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局女員工

第331章 新生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不一樣的煙火2046 本章︰第331章 新生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城西荒地上,林喬已經帶著十幾個青壯年男子在測量土地了。他們用長繩和木樁標記出田地的邊界,小樹像個小尾巴似的跟在父親身後,有模有樣地幫著遞工具。

    \"爹,為什麼田要劃成一塊一塊的?\"小樹仰著臉問,小手被晨露打濕了也不在意。

    林喬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蹲下身耐心解釋︰\"這樣方便引水灌溉。你看——\"他用樹枝在地上畫了幾條線,\"高處種耐旱作物,低處種喜水的,中間用水渠連著。\"

    \"就像給田地喝水一樣?\"小樹眨著大眼楮。

    \"對,就像喝水一樣。\"林喬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這孩子雖然才五歲,卻已經顯露出超乎尋常的觀察力和理解力。

    \"007,掃描這片區域的地下水位。\"林喬在腦海中命令道。

    \"掃描中......地下水位在東南角最淺,約1.5米;西北角最深,約3米。建議從東南角開始挖掘水井。\"系統迅速回應。

    林喬點點頭,招呼趙大錘和王大山過來,\"大錘哥,帶幾個人去東南角挖井。大山,你帶其他人繼續清理這片地的雜草和石塊。\"

    \"喬哥兒,真要在這兒挖井?\"趙大錘撓撓頭,\"這荒地干得冒煙,能有水?\"

    \"相信我。\"林喬自信地說,\"挖不到兩丈,必見水。\"

    趙大錘將信將疑地帶著幾個人去了。林喬則帶著林小河和其他人開始清理地面。荒地上的雜草根深蒂固,石塊遍布,工作進展緩慢。正午時分,當婦女們送來簡單的午飯——野菜粥和幾個粗糧餅時,才清理出不到半畝地。

    \"這樣下去,半年開五十畝太難了。\"王大山蹲在地上,愁眉苦臉地嚼著餅子。

    林喬沒有立即回答,而是仔細觀察著族人們使用的工具——幾把破舊的鋤頭和自制的木鏟,效率極低。

    \"007,調出古代農具改良方案。\"他在腦海中命令道。

    片刻後,林喬眼楮一亮。他找來一塊相對平整的大石頭和幾根硬木棍,開始在地上畫圖。

    \"大家看,如果我們把鋤頭這樣改造——\"他畫出一個帶有彎曲角度的鋤頭,\"入土會更省力;還有這個耙子,如果齒間距縮小,除草效率能提高一倍。\"

    族人們圍過來,雖然看不懂圖紙,但對林喬的信任讓他們毫不猶豫地點頭。

    \"可是咱們沒有鐵匠啊。\"林小河提出關鍵問題。

    \"不用鐵。\"林喬指向遠處一片硬木林,\"用硬木做主體,只在刃口包一層薄鐵皮,劉掌櫃那里應該能換到些邊角料。\"

    正說著,遠處突然傳來趙大錘興奮的喊聲︰\"出水了!真的出水了!\"

    眾人連忙跑過去看。只見東南角的井坑里,清澈的地下水已經滲到了齊膝深。趙大錘光著膀子,渾身泥水,卻笑得像個孩子︰\"神了!喬哥兒,你怎麼知道這兒有水?\"

    林喬笑而不答。當晚,他熬夜設計了改良農具的詳細圖紙,第二天一早便派王大山帶著幾張上好的蘆葦紙去縣城找劉掌櫃換鐵皮。

    與此同時,林喬開始規劃水渠系統。在007的輔助下,他設計了一套簡單但高效的灌溉網絡——從新挖的水井引出一條主渠,再分出若干支渠,覆蓋整片規劃中的農田。坡度計算精確到寸,確保水流能自然灌溉每一寸土地。

    三天後,王大山帶回了好消息︰劉掌櫃不僅同意用紙張換鐵皮,還額外送了幾斤鹽和一小袋面粉。更令人驚喜的是,他對林喬設計的改良農具很感興趣,願意提供更多材料換取設計圖。

    \"太好了!\"林喬拍了拍妹夫的肩,\"下次去,帶幾把做好的樣品給他看。\"

    有了改良農具,開墾速度明顯加快。短短十天,他們就清理出五畝地,並挖好了主水渠和兩條支渠。清澈的井水順著渠道流淌,干渴的土地貪婪地吸收著水分,仿佛能听見\"滋滋\"的聲響。

