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旱情緩解見曙光,聯盟啟航繪新篇
清晨六點半,李淵的手機準時響起。屏幕上跳動著“尼日利亞阿卜杜勒”的名字,他指尖劃過接听鍵,立刻傳來阿卜杜勒帶著笑意的聲音“李總!太好了!昨天下午技術員到了之後,我們連夜組織農戶給玉米地蓋了秸稈,噴了保水劑,今天早上看,有一半的玉米葉都舒展開了!”
李淵猛地坐起身,聲音里難掩激動“真的?那蓄水池的水還夠嗎?”
“夠!夠!”阿卜杜勒的聲音更響了,“昨天晚上下了點小雨,雖然不大,但緩解了不少旱情,蓄水池的水現在能撐到下周了。還有,農戶們看到玉米有救了,都特別高興,剛才還有人殺了羊,說要感謝中國來的技術員呢!”
掛了電話,李淵轉身看向還在熟睡的甦瑤,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瑤瑤,好消息!尼日利亞的玉米地有救了,一半的玉米葉已經舒展了,昨晚還下了小雨。”
甦瑤揉了揉眼楮,瞬間清醒過來,抓過手機就要給技術部打電話“我得讓老張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聯盟企業,之前還有企業擔心旱情控制不住,現在正好讓他們放心。”
兩人剛洗漱完,就听到樓下傳來孩子們的聲音。李陽背著書包,手里拿著一疊紙跑過來“爸爸,媽媽,你們看!這是我寫的‘玉米抗旱小知識’,我查了好多資料,里面有覆蓋秸稈、噴保水劑的方法,還有怎麼判斷玉米是不是缺水,我想發給尼日利亞的叔叔阿姨!”
李悅也舉著一幅畫,畫里的玉米葉不再是卷起來的,而是綠油油地舒展著,天上飄著小雨,地上的農戶們笑著豎起大拇指“媽媽,我把玉米畫成開心的樣子了,這樣非洲的小朋友看到,就知道玉米不渴了!”
甦瑤蹲下身,接過李陽的“小知識”和李悅的畫,眼眶有些發熱“陽陽寫得真詳細,悅悅畫得真好看,媽媽這就掃描發給阿卜杜勒叔叔,讓他轉交給尼日利亞的小朋友和農戶們,他們肯定會特別開心的。”
早餐桌上,李淵看著兩個孩子認真的模樣,心里滿是欣慰。他想起自己剛退役時,面對空蕩蕩的家,心里滿是迷茫,是甦瑤陪著他走出低谷,一起創辦鼎盛集團,現在又有了陽陽和悅悅,這個家充滿了溫暖和希望,而“金線計劃”就像這個家的延伸,連接著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上午九點,“金線計劃合作聯盟”成立儀式在鼎盛集團的多功能廳舉行。廳內坐滿了聯盟企業的負責人、政府相關部門的代表,還有國際有機農業協會派來的觀察員。牆上的大屏幕循環播放著“金線計劃”的宣傳片——從干裂的土地到綠油油的農田,從農戶們焦慮的眼神到幸福的笑容,從中國的技術團隊到非洲的合作伙伴,每一個畫面都讓人動容。
成立儀式開始後,李淵作為聯盟理事長,走上台發言。他手里拿著李陽寫的“玉米抗旱小知識”和李悅畫的畫,笑著說“在開始今天的發言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兩件特別的禮物。這是我兒子李陽寫的‘玉米抗旱小知識’,里面記錄了他從課本和資料里查到的抗旱方法;這是我女兒李悅畫的畫,畫里是尼日利亞玉米地恢復生機的樣子。這兩件禮物雖然稚嫩,但代表了孩子們對‘金線計劃’的期待,也代表了我們做這件事的初心——不僅要推動中非農業合作,更要傳遞溫暖和希望。”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國際有機農業協會的觀察員拿出手機,對著“小知識”和畫拍照,笑著說“這才是真正的‘民間外交’,用孩子們的視角,展現了中非合作的溫度。”
李淵接著說“‘金線計劃’從啟動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三年。這三年里,我們遇到過很多困難——土壤改良的難題、病蟲害的困擾、自然災害的挑戰,但我們從未放棄。因為我們知道,在非洲的土地上,有三十萬農戶等著我們幫助,有無數個像卡馬拉、阿卜杜勒這樣的合作伙伴等著我們攜手前行。現在,‘金線計劃合作聯盟’正式成立,我們有了更多的伙伴,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力量,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把‘金線計劃’做得更好,把這條連接中國和非洲的‘金線’鋪得更寬、更遠。”
發言結束後,聯盟企業的代表們依次上台,簽署合作協議。一家種子研發企業的負責人拿著協議,激動地說“我們公司研發的耐旱種子,之前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推廣平台,現在加入聯盟,有了鼎盛集團的技術支持和市場渠道,終于能在非洲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了,這不僅是企業的機遇,更是我們為中非合作貢獻力量的機會。”
