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歸回

第1461章 屋檐下的春秋,春卷里的人間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燦爛的時光 本章︰第1461章 屋檐下的春秋,春卷里的人間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屋檐下的春秋,春卷里的人間

    一、端午的艾草與兵王的"軟肋"

    端午前的雨,纏纏綿綿下了三天。李淵蹲在陽台給艾草澆水時,甦瑤正把浸好的糯米倒進粽葉里,粽葉的清香混著艾草的苦,在潮濕的空氣里漫開,像誰在輕輕哼著老調子。

    "爸,晴晴姐說她媽寄了咸蛋黃,讓咱們包蛋黃粽。"李陽舉著個快遞盒跑進廚房,鞋上的泥水蹭在地板上,被甦瑤笑著用抹布擦掉,"跟你說多少次,進門換鞋,這地板是悅悅上周剛擦的。"

    李淵抱著艾草走進來,葉片上的水珠滴在瓷磚上,洇出小小的圓斑。他把艾草掛在門框上,想起小時候母親總說"端午掛艾,能驅邪",那時他不懂,只覺得艾草的味道嗆人,如今聞著,倒成了安心的記號。

    周晴下午帶著包粽子的線來,手里還提著個竹籃,里面裝著剛采的菖蒲。"我媽說,菖蒲要選帶根的,扎成束掛在窗戶上,蚊子就不敢來了。"她蹲在甦瑤旁邊學包粽子,粽葉在她手里總不听話,裹成個歪歪扭扭的"三角體","阿姨,您這手法跟我姥姥一樣,她總說"包粽子要像抱孩子,得攥緊了才不漏米"。"

    甦瑤笑得直不起腰"你這孩子,說話跟粽子餡似的,又甜又糯。"她捏了捏周晴的手背,"當年我第一次給你叔叔包粽子,把糯米撒了一地,他蹲在那兒撿,說"沒事,撒點米在地上,明年能長出新米"。"

    李淵靠在門框上听著,忽然想起那年在部隊過端午,炊事班煮了大鍋粽子,他分到個蜜棗餡的,咬開發現棗核上刻著個"家"字——是甦瑤托人寄來的,說"讓你吃粽子時,也能想著家里"。他把棗核揣在口袋里,揣了整整半年,直到磨得光滑發亮。

    悅悅從房間跑出來,舉著張畫"爸,你看我畫的全家福!"畫上的四個人都舉著粽子,李淵的頭上還頂著片艾草葉,"老師說,端午要畫最愛的人,我最愛的人都在咱們家。"

    周晴拿起畫,指著李淵頭頂的艾草葉笑"叔叔這是"頭頂一片綠",肯定能闢邪。"李淵難得沒板臉,反而揉了揉悅悅的頭發"等下教你包粽子,包個帶艾草葉的,讓你晴晴姐嘗嘗"兵王牌"粽子。"

    雨停時,第一鍋粽子出鍋了。解開棉線,糯米黏在粽葉上,蛋黃的油浸得米粒發亮。周晴咬了一口,燙得直吸氣,卻含糊不清地說"好吃,比我媽做的還香。"李陽在旁邊急得跳腳"慢點吃,沒人跟你搶,我爸包的粽子,餡里藏著糖呢。"

    李淵看著眼前的熱鬧,忽然覺得,所謂"軟肋",從來不是軟弱,是心甘情願被家人的煙火氣纏繞。就像艾草能驅邪,家人的牽掛能驅散所有風霜,讓堅硬的日子,也能透出點軟糯的甜。

    二、民俗街的春卷攤與"新老江湖"

    民俗街開街那天,春卷攤的大爺大媽特意穿了新衣裳。大爺的藍布褂子洗得發白,大媽的圍裙上繡著朵向日葵,是周晴幫忙繡的,說"跟老李送的花配一對"。

    李淵帶著全家人來捧場。李陽幫著擺桌子,悅悅舉著"老兵春卷"的招牌招攬客人,周晴教大媽用收款碼,甦瑤則站在油鍋旁,給大媽當"技術指導"。"油溫六成熱再下春卷,這樣外皮脆,里面嫩,就像做人,外剛內柔才招人疼。"

