝產正好二石六斗,比預估的還高些。
\"好!好!\"知縣連聲稱贊,\"林教習果然有妙法!\"
周員外臉色鐵青,悻悻地退到人群後面。
觀稼的最後環節是實地驗收。知縣帶著衙役丈量了林家實際開墾的田畝——不是當初承諾的五十畝,而是整整六十五畝!而且全部達到良田標準。
\"林喬听令!\"知縣突然正色道。
林喬連忙跪下︰\"學生在。\"
\"本官今日兌現前言,將城西這片兩百畝地正式授予林家,立契為憑!\"知縣一揮手,師爺立刻捧上一卷蓋著大紅官印的地契,\"此外,任命你為青山縣"勸農官",年俸十二兩,負責指導本縣農事改良!\"
這個決定如同一聲驚雷,震得在場眾人目瞪口呆。勸農官雖不是正式官職,但由知縣任命,地位非同一般。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林家從此不再是低人一等的\"流民\",而是受官府認可的\"良民\"了!
林喬雙手接過地契,深深叩首︰\"學生領命,定不負大人厚望!\"
觀稼結束後,知縣特意留下與林喬單獨交談。他坦言,朝廷近年來屢次下詔要求各地勸課農桑,增加糧食產量。林家的成功實踐,正好可以作為全縣的典範推廣。
\"本官已上書知府大人,詳述你家的改良之法。若成效顯著,或可推廣至全府。\"知縣語重心長地說,\"林教習,此乃利國利民之舉,望你盡心竭力。\"
林喬鄭重承諾︰\"學生定當竭盡所能。\"
送走知縣一行,林家上下歡欣鼓舞。地契到手,意味著他們真正在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當晚,族人們圍著篝火歡慶,林喬的母親甚至抹著眼淚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一小壇酒——那是林喬父親生前釀的,逃荒時都沒舍得丟掉。
\"今天,咱們林家重獲新生!\"老人顫抖著手給每人倒了一小杯,\"敬祖先,敬土地,也敬喬哥兒!\"
眾人舉杯,一飲而盡。就連小樹也分到了幾滴酒,辣得直吐舌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歡慶過後,林喬卻不敢有絲毫松懈。他清楚地看到,當知縣宣布任命時,周員外眼中閃過的怨毒之色。這個地頭蛇絕不會善罷甘休。
果然,不到十天,麻煩就來了。這天上午,林喬正在新建的造紙坊指導工人改進工藝,突然听見外面一陣喧嘩。出去一看,只見幾個衙役押著林小河往這邊走來,後面跟著一臉得意的周員外。
\"林教習,有人告你族人偷竊周家祖傳造紙秘方,請隨我們去縣衙對質!\"為首的衙役拱手道,態度還算客氣。
林喬心頭一震,立刻明白周家的報復來了。他鎮定地問︰\"可有證據?\"
\"有!\"周員外跳出來,抖著一張紙,\"這是我周家祖傳的造紙方子,與林家的工藝一模一樣!還有,我家的工匠可以作證,林小河曾多次窺探我家紙坊!\"
林小河氣得滿臉通紅︰\"胡說!我從未靠近過周家紙坊!那方子明明是喬哥兒自己想的!\"
林喬拍拍堂弟的肩膀,示意他冷靜︰\"大人,此事蹊蹺。學生願隨往縣衙,當面澄清。\"
到了縣衙,林喬才發現事情比想象的嚴重。周員外不僅準備了所謂的\"祖傳秘方\",還找來三個\"證人\"一口咬定林家偷藝。更棘手的是,他不知用什麼手段,竟然已經將這種造紙工藝在府衙注冊了\"專利\"。
\"林教習,周員外的狀紙在此,你有何話說?\"知縣皺眉問道。他雖賞識林喬,但面對\"確鑿證據\",也不能公然偏袒。
林喬不慌不忙︰\"大人明鑒,學生確有造紙,但工藝與周家所謂"祖傳秘方"大不相同。若大人允許,學生願當場演示林家造紙之法,與周員外的方子比對。\"
知縣點頭應允。周員外卻突然慌了︰\"大人,這...這造紙需特定場地工具,豈能當場演示?\"
\"無妨。\"林喬胸有成竹,\"學生已命人將簡易工具帶來,就在衙外。\"
原來,林喬來時就料到可能需要當場驗證,已讓趙大錘回去取了一套小型造紙工具。很快,衙役們在堂前空地支起桌子,擺上林家的造紙工具︰一個特制木框、幾樣簡單工具,還有一小袋原料。
\"請大人過目,這是學生所用的原料。\"林喬將原料倒在桌上——主要是蘆葦漿,還有一些草藥碎末,\"周員外的方子中可有這些?\"
知縣查看周家所謂的\"祖傳秘方\",上面寫的原料竟是桑皮和稻草,與林家的完全不同。
\"這...\"周員外額頭冒汗,\"或許他們改了原料,但工藝相同!\"
林喬不再多言,開始演示造紙過程。他先將蘆葦漿倒入水槽,加入特制草藥汁,然後用木框抄紙...每一步都細致講解,與周家方子上的工藝截然不同。最令人叫絕的是,林喬最後在濕紙上撒了些干花瓣,成品紙張不僅質地細膩,還嵌著美麗的花紋,散發著淡淡香氣。
