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正午,陽光斜灑在青石板鋪就的小院中,微風拂過屋檐下掛著的紅辣椒串,輕輕搖曳。
空無與卜蘿踏著石徑小路,穿過斑駁樹影,來到村長老家門前。門扉半開,堂屋里傳來熟悉的談笑聲,村長老正坐在竹椅上,懷里抱著胖乎乎的狗蛋,一邊輕拍著哄他打盹,一邊與卜媽、木媽聊著村中瑣事。
少女與黃小妹在灶房里忙碌著,鍋鏟翻飛,灶火映紅了她們的臉頰。不多時,眾人紛紛落座于堂屋中央的八仙桌旁,碗筷齊整,酒香四溢。
空無與卜蘿剛坐下,少女便端上最後一道炖土雞,熱氣騰騰,油花在湯面輕輕蕩漾。她的手藝雖不及果妮那般精致,卻勝在樸實——
從小在灶台邊長大,洗菜、切菜、掌火,樣樣嫻熟。幾道家常菜,如臘味炒蒜苗、酸菜炖豆腐、野筍燒肉,雖不華麗,卻滿是土地的滋味與人情的溫度。
村長老坐在上首,端起酒杯,目光卻不由飄向門外。院中游客絡繹不絕,有拍照的青年,有帶著孩子听故事的父母。笑聲、快門聲、孩童的嬉鬧聲交織成一片。
他輕嘆一聲,聲音低緩卻清晰︰“真是想不到啊……兩年前,這村子還冷清得連狗都懶得叫。如今,竟成了這番模樣。”
少女夾了一筷子青菜放進他碗里,笑著說︰“爺爺,還不到兩年呢,才一年十個月零八天。”
眾人哄笑,村長老佯裝惱怒地瞪她一眼︰“你這丫頭,倒連日子都算得這麼準。”他頓了頓,又忍不住笑道︰“好好好,你無哥最厲害了,行了吧?”
少女眨眨眼,語氣篤定︰“本來就是嘛!現在咱們村,游客比當年廟會還多,民宿住得滿滿當當,連外村的人都想搬來。爺爺,這比當年盛景還要強!”
村長老聞言,只是默默舉杯,目光掃過滿桌笑臉,掃過院中喧鬧的人群,掃過那面掛滿游客留言的舊牆。他緩緩點頭,像在回應少女,也像在回應這片土地悄然甦醒的奇跡。
他轉向空無,語氣鄭重︰“孩子啊,你說的那‘鄉村振興’,我當初听著像夢話,可如今……這夢,真被你種進土里,長出來了。”
空無笑了笑,語氣謙遜︰“爺爺,這哪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時代在推,政策在扶,咱們不過是踩準了節拍,順勢而為罷了。”
村長老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笑了︰“你們年輕人總擔心人心散了,世道變了,要搞什麼‘共述計劃’,要重建人心。可我啊,一點都不擔心。”他頓了頓,聲音低沉卻堅定,“人心沒丟,只是被日子壓住了。只要日子好起來,人心自然就回來了。”
少女與黃小妹聞言,不約而同對視一眼。她們最近日夜籌劃的“共述計劃”,正是想通過口述歷史、村民故事、文化傳承等方式,喚醒沉睡的集體記憶,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此刻听爺爺一語道破,心中既震撼又溫暖。
少女輕輕放下筷子,望著堂屋梁上掛著的那盞老式煤油燈,低聲說道︰“爺爺,人心或許一直都在,但咱們想讓它亮得更久一點,照得更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