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歸回

第1733章 風雨礪初心,同心繪新篇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燦爛的時光 本章︰第1733章 風雨礪初心,同心繪新篇

    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風雨礪初心,同心繪新篇

    非洲坦桑尼亞的旱季來得比往年早,阿魯沙省的土地漸漸龜裂,示範基地的玉米地雖有滴灌系統加持,卻也因持續高溫出現了葉片卷曲的跡象。李淵凌晨五點就醒了,站在宿舍門口望著東邊天際泛起的魚肚白,手里攥著一張泛黃的照片——那是十年前他剛到基地時拍的,照片里荒草叢生的土地上,他和甦瑤並肩立著,身後是簡易搭建的鐵皮屋,眼神里卻滿是對未來的篤定。

    “又在想以前的事?”甦瑤端著兩杯溫水走過來,將其中一杯遞到他手里,指尖觸到他微涼的掌心時,輕輕捏了捏,“昨天陳曦說,北邊幾個村子的水井快干了,村民們要走兩公里才能打到水,再這麼旱下去,他們的牛羊都要渴死了。”

    李淵接過水杯,喝了一口,目光轉向北邊的方向,眉頭微微蹙起“我跟坦桑尼亞農業部門溝通過,他們說上游的水庫還有水,但輸水管道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漏水,根本送不到村里。我們得想辦法幫他們修管道,不然不僅莊稼保不住,村民的生活都要受影響。”

    “我已經讓李悅聯系國內的公益組織了,他們說可以捐贈一批管道和維修工具,大概一周就能到。”甦瑤靠在他肩上,聲音溫柔卻堅定,“而且陳曦和李陽已經去村里勘察管道情況了,說是要畫一張詳細的維修圖紙,等工具到了就能立刻動工。”

    李淵轉頭看著甦瑤,眼里滿是欣慰。十年了,從最初的兩個人單打獨斗,到如今一家人並肩作戰,還有陳曦這樣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加入,他知道,這份扎根非洲的事業,早已不是他一個人的堅持,而是一群人的信仰。

    與此同時,李陽和陳曦正蹲在北邊馬庫村的田埂上,手里拿著圖紙,仔細記錄著輸水管道的破損位置。馬庫村的村長卡姆站在一旁,臉上滿是焦慮“李陽先生,陳小姐,你們一定要幫幫我們!要是再沒水,我們種的高粱就全完了,家里的牛羊也快撐不住了,孩子們連干淨的水都喝不上了。”

    陳曦站起身,拍了拍卡姆的肩膀,用流利的斯瓦希里語說“卡姆村長,您別擔心,我們已經聯系國內捐贈管道了,一周後就能到,到時候我們會和村民們一起修管道,保證讓水盡快流到村里。”

    李陽也點頭補充“我們還會教大家維修管道的技術,以後管道再出問題,大家自己就能修,不用再等別人來幫忙。”

    卡姆听了,激動得連連鞠躬“太謝謝你們了!你們中國人真是我們的救星!十年前,是李陽先生的父親幫我們種玉米,讓我們能吃飽飯;現在,你們又幫我們修管道,讓我們能喝上水。你們的恩情,我們馬庫村的人永遠不會忘!”

    兩人在村里勘察了一整天,傍晚時分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基地。剛到門口,就看到李悅蹦蹦跳跳地跑過來,手里拿著一個快遞盒“哥!嫂子!國內的公益組織寄東西過來了,不僅有管道的設計圖,還有一批種子和藥品呢!”

    陳曦接過快遞盒,打開一看,里面除了設計圖,還有幾包耐旱的高粱種子和一些治療中暑、腹瀉的藥品。“太好了!這些種子正好可以分給北邊的村民,讓他們種上耐旱的品種,就算以後再遇到旱季,也不用怕莊稼減產了。”陳曦笑著說,眼里滿是興奮。

    晚飯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討論著修管道的計劃。李陽拿出勘察圖紙,鋪在桌子上“管道總共有五公里長,其中有三公里破損比較嚴重,需要更換新的管道;另外兩公里只是有些漏水,修補一下就能用。我們可以分兩組,一組負責更換新管道,一組負責修補舊管道,這樣能快一些。”

    陳曦點頭附和“我可以負責教村民們使用維修工具,還有管道的安裝技巧,這樣大家一起動手,效率會更高。”

    甦瑤也說“我會在村里設立臨時醫療點,給大家飲用水和藥品,預防中暑和腹瀉。李悅可以幫忙記錄物資,還有給大家做飯,保證大家能吃飽吃好,有精力干活。”

