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歸回

第1734章 薪火續新章 山海共前行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燦爛的時光 本章︰第1734章 薪火續新章 山海共前行

    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薪火續新章,山海共前行

    非洲坦桑尼亞的晨光穿透雲層,灑在阿魯沙農業示範基地的試驗田里。李陽蹲在田埂上,指尖拂過剛抽穗的耐旱玉米,身後傳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六歲的兒子李小遠抱著一個小籃子跑過來,籃子里裝著幾顆剛摘的番茄,臉蛋紅撲撲的,像極了當年李陽第一次跟著李淵下田的模樣。

    “爸爸!你看我摘的番茄,甜!”李小遠舉起番茄,獻寶似的遞到李陽面前,另一只手還攥著一片玉米葉,正笨拙地學著編戒指,“我要編給媽媽,像爸爸給媽媽編的那樣!”

    李陽接過番茄,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在嘴里散開,眼角泛起笑意。不遠處,陳曦正帶著幾個當地農戶查看滴灌系統,她穿著淺色工裝服,頭發扎成馬尾,陽光落在她身上,溫柔得像十年前兩人初遇時的那場雨後晨光。這些年,他們不僅把耐旱玉米品種推廣到了坦桑尼亞十幾個省份,還聯合國內農業大學,在基地建起了首個“中非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已經培養出兩百多名當地農業技術員。

    “李陽!陳曦!”甦瑤提著一個保溫桶走過來,里面裝著剛熬好的綠豆湯,“剛接到國內電話,說醫療專家組下周就到,還帶了一批新的體檢設備,咱們的‘移動醫療車’終于能派上大用場了!”

    這些年,甦瑤的診所早已從鐵皮屋變成了佔地兩百平米的“中非友好診所”,但她始終記得最初的初心——很多偏遠村子的老人行動不便,根本走不到診所看病。去年她就和國內醫療部門申請了“移動醫療車”項目,如今終于要落地了。

    李悅也從車里下來,手里拿著一疊中文教材,她剛從達累斯薩拉姆的國際學校趕回來,臉上還帶著旅途的疲憊,眼里卻滿是興奮“媽!我跟學校談好了,下個月就組織‘中非少年農耕研學營’,讓中國孩子來咱們基地學種玉米,也讓非洲孩子去中國看稻田,還能一起學中文和斯瓦希里語!”

    一家人圍在田埂邊,喝著綠豆湯,聊著各自的計劃,陽光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疊在綠油油的玉米地里,像一幅溫暖的畫。李淵從遠處走來,手里拿著一張泛黃的地圖,那是他剛到非洲時手繪的基地規劃圖,如今上面已經密密麻麻標注了新增的試驗田、培訓中心、診所和學校。

    “北邊的洛里村,昨天派人來問,能不能幫他們建一個小型水庫。”李淵指著地圖上的一個紅點,語氣里帶著欣慰,“他們說,現在學會了種耐旱作物,也會修輸水管道,要是再能存水,就算遇到大旱也不怕了。”

    “我和陳曦下周去洛里村勘察地形,正好讓醫療車也跟著去,給村民們做免費體檢。”李陽接過地圖,在紅點旁畫了一個小小的水庫圖標,“培訓中心的學員也能跟著去實踐,順便教村民們水庫的維護技術。”

    “那我就把研學營的第一站定在洛里村!”李悅立刻接話,“讓孩子們看看水庫是怎麼建的,再听村民們講這些年的變化,比在課堂上講課生動多了!”

    甦瑤笑著點頭,從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上面記滿了這些年接診的病例和村民的健康數據“我已經整理好洛里村老人的健康檔案了,到時候針對性地給他們做檢查,還能教村里的衛生員一些慢性病護理知識。”

    一周後,李陽和陳曦帶著培訓中心的學員,甦瑤帶著診所的醫護人員,李悅帶著研學營的孩子們,一起朝著洛里村出發。車隊行駛在草原上,遠處的乞力馬扎羅山白雪皚皚,近處的長頸鹿悠閑地啃著樹葉,孩子們趴在車窗邊,興奮地指著窗外的景色,用中文和斯瓦希里語互相交流,笑聲灑滿了一路。

    洛里村的村民們早已在村口等候,手里拿著鮮花和水果,看到車隊過來,立刻圍了上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喊著“歡迎”。村長馬庫是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十年前曾因為干旱差點餓死,如今他穿著整潔的襯衫,手里握著李淵的手,眼眶漸漸濕潤“李大哥,你們真是我們的福星!十年前,我們連飯都吃不飽,現在不僅能吃飽,還能蓋房子、送孩子上學,這都是你們的功勞啊!”

