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歸回

第1700章 初心映星河 薪火照遠方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燦爛的時光 本章︰第1700章 初心映星河 薪火照遠方

    第一千七百章 初心映星河 薪火照遠方

    埃及開羅的秋夜,尼羅河的水波載著月光輕輕晃動,將“中埃農業合作產業園”的燈火揉成細碎的光斑。李淵站在園區辦公樓的露台,手里攥著一張泛黃的照片——五年前他和甦瑤剛到埃及時,在沙漠邊緣種下第一株“中埃1號”小麥的場景,照片里兩人沾滿塵土的工裝褲、身後一望無際的黃沙,與如今滿田金黃的麥浪形成刺眼又溫暖的對比。

    “在想什麼?”甦瑤端著兩杯熱牛奶走來,將其中一杯遞給他。她的指尖掠過露台欄桿上掛著的中國結——那是去年春節李陽和李悅從國內寄來的,紅繩上還綴著小小的小麥穗吊墜,是孩子們親手編的。“明天就要出發去尼日利亞了,陽陽和悅悅還在收拾給當地小朋友的禮物,說要把埃及棉花做的玩偶都裝進行李箱。”

    李淵接過牛奶,指尖傳來的暖意順著血液蔓延到四肢。他望著遠處田埂上的身影——李陽正拿著平板電腦,跟園區的年輕技術員核對“中埃2號”玉米的種子檢測數據,時不時彎腰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李悅則蹲在育苗棚前,給最後幾盆待贈的小麥苗系上寫有中阿雙語“希望”的絲帶,小臉上滿是認真。“還記得我們剛決定來埃及時,陽陽才上小學,抱著我的腿哭著說‘爸爸不要去很遠的地方’;悅悅更小,只會舉著玩偶說‘要跟爸爸媽媽一起’。現在,他們倒成了最支持我們的人。”

    甦瑤靠在他肩頭,目光落在孩子們的方向,眼底滿是溫柔“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懂‘責任’。上次陽陽在學校做‘中非農業合作’的演講,說‘爸爸媽媽在埃及種的不是小麥,是讓更多人能吃飽飯的希望’,這話讓我在視頻里哭了好久。”她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布包,打開是兩小塊繡著字的棉布,“這是媽上周寄來的,一塊繡著‘平安’,給我們帶去尼日利亞;一塊繡著‘傳承’,讓我們留給陽陽。她說,我們這代人守著初心,下一代人就要接著把這份念想傳下去。”

    李淵展開棉布,指尖拂過細密的針腳,忽然想起轉業那年母親說的話。當時他剛從部隊退伍,放棄了安置的清閑崗位,執意要跟甦瑤來非洲搞農業合作,親戚朋友都勸他“太冒險”,唯有母親拍著他的手說“你在部隊保家衛國,現在去幫外國人種糧食,也是在給國家長臉。只要心里有譜,媽就支持你。”如今,母親的針線縫進了“平安”與“傳承”,也縫進了他們一家人跨越山海的堅守。

    “爸!媽!你們快來看!”李陽的呼喊打斷了兩人的思緒。他們走下露台,只見李陽舉著平板電腦,屏幕上是尼日利亞農業部門發來的衛星地圖,標注著即將建立試驗田的區域。“尼日利亞的專家說,他們選的這片土地跟埃及的沙漠邊緣土壤很像,‘中埃2號’玉米的耐旱性剛好能派上用場!我還查了當地的氣候數據,下個月的降雨量正適合播種,咱們到了就能開工!”

    李悅也跑過來,手里捧著一個畫本,上面是她畫的“中埃尼友誼圖”黃皮膚、黑皮膚的孩子手牽著手,在玉米田里奔跑,天空中飄著中國結、埃及蓮花和尼日利亞國徽圖案。“媽媽,我要把這幅畫送給尼日利亞的小朋友,告訴他們我們是好朋友,以後要一起種玉米、收玉米!”

    甦瑤蹲下身,摸了摸女兒的頭,又看向兒子“陽陽,到了尼日利亞,你不僅要幫爸爸記錄數據,還要多跟當地的年輕技術員交流,把咱們在埃及總結的種植經驗好好分享給他們。記住,咱們帶過去的不只是種子,還有能讓他們長久受益的技術。”

    李陽用力點頭,將平板電腦抱在懷里“我知道!上次卡里姆哥跟我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已經把咱們的種植手冊翻譯成英文了,還加了好多我畫的示意圖,方便他們看懂!”

    夜色漸深,園區的燈火次第熄滅,只剩下辦公樓和育苗棚的燈還亮著。李淵和甦瑤坐在會議室,最後核對尼日利亞之行的工作計劃;李陽和李悅則在隔壁房間,把埃及棉花玩偶、小麥苗和畫本一一裝進特制的箱子,生怕運輸途中損壞。

    第二天清晨,馬哈茂德一家和哈米德博士來送行。馬哈茂德的妻子阿米娜媽媽提著一個巨大的布包,里面裝滿了剛烤好的巴克拉瓦和她親手做的玫瑰醬“這是給你們路上吃的,巴克拉瓦甜,能讓你們想起埃及的味道;玫瑰醬泡水喝,能解路上的乏。”阿卜杜則抱著一個棗椰樹藤編的籃子,里面是他精心挑選的“中埃1號”小麥種子“陽陽哥,這是今年最好的種子,你帶去尼日利亞,告訴他們這是埃及的‘友誼種子’,等明年我去中國留學,還要跟你一起看中國的麥田!”