    然而,新的問題很快出現。荒地土壤貧瘠,板結嚴重,即使灌溉後也難以耕種。

    \"這地太瘦了,種不出好莊稼。\"林老四抓起一把土,憂心忡忡地說。

    林喬早有準備,\"四叔別急,我們可以改良土壤。\"他指揮族人收集雜草、落葉甚至人畜糞便,堆積發酵制作綠肥;又讓人去江邊挖淤泥,混合到田地里增加有機質。

    \"這叫"養地"。\"林喬向困惑的族人們解釋,\"先讓土地恢復肥力,再耕種事半功倍。\"

    婦女們也沒閑著。在林萱的組織下,她們除了做飯、照料孩子,還編織草鞋、蘆席等拿去縣城換生活必需品。更令人驚喜的是,林喬的母親——那個瘦小的老婦人,竟然記得年輕時學過的制陶手藝,帶著幾個婦女用荒地上的黏土燒制出了簡單的碗罐。

    \"娘,您還有這手藝!\"林喬捧著粗糙但實用的陶碗,又驚又喜。

    老太太難得地笑了︰\"年輕時跟你外婆學的,幾十年沒踫了。這荒地黏土真不錯,燒出來的東西挺結實。\"

    林喬眼前一亮,\"007,記錄這個發現。黏土不僅可以做陶器,還能燒磚瓦!將來建房就用自家產的磚。\"

    日子一天天過去,荒地的面貌逐漸改變。二十天後,當第一批改良農具從劉掌櫃那里換回糧食時,林家已經開墾出十畝地,並成功種上了第一茬快熟蔬菜——蘿卜、白菜和豆角。

    這天傍晚,林喬正在新挖的池塘邊教小樹認字,突然听見一陣喧嘩聲。抬頭望去,只見幾個陌生農夫站在田邊,正對著水渠指指點點。

    \"幾位老鄉有何貴干?\"林喬上前拱手問道。

    那幾個農夫有些局促,其中一個年長的壯著膽子說︰\"這位相公,我們是隔壁李家村的。听說你們在荒地上挖出了水,還種活了菜,特來看看...\"

    林喬了然。這些農夫定是听說了林家的\"奇跡\",前來取經的。在古代農村,水利和耕作技術往往是家族秘技,絕不外傳。但林喬來自現代,沒有這種門戶之見。

    \"歡迎參觀。\"他大方地領著幾個農夫看了水渠系統和剛冒芽的菜地,\"關鍵是要先養地,再引水...\"

    農夫們听得目瞪口呆,那個年長的更是激動得胡子直顫︰\"相公如此慷慨,將秘技傳授,老漢感激不盡!\"

    \"談不上秘技。\"林喬笑道,\"若各位有興趣,可以常來交流。我們初來乍到,也需要向本地人學習。\"

    這個舉動看似簡單,卻為林家贏得了周邊村民的好感。幾天後,李家村派人送來了一籃子雞蛋和幾捆新鮮蔬菜,說是謝禮。更妙的是,他們告訴林喬一個寶貴信息︰縣里每年秋後會組織\"觀稼\"活動,評選出最好的農田,知縣會親自嘉獎。

    \"這是個機會。\"當晚的族會上,林喬興奮地說,\"如果我們能在觀稼時拿出五十畝良田,不僅能贏得地契,還能得到知縣進一步的賞識!\"

    族人們群情激昂,但林老四提出了現實問題︰\"喬哥兒,現在才開出來十二畝,離五十畝還遠著呢。而且種子、肥料都不夠...\"

    林喬胸有成竹︰\"四叔放心,我有辦法。\"

    第二天,他帶著最新制作的二十刀紙和幾把改良農具樣品去了縣城。這次不僅見了劉掌櫃,還通過他認識了糧行的孫掌櫃和鐵匠鋪的吳師傅。

    \"這農具設計確實巧妙!\"吳師傅擺弄著林喬帶來的木耙,嘖嘖稱奇,\"雖然大部分是木頭,但關鍵部位包鐵,既省料又耐用。\"

    \"吳師傅若感興趣,設計圖可以送給您。\"林喬微笑道,\"只求換些糧食和鐵器。\"

    \"當真?\"吳師傅瞪大眼楮。在這個時代,手藝人的獨門設計可是吃飯的本錢,沒人會輕易外傳。

    \"當真。\"林喬點頭,\"不過有個條件——優先供應我們林家所需的農具,價格優惠。\"

    交易很快達成︰林喬提供改良農具設計圖,換取吳師傅半年內優先、優惠供應林家農具;劉掌櫃則用糧食和日用品換取林家的紙張和草鞋;孫掌櫃對林喬提出的\"預購\"概念很感興趣,同意先賒給林家三十畝地的種子,秋後以糧食償還。