    李淵拍了拍馬庫的肩膀,心里滿是感慨“馬庫,這不是我們一個人的功勞,是我們一起努力的結果。以後,我們還要一起建水庫、搞養殖,讓日子越過越好。”

    接下來的日子里,洛里村變得熱鬧起來。李陽和陳曦帶著學員們,每天天不亮就去勘察水庫選址,用儀器測量地形、計算蓄水量,晚上還會在村里的空地上給村民們講課,教他們水庫的建設原理和維護方法。陳曦特意畫了通俗易懂的示意圖,還帶著大家做模型,村民們听得認真,時不時舉手提問,課堂上氣氛熱烈。

    甦瑤的移動醫療車旁,每天都排滿了人。醫護人員給老人量血壓、測血糖,給孩子做體檢,還會現場演示急救方法。甦瑤則重點給村里的衛生員培訓慢性病護理知識,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給高血壓老人測血壓、如何給糖尿病患者調整飲食,還留下了足夠的常用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李悅帶著孩子們,在村里的農田里體驗農耕。中國孩子跟著非洲孩子學種玉米,非洲孩子跟著中國孩子學用筷子,大家一起在田埂上唱歌、畫畫,還一起采訪村里的老人,听他們講過去的艱苦和現在的幸福。有個叫姆瓦的非洲小男孩,跟著李悅學了幾天中文,就能用中文流利地說“我想和中國朋友一起種玉米”“我想去中國看長城”,惹得大家都笑了。

    水庫開工那天,洛里村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馬庫村長牽著李小遠的手,一起把第一塊奠基石埋進土里,李小遠手里還攥著一個用玉米葉編的小籃子,里面裝著他和姆瓦一起種的玉米種子。“等水庫建好了,我們就把這些種子種在水庫邊,讓它們長得高高的!”李小遠用斯瓦希里語對姆瓦說,姆瓦用力點頭,眼里滿是期待。

    日子一天天過去,水庫的雛形漸漸顯現,村民們每天都會來工地幫忙,有的搬磚,有的和水泥,雖然辛苦,卻滿臉笑容。培訓中心的學員們也成長得很快,不僅能獨立完成測量和繪圖工作,還能給村民們講解技術要點,成了李陽和陳曦的得力助手。

    這天傍晚,李陽和陳曦坐在工地旁的草地上,看著夕陽下的水庫,李小遠趴在他們中間,手里拿著畫筆,正在畫水庫建成後的樣子。“你看,孩子們都這麼期待,咱們一定要把水庫建好。”陳曦靠在李陽肩上,聲音溫柔。

    李陽握緊她的手,目光望向遠處的村莊,村民們正在自家院子里做飯,炊煙裊裊,孩子們在村口追逐打鬧,一派祥和的景象。“還記得我們第一次來非洲的時候嗎?”李陽輕聲說,“那時候我還擔心自己做不好,是你一直鼓勵我,說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現在我們不僅做到了,還讓更多人加入了進來。”陳曦笑著說,“你看培訓中心的學員,還有診所的醫護人員,還有悅悅帶的孩子們,他們都是這份事業的傳承者。”

    水庫建成那天,洛里村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村民們圍著水庫唱歌跳舞,馬庫村長打開閘門,清澈的水流進農田,玉米苗在水中輕輕搖曳,像在歡呼。李悅帶著研學營的孩子們,把寫滿祝福的紙條放進玻璃瓶里,埋在水庫邊的大樹下,約定十年後再來這里,看看水庫給村子帶來的變化。

    甦瑤的移動醫療車也成了村里的“常客”,每個月都會來給村民們做體檢,還會定期組織健康講座。有個叫卡瑪的老人,之前因為高血壓經常頭暈,經過甦瑤的調理和指導,現在不僅血壓穩定了,還能幫著家里干農活,他逢人就說“甦醫生是我的救命恩人,中國人是我們的好朋友!”

