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祿與十來個軍情局探子,喬裝成桐油販子,趕赴重慶城的儲奇門碼頭。
經屬下一位湘西袍哥牽線,前來尋覓一位姓李的當家人。
一番交涉後,他們被帶至城中一家茶館。
此茶館坐落于重慶府衙對面,前廳臨街。茶館內人聲嘈雜,生意頗為興隆。
何祿安排幾位兄弟在前廳喝茶。
依照引路人要求,他僅帶一位貼身伴當,跟隨一位五六十歲、管家模樣的漢子步入後堂。
穿過幾道回廊與院門,他們踏入靜謐隱秘的後堂。
三人走進一座位于花園池塘中的水榭。
那管家推開門,示意何祿進去,自己則與何祿的伴當留在門外。
何祿進入房內,只見這是一間茶室,牆面懸掛著數幅精美字畫。
房間里有一張碩大的茶桌,桌上擺放著一些精致茶具,桌前設有一張椅子。
一位三十多歲、面白無須的儒雅男子,正安靜地低頭泡茶。
見何祿進來,男子方才抬起頭,對著何祿微微一笑,並示意他坐下,隨後為何祿沏了一杯茶。
何祿毫不客氣,大大咧咧地坐下,端起面前的茶一飲而盡。
這架勢,仿佛不是在喝茶,而是在喝烈酒。
那儒雅男子依舊微笑著注視何祿,待何祿放下手中茶碗,才不動聲色地開口問道︰“請問兄台是哪一路英雄?”
“同是漢家人。”
“請問兄台貴姓?在何處發祥?”
“兄台抬愛了,小弟自郴州啟程,乃是那天帝座下一名微不足道的侍香使者,名喚何祿。”
“敬佩敬佩,久聞兄台英名!何兄既有此尊位,必有過人之處。不知有何信物,讓小弟能夠安心交托?”
“兄長言重了,小弟心中確有一冊《金蘭譜》,乃先賢遺澤,護我周全。”
那儒雅男子望著何祿,靜靜等候。
限于當時的通訊條件,以及清廷數百年持續不斷的殘酷打壓,天地會的架構並不像蕭雲驤後世所見某些武俠小說里描繪的那般——全國設有總舵主,其下還有軍師,以及各級分舵香主、堂主、先鋒等,組織等級森嚴。
實際上,天地會成員分散于全國各地,彼此聯系極為薄弱。
每個地方天地會的發展狀況,主要取決于當地的政治氛圍、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分布情況等因素,以及當地天地會首腦的個人能力。
可以說,天地會是一個相當松散的組織。
然而,在與清廷數百年的爭斗中,天地會得以延續,自有其生存之道。
其中,背誦《金蘭譜》便是天地會高層見面時的核驗手段之一。
這個《金蘭譜》並非天地會會眾的名單,而是以歌謠形式,將天地會的來歷、發展宗旨,以及背誦者所在的分支、擔任的職務等一一闡明。
它按照獨特的格律曲調編排,融入大量天地會獨有的切口。
為躲避清廷探查,歌詞特意被改得晦澀難懂,若非經過專門解讀訓練,旁人听來根本不知所雲。
何祿開始輕聲背誦天地會中高度機密的《金蘭譜》。
背誦終了,那儒雅男子眼中的敵意明顯消減。
他為何祿續上一杯茶,繼續問道︰“何兄大名,小弟早有耳聞,敢問兄長此次駕臨渝州,所為何事?”
“欲尋訪一位曾在《金蘭譜》留名的故人之後,姓李。”
“這位李兄,兄長與他交情深厚?”
“天父地母之下,皆為骨肉至親,本應肝膽相照。今次來訪,正是欲尋他共商大事,重振我漢家雄風。”
儒雅男子微笑著看向何祿。
“何兄膽氣過人,小弟佩服。”
“小弟正是大明晉王後裔,何兄要尋的故人之後,姓李名竹青。”
“只是尚有一些疑惑,需勞煩何兄幫忙解答。”
何祿拱手說道︰“李兄請講。”
李竹青凝視著何祿的眼楮,語氣鄭重。
“听聞太平天國治下,只許信奉他們的神,不許拜其他神只,連關帝廟都要焚毀?”