\"大人,此乃學生獨創的"花箋",周家可有此法?\"林喬將成品呈上。
知縣接過紙張,仔細查看,又對比周家的方子,臉色漸漸沉了下來︰\"周世仁,你有何話說?\"
周員外面如土色,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他那幾個\"證人\"見狀,也紛紛縮到後面。
\"學生還有一事相詢。\"林喬乘勝追擊,\"周員外聲稱此工藝已在府衙注冊,不知是何時之事?\"
知縣立刻命人查閱記錄,結果發現周家注冊日期竟然是在十天前——正是觀稼後的第二天!而林家造紙已經有好幾個月了,周邊村民都可作證。
\"周世仁!\"知縣拍案怒喝,\"竟敢誣告良民,冒認技藝,該當何罪!\"
周員外癱軟在地,連連磕頭求饒。最終,知縣判他賠償林家白銀二十兩,當堂向林喬賠禮道歉,並撤銷在府衙的虛假注冊。
走出縣衙時,林小河激動得滿臉通紅︰\"喬哥兒,你太厲害了!把那周扒皮治得服服帖帖!\"
林喬卻不見喜色︰\"小河,這事還沒完。周家吃了這麼大虧,不會輕易罷休。回去後要加強防範,特別是紙坊和糧倉。\"
果然,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周家雖然明面上不敢再找麻煩,但暗中使了不少絆子︰劉掌櫃突然表示不能再收購林家的紙張;縣城幾家糧店也拒絕賣糧給林家;甚至有人半夜往林家的水渠里扔死動物,企圖污染水源...
面對這些陰招,林喬見招拆招︰紙張賣不出去,他就通過李村長的關系,銷往更遠的州縣;糧店不賣糧,他就直接用紙張和草鞋與周邊村民以物易物;水渠被污染,他就組織族人輪流值守,同時挖了幾口備用井。
最讓林喬欣慰的是,在這場無聲的較量中,林家不僅沒有被壓垮,反而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強大。到秋收結束時,他們已經積攢了足夠的糧食和資金,準備開始實施最重要的計劃——修建學堂。
\"哥,咱們現在有錢了,是不是先建幾間像樣的房子?\"林萱看著林喬畫在木板上的學堂圖紙,不解地問。
林喬搖搖頭︰\"住的地方夠用就行,但教育刻不容緩。小樹和石頭都到了開蒙的年紀,族里其他孩子也不能耽誤。\"
他規劃的學堂雖然簡陋,但功能齊全︰一間大教室,一間先生書房,還有一個小型圖書室。最特別的是,林喬堅持要在教室牆上開大窗戶,確保光線充足——這個細節讓張教諭參觀時贊嘆不已。
\"林喬啊,你這學堂雖簡,但格局不凡。\"老教諭捻須道,\"可想過取什麼名字?\"
林喬早有準備︰\"學生想叫"耕讀堂",取"耕讀傳家"之意。\"
\"好!好一個耕讀傳家!\"張教諭連聲稱贊,\"他日若需書籍或教具,盡管來縣學取用。\"
開工那天,全族老少齊上陣。就連小樹和石頭也幫著搬運小石塊。林喬親自夯實地基,每一錘都仿佛在夯實林家未來的根基。
深秋的陽光溫暖而不炙熱,照在忙碌的人群身上,勾勒出一幅充滿希望的圖景。林喬停下手中的活計,望著眼前熱火朝天的場景,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實感。
一年前,他們還是流離失所的逃荒者;如今,他們有了自己的土地、房屋、產業,現在又將有自己的學堂。這一切,都是通過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創造出來的。
\"爹!你看我搬的石頭多整齊!\"小樹滿頭大汗地跑過來,小臉上滿是自豪。
林喬蹲下身,用袖子擦去兒子臉上的塵土︰\"真能干!等學堂建好了,你就是第一個學生,好不好?\"
\"好!\"孩子響亮地回答,眼楮亮得像星星,\"我要學好多好多字,長大了幫爹管賬!\"
林喬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不遠處,林萱正給工人們分發茶水,王大山和趙大錘在爭論某種建築細節,林老四則帶著幾個老人小心翼翼地安置祖先牌位——那是即將落成的祠堂的第一批\"住客\"。
夕陽西下,為這一切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林喬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但至少,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堅實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