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柳忠拿開刻刀,輕輕一吹,木屑簌簌落下,仿佛下了一場飛雪。
一個“罔”字映入眾人眼簾,筆畫橫平豎直,猶如尺子丈量過,與桑皮紙上字跡比例等同,分毫不差。
陽光里,無數碎屑瘋狂飛舞,泛起溫潤木香。
高楷贊嘆不已︰“簡直神乎其技!”
王景略附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才是聖賢教誨。”
群臣紛紛點頭,一眾匠人更早已折服。
柳忠連連謙遜,又讓五十個小吏刷墨。
先把松煙、阿膠、冰片混合,做成墨錠,再用溫水化開。
高楷忍不住問道︰“如此制墨,可有什麼講究?”
柳忠回言︰“這是草民祖父傾盡一生鑽研得來,傳給草民父親,他再傳予草民。”
“用此法制墨,歷經百余年時光,仍烏黑發亮,色澤不改。甚至留存更久,草民也不知其極致在何處。”
高楷若有所思,若能保存千年,到後世,這可是一件文物了。
緊接著,五十人用鬃毛刷蘸墨,輕輕刷在木板上。
柳忠一迭聲提醒︰“開毛時,先將每一個字的輪廓,勾勒出來。”
“然後再勻色,填充內里,使紋路豐滿、整齊。”
“最後補隙,每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一個彎勾、一個小點,都要吃透墨汁,不能漏掉絲毫筆畫。”
“是!”眾人依照他叮囑,一絲不苟地刷墨。
五十個人足足耗費半個時辰,方才刷完。再一個字一個字地檢查數遍,確保無誤,最終成型。
高楷贊道︰“此乃國之大工!”
柳忠拱手道︰“大王,諸事具備,可以印刷了。”
高楷點頭︰“開始吧。”
“是!”
寫工們把五十張空白桑皮紙,鋪在墨黑板面上,嚴絲合縫。
隨後,五十個印工,同時拿起棕擦研磨,隨時間推移,字跡一點一點顯露出來。
半個時辰後,五十張書頁碼放在案頭,整整齊齊。
沈不韋嘆為觀止︰“這字跡如此清晰,即便和手抄相比,也不遑多讓。”
柳忠笑道︰“按照草民估算,以往,抄一部正經,需要花費百日。”
“如今,用這木板印刷,只需一日即可。”
“並且,采用卷軸裝,將單頁粘連成橫幅,末端加裝一個木軸。”
“展開時,猶如長卷,收納起來,又似細棍,比竹簡輕便百倍。”
狄長孫倒吸一口氣︰“這印刷之術,竟如此神奇?”
滿堂文武個個驚愕萬分。
本以為這印刷術不過奇技淫巧,速度快上幾分也就罷了。
沒想到,竟能提升一百倍,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李光焰感慨︰“末將幼年時,苦求一本兵法書籍而不可得。”
“幾經輾轉,才以高價,從縣中大族借來半卷,拼命抄錄,卻錯漏百出,一直引以為憾。”
“今日,有這印刷術,一旦普及七道,乃至神州,對天下百姓助益,不可估量。”
徐晏清附和︰“不光兵法書籍,五經正本,以及諸多典籍、史書、詩集、甚至雜家之言,亦可大興。”
許晉嘆道︰“之前,末將听大王所言,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只以為是溢美之詞。”
“如今親眼所見,方才明白,這是中肯之言。”
“卻是臣等井底之蛙,眼界狹隘了。”
眾人面露慚愧,紛紛稱是。
高楷笑了笑︰“站得高,看得自然更遠,沒什麼可夸耀的。”
“印刷術橫空出世,正該推廣天下,讓所有百姓受益,才有其價值。”
柳忠靈機一動︰“大王,草民這門技藝,並未命名。”
“還請大王不吝賜名,以便傳揚。”
高楷搖頭︰“你才是發明者,便由你自己命名,我就不喧賓奪主了。”
竇儀勸道︰“大王,此術非同凡響,若要短時間內迅速傳揚,還是由您親自命名最佳。”
高楷怔愣片刻,笑道︰“那就稱其為,雕版印刷術,如何?”
他倒是忘了,自己也算個名人,可以帶貨了。
“雕版印刷術?”眾人議論紛紛,齊聲道,“此名恰如其分,著實巧妙。”
崔皓倏然開口︰“大王,雕版印刷術乃柳匠人奇思妙想所得,又不吝獻上,可謂勞苦功高,不如賞賜一番,以示嘉獎。”
“這是當然!”高楷頷首,“傳我令,重設少府監,授柳忠,為少府丞,執掌諸冶署,專門負責印書之事。”
“此外,賜錢一萬貫,關中良田五百畝,崇仁坊宅院一座。”
“遵令!”王寅虎連忙記下。
眾人皆是驚嘆,大王對這柳忠,著實看重,不光賜錢、賜田、賜宅院,更為他重設少府監,掌一署之事。
當真叫人歆羨。
“謝大王!”柳忠大喜過望,連忙下跪拜謝。
本以為,秦王縱然一諾千金,也不過看在他微末苦勞份上,授個一官半職,些許銅錢田地罷了。
沒想到,秦王竟如此厚賞,官有少府丞,錢有一萬貫,又有良田五百畝,崇仁坊宅院一座。
這些,都是他做夢也不敢想的,如今,竟成為現實,簡直是天降餡餅,叫他頭暈目眩。
“起來吧!”高楷笑道,“這是你應得的。”
實際上,他都有汗顏給少了。畢竟,這可是四大發明之一,真正造福後世之術。
念及此,他將柳忠俸祿連年提升,就當成雕版印刷術的專利費。
“韓正、王介,你二人技藝上佳,便各賜百貫錢,入諸冶署,助柳忠做事。”
“謝大王!”兩人喜出望外。
“另外,益州刺史崔鴻漸,舉薦柳忠有功,便記今歲考績上等,待來日升遷。”
“是!”徐晏清連忙應下。
“宇文凱,你協同柳忠,將雕版印刷術推廣開來,不設門檻,不收雜費,任憑百姓使用。”
“遵令!”
說到這,宇文凱忽然拱手︰“大王,按照您的規劃,曲轅犁已然制作完成,請您過目。”
“哦?”高楷驚訝,“這麼快便制成了?”
“抬上來看看。”
“是!”
不多時,兩個小吏將曲轅犁抬進堂中。
高楷敲敲打打,檢查數遍,笑道︰“不錯,與我所想一般無二。”
“先在京兆府推廣,發給一些農戶,實地操作,檢驗有何改進之處。”
“再普及京畿道各州,以及河東、河北、劍南等六道。”
“價格勿要太高,以免百姓承受不起。”
“是!”宇文凱凜然遵從。