    李淵看著孩子們各司其職,眼里滿是欣慰“好!就按你們說的辦!一周後管道到了,我們就立刻動工。這次修管道,不僅要解決村民的用水問題,還要讓大家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幫助。”

    一周後,國內捐贈的管道和維修工具準時到達。李淵帶著李陽、陳曦、李悅,還有基地的員工,一起前往馬庫村。村民們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他們來,紛紛圍上來幫忙搬管道和工具,臉上滿是期待。

    修管道的工作正式開始了。李陽帶領一組人負責更換新管道,他拿著鐵鍬,帶頭挖溝,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流,浸濕了他的工裝服,卻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干勁。陳曦則帶著另一組人負責修補舊管道,她耐心地教村民們如何使用扳手、螺絲刀,如何判斷管道的漏水點,村民們學得很認真,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維修技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甦瑤在村里的空地上搭起了臨時醫療點,每天給大家送綠豆湯和解暑藥,還會給孩子們檢查身體,教大家如何保持飲用水的干淨衛生。李悅則負責記錄物資的使用情況,每天都會提前做好飯菜,送到工地給大家吃,飯菜雖然簡單,卻充滿了家的味道。

    這天中午,天氣格外炎熱,地表溫度超過了四十度。李陽正在挖溝,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眼前發黑,差點倒在溝里。陳曦眼疾手快,連忙扶住他,把他扶到樹蔭下,遞給他一杯綠豆湯“李陽,你別太拼了,先休息一會兒,中暑了就麻煩了。”

    李陽喝了一口綠豆湯,緩了緩神,笑著說“沒事,我還能行。咱們得盡快把管道修好,村民們還等著用水呢。”

    卡姆村長也走過來,勸道“李陽先生,您就听陳小姐的,休息一會兒吧。您要是累倒了,我們的管道怎麼辦?您放心,我們已經學會了挖溝和安裝管道,您休息的時候,我們也能繼續干活。”

    說著,卡姆村長就拿起鐵鍬,帶頭挖起溝來,其他村民也紛紛行動起來,工地上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李陽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滿是感動——他知道,他們的付出沒有白費,村民們不僅接受了他們的幫助,還學會了自主解決問題,這才是中非合作真正的意義。

    經過半個月的努力,輸水管道終于修好了。當卡姆村長打開水龍頭,清澈的水流出來時,村民們都歡呼起來,孩子們圍著水龍頭,興奮地用手接水喝,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通水啦!通水啦!”村民們歡呼著,擁抱著彼此,還有人跑過來,緊緊握住李淵一家的手,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

    李淵看著眼前的景象,眼里滿是欣慰“卡姆村長,各位鄉親們,這不是我們一個人的功勞,是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以後,你們不僅有干淨的水喝,還有了修管道的技術,再也不用怕管道漏水了。”

    陳曦也笑著說“我們還帶來了耐旱的高粱種子,明天我們會教大家如何種植,這樣就算以後再遇到旱季,大家的莊稼也能有好收成。”

    村民們听了,更是激動不已,紛紛邀請李淵一家去家里做客,還拿出了家里最好的食物招待他們。晚上,馬庫村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晚會,村民們圍著篝火唱歌跳舞,李淵一家也加入其中,和村民們一起歡笑,一起慶祝通水的喜悅。

    晚會結束後,李陽和陳曦坐在村邊的草地上,看著天上的星星。陳曦靠在李陽懷里,輕聲說“李陽,你知道嗎?今天看到村民們喝到干淨水時的笑容,我突然覺得,我們來非洲做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陽緊緊抱著她,輕聲說“我也是。以前我總覺得,守護農田、幫助村民是我爸的責任,現在我明白了,這也是我的責任,是我們年輕人的責任。以後,我們還要一起在這里,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幫助更多的人。”

    回到基地後,李淵收到了國內發來的消息,說他們的農業示範基地被評為“中非合作優秀項目”,還邀請他們回國參加表彰大會。甦瑤看著消息,眼里滿是激動“老李,我們的努力終于得到認可了!我們可以回國看看了,順便也讓孩子們回去看看爺爺奶奶。”

    李淵點頭,眼里滿是期待“好!等忙完手頭的事,我們就回國。不過,我們還要回來,這里有我們的事業,有我們的朋友,有我們放不下的村民們。”

    幾天後,李淵一家帶著陳曦,一起回到了國內。表彰大會上,李淵作為代表發言,他講述了自己在非洲十年的經歷,講述了中非合作的點點滴滴,講述了村民們的故事,台下的人都被他的故事感動,紛紛為他鼓掌。