    培訓中心的學員們,有的留在了基地,有的回到了自己的村子,成了當地的農業技術骨干。有個叫哈桑的學員,回到村子後,不僅推廣了耐旱玉米品種,還帶領村民們建了一個小型養雞場,讓村民們的收入翻了一倍。他特意給李陽和陳曦寄來一張照片,照片里他和村民們站在養雞場前,笑得格外燦爛。

    李悅的“中非少年農耕研學營”也越辦越火,每年都有上百名中國和非洲的孩子參加。孩子們不僅學到了農耕知識,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個叫王樂樂的中國孩子,和非洲孩子姆瓦成了筆友,每個月都會互相寄信,分享各自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還約定長大後一起為中非合作做貢獻。

    時間過得很快,又一個五年過去了。李小遠已經十一歲了,他不僅跟著李陽和陳曦學會了種玉米、修滴灌,還跟著甦瑤學會了簡單的急救知識,跟著李悅學了一口流利的斯瓦希里語。他最大的夢想,是長大後考上中國的農業大學,把更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回非洲,讓更多的村民過上好日子。

    這年冬天,李淵和甦瑤迎來了他們的金婚紀念日。一家人在基地的院子里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慶祝儀式,洛里村的馬庫村長、哈桑,還有很多村民都趕來祝賀,帶來了自己種的水果、做的點心。馬庫村長還特意給他們送了一幅畫,畫的是十年前他們第一次來洛里村的場景,如今畫里已經添了水庫、農田、學校和診所,滿滿的都是歲月的痕跡。

    “老李,甦醫生,謝謝你們這二十年來對我們的幫助。”馬庫村長舉起酒杯,眼里滿是感激,“是你們讓我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是真正的合作。我們會永遠記得你們,記得中國朋友的恩情。”

    李淵和甦瑤相視一笑,眼里滿是欣慰。他們知道,這二十年來的堅守,沒有白費。他們不僅在非洲的土地上種下了莊稼,更種下了友誼和希望;他們不僅教會了村民們技術,更教會了他們如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其實,我們也要謝謝你們。”甦瑤舉起酒杯,聲音溫柔卻堅定,“是你們的信任和支持,讓我們有勇氣一直走下去。中非友誼不是一句空話,是我們用汗水和真誠澆灌出來的,是我們一起奮斗出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晚宴上,大家圍著篝火唱歌跳舞,李小遠和姆瓦一起表演了中文和斯瓦希里語的雙語歌,贏得了陣陣掌聲。李陽和陳曦手牽著手,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滿是幸福。他們知道,這份跨越山海的友誼,這份由汗水和真誠澆灌的事業,已經在他們的孩子身上,在村民們的心里,扎下了根,會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樣,生生不息。

    夜深了,篝火漸漸熄滅,大家漸漸散去。李淵和甦瑤坐在院子里的長椅上,看著天上的星星,手里握著彼此的手。“你看,孩子們都長大了,我們的事業也後繼有人了。”甦瑤輕聲說,眼里滿是溫柔。

    李淵點頭,目光望向遠處的基地,培訓中心的燈還亮著,學員們還在挑燈夜讀;診所的燈也亮著,醫護人員還在整理病歷;學校的燈也亮著,孩子們還在寫作業。“是啊,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李淵輕聲說,“會有更多的人來到這里,帶著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友誼,和非洲人民一起,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星星在天上閃爍,照亮了非洲的夜空,也照亮了中非友誼的道路。李淵一家知道,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這份跨越山海的友誼,這份由汗水和真誠澆灌的事業,會像他們種的玉米一樣,年年豐收;會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樣,生生不息;會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永遠閃亮,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因為他們始終相信,只要心中有初心,腳下有力量,跨越山海的友誼就會永遠長存,由汗水和真誠澆灌的事業就會永遠生生不息,中非人民就會一起,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共同譜寫更加燦爛輝煌的友誼篇章。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兵王歸回》,方便以後閱讀兵王歸回第1734章 薪火續新章 山海共前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兵王歸回第1734章 薪火續新章 山海共前行並對兵王歸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