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

第378章 鄉士與糧價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狂野烏鴉 本章︰第378章 鄉士與糧價

    馬瑞庭靜靜坐著,目光沉靜,望向蕭雲驤。他早有預料,這位大王對“公平”二字格外在意。

    果然,蕭雲驤開口便問︰“選拔機制是否公正?你可有良策?”

    馬瑞庭微微一笑,語氣從容︰“大王,可從‘公開選拔’與‘事後監督’兩方面著手。”

    蕭雲驤挑眉︰“哦?說來听听。”

    “所謂公開選拔,可效仿科舉,但簡化流程、擴大範圍、弱化獎勵。”

    馬瑞庭緩緩道來,語氣中透著幾分從容︰“舊制秀才功名,需經縣試、府試、院試三級,共九場,方能得中。”

    “且三年一考,每縣錄取名額有限——大縣約三四十人,小縣僅十來名。”

    他頓了頓,繼續道︰“而我們只需一場考試,內容涵蓋西王府新政法規、算術、天文地理的基本常識即可。”

    “由縣教諭主持,只要達標,便可全部錄取。”

    蕭雲驤輕笑一聲,目光中帶著幾分戲謔︰“這麼說來,我們這‘鄉士’的待遇,可比秀才差遠了。”

    明清時期的秀才,不僅是功名,更是身份的象征。

    他們可免跪官員,免受刑訊,服飾也有特別規定。經濟上,還能免除部分賦稅和徭役,廩生更有每年四兩銀子的津貼。

    職業發展也廣闊︰可開設私塾授業,收入遠高于普通雇工;廩生還可為童生擔保,收取費用;優秀者甚至可入仕為吏,是通往仕途的起點。

    相較之下,西王府的“鄉士”,更多是象征性的榮譽,並無多少實質好處。

    但馬瑞庭似乎沒看見蕭雲驤的表情,依舊不緊不慢地闡述理由。

    “大王,科舉的弊病,在其考試內容,其選才模式還是公平的。防作弊的糊名制度、重罰舞弊等手段,皆可借鑒。”

    馬瑞庭侃侃而談︰“且自隋唐以來,百姓已習慣科舉模式。我們為何不借這股心理慣性,推廣新政呢?”

    這番話讓蕭雲驤收起戲謔神色,開始認真思考。

    只听馬瑞庭繼續說道︰“舊制科舉雖有選材之能,實則也是統治工具。三年一考,錄取名額有限,不過是統治者給底層百姓留的一絲希望,好讓他們安分守己。”

    “而我們不同。”他目光逐漸堅定,“我們的目的,是普及識字率。只要達標,即可授‘鄉士’頭餃,多多益善。待遇自然不能太高。”

    蕭雲驤听後,臉上露出笑意。

    比起新建學堂,這種選拔方式投入更少,見效更快。

    更重要的是,它為西王府提供了一條選拔基層人才的新路徑。

    再者,按西王府規矩︰鄉社官吏晉升,除了政績,還需到政務學院學習,結業後方能任命。

    如此,既能選拔人才,又能激勵百姓識字,何樂而不為?

    待一二十年後學堂普及,再提升這種模式的考題深度和廣度,便可如後世公務員考試那般,形成體系。

    心中已認可這種模式,蕭雲驤于是問道︰“那麼,教師從何而來?”

    馬瑞庭依舊從容︰“大王,我們不是有‘讀報員’這個職務?讓他們兼職夜校老師,再加一份薪水便是。”

    “學堂教師也可兼任,待‘鄉士’培養出來後,他們也能擔任讀報員與夜校講師。”

    “堅持個三五年,百姓的識字率必然大幅提升。”

    “我所說的事後監督,就是這些‘鄉士’擔任讀報員或夜校講師後,若發現其學識不夠,有弄虛作假的嫌疑。”

    “便可對其再做單獨測試,不通過者,則褫奪其‘鄉士’頭餃,按考試舞弊罪論處。”

    蕭雲驤一听,忍不住撫掌大笑︰“子安,你這提議甚好。若能落實,必能迅速填補基層教育空白。”

    “這兩日你擬個執行方案,以‘掃盲工程’為名,我交與教育總局容閎容總辦落實。”

    “掃盲工程……”馬瑞庭念著這個名字,嘴角微揚,“掃除睜眼瞎,確實形象。”

    蕭雲驤目光一轉,又問︰“子安,你前面說有幾個問題,識字率低算一個,其他的呢?”

    馬瑞庭點頭,神情漸漸凝重︰“第二個問題,是谷賤傷農。”

    他緩緩解釋道︰“這些年,西王府推行均田制,鄉社里人人有地可耕,勞作積極性大增。”

    “再加上選種、育苗、堆肥等新技術的推廣,糧食產量逐年上漲,百姓已有余糧出售。”

    “尤其在川省、漢中、興安等西王府經營多年的區域,糧食增產已是常態。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這些地方糧價最賤的時候,一擔米甚至賣不到一元錢;而隨著兩湖地區的恢復,以及雙季稻、再生稻的推廣,來年糧價恐怕更低。”

    “如今,工坊最低工種的薪資也有每月四元,農民辛辛苦苦種地,收入卻遠不如工坊工人。”

    蕭雲驤神色漸漸嚴肅。

    馬瑞庭繼續說道︰“眼下我們控制的區域,除黔省外,皆為產糧地,看似無憂。”

    “但糧食乃立國之本,隨著西王府地盤的擴大,許多地方必然缺糧。”

    “比如我老家甘省,一擔米至少要二兩銀子,折合銀元,約兩元兩毛五;而中原受災之地,某些地方糧價,甚至已漲至十幾兩銀子一擔米了。”

    蕭雲驤听罷,心中頗為認同。

    馬瑞庭說的是西王府必須未雨綢繆的戰略問題。

    當前西王府對糧食、鋼鐵、武器等資源嚴加管控,禁止流出控制區,並嚴厲打擊走私行為。

    雖不能徹底杜絕,但大規模外流尚可遏制。

    結果造成了控制區內糧價低迷,農民無利可圖;控制區外卻糧價飛漲,百姓難以維生。

    想到這里,蕭雲驤問︰“子安的意思,是設立類似‘常平倉’的機構,以合理收購價收購百姓手中的余糧,保障農人的種地積極性,防止糧食減產?”

    “然也。”馬瑞庭點頭,“手中有糧,方能心中不慌。我已將此建議呈報曾長史,他也已開始著手此事。”

    “只是听說我要見大王,特意囑咐我向大王匯報。”

    蕭雲驤連連點頭,神色鄭重︰“這是好事,你們做得對。我們控制區雖多為產糧地,但未雨綢繆,才是長遠之道。”

    他望著馬瑞庭,眼中多了幾分欣賞。

    此人表面溫和,實則心思縝密,思慮全面,是個難得的人才。

    “子安,還有別的建議麼?”蕭雲驤滿懷期待。

    馬瑞庭微微一笑︰“還有件關于自衛隊的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方便以後閱讀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第378章 鄉士與糧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第378章 鄉士與糧價並對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