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雲驤瞧見那人跪地,欲行天國的三跪三叩大禮,趕忙伸手將其扶起。
因居住之地狹小,他便讓黃文金帶路,前往指揮所。
一路上,賴汶光向蕭雲驤簡要講述事情經過。
原來,石達凱率部隊主力已撤離安慶府,返回上京,意圖擊破上京附近的青庭江南、江北大營。
此時,廬州府出了個厲害人物——李紹荃。
他今年三十二歲,廬州府人士。其父李文安是道廣十八年1838 年)進士,與甑滌生同榜。
李紹荃幼時聰慧,六歲入家館“棣華書屋”,跟隨堂伯李仿仙,和廬州名士徐子苓攻讀經史。
少年時,他在《入都》詩中寫下“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豪言。
他十七歲中秀才,二十一歲中舉人,二十四歲中進士,可謂逢考必中。
後來,他入選翰林院庶吉士,獲編修之職,師從甑滌生學習經世之學,深受潘世恩、翁心存等甦南士紳賞識。
大平軍攻佔安慶府後,李紹荃代擬奏章,慫恿工部侍郎呂賢基,請命回皖辦團練。
隨後,他被賢豐帝任命為團練大臣隨員,開始組建自己的團練隊伍。
1853年5月,他首次與大平軍在和州裕溪口交戰,采用半渡而擊戰術,首戰告捷。
1853年12月,大平軍攻佔廬州府,次年1月,李紹荃配合青庭皖省巡撫福濟反攻,收復廬州府。
此後,他又連續攻克巢縣、和州,因功加按察使餃,領皖省團練大臣。
1854年,其父李文安受王茂蔭舉薦回鄉,輔佐他辦團練。
因相軍被西軍壓制,青庭大力支持皖省團練,命皖省巡撫福濟全力支持李紹荃。
一時間,故吏門生、親朋好友紛紛投效,李紹荃的團練迅速擴張至兩萬人,人稱“淮軍”。
今年六月,相軍被西軍殲滅,青庭更重視“淮軍”,將兩淮鹽場交其經營,以充軍資。
李紹荃感恩戴德,發誓要替皇上掃除叛逆、平定天下。
八月,安慶府大平軍主力東調,李紹荃從廬州出發,準備與柴桑府的駱秉彰,東西夾攻安慶府。
石達凱只留給守將賴裕新、曹偉人不足一萬人馬。面對三萬余青軍夾擊,大平軍連連敗退。
到了8月6日,李紹荃軍攻到距安慶城五十里的樅陽;南面駱秉彰攻到黃石磯,距安慶城四五十里。
此時,天國正在上京城附近與青軍激戰,無力救援安慶。
曹偉人趁青軍尚未合圍,帶衛士化妝出城,前往西王府求援。
到鄂省後,他得知田家鎮駐有西軍重兵,便上門求見,找到賴汶光。
因事關重大,賴汶光無權獨自決定,且知道蕭雲驤正在沿江巡視,按行程應到了西塞山,就連夜帶曹偉人尋來,果然找到。
眾人來到指揮所,親衛點燃油燈,昏黃燈光亮起。
幾張舊桌子堆滿文件和地圖,牆上掛著軍事布防圖,在燈光映照下,顯得斑駁一片。
蕭雲驤背著手,眉頭緊鎖,在指揮所里踱步思索,一言不發。
曹偉人在旁看著,心中焦急。
從安慶到田家鎮,水路約450里,沿途青軍密集布防。他們雖剃發掩飾,仍花了九日才到。
按時間推算,安慶城此時,應已遭青軍夾擊。
“西王殿下,西王府仍是天國的西王府,這份情不能不念。再說西軍和大平軍互為唇齒,唇亡齒寒的道理,您應能明白。”
曹偉人見蕭雲驤似在猶豫,忍不住出言勸諫。
蕭雲驤擺擺手︰“曹先生,先別著急。”
接著看向賴汶光︰“賴總長,全軍準備得怎樣了?”
賴汶光搖頭,走到地圖前講解︰“第一軍林鳳翔部守大別山到田家鎮的鄂東防線;第二軍李開方部正在攻略黔滇;”
“第三軍李繡成部守漢中到襄陽防線,無法調動;第四軍陳鈺成部在湘南剿匪、安靖地方;”
“五六七軍在整訓擴編,無法作戰;騎兵旅歸建樊城駐地;水師黃金愛部在湘省配合剿匪和運輸糧草。”
“而且,我軍與相軍血戰大半年,人員要休整訓練,武器彈藥和物資需補充,此時作戰易出差錯。”
曹偉人听賴汶光說了一大堆理由,分明不想出兵,不由用廣西話說道︰
“賴兄弟啊,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