一家物流企業的負責人也說“之前我們對非洲的物流市場不熟悉,不敢輕易投入,現在有了聯盟的保障,有了鼎盛集團的經驗,我們有信心把物流網絡鋪到非洲的每個種植基地,讓非洲的有機農產品能更快、更安全地運到全球市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成立儀式結束後,聯盟召開了第一次理事會會議。會議上,大家圍繞“金線計劃”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展開討論。李淵提出,要在非洲新建五個有機種植基地,覆蓋東非、西非、南非的主要農業區,同時建立“技術共享平台”,整合聯盟企業的技術資源,為非洲農戶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新建基地的土壤改良方案,我們公司可以負責,”一家農業科技企業的負責人主動請纓,“我們有自主研發的微生物肥,能快速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之前在國內的試驗效果很好,相信在非洲也能發揮作用。”
“新建基地的灌溉設備,我們公司來,”一家機械制造企業的負責人接著說,“我們研發的智能灌溉系統,能根據土壤濕度和作物需求自動調節水量,比傳統灌溉節水三成以上,很適合非洲的干旱地區。”
會議進行到一半,林薇拿著一份文件走進來,遞給李淵“李總,國際有機農業協會剛才發來通知,邀請聯盟參與下個月在日內瓦舉行的全球有機農業大會,還希望我們能在大會上發布‘金線計劃’的年度報告,分享聯盟的合作模式。”
李淵接過文件,笑著對台下的代表們說“這是聯盟成立後收到的第一個國際邀請,也是對我們的認可。我建議,由聯盟的技術委員會負責準備年度報告,市場委員會負責安排大會的參展事宜,爭取在全球有機農業大會上,讓更多人了解‘金線計劃’,了解中國企業在中非合作中的擔當。”
台下的代表們紛紛點頭,大家都充滿了干勁,仿佛已經看到了“金線計劃”在全球舞台上綻放光彩的樣子。
下午兩點,李淵和甦瑤一起,來到公司的技術研發中心。中心里,技術人員們正在忙碌著——有的在測試新的有機肥料配方,有的在調試智能灌溉設備,有的在分析非洲土壤的樣本。技術部的老張拿著一份報告,迎了上來“李總,甦總,這是尼日利亞玉米地的最新監測數據。經過昨天的抗旱措施和夜間的小雨,玉米的葉片含水量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根系生長也很健康,只要後續沒有極端天氣,今年的產量應該能達到預期。”
甦瑤接過報告,仔細看著數據,臉上露出笑容“太好了!這說明我們的應急方案是有效的,也為後續應對類似的自然災害積累了經驗。對了,肯尼亞試驗站的耐旱種子測試數據出來了嗎?”
“出來了!”老張興奮地說,“咱們聯盟那家種子企業的耐旱種子,在肯尼亞的試驗田里,比當地傳統種子的產量高兩成,耐旱性強三成,而且抗病性也很好,沒有出現病蟲害的情況。我已經把數據發給那家企業了,他們說要立刻安排大規模的種子生產,爭取下一季就能在非洲的干旱地區推廣。”
李淵走到智能灌溉設備的測試區,看著工作人員調試設備。設備的屏幕上顯示著土壤濕度、作物生長情況、天氣預測等數據,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款智能灌溉設備,能通過衛星定位和傳感器,實時監測農田的情況,自動調整灌溉時間和水量。比如,當土壤濕度低于某個閾值時,設備會自動啟動灌溉系統;當預測到未來有降雨時,設備會自動停止灌溉,避免浪費水資源。而且,農戶可以通過手機p遠程控制設備,就算不在田里,也能隨時了解農田的情況。”
“這個設備很適合非洲的農戶,”李淵點頭說,“非洲很多地區的農戶居住分散,不方便隨時去田里查看,有了這個智能設備,他們就能更方便地管理農田。後續要加快設備的生產和推廣,爭取讓每個種植基地都能用上智能灌溉設備。”
傍晚時分,李淵和甦瑤帶著陽陽和悅悅,來到城市的濕地公園。公園里,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陽陽拿著望遠鏡,看著遠處的飛鳥,突然說“爸爸,媽媽,等咱們去非洲的時候,我想去看看非洲的野生動物,比如大象、長頸鹿,還要去看看咱們的種植基地,看看玉米長得有多高。”
悅悅拉著李淵的手,仰著頭說“爸爸,我還要和非洲的小朋友一起畫畫,教他們畫中國的熊貓,讓他們知道中國有很多可愛的動物。”
甦瑤笑著說“好啊,等爸爸和媽媽把聯盟的事情安排好,咱們就一起去非洲,去看大象、長頸鹿,去看咱們的種植基地,去和非洲的小朋友一起畫畫、做游戲。”
李淵看著夕陽下的家人,心里滿是幸福。他知道,“金線計劃”的路還很長,未來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但只要有家人的支持,有聯盟企業的攜手,有非洲合作伙伴的信任,這條“金線”一定會越走越遠,連接起更多的國家和人民,傳遞更多的溫暖和希望。