    第一個客人是個扎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五塊錢說"奶奶,我要個韭菜雞蛋餡的,我媽媽說,吃春卷能長高高。"大媽剛要動手,大爺攔住了"給孩子做個豆沙餡的,甜的,吃了高興。"

    小姑娘捧著春卷跑遠時,周晴忽然說"大爺,您這是"看人下菜碟"啊。"大爺嘿嘿笑"做買賣跟做人一樣,得懂人心。孩子愛吃甜,老人愛吃咸,年輕人愛嘗鮮,得順著他們的口味來,不然哪能做長久。"

    李淵想起檔案室里的卷宗。有個案子講的是老字號糕點鋪倒閉,老板總說"年輕人不懂老味道",卻不肯改甜得發膩的配方。其實所謂傳承,從不是守著老規矩不變,是像大爺這樣,把老手藝的魂留住,再裹進新的滋味里。

    中午人多時,趙鵬帶著反詐小組的同事來了。王局也穿著便裝,蹲在攤前吃春卷,說"老李,你這"編外宣傳員"比我們還厲害,連春卷攤都成反詐據點了。"原來大爺在春卷盒上印了反詐標語"春卷餡里沒陷阱,陌生來電要小心"。

    "都是周晴這孩子想的招。"大媽給王局遞紙巾,"她說現在的年輕人愛刷手機,把標語印在盒子上,他們邊吃邊看,說不定就記心里了。"周晴不好意思地笑"我就是借鑒了《詩經》里的"潛移默化",道理藏在日常里,才記得牢。"

    李淵看著周晴和大媽討論"怎麼把反詐標語繡在圍裙上",忽然覺得,這民俗街就是個小江湖。有老輩的堅守,有晚輩的巧思,有春卷的香,有人心的暖,比他當年闖過的槍林彈雨,更有滋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收攤時,大爺數著錢笑"今天賣了三百多個,比在早市時還多!"大媽把錢放進個鐵皮盒,盒蓋上刻著"養老錢"三個字,"等攢夠了,給孫子買台學習機,讓他也學學這老手藝里的門道。"

    夕陽把春卷攤的影子拉得很長,李淵一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悅悅手里還攥著個沒吃完的春卷,嘴角沾著豆沙。甦瑤忽然說"你看,日子就像這春卷,只要用心做,在哪兒都能開花。"

    三、舞蹈室的"離別課"與成長的糖

    悅悅的舞蹈班要解散了。因為少年宮要翻新,暫時搬去別處,大老師要去外地任教,臨走前給孩子們上了最後一課。

    李淵和甦瑤坐在觀眾席,看著孩子們排練《再見》。悅悅站在第一排,眼眶紅紅的,動作卻格外認真。大老師說"悅悅進步最大,以前總怕壓腿疼,現在能笑著完成最難的動作了。"

    下課後,孩子們圍著大老師要簽名。悅悅遞過去個筆記本,上面畫著個跳舞的小人,小人的手里舉著春卷,"老師,這是我畫的你,我把你畫成春卷仙子,這樣你走到哪兒,都能聞到春卷香。"

    大老師抱著悅悅哭了"老師不走了,我申請調到民俗街的新少年宮,以後還教你們跳舞,還能去吃大爺的春卷。"原來她早就舍不得這些孩子,托周晴幫忙打听新少年宮的招聘信息,周晴幫她寫了推薦信,說"這樣的好老師,該留在懂她的地方"。

    悅悅拉著大老師的手,非要教她跳新學的《春卷舞》。小姑娘踮著腳尖轉圈,裙擺散開像春卷皮,嘴里還念著自編的歌詞"春卷香,春卷甜,老師永遠在身邊。"