    哈米德博士握著李淵的手,遞過一份蓋著埃及農業部公章的推薦信“這封信能幫你們在尼日利亞更好地開展工作,埃及永遠是你們的後盾。等‘中埃2號’玉米在尼日利亞成功了,我們還要一起申請‘中非農業合作典範項目’,讓更多非洲國家看到中埃合作的力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汽車緩緩駛離園區,李陽和李悅趴在車窗上,朝著送行的人群揮手,直到埃及的麥田和尼羅河漸漸消失在視野里。甦瑤看著孩子們泛紅的眼眶,輕聲說“別難過,我們還會回來的。等尼日利亞的玉米豐收了,咱們就帶著當地的朋友來埃及,看看‘中埃1號’的故鄉。”

    飛機起飛時,李陽靠窗坐著,看著埃及的土地逐漸縮小,最後變成地圖上的一小塊。他掏出筆記本,在扉頁寫下“今天,我跟著爸爸媽媽去尼日利亞,帶著‘中埃2號’的種子,也帶著埃及朋友的期待。我知道,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是一場關于希望和傳承的約定。以後,我也要像爸爸媽媽一樣,用一粒種子溫暖一片土地,用一份初心連接更多人心。”

    十幾個小時後,飛機降落在尼日利亞阿布賈國際機場。剛走出航站樓,就看到尼日利亞農業部的官員和當地農戶舉著“歡迎中國朋友”的牌子等候。農戶代表卡魯手里捧著一束當地特有的火焰花,遞到甦瑤面前“我們早就听說了‘中埃1號’的故事,知道你們能幫我們種出高產的糧食。這束火焰花,代表著我們對豐收的期待,也代表著我們對中國朋友的歡迎!”

    接下來的日子,李淵和甦瑤帶著團隊馬不停蹄地開展工作。他們先是去選定的試驗田考察土壤,用專業儀器檢測肥力和濕度;李陽則幫著翻譯資料,給當地技術員講解“中埃2號”玉米的種植要點;李悅則跟著農戶家的孩子去村里的小學,教他們畫中尼雙語的“希望之苗”,把從埃及帶來的棉花玩偶分給大家。

    有天傍晚,卡魯邀請他們去家里做客。低矮的土坯房里,卡魯的妻子用當地的紅 illet(小米)煮了粥,還烤了香蕉餅。卡魯的小兒子穆薩抱著李悅送的玩偶,怯生生地問“悅悅姐姐,這玉米什麼時候能長出來呀?我想快點吃到新玉米,也想讓爸爸媽媽不用再擔心餓肚子。”

    李悅蹲下身,摸了摸穆薩的頭,指著窗外的試驗田“穆薩,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好好澆水、施肥,過幾個月,玉米就能長得比我還高,到時候我們一起收玉米,煮甜甜的玉米粥給你喝。”

    李淵看著這一幕,心中滿是感慨。他想起剛到埃及時,馬哈茂德的兒子阿卜杜也問過類似的問題,而現在,阿卜杜已經成了能幫著指導農戶種植的“小技術員”。他忽然明白,他們在非洲種下的不只是種子,更是孩子們對未來的期待,是兩國人民之間看不見卻摸得著的情誼。

    半個月後,“中埃2號”玉米的播種工作正式開始。李淵和甦瑤帶著中尼兩國的技術員,手把手教農戶如何控制播種深度、如何調配肥料;李陽則在一旁用平板電腦記錄播種進度,時不時用剛學會的豪薩語跟農戶交流;李悅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在試驗田的邊緣種下幾株小麥苗,說要讓“中埃1號”和“中埃2號”一起在尼日利亞生長。

    播種儀式上,尼日利亞農業部部長握著李淵的手,激動地說“中國朋友帶來的不只是高產的種子,更是讓尼日利亞擺脫糧食短缺的希望。我們相信,‘中埃2號’玉米會像‘中埃1號’小麥一樣,在尼日利亞的土地上結出豐碩的果實,也會讓中尼友誼更加深厚。”

    李淵看著眼前忙碌的人群——黃皮膚的中國技術員、黑皮膚的尼日利亞農戶、奔跑嬉鬧的孩子,他們的臉上都帶著對豐收的期待,對未來的憧憬。他忽然想起自己當年在部隊的誓言“保家衛國,不負人民”,如今,他雖已脫下軍裝,卻在用另一種方式踐行著誓言——用農業技術守護更多人的“飯碗”,用真誠與堅守搭建跨越國界的友誼橋梁。

    傍晚時分,播種工作順利完成。夕陽將試驗田染成金紅色,剛播下種子的土地散發著泥土的清香。李陽和李悅拉著穆薩的手,在田埂上種下最後一株小麥苗,系上寫有中尼雙語“友誼長青”的絲帶。甦瑤靠在李淵身邊,輕聲說“你看,這就是我們一直堅守的意義——用一粒種子,暖一片土地;用一個家庭,連兩國人心;用一份初心,致更遠未來。”

    李淵握住妻子的手,目光望向遠方的星空。尼羅河的浪、尼日利亞的風、埃及的麥浪、中國的牽掛,都在這一刻匯聚成心中最堅定的力量。他知道,“中埃1號”的故事還在繼續,“中埃2號”的篇章才剛剛開啟,而他們一家人,會帶著初心與使命,在非洲大陸上繼續前行,讓更多“希望的種子”生根發芽,讓更多“友誼的果實”溫暖人心,讓這份跨越山海的堅守,像星河一樣璀璨,像薪火一樣,永遠照亮遠方。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兵王歸回》,方便以後閱讀兵王歸回第1700章 初心映星河 薪火照遠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兵王歸回第1700章 初心映星河 薪火照遠方並對兵王歸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