    回到家鄉後,李陽和陳曦去拜訪了李陽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看著陳曦,眼里滿是喜歡,拉著她的手,不停地問東問西,還叮囑李陽要好好照顧陳曦。李悅則拉著爺爺奶奶,給他們看在非洲拍的照片,給他們講非洲的故事,講村民們的趣事,爺爺奶奶听得津津有味,臉上滿是笑容。

    在家鄉待了一個月後,李淵一家和陳曦準備返回非洲。臨走前,國內的農業部門和公益組織又給他們送來了一批種子、化肥和醫療設備,希望他們能在非洲繼續做好中非合作的項目,幫助更多的村民。

    再次回到非洲,基地里一片熱鬧景象。員工們看到他們回來,紛紛圍上來,匯報著近期的工作情況。莫爾酋長也來了,帶來了村里的好消息“李大哥,你們走後,我們按照陳小姐教的方法,種了耐旱的高粱,現在長勢很好,估計又是一個豐收年!還有,馬庫村的村民們,還學會了自己修管道,附近幾個村子的人都來向他們請教呢!”

    李淵笑著說“太好了!這就是我們想看到的,不僅要幫助大家解決問題,還要讓大家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後,我們還要繼續努力,把更多的技術帶到非洲,讓更多的村民受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淵一家和陳曦一起,繼續在非洲的土地上忙碌著。他們教村民們種植耐旱的農作物,幫助他們修建更多的水利設施,培訓更多的當地技術人員和醫護人員。李陽和陳曦還一起研究出了一種新的玉米品種,不僅產量高,還耐旱、抗病蟲害,很快就在周邊的村子推廣開來,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

    李悅則在基地旁的國際學校里,開設了中文和中國文化課程,越來越多的非洲孩子來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她還組織了中非學生交流活動,讓中國的孩子和非洲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

    甦瑤的診所也越來越熱鬧,不僅有當地的村民來看病,還有周邊村子的人慕名而來。她還培養了一批當地的醫護人員,教他們基本的醫療知識和急救技巧,讓他們能在村里為村民們醫療服務。

    時間過得很快,又一個十年過去了。李淵和甦瑤已經年過花甲,卻依舊每天去田里看看,去診所轉轉,關心著村民們的生活。李陽和陳曦接過了李淵的接力棒,成為了基地的負責人,他們帶領著年輕的團隊,繼續推進中非農業和醫療合作項目,幫助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李悅則成為了一名中非文化交流使者,經常往返于中國和非洲之間,組織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架起了中非文化交流的橋梁。

    這年冬天,非洲坦桑尼亞下起了罕見的雪。李淵和甦瑤坐在基地的院子里,看著漫天飛雪,手里握著彼此的手。李陽和陳曦帶著他們的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笑聲傳遍了整個基地。李悅也回來了,帶來了國內的家人,一起在基地里過年。

    “你看,孩子們都長大了,我們的事業也後繼有人了。”甦瑤靠在李淵肩上,輕聲說,眼里滿是欣慰。

    李淵點頭,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滿是感慨“是啊,十年又十年,我們在這里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我們收獲了村民們的友誼,收獲了孩子們的成長,收獲了中非合作的成果。這份跨越山海的友誼,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血脈;這份由汗水和真誠澆灌的事業,也像草原上的青草一樣,生生不息。”

    雪越下越大,覆蓋了基地的每一個角落,卻掩蓋不了這里的溫暖和生機。遠處的農田里,新種的小麥在雪地里孕育著希望;村里的診所里,醫護人員還在為村民們醫療服務;學校里,孩子們的讀書聲還在回蕩。

    李淵知道,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在未來的日子里,會有更多的“李淵一家”來到非洲,帶著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友誼,與非洲人民一起,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共同奮斗,共同成長,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因為他們知道,有些付出,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有些友誼,從來都不會因為距離而褪色;有些事業,從來都不會因為時間而停止。就像非洲草原上的青草,一歲一枯榮,卻永遠充滿生機;就像中非之間的友誼,跨越山海,卻永遠堅不可摧。

    這就是李淵一家的故事,一個關于堅守、關于友誼、關于夢想的故事。它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有著最真摯的情感;它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卻有著最堅定的初心。在非洲的土地上,他們用汗水澆灌希望,用真誠收獲友誼,用行動詮釋著“共商、共建、共享”的深刻內涵,也用生命書寫著中非友誼的美好篇章。

    而這份故事,還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流傳下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帶著初心,跨越山海,為中非友誼和合作,為人類共同的幸福和美好,不懈奮斗,永遠前行。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兵王歸回》,方便以後閱讀兵王歸回第1733章 風雨礪初心,同心繪新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兵王歸回第1733章 風雨礪初心,同心繪新篇並對兵王歸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