晚上,李淵坐在書房里,整理著“金線計劃”的年度報告。書桌上放著李陽寫的“玉米抗旱小知識”和李悅畫的畫,還有一張非洲地圖,上面用紅色的筆標注著“金線計劃”的種植基地和未來的規劃。他想起三年前,自己第一次在地圖上標注種植基地時,心里滿是忐忑,不知道這個計劃能不能成功,而現在,地圖上的紅色標注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就像一條金色的線,把中國和非洲緊緊連接在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時,甦瑤端著一杯牛奶走進來,放在李淵的桌上“別太累了,早點休息。剛才阿卜杜勒發來消息,說尼日利亞的農戶看到陽陽的‘小知識’和悅悅的畫,都特別開心,還說要給陽陽和悅悅寄當地的手工藝品呢。”
李淵接過牛奶,握住甦瑤的手“謝謝你,瑤瑤。如果沒有你,我可能走不到今天。是你陪著我創辦鼎盛集團,陪著我推進‘金線計劃’,陪著我面對所有的困難和挑戰。”
甦瑤笑著說“我們是一家人,本來就該一起面對。而且,‘金線計劃’不僅是你的夢想,也是我的夢想,是咱們一家人的夢想。看著越來越多的非洲農戶過上好日子,看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進來,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書房里的燈光溫暖而明亮,映照著兩人相握的手,也映照著桌上那張充滿希望的非洲地圖。窗外,夜色漸深,星光璀璨,仿佛在為這條連接中國和非洲的“金線”祝福,為這份跨越國界的友誼和合作祝福。
第二天一早,李淵收到了阿卜杜勒發來的照片——照片里,尼日利亞的農戶們圍著李陽的“玉米抗旱小知識”和李悅的畫,臉上滿是笑容,有的農戶還拿著筆,在“小知識”上做著筆記,有的小朋友則拿著畫,模仿著畫里面的玉米和小雨。阿卜杜勒在照片下面寫道“李總,您的孩子們是天使,他們的禮物給我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我們會好好照顧玉米地,等到收獲的時候,一定第一時間告訴您和孩子們。”
李淵把照片發給聯盟的所有企業負責人,附言“這就是我們做‘金線計劃’的意義——不僅是推動農業合作,更是傳遞溫暖和希望。讓我們一起努力,讓這條‘金線’上的希望越來越多,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
很快,聯盟企業的負責人紛紛回復——
“太感動了!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支持‘金線計劃’!”
“看到農戶們的笑容,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期待收獲的那一天,我們一起見證這個美好的時刻!”
李淵看著這些回復,心里充滿了力量。他知道,“金線計劃合作聯盟”的成立,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更多的挑戰要面對,但只要大家攜手同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聯盟企業各司其職,積極推進“金線計劃”的各項工作——種子企業加快耐旱種子的生產,機械企業推進智能灌溉設備的研發和推廣,物流企業優化非洲的物流網絡,農業科技企業完善土壤改良方案……每個人都在為這個共同的夢想努力著,奮斗著。
而在非洲的土地上,尼日利亞的玉米地一天天恢復生機,葉片越來越綠,穗子越來越飽滿;肯尼亞的試驗田里,耐旱種子長出了嫩綠的幼苗,迎著陽光茁壯成長;馬里的種植基地里,農戶們開始采摘有機小米,金黃的小米堆成了小山,空氣中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這些畫面,通過視頻、照片,傳遞到中國,傳遞到聯盟的每一家企業,傳遞到李淵和甦瑤的家里,傳遞到李陽和李悅的心里。李陽每天都會問李淵“爸爸,尼日利亞的玉米長高了嗎?肯尼亞的幼苗長大了嗎?”李悅則每天都會畫一幅新的畫,畫里有豐收的農田,有開心的農戶,有中國的技術人員和非洲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場景。
日子一天天過去,“金線計劃”在聯盟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國際有機農業協會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金線計劃”,稱其為“中非農業合作的典範”,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也表達了合作意向,希望能加入“金線計劃”,共同推動全球有機農業的發展。
李淵知道,這條連接中國和非洲的“金線”,已經不僅僅是一條農業合作的線,更是一條友誼的線、希望的線、共同發展的線。而他和甦瑤,還有聯盟的所有伙伴,會繼續沿著這條線走下去,走向更廣闊的未來,走向更多的豐收和喜悅。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