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

第247章 意識形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狂野烏鴉 本章︰第247章 意識形態

    蕭雲驤從後世得知,晚清咸同時期理學大興,于傳統讀書人群體中儼然成顯學。

    然而他對理學了解有限,便前往拜訪胡林翼,欲將理學融入後世的辯證唯物z義,借殼上市,以減少意識形態的推行阻力。

    听胡林翼一番解釋後,他發現此時的理學,仍沿襲宋明程朱理學概念,僅羅澤南、胡林翼等人加入了一些實用z義因素。

    其本質仍是維護皇權與綱常的工具,阻礙國民掙脫思想桎梏,這與蕭雲驤構建近現代國家的期望大相徑庭。

    于是,他打消了融合理學的念頭,也沒了和羅澤南討論的興致。

    那他為何給胡林翼看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呢?

    因為這是他當前能找到的,較為合適破解理學理論、解除中國傳統讀書人思想桎梏的書籍。

    費爾巴哈是德國哲學家,1841年發表《基督教的本質》。

    該書標志著德國古典哲學從唯心到唯物的轉向。

    將哲學焦點從“絕對精神”拉回現實的人,推動哲學向唯物z義轉變,為馬聖的實踐哲學奠定基礎。

    書中揭示z教的世俗根源,提出“上帝是人的本質的投射”,認為z教是人性異化的結果,推動了無神論與思想啟蒙,直接挑戰基督教神權權威。

    費爾巴哈強調“人的最高本質是人自身”,呼吁解放人性,成為 19 世紀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理論武器,還啟發了馬聖z義z教觀。

    馬聖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繼承並發展其思想,將z教批判推進到社會階級分析層面。

    當然,這本書也有不足。

    如忽視z教的社會經濟根源、人本z義抽象、“愛的z教”空想、方法論缺陷等。

    但任何思潮的發展,都要適應當時的社會。

    而《基督教的本質》的觀點,恰恰是瓦解中國當前理學思想合適的武器。

    從本體論維度看,費爾巴哈提出“神是人的本質的異化”,認為z教將人類理性、道德等屬性投射為獨立精神實體神),擊破了理學將“天理”異化為宇宙本體的觀點。

    理學主張“理在氣先”,把倫理綱常奉為永恆法則;

    費爾巴哈則指出這類抽象概念是社會關系的產物,並非先天存在。

    例如,理學強調“三綱五常”是天理,費爾巴哈會批判這是封建等級制度的觀念投射。

    認識論維度上,費爾巴哈主張感性經驗是認知基礎,反對內省或頓悟獲取真理,反駁了理學“一旦豁然貫通”的認識路徑。

    他指出“思維與存在的統一,只能建立在感性存在的統一基礎上”,即認知始于物質實踐。

    倫理觀維度,費爾巴哈批判z教道德是統治階級壓迫工具,與馬聖階級分析法呼應。

    理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要求婦女守節;而費爾巴哈認為,真正的道德應關注“人的自然需求”,而非抽象教條。

    更重要的是,馬聖的巨著當前還在籌劃中,即便蕭雲驤想引進也無法實現。

    況且那本巨著中譯本約250萬字,在當前是不折不扣的大部頭。

    而《基督教的本質》僅30萬字,正適合作為擊破當前理學思想桎梏的先行者,為《資本》來華做好鋪墊。

    蕭雲驤深知,當時世界已全球一體,各國聯系緊密。

    主流意識形態是國家的“靈魂工程”,影響著國家的政治穩定、文化傳承、社會和諧和國際競爭。

    若一個國家或政權的主流意識形態不穩固,即便武力強大,最終也會被內部擊破。

    如後世那個牢不可破的聯盟,武力和科技都屬于頂級,最後仍成了西方的“大餐”。

    蕭雲驤穿越的時代,西方操弄“顏色革命”顛覆他國政權屢見不鮮。

    除了那些政權經濟出問題,國民被西方意識形態洗腦也是重要原因。

    當時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已不適應時代發展。蕭雲驤要構建新的主流意識形態,就得從當下著手。

    在他的有生之年,通過教育和燻陶讓辯證唯物z義思想在國民心中扎根。

    如此,即便他離世,國家和民族也有強大的思想內核。

    他當前與天國和清廷競爭,不僅是軍事經濟的競爭,也是意識形態競爭。

    天國建立一神教的操作,與中國傳統嚴重不匹配,倒是好處理。

    即便蕭雲驤不穿越,它遲早也會被清廷的皇權,和傳統士大夫勢力聯合剿殺。

    而清廷的理學思想,是從儒家派生演化而來,並非蕭雲驤在報紙上發幾篇文章就能解決的。

    需要更嚴謹、適用中國社會、邏輯嚴密的思想體系替代。

    而唯物z義在中國,原本就有深厚的土壤。

    太極圖的內核與辯證唯物z義三大規律對立統一、量變質變、否定之否定)高度契合;

    中國傳統典故、語言中充滿辯證唯物z義的光輝,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寓言故事“刻舟求劍”“揠苗助長”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中國歷朝歷代不乏有樸素辯證唯物思想的思想家、政治家。

    如《易經》的陰陽對立統一,老子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莊子》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張載的“太虛即氣”,王充的“天道自然”,範縝的“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王安石的“耦之中又有耦”,王夫之的“靜即含動,動不舍靜”等等。

    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辯證唯物思想,雖具自發性與樸素性,卻未形成系統的、邏輯嚴密的理論,但也為馬聖z義中國化提供了豐厚文化土壤。

    蕭雲驤先引進唯物z義思潮,待馬聖巨著完成後再引進中國,就能讓辯證唯物z義在中國扎根,將滿清的理學打得落花流水。

    注︰又要寫這類頗為晦澀、理論性強,且吃力不討好的章節了。

    但是沒辦法,就像之前剖析太平天國的一神教思想,需要有專門的z教章節一樣。

    對于清廷理學,若沒有針對性的思想理論體系闡述,總歸顯得敷衍。

    這類理論分析與意識形態構建的內容,正是許多網文極力回避、吃力不討好的部分。

    大家暫且看看,下一章就回歸故事。若給您帶來不好的體驗,烏鴉在此致歉。

    另外,以後每日更新時間改為晚上九點半,定時定點,以免耽誤大家時間。)

    喜歡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方便以後閱讀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第247章 意識形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第247章 意識形態並對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