    帶著這些收獲回到荒地,林喬召開了全族大會。他將族人分成三組︰一組繼續開墾新地;二組負責已開墾土地的種植和管理;三組則專注于手工業生產——造紙、編織和制陶,以換取更多物資。

    \"從明天開始,我們還要加建一批半地穴式房屋。\"林喬指著新畫的圖紙說,\"冬天快來了,窩棚擋不住風寒。\"

    \"半地穴式?\"林萱好奇地問。

    \"就是一部分挖在地下,上面用土坯壘牆。\"林喬解釋道,\"冬暖夏涼,還防風防火。\"

    族人們對林喬的奇思妙想已經見怪不怪了,紛紛點頭應下。當晚,林喬照例在篝火旁開設\"夜校\",教族人識字算數。除了青壯年,連老人和孩子都來听講。小樹坐在最前排,已經能認出一百多個字了,讓大人們驚嘆不已。

    一個月後,荒地的變化令人驚嘆。二十畝地已經開墾出來,其中十畝種上了冬小麥,五畝是各種蔬菜,剩下五畝繼續\"養地\"。十幾間半地穴式房屋整齊地排列在東側高地上,每間都有土炕和簡易家具。西側則建起了專門的手工作坊——造紙坊、編織坊和陶窯。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林喬的指導下,林小河帶領年輕人建造了一座小型水車,利用水渠的落差帶動石磨,大大減輕了碾谷磨面的勞動強度。附近村民經常跑來參觀,稱林家為\"巧匠\"。

    這天下午,林喬正在教幾個族人使用新制的水平儀測量土地坡度,突然听見小樹興奮的喊聲︰\"爹!爹!快來看!\"

    孩子拉著他的手跑到菜地邊,指著幾株已經結莢的豆角︰\"你看!我們種的豆角能吃了!\"

    林喬蹲下身,果然看到翠綠的豆莢飽滿地掛在藤上。這是他們種下的第一批作物,意義非凡。他小心翼翼地摘下一個豆莢,掰開,里面嫩綠的豆粒如同翡翠般晶瑩。

    \"今晚加菜!\"他高聲宣布,引來一陣歡呼。

    當晚,全族人分享了第一頓自己種出的蔬菜。雖然每人只能分到幾口,但那鮮美的滋味勝過任何山珍海味。林喬特意留了幾顆豆種,包在一塊布里。

    \"這是我們在新家的第一份收獲,要留作紀念。\"他對小樹說,\"等將來你長大了,要告訴你的孩子,他們的祖父是如何帶著全族人在荒地上建起家園的。\"

    孩子鄭重地點頭,雖然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話的分量。

    就在林家歡慶首獲時,周員外府上卻陰雲密布。

    \"老爺,那群流民不僅沒餓死,反而過得越來越紅火了!\"管家低聲下氣地報告,\"听說他們種的菜已經收獲了,還建了水車...\"

    周員外臉色陰沉得像暴風雨前的天空。自從上次土匪事件後,知縣嚴厲警告了他,使他不敢再輕舉妄動。但看著那群\"下等流民\"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日漸興旺,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秋後不是要"觀稼"嗎?\"周員外突然陰森森地笑了,\"去告訴陳稅吏,到時候好好"丈量"一下林家的田地...\"

    管家心領神會。在賦稅上做手腳,是地主鄉紳整治小民的常用手段。多量幾畝地,或者把劣田算成良田,稅賦就能翻倍,足以壓垮一個剛起步的小農戶。

    \"還有,\"周員外補充道,\"派人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特別是那個林喬。我就不信,一個逃荒來的窮酸,真能憑空變出這麼多本事!\"

    管家躬身退下。周員外走到窗前,遙望城西方向,眼中閃爍著惡毒的光芒。秋收還早,他有的是時間慢慢炮制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流民...

    與此同時,林喬正站在新開墾的田埂上,望著月光下初具規模的家園。東側的住宅區炊煙裊裊,西側的田地里幼苗青青,遠處的水車在夜色中若隱若現。

    \"007,記錄當前進度。\"他在腦海中輕聲說。

    \"開墾進度︰24.5畝;房屋建設︰15間;糧食儲備︰可維持25天;現金結余︰3兩2錢。\"系統精確地匯報。

    林喬點點頭。雖然離目標還有距離,但進展已經超出預期。更重要的是,族人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再不是當初那些惶惶不可終日的流民了。

    他轉身走向最大的那間屋子——那里不僅是他的家,也是臨時族學和會議室。今晚,他要給族人們講解冬小麥的管理要點,還要商量購買牲畜的事宜。

    路還很長,但每一步都踏在實處。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快穿局女員工》,方便以後閱讀快穿局女員工第331章 新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快穿局女員工第331章 新生並對快穿局女員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