    李淵看著這一幕,忽然想起自己當年退伍時的場景。戰友們抱著他哭,說"你走了,咱們隊就少了把尖刀",他卻笑著說"刀再快,也得回鞘,我家里有更重要的人要守護"。那時他不懂,所謂離別,不是結束,是換種方式相守。

    周晴把這一幕拍下來,發在朋友圈,配文"成長就像春卷,要經歷被包裹的局促,才能炸出屬于自己的酥脆。"很快收到好多點贊,有她的學生說"老師說得對,我們也要像悅悅一樣,笑著說再見"。

    回家的路上,悅悅趴在李淵背上,聲音悶悶的"爸,大老師不走了,是不是因為我畫的春卷仙子?"李淵笑著點頭"是呀,因為你把日子畫成了甜的,誰都舍不得走。"

    甦瑤看著父女倆的背影,忽然說"你發現沒,咱們悅悅身上有股勁,像你,認定的事就不撒手;也像我,心細,總能發現別人沒注意的甜。"李淵想起悅悅給春卷攤畫的速寫,給大老師畫的春卷仙子,忽然覺得,這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給生活撒糖。

    四、屋檐下的春秋,日子里的詩

    中秋那天,全家人圍在陽台的小桌旁吃月餅。月亮特別圓,像個巨大的春卷,掛在民俗街的燈籠上方,把艾草的影子拉得很長。

    李陽給周晴夾了塊蓮蓉月餅"我媽說,這月餅餡是按春卷的配方調的,放了點蝦皮提鮮,你嘗嘗。"周晴咬了一口,眼楮亮了"真的!有股淡淡的咸香,像家里的味道。"

    悅悅舉著塊月餅跑到春卷攤,給大爺大媽送去。回來時手里捧著個紙包,里面是大爺特意給她留的豆沙春卷"爺爺說,中秋吃春卷,來年能團圓。"

    李淵看著甦瑤給月餅盒貼標簽——上面寫著"101novel.com24年中秋,晴晴第一次來家里",忽然想起剛結婚那年,兩人在部隊家屬院的小屋里過中秋,甦瑤把月餅掰成兩半,說"這樣就像兩個人在一起"。

    "爸,你看這月亮。"李陽指著天上的圓月,"周晴說,月亮就像檔案袋,裝著所有人的思念,到了中秋就打開,讓大家都能看見。"李淵想起檔案室里的舊卷宗,確實像月亮,藏著無數人的悲歡離合,卻總能在時光里透出溫柔的光。

    周晴拿出本相冊,是她特意做的,里面貼著全家人的照片有李淵在春卷攤幫忙的身影,有甦瑤教她包粽子的樣子,有李陽和她在民俗街散步的背影,還有悅悅跳舞的抓拍。最後一頁是張空白的,周晴笑著說"留給明年添新照片,比如我的求婚照?"

    李陽的臉瞬間紅透,嘴里的月餅差點噴出來。甦瑤笑著捶了李淵一下"你看你兒子,跟你當年一個樣,遇事就臉紅。"李淵沒說話,只是給周晴倒了杯桂花酒,杯沿上沾著片桂花——是他下午在民俗街摘的,說"給新閨女添點甜"。

    月亮爬到中天時,悅悅已經趴在甦瑤懷里睡著了,嘴角還沾著月餅渣。李陽和周晴在廚房收拾,傳來小聲的笑鬧。李淵靠在藤椅上,看著屋檐下的艾草輕輕搖晃,忽然覺得,這輩子走過的路,闖過的關,都不及此刻的安穩——

    有家人在側,有煙火在灶,有春卷的香,有月餅的甜,有歲月的褶皺里藏著的糖,有屋檐下的春秋寫著的詩。這大概就是兵王歸鄉的終極意義不是繼續做披荊斬棘的英雄,是成為煙火人間里,那個會給家人炸春卷、掛艾草、留月餅的普通人。

    (本章完)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兵王歸回》,方便以後閱讀兵王歸回第1461章 屋檐下的春秋,春卷里的人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兵王歸回第1461章 屋檐下的春秋,春卷里的人間並對兵王歸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