“還要強制男女分營,即便夫妻、母子相見都需得到他們的批準?”
何祿朗聲一笑。
“李兄所言不虛,天國其他諸王,尤其是天王、東王,確實如此。”
“只是我們這位西王,卻是個例外。”
李竹青湊近問道︰“如何例外?請何兄詳述。”
何祿略作思索,答道︰“這位西王,只要你遵守軍規軍紀,信什麼神他一概不管。”
“似乎他自己都不信天王那一套。”
“至于男女分營,不過是行軍途中的無奈之舉。”
“依我看,只要有安穩的安身之地,這規矩遲早會被西王廢除。”
接下來,何祿詳細地向李竹青講解蕭部太平軍的各類軍規軍紀,以及蕭雲驤的性格特點、待人處事風格等。
大清國重慶知府鄭天壽心情煩悶至極。
粵賊攻陷長沙後,周邊數省的綠營軍奉朝廷詔令,入湘圍剿粵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重慶府作為四川省東部重鎮,距離湖南最近,首當其沖。
早在今年八月,鎮守重慶的一萬綠營軍在總兵率領下,沿江而下,支援長沙。
近期有消息傳來,稱長沙城已被朝廷王師收復。
但重慶的綠營軍卻在粵賊突圍時,于長沙城北被粵賊的偽翼王石達開率部擊潰。
不僅總兵當場戰死,還傷亡數千將士。
隨著負傷的綠營兵被遣返回鄉,陣亡將士的消息陸續傳回重慶。
重慶府城內外,時常可見有人家掛孝,舉辦喪禮,為客死他鄉的親人招魂。
死傷者家屬三五成群,不斷前往府衙鬧事,要求官府兌現出征前對將士的撫恤承諾。
朝廷既要賠付洋人銀子,又要供養滿人八旗,還要籌款籌糧征兵,去平定各地叛賊,同時滿足皇室、高官們的奢靡生活。
處處都需銀子,哪還有余錢給這些兵卒的家屬?
鄭知府無奈之下,只得向城中的富豪商賈募捐。
此前綠營軍出征時,這些富豪人家就已出過一次血,如今鄭知府再怎麼威逼利誘,他們卻個個哭窮。
總之就是沒錢沒糧了。
倘若說上述情況還只是小麻煩,那麼太平軍西王部攻破酉陽州,直逼重慶而來,這便是心腹大患、燃眉之急了。
隨著太平軍逼近重慶府的消息傳來,鄭知府再也顧不上體面。
他一邊不斷向朝廷和四川總督裕瑞發文書告急求救,懇請將附近州府的綠營軍調至重慶協防;
一邊羅織罪名,將城中數家富戶家主關進大牢,讓其家屬用錢糧贖人,這才勉強湊得些錢糧,從重慶府招募一萬余士兵。
加上從附近州府調來的綠營軍,總算有三萬人左右。
但這些富豪人家並非任人拿捏的軟柿子,各有各的門道。
各種彈劾鄭知府暴虐鄉民的奏章,如雪花般飛向朝廷和四川總督府。
而位于重慶府內的鄭家,不時被扔進一些死貓死狗,這讓鄭大人的家屬驚恐萬分。
近幾日,一些不利于鄭大人的謠言不知從何處冒起。
傳言鄭大人準備放棄重慶府,逃往成都;
家屬早已將財貨裝車,悄然離開重慶城。
甚至連車上裝載的金銀財寶數量、出發時間和人數都傳得有鼻子有眼,仿佛有人親眼所見一般。
又有謠言稱,粵賊進城只針對官府,《軍紀三章,西軍八訓》的細則在重慶城中流傳,煞有其事。
這些謠言如長了翅膀般在重慶城內外瘋傳,鬧得滿城人心惶惶。
中下層平民早已不在乎粵賊是否攻城。
甚至有些赤貧之人,巴不得粵賊盡快攻進城來,將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員們拉下馬,實現財富重新分配。
而城中的富豪人家,除了那些與官府關系密切的,其他大多抱著看戲的態度。
粵賊是狼,官府是虎,沒有一個是好東西。
說不定粵賊真如傳言所說,會善待城中百姓呢。
注︰李定國被南明永歷政權封過的最高爵位為西寧王、晉王。